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制度经济学以交易费用为理论核心,力求以真实性的假设发展理论并解释现实。区块链技术部分改变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假设条件,对新制度经济学的组织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不确定性理论产生了一定冲击。本文认为,新制度经济学需要纳入技术变革因素,并遵循“技术——制度——理论”这一研究范式,以增强该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力。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新制度经济学;交易费用
区块链技术的迅速发展给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进而影响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和结构。笔者认为区块链技术对未来经济学的发展会产生很大影响,而国内目前鲜有这方面的经济学文献,这是本文写作的目的和意义。
区块链技术带来的主要变化就是数据存储的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性,这会弱化传统中介组织的功能,减少交易费用,并降低交易的不确定性。这些变化与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密切相关。基于这一认识,本文内容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对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对区块链技术带来的相关理论挑战进行探讨,第四部分提出新制度经济学的应对举措,第五部分进行总结。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研究成果
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罗纳德·科斯(RonaldCoase,1937)的开创性贡献,经过阿门·阿尔钦(ArmenA.Alchian)、哈罗德·德姆塞茨(HaroldDemsetz)、奥利弗·威廉姆森(Oliver·E.·Williamson)、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C.North)和张五常等经济学家的发展,使之成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新制度经济学以交易为基本分析单位,以交易费用为主要研究对象,强调交易费用的存在是制度形成的前提,制度是为降低交易费用而建立,交易费用相对价格的变化是制度变革的动力。为与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进行比较分析,这里就新制度经济学在组织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不确定性理论方面的主要成就进行简要梳理。
(一)组织理论
为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现实经济世界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经济组织,最常见的是市场组织和企业组织。经济学家对组织的研究由来已久,并形成了不同的組织理论。新古典经济学假设市场不存在交易费用,各市场主体在利益最大化的激励下自发地实现市场均衡。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中,企业只是作为市场主体之一,以利益最大化为行为目标;市场则只是作为一种价格调节机制和交易场所。马歇尔把组织作为第四种生产要素引入到经济学分析中,但并未指出企业组织存在的真正原因。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假设不同,新制度经济学派认为交易费用不为零,并发展出交易费用理论。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组织存在的原因进行了解释。
科斯于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对企业存在的原因进行了详细考察,认为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市场价格机制与企业组织产生的成本不同。企业组织通过长期契约以减少订约成本,并降低雇员收益的不确定性。此外,销售税在市场交易环节而不是企业内部征收也是企业存在的一个原因。阿尔钦和德姆塞茨(1972)指出团队生产中由于监督成本的存在会产生卸责问题,而企业存在的基础是生产要素的集合产出扣除监督成本后,大于单个生产要素独自生产的产出之和。
威廉姆森(1971)则认为,企业在激励和控制方面可以比市场更有助于节约交易费用,这是企业存在的基础。张五常(2012)从契约安排的视角进行研究,他认为企业组织替代市场交易是一种契约安排替代另一种契约安排的行为,而这种改变契约安排的原因在于定价成本的不同。
(二)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出发点,是其与新古典经济学的根本区别所在。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交易费用无处不在,制度的建立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
科斯(1937)指出,市场机制存在交易费用,且是一种相对其他制度而言更低的交易费用,这是市场机制的存在基础。在企业内部同样存在交易费用,如监督和管理等成本,只是一种相对市场交易费用更低的成本,这是企业存在的基础。威廉姆森把交易分为交易频率、不确定性和资产的专用性三个维度,这些特征从不同方面影响交易费用,从而解释了交易费用存在的成因。张五常(1999)以鲁滨逊·克鲁索经济为例,指出交易费用就是在一人以上的社会必然会产生的费用,是一种制度成本。诺斯从人类社会分工的分析入手,把人类社会行为分为交易行为和转化行为,认为交易行为与交易费用相关,是一种生产性费用,为交易费用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
(三)不确定性理论
在经济学中,按照所考虑的“世界状态”是哪一方面,可以出现不同种类的不确定性,包括外生不确定性和内生不确定性。新制度经济学主要从信息不对称和合约的不完全性角度研究了不确定性问题。
科斯(1937)指出,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人们为了避免风险,愿意签订长期契约,使自己置于企业家的控制之下,成为企业存在的原因之一。威廉姆森认为人类行为具有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特征,这使得交易活动变得不确定。为了减少不确定性,从而产生了大量的交易费用。
二、区块链技术带来的转变
自比特币诞生以来,区块链技术已经历了十年的发展。虽然区块链技术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其呈现出的技术特征预计将会引起经济社会巨大的变革。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变化对上文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成果构成了实质性威胁。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区块链技术的主要特征是去中介化、开放性、自治性、信息不可篡改以及匿名性。这些与以往经济系统明显不同的特征,将对建于传统经济系统基础上的经济理论构成一定的挑战。
(一)对组织理论的挑战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企业组织是一种对市场交易机制的有效替代,是基于企业组织可以相对地减少交易费用和不确定性等方面的分析。在传统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学习成本高昂等因素的影响,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中介组织,如金融中介和审计中介等。中介组织的存在增加了交易环节,从而降低了市场效率并提高了交易费用。 林小驰和胡叶倩雯(2016)认为,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特征,从而有望实现P2P的交易模式,不仅减少了企业的中介成本,而且也避免了传统上企业的信息披露成本。这意味着中介组织这一传统市场主体的功能将大大弱化,催生新的市场结构的诞生。新制度经济学的一大特征就是真实性假设,面对这一变化,新制度经济学需要反思现有理论的合理性。新制度经济学首先需要重新考量的是组织理论,修正现有的关于企业组织存在的基础和原因,并给出新的解释。在区块链技术背景下,中介组织的功能弱化和信息的开放性,不仅会减少市场交易费用,同时也可以减少企业的监管成本,这种变化要求新制度经济学作出相应的应对。
(二)对交易费用理论的挑战
区块链技术对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最大的挑战来自其核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区块链技术最大的特色就是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效率,这不仅有利于节省中介成本和监管成本,还可以促进企业与不相识的第三方进行交易,而不需要花费额外的信息搜索成本。
交易环节和交易费用的减少将会简化部分制度,并降低制度设计和执行成本。这一系列交易费用的降低对交易费用理论产生了一定的冲击,需要新制度经济学家们重新思考其理论基础。
(三)对不确定性理论的挑战
刘晓蕾(2018)指出,区块链技术具有开放性和信息不可篡改性特征,这大大加强了交易主体信息的真实性。以往交易双方由于信息不对称,需要花费大量的信息搜索成本,而在区块链技术环境下这一点将不复存在。
区块链技术在减少交易费用的同时,也降低了交易的不确定性。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包含不确定性假设,这与当时的经济现实是相符的。在新的现实条件下,新制度经济学需要对这一假设做出修正。
三、新制度经济学的应对
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假设交易费用为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比较完善的经济学体系。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家们认为传统理论的假设不符合现实,认为现实经济中存在交易费用,且交易费用不可能为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契约理论等,从而使新制度经济学发展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新制度经济学在我国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影响很大,给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提供了一种经济学解释。任何一种学说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新制度经济学也不例外。笔者认为新制度经济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纳入技术变化因素,遵循“技术——制度——理论”这一研究范式。因为随着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未来社会的变化是日新月异的,传统经济学理论为了能更好地解释现实世界,需要与时俱进地发展。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种技术,但这种技术变革却引起了交易环节的变化和经济组织的变化,经济组织的變化进而引发相应的制度变化。因此,新制度经济学应遵循这一变化的路径来重新思考现实,提出更符合现实的假设,在此基础上发展新的理论。
四、总结
区块链技术正在并将更大范围地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这一技术变革呼吁经济学界对此做出反应。区块链不是一次单纯的技术变革,更是一次制度变革,它会引起经济交易活动更大范围的变化。
本文以区块链技术的主要特征为切入点,着重分析了区块链技术会给新制度经济学的组织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不确定性理论造成的主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方向,即纳入技术变化因素,并遵循“技术——制度——理论”这一研究范式,使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能更好地解释现实。
参考文献:
[1]林小驰,胡叶倩雯.关于区块链技术的研究综述[J].金融市场研究,2016(02):97-109.
[2]张五常.交易费用的范式[J].社会科学战线,1999(01):1-9.
[3]张五常.《经济解释》[M].2012.商务印书馆.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新制度经济学;交易费用
区块链技术的迅速发展给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进而影响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和结构。笔者认为区块链技术对未来经济学的发展会产生很大影响,而国内目前鲜有这方面的经济学文献,这是本文写作的目的和意义。
区块链技术带来的主要变化就是数据存储的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性,这会弱化传统中介组织的功能,减少交易费用,并降低交易的不确定性。这些变化与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密切相关。基于这一认识,本文内容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对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对区块链技术带来的相关理论挑战进行探讨,第四部分提出新制度经济学的应对举措,第五部分进行总结。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研究成果
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罗纳德·科斯(RonaldCoase,1937)的开创性贡献,经过阿门·阿尔钦(ArmenA.Alchian)、哈罗德·德姆塞茨(HaroldDemsetz)、奥利弗·威廉姆森(Oliver·E.·Williamson)、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C.North)和张五常等经济学家的发展,使之成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新制度经济学以交易为基本分析单位,以交易费用为主要研究对象,强调交易费用的存在是制度形成的前提,制度是为降低交易费用而建立,交易费用相对价格的变化是制度变革的动力。为与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进行比较分析,这里就新制度经济学在组织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不确定性理论方面的主要成就进行简要梳理。
(一)组织理论
为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现实经济世界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经济组织,最常见的是市场组织和企业组织。经济学家对组织的研究由来已久,并形成了不同的組织理论。新古典经济学假设市场不存在交易费用,各市场主体在利益最大化的激励下自发地实现市场均衡。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中,企业只是作为市场主体之一,以利益最大化为行为目标;市场则只是作为一种价格调节机制和交易场所。马歇尔把组织作为第四种生产要素引入到经济学分析中,但并未指出企业组织存在的真正原因。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假设不同,新制度经济学派认为交易费用不为零,并发展出交易费用理论。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组织存在的原因进行了解释。
科斯于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对企业存在的原因进行了详细考察,认为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市场价格机制与企业组织产生的成本不同。企业组织通过长期契约以减少订约成本,并降低雇员收益的不确定性。此外,销售税在市场交易环节而不是企业内部征收也是企业存在的一个原因。阿尔钦和德姆塞茨(1972)指出团队生产中由于监督成本的存在会产生卸责问题,而企业存在的基础是生产要素的集合产出扣除监督成本后,大于单个生产要素独自生产的产出之和。
威廉姆森(1971)则认为,企业在激励和控制方面可以比市场更有助于节约交易费用,这是企业存在的基础。张五常(2012)从契约安排的视角进行研究,他认为企业组织替代市场交易是一种契约安排替代另一种契约安排的行为,而这种改变契约安排的原因在于定价成本的不同。
(二)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出发点,是其与新古典经济学的根本区别所在。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交易费用无处不在,制度的建立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
科斯(1937)指出,市场机制存在交易费用,且是一种相对其他制度而言更低的交易费用,这是市场机制的存在基础。在企业内部同样存在交易费用,如监督和管理等成本,只是一种相对市场交易费用更低的成本,这是企业存在的基础。威廉姆森把交易分为交易频率、不确定性和资产的专用性三个维度,这些特征从不同方面影响交易费用,从而解释了交易费用存在的成因。张五常(1999)以鲁滨逊·克鲁索经济为例,指出交易费用就是在一人以上的社会必然会产生的费用,是一种制度成本。诺斯从人类社会分工的分析入手,把人类社会行为分为交易行为和转化行为,认为交易行为与交易费用相关,是一种生产性费用,为交易费用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
(三)不确定性理论
在经济学中,按照所考虑的“世界状态”是哪一方面,可以出现不同种类的不确定性,包括外生不确定性和内生不确定性。新制度经济学主要从信息不对称和合约的不完全性角度研究了不确定性问题。
科斯(1937)指出,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人们为了避免风险,愿意签订长期契约,使自己置于企业家的控制之下,成为企业存在的原因之一。威廉姆森认为人类行为具有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特征,这使得交易活动变得不确定。为了减少不确定性,从而产生了大量的交易费用。
二、区块链技术带来的转变
自比特币诞生以来,区块链技术已经历了十年的发展。虽然区块链技术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其呈现出的技术特征预计将会引起经济社会巨大的变革。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变化对上文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成果构成了实质性威胁。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区块链技术的主要特征是去中介化、开放性、自治性、信息不可篡改以及匿名性。这些与以往经济系统明显不同的特征,将对建于传统经济系统基础上的经济理论构成一定的挑战。
(一)对组织理论的挑战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企业组织是一种对市场交易机制的有效替代,是基于企业组织可以相对地减少交易费用和不确定性等方面的分析。在传统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学习成本高昂等因素的影响,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中介组织,如金融中介和审计中介等。中介组织的存在增加了交易环节,从而降低了市场效率并提高了交易费用。 林小驰和胡叶倩雯(2016)认为,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特征,从而有望实现P2P的交易模式,不仅减少了企业的中介成本,而且也避免了传统上企业的信息披露成本。这意味着中介组织这一传统市场主体的功能将大大弱化,催生新的市场结构的诞生。新制度经济学的一大特征就是真实性假设,面对这一变化,新制度经济学需要反思现有理论的合理性。新制度经济学首先需要重新考量的是组织理论,修正现有的关于企业组织存在的基础和原因,并给出新的解释。在区块链技术背景下,中介组织的功能弱化和信息的开放性,不仅会减少市场交易费用,同时也可以减少企业的监管成本,这种变化要求新制度经济学作出相应的应对。
(二)对交易费用理论的挑战
区块链技术对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最大的挑战来自其核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区块链技术最大的特色就是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效率,这不仅有利于节省中介成本和监管成本,还可以促进企业与不相识的第三方进行交易,而不需要花费额外的信息搜索成本。
交易环节和交易费用的减少将会简化部分制度,并降低制度设计和执行成本。这一系列交易费用的降低对交易费用理论产生了一定的冲击,需要新制度经济学家们重新思考其理论基础。
(三)对不确定性理论的挑战
刘晓蕾(2018)指出,区块链技术具有开放性和信息不可篡改性特征,这大大加强了交易主体信息的真实性。以往交易双方由于信息不对称,需要花费大量的信息搜索成本,而在区块链技术环境下这一点将不复存在。
区块链技术在减少交易费用的同时,也降低了交易的不确定性。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包含不确定性假设,这与当时的经济现实是相符的。在新的现实条件下,新制度经济学需要对这一假设做出修正。
三、新制度经济学的应对
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假设交易费用为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比较完善的经济学体系。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家们认为传统理论的假设不符合现实,认为现实经济中存在交易费用,且交易费用不可能为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契约理论等,从而使新制度经济学发展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新制度经济学在我国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影响很大,给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提供了一种经济学解释。任何一种学说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新制度经济学也不例外。笔者认为新制度经济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纳入技术变化因素,遵循“技术——制度——理论”这一研究范式。因为随着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未来社会的变化是日新月异的,传统经济学理论为了能更好地解释现实世界,需要与时俱进地发展。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种技术,但这种技术变革却引起了交易环节的变化和经济组织的变化,经济组织的變化进而引发相应的制度变化。因此,新制度经济学应遵循这一变化的路径来重新思考现实,提出更符合现实的假设,在此基础上发展新的理论。
四、总结
区块链技术正在并将更大范围地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这一技术变革呼吁经济学界对此做出反应。区块链不是一次单纯的技术变革,更是一次制度变革,它会引起经济交易活动更大范围的变化。
本文以区块链技术的主要特征为切入点,着重分析了区块链技术会给新制度经济学的组织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不确定性理论造成的主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方向,即纳入技术变化因素,并遵循“技术——制度——理论”这一研究范式,使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能更好地解释现实。
参考文献:
[1]林小驰,胡叶倩雯.关于区块链技术的研究综述[J].金融市场研究,2016(02):97-109.
[2]张五常.交易费用的范式[J].社会科学战线,1999(01):1-9.
[3]张五常.《经济解释》[M].2012.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