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系统分析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运用特尔菲法通过两轮专家问卷调查,建立起了由个人执行力、组织执行力、学校体育政策、学校执行资源与环境及执行效力5个一级指标、12个2级指标和35个3级指标组成的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
【关键词】学校体育 政策执行力 评价指标体系 普通中小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23-02
目前,政策执行力研究正在成为公共政策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作为教育政策和体育政策之一的学校体育政策,它的有效执行将关系到我国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和新时期我国教育目标的预期实现。同时,学校体育政策是否得到有效执行,直接关系到我国广大青少年体质的增强,进而影响着中华民族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国家未来的健康发展。近年来,为了切实增强青少年体质,加强青少年体育,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学校体育政策和措施予以支持和保障。至此,学校体育政策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如何科学定量评价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的能力和效力?等等,这一系列问题的研究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
政策执行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以普雷斯曼和韦尔达夫斯基在1973年对美国“奥克兰计划”执行的跟踪研究报告《政策执行》一书的出版为标志。政策执行研究包括3种研究范式和7种理论。其中政策执行理论以“行为理论”和“组织理论”最为突出。我国关于政策执行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才出现一些相关论文,陈振明认为:“政策执行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和监控等各种行为,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把“政策执行”与“力”真正结合在一起,它既不同于传统行政法学中的行政行为执行力,也不同于中央文件中所指的执政能力,而是“执行力”概念在公共政策实践过程的延伸,是“政策执行力”和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莫勇波认为政策执行力是能够准确理解政策的目标及方向,并通过精心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和对各种人、财、物、信息、法律、制度等资源进行集中调控和使用,从而达到有效调控政策、完成既定目标的政府内在的能力和力量。目前,“能力”和“效力”作为政策执行力的核心词语已被多数学者所认可,能力是政策执行的基础,效力是能力作用于政策执行各个环节而获取的结果,二者互为因果共同构成政策执行力的基本内涵。因此,我们在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评价指标的设计中,一方面要体现出执行主体学校体育政策时所具备的执行能力,同时还应体现出在这种能力作用下学校体育本身所发生的实际成效。
借鉴上述观点结合学校体育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将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的概念界定为:“学校体育政策执行主体通过准确理解学校体育的政策目标、精心设计执行计划和实施方案,并对各种政策资源进行合理调度、控制和使用,有效完成学校体育政策任务、达到学校体育政策目标的能力和效力。
鉴于此,本文将研究层次确定在普通中小学校,评价指标的确定将紧密结合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的特点,试图充分反映我国普通中小学体育政策执行力的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2.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1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框架
通过定性分析,认为可以从“能力”(包括条件)和“效力”两个角度将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划分为5个大的子系统,即个人执行力系统、组织执行力系统、学校体育政策(本身)系统、执行资源与环境系统、执行效力系统。前4个系统属于学校体育政策执行能力和条例范畴,最后一个则属于这种能力和条例作用下学校体育本身所产生的成效。同时,按照各个子系统的基本结构,结合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特点对2级指标进行分类,则可形成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的基本结构框架模型。
2.2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评价指标的确定
(1)评价指标的确定方法与依据
动用特尔菲法对国内学校体育和教育政策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在学校体育一线工作的普通中小学校长、体育教师及体育教研员共计25名,进行了前后两轮的专家问卷调查。问卷全部回收,问卷有效力为100%。
(2)调查统计结果分析
研究主要采用EXCEL软件和SPSS13.0统计软件对第二轮专家调查结果进行了描述统计量和非参数检验。
最后构建出了由个人执行能力、组织执行力、学校体育政策(本身)、(学校)执行资源与环境、执行效力5个一级指标,校长、体育教师、组织机构、运行机制、政策和逻辑性、政策的清晰性、政策执行资源、学校执行文化环境、体育教学、课余体育锻炼、学生体质与成绩、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12个2级指标和35个3级指标构成的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评价指标体系。
2.3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1)建立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层次结构模型
通过分析,将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分解为不同层次的要素,构成递阶层次结构,实际上就是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工作和结果。
(2)逐层构造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评价指标的两两判断矩阵
研究共发放12份专家调查问卷,要求专家从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最高层总目标层到最低层,分别对每个层次中的评价指标进行重要程度的两两比较,从而逐层建立判断矩阵。问卷回收率,其中7份问卷所填数据合理有效,并通过一次性检验。
(3)层次单排序及其一次性检验
层次单排序就是计算同一层次要素对于上一层次要素的相对重要性排序值,层次单排序的做法是计算各比较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
最后,计算综合权重值。根据上述文法,最后则可得出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 2.4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成
通过两轮专家问卷调查,并结合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的特点,遵循指标选取原则,本研究最终确定了一个含有5项1级指标,12项2级指标和35项3级指标的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评价指标的权重。
1级指标:A1个人执行力(0.1543);A2组织执行力(0.1204);A3政策本身(0.1333);A4执行资源与环境(0.2281);A5执行效力(0.3639)。
2级指标:B1校长(0.5690);2体育教师(0.4310);3组织机构(0.2500);B4运行机制(0.7500);B5政策逻辑性(0.3024);B6政策清晰性(0.6976);B7政策执行资源(0.6786);B8学校执行文化环境(0.3214);B9体育教学(0.2983);B10课余体育锻炼(0.1787);B11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0.0873);B12学生体质与成绩(0.4357)。
3级指标:C1校长对学校体育政策的认识与重视程度(0.6786);C2校长对学校体育政策的领导能力(0.3214);C3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政策的认知与态度(0.5143);C4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政策的能力(0.4857);C5学校机构设置的合理性(0.1272);C6体育政策执行中学校各职能部门与体育教研组的协调、配合(0.2429);C7体育教研组的团队协作情况(0.2464);C8体育教师岗位职责的明确性(0.3835);C9学校奖励性制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0.1930);C10学校约朿性制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0.1795);C11学校监督评价制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0.2616);C12学校从上到下体育政策信息传递渠道畅通、内容的准确(0.1671);C13学校从上到下体育政策执行信息反馈的及时、准确及有效利用情况(0.1987);C14政策的理论依据(0.4405);C15政策方案的科学性(0.5595);C16政策目标的明确性(0.4881);C17政策内容的具体性(0.5119);C18学校生均体育活动经费情况(0.2648);C19学校生均体育场地面积与体育器材设施情况(0.2996);C20体育教师与学生比例(0.2573);C21体育教师的学历达标率(0.1018);C22体育教师职称结构(0.0766);C23学校执行文化的表层(0.2512);C24学校执行文化的中层(制度建设)(0.2747);C25学校执行文化的核心(观念、价值)(0.4741);C26课时开足率(0.5952);C27教学计划执行情况(0.4048);C28每日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情况(0.2320);C29每周体育活动次数(0.2658);C30学生每天在校平均体育活动的时间(0.5022);C31每年召开全校运动会次数(0.3175);C32每年举行小型群体性体育竞赛次数(0.5093);C33学校长期训练的运动队数量(0.1732);C34学生体质测试达标率(0.6607);C35学生升学体育考试成绩及格率(0.3393)。
本研究在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遵循全面性、科学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原则。依据体系结构划分方法,把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1级指标从宏观上划分为个人执行力、组织执行力、学校体育政策本身、学校执行资源与环境、执行效力5大系统。分别通过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所建立的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评价指标进行了筛选和权重的确定,最后建立起了由5个1级指标、12个2级指标和35个3级指标组成的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总体上反映了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的内涵和特点。具有较高科学性和可靠性,为科学评价普通中小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的现状和水平,明确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存在的主要问题提供了参考依据和方法。同时,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也为基层学校有效执行学校体育政策提供了工作思路和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60
2.周国雄.博弈:公共政策执行力与利益主体[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7
【关键词】学校体育 政策执行力 评价指标体系 普通中小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23-02
目前,政策执行力研究正在成为公共政策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作为教育政策和体育政策之一的学校体育政策,它的有效执行将关系到我国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和新时期我国教育目标的预期实现。同时,学校体育政策是否得到有效执行,直接关系到我国广大青少年体质的增强,进而影响着中华民族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国家未来的健康发展。近年来,为了切实增强青少年体质,加强青少年体育,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学校体育政策和措施予以支持和保障。至此,学校体育政策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如何科学定量评价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的能力和效力?等等,这一系列问题的研究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1.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
政策执行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以普雷斯曼和韦尔达夫斯基在1973年对美国“奥克兰计划”执行的跟踪研究报告《政策执行》一书的出版为标志。政策执行研究包括3种研究范式和7种理论。其中政策执行理论以“行为理论”和“组织理论”最为突出。我国关于政策执行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才出现一些相关论文,陈振明认为:“政策执行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和监控等各种行为,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把“政策执行”与“力”真正结合在一起,它既不同于传统行政法学中的行政行为执行力,也不同于中央文件中所指的执政能力,而是“执行力”概念在公共政策实践过程的延伸,是“政策执行力”和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莫勇波认为政策执行力是能够准确理解政策的目标及方向,并通过精心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和对各种人、财、物、信息、法律、制度等资源进行集中调控和使用,从而达到有效调控政策、完成既定目标的政府内在的能力和力量。目前,“能力”和“效力”作为政策执行力的核心词语已被多数学者所认可,能力是政策执行的基础,效力是能力作用于政策执行各个环节而获取的结果,二者互为因果共同构成政策执行力的基本内涵。因此,我们在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评价指标的设计中,一方面要体现出执行主体学校体育政策时所具备的执行能力,同时还应体现出在这种能力作用下学校体育本身所发生的实际成效。
借鉴上述观点结合学校体育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将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的概念界定为:“学校体育政策执行主体通过准确理解学校体育的政策目标、精心设计执行计划和实施方案,并对各种政策资源进行合理调度、控制和使用,有效完成学校体育政策任务、达到学校体育政策目标的能力和效力。
鉴于此,本文将研究层次确定在普通中小学校,评价指标的确定将紧密结合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的特点,试图充分反映我国普通中小学体育政策执行力的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2.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1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框架
通过定性分析,认为可以从“能力”(包括条件)和“效力”两个角度将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划分为5个大的子系统,即个人执行力系统、组织执行力系统、学校体育政策(本身)系统、执行资源与环境系统、执行效力系统。前4个系统属于学校体育政策执行能力和条例范畴,最后一个则属于这种能力和条例作用下学校体育本身所产生的成效。同时,按照各个子系统的基本结构,结合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特点对2级指标进行分类,则可形成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的基本结构框架模型。
2.2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评价指标的确定
(1)评价指标的确定方法与依据
动用特尔菲法对国内学校体育和教育政策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在学校体育一线工作的普通中小学校长、体育教师及体育教研员共计25名,进行了前后两轮的专家问卷调查。问卷全部回收,问卷有效力为100%。
(2)调查统计结果分析
研究主要采用EXCEL软件和SPSS13.0统计软件对第二轮专家调查结果进行了描述统计量和非参数检验。
最后构建出了由个人执行能力、组织执行力、学校体育政策(本身)、(学校)执行资源与环境、执行效力5个一级指标,校长、体育教师、组织机构、运行机制、政策和逻辑性、政策的清晰性、政策执行资源、学校执行文化环境、体育教学、课余体育锻炼、学生体质与成绩、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12个2级指标和35个3级指标构成的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评价指标体系。
2.3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1)建立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层次结构模型
通过分析,将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分解为不同层次的要素,构成递阶层次结构,实际上就是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工作和结果。
(2)逐层构造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评价指标的两两判断矩阵
研究共发放12份专家调查问卷,要求专家从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最高层总目标层到最低层,分别对每个层次中的评价指标进行重要程度的两两比较,从而逐层建立判断矩阵。问卷回收率,其中7份问卷所填数据合理有效,并通过一次性检验。
(3)层次单排序及其一次性检验
层次单排序就是计算同一层次要素对于上一层次要素的相对重要性排序值,层次单排序的做法是计算各比较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
最后,计算综合权重值。根据上述文法,最后则可得出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 2.4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成
通过两轮专家问卷调查,并结合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的特点,遵循指标选取原则,本研究最终确定了一个含有5项1级指标,12项2级指标和35项3级指标的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评价指标的权重。
1级指标:A1个人执行力(0.1543);A2组织执行力(0.1204);A3政策本身(0.1333);A4执行资源与环境(0.2281);A5执行效力(0.3639)。
2级指标:B1校长(0.5690);2体育教师(0.4310);3组织机构(0.2500);B4运行机制(0.7500);B5政策逻辑性(0.3024);B6政策清晰性(0.6976);B7政策执行资源(0.6786);B8学校执行文化环境(0.3214);B9体育教学(0.2983);B10课余体育锻炼(0.1787);B11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0.0873);B12学生体质与成绩(0.4357)。
3级指标:C1校长对学校体育政策的认识与重视程度(0.6786);C2校长对学校体育政策的领导能力(0.3214);C3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政策的认知与态度(0.5143);C4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政策的能力(0.4857);C5学校机构设置的合理性(0.1272);C6体育政策执行中学校各职能部门与体育教研组的协调、配合(0.2429);C7体育教研组的团队协作情况(0.2464);C8体育教师岗位职责的明确性(0.3835);C9学校奖励性制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0.1930);C10学校约朿性制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0.1795);C11学校监督评价制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0.2616);C12学校从上到下体育政策信息传递渠道畅通、内容的准确(0.1671);C13学校从上到下体育政策执行信息反馈的及时、准确及有效利用情况(0.1987);C14政策的理论依据(0.4405);C15政策方案的科学性(0.5595);C16政策目标的明确性(0.4881);C17政策内容的具体性(0.5119);C18学校生均体育活动经费情况(0.2648);C19学校生均体育场地面积与体育器材设施情况(0.2996);C20体育教师与学生比例(0.2573);C21体育教师的学历达标率(0.1018);C22体育教师职称结构(0.0766);C23学校执行文化的表层(0.2512);C24学校执行文化的中层(制度建设)(0.2747);C25学校执行文化的核心(观念、价值)(0.4741);C26课时开足率(0.5952);C27教学计划执行情况(0.4048);C28每日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情况(0.2320);C29每周体育活动次数(0.2658);C30学生每天在校平均体育活动的时间(0.5022);C31每年召开全校运动会次数(0.3175);C32每年举行小型群体性体育竞赛次数(0.5093);C33学校长期训练的运动队数量(0.1732);C34学生体质测试达标率(0.6607);C35学生升学体育考试成绩及格率(0.3393)。
本研究在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遵循全面性、科学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原则。依据体系结构划分方法,把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1级指标从宏观上划分为个人执行力、组织执行力、学校体育政策本身、学校执行资源与环境、执行效力5大系统。分别通过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所建立的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评价指标进行了筛选和权重的确定,最后建立起了由5个1级指标、12个2级指标和35个3级指标组成的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总体上反映了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的内涵和特点。具有较高科学性和可靠性,为科学评价普通中小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的现状和水平,明确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存在的主要问题提供了参考依据和方法。同时,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也为基层学校有效执行学校体育政策提供了工作思路和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60
2.周国雄.博弈:公共政策执行力与利益主体[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