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绘本的引进如一缕春风,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由于经验的缺乏和认识的偏差,绘本阅读教学往往没有发挥其优势,反而陷入了种种误区。
误区一:深度理解课
绘本阅读教学往往以班级读书会的形式开展。一些教者便把班级读书会当成平时的语文课堂,将绘本当成一般的语文教材来教学,引导孩子研读绘本,充分挖掘绘本的价值取向和教育意义。“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不管什么故事,都要研究出它背后的哲理,从而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与引导。比如,我们看了佐野洋子的《活了一百万次的猫》以后,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多的思考。即使是一只猫也不能无视爱的真谛,何况我们身为万物之灵长的人呢?人活着,就要活得有情意,懂得真爱,善待挚爱,一生才会无憾。而孩子们的阅读感受是什么呢?真羡慕这只猫呀,能活一百万次,要是我也能活一百万次就好了!”读到“虎斑猫终于变成了自己的猫”时,会想:“它终于自由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要是我也能像它一样自由就好了。”读到猫静静地、一动不动地躺在了白猫的身边。猫再也没有活过来”,会感叹:“白猫死去了,虎斑猫也死了,真可怜啊!”这种理解上的差距使得教师想方设法要让孩子“读懂”绘本,这样才“读有所得”。但问题是:孩子真能理解得这么深刻吗?低年级的孩子又真的能接受如此深度阅读挖掘出来的主题吗?每一本经典绘本的蕴意都比较丰富、饱含哲思,由此,教师总希望把这其中的人文价值直白地告诉学生,让人文精神滋养儿童精神生命的成长。殊不知,这样既有可能破坏了绘本本身的魅力,又不易为孩子所理解和接受,反而让孩子丧失了阅读绘本的兴趣,为绘本阅读所累。
误区二:语言训练课
好的绘本都有精美的图画,这些画面栩栩如生,人物活灵活现,细节匠心独运,与语文书上的图画相比,更吸引孩子的眼球。于是,一些教师就充分利用这些精美的图画,对孩子进行说话训练。如老师翻开第一页,问:“图上画的是谁?这是什么地方?它在干什么?”孩子怀着对故事的向往讲述着。翻到第二页:“看,老虎在干什么?小老鼠呢?”孩子依然想象着事件的发生。翻到第三页:“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如此这番频繁地提问,使原本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变得索然无味,绘本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无休无止的提问中逐渐遗失,兴致盎然的孩子也提不起阅读绘本的兴趣。应该看到,在进行绘本阅读教学时,可以利用图画或文字,对孩子进行适当的语言能力方面的训练,但教师要把握好训练的“度”,巧妙设计训练形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提升语言能力,而不是把语言训练当作绘本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
误区三:写作指导课
绘本包含丰富的写作素材,小学中、高年段可以开展一些绘本与写作教学有效整合的探讨,但相对于低段学生的绘本共读课而言,教师却不宜将其变成写作指导课。绘本共读课,顾名思义,是师生在课堂上一起慢慢“品读”经典童书。经典的绘本,没有一句教条,却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没有一丝说理,却能启发孩子的深入思考;没有一点儿喧闹,却能激起孩子的会心一笑。在这里,孩子们能够找到自己生活中的影子和情感的共鸣点。通过阅读绘本,儿童不断进行着情感的体验,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埋下影响终身的良好情感的种子。因此,如果只是利用绘本进行写作指导,对小学低年级孩子而言,真是本末倒置了。
在推广绘本阅读的今天,教师要充分认识绘本其自身的特点,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勇做儿童阅读的“点播者”
教师选择绘本的原则应该是以孩子为本位,充分考虑孩子的阅读兴趣;以审美功能为主,娱乐、认知、教育功能并重,关注儿童的心灵世界并着眼于儿童的精神成长。我们完全可以把《奥莉薇》这样轻松、幽默的绘本带进课堂。看到“她最拿手的一件事就是把人累昏”这样的文字和画面时,孩子不禁为这样活泼淘气的奥莉薇而会心一笑。她会涂妈妈的口红、穿上妈妈的高跟鞋照镜子,还会吓弟弟。要是出门,她还会把所有的衣服都拿出来穿一遍。读到这里,孩子们会不由自主地感叹:“我也是这样的啊!”“我跟奥莉薇一样!”当读到她用画笔在墙上画了一幅抽象画时,孩子们想起了自己在家里的墙上涂鸦时妈妈的表情,简直和奥莉薇的妈妈一样!孩子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睡前读故事,她和妈妈讨价还价,这又让孩子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当教师把这些贴近孩子生活、充满童真童趣的绘本带给孩子时,孩子怎会不爱上阅读?
二、教师要乐做儿童阅读的“感染者”
教师做儿童阅读的“感染者”,即教师以自身对绘本故事情节的热爱和投入,以及对孩子回答和行为举动状态的积极反应,激发儿童融入绘本互动的热情,从而促进孩子的主动学习。如进行《我永远爱你》的阅读,我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来深情地为孩子们朗读时,竟有孩子泪珠闪烁。孩子们在我的深情演绎中,受到了感染。在幽默滑稽的《小猪变形记》的阅读中,我运用夸张的语言,演绎小猪的所作所为,孩子们开怀大笑,同时在轻松愉快中感悟绘本主题。
三、教师要善做儿童阅读的“引导者”
如阅读《米丽的大秘密》,当读到鲁迪直到第二天上午也没有想出秘密到底是什么时,我引导孩子思考:“如果你是鲁迪,会怎么做呢?”当读到米丽告诉鲁迪“它是灰色的”时,我让孩子们大胆猜想:“你猜米丽的秘密是什么?”孩子们阅读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被激发,迫不及待地和大家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又如《爷爷一定有办法》,整个故事中一直出现着另一个快乐生活的家庭——老鼠一家。随着小男孩约瑟的毯子的一次次变化,老鼠一家也在不断地利用这块布料。小老鼠一家的故事没有文字说明,却和地上的故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类图画,引导孩子关注文字背后的故事,以此丰富故事的内容,使主题更加明确,更具有童趣。
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摒弃语文阅读教学的“惯性”,褪去“功利性”,做儿童阅读的“点播者”“感染者”“引导者”,绘本阅读才能真正成为“无压力阅读”,才能像春天的雨露般无声地渗入孩子的心田。
作者简介:江苏省镇江市中山路小学语文教师。
误区一:深度理解课
绘本阅读教学往往以班级读书会的形式开展。一些教者便把班级读书会当成平时的语文课堂,将绘本当成一般的语文教材来教学,引导孩子研读绘本,充分挖掘绘本的价值取向和教育意义。“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不管什么故事,都要研究出它背后的哲理,从而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与引导。比如,我们看了佐野洋子的《活了一百万次的猫》以后,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多的思考。即使是一只猫也不能无视爱的真谛,何况我们身为万物之灵长的人呢?人活着,就要活得有情意,懂得真爱,善待挚爱,一生才会无憾。而孩子们的阅读感受是什么呢?真羡慕这只猫呀,能活一百万次,要是我也能活一百万次就好了!”读到“虎斑猫终于变成了自己的猫”时,会想:“它终于自由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要是我也能像它一样自由就好了。”读到猫静静地、一动不动地躺在了白猫的身边。猫再也没有活过来”,会感叹:“白猫死去了,虎斑猫也死了,真可怜啊!”这种理解上的差距使得教师想方设法要让孩子“读懂”绘本,这样才“读有所得”。但问题是:孩子真能理解得这么深刻吗?低年级的孩子又真的能接受如此深度阅读挖掘出来的主题吗?每一本经典绘本的蕴意都比较丰富、饱含哲思,由此,教师总希望把这其中的人文价值直白地告诉学生,让人文精神滋养儿童精神生命的成长。殊不知,这样既有可能破坏了绘本本身的魅力,又不易为孩子所理解和接受,反而让孩子丧失了阅读绘本的兴趣,为绘本阅读所累。
误区二:语言训练课
好的绘本都有精美的图画,这些画面栩栩如生,人物活灵活现,细节匠心独运,与语文书上的图画相比,更吸引孩子的眼球。于是,一些教师就充分利用这些精美的图画,对孩子进行说话训练。如老师翻开第一页,问:“图上画的是谁?这是什么地方?它在干什么?”孩子怀着对故事的向往讲述着。翻到第二页:“看,老虎在干什么?小老鼠呢?”孩子依然想象着事件的发生。翻到第三页:“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如此这番频繁地提问,使原本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变得索然无味,绘本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无休无止的提问中逐渐遗失,兴致盎然的孩子也提不起阅读绘本的兴趣。应该看到,在进行绘本阅读教学时,可以利用图画或文字,对孩子进行适当的语言能力方面的训练,但教师要把握好训练的“度”,巧妙设计训练形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提升语言能力,而不是把语言训练当作绘本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
误区三:写作指导课
绘本包含丰富的写作素材,小学中、高年段可以开展一些绘本与写作教学有效整合的探讨,但相对于低段学生的绘本共读课而言,教师却不宜将其变成写作指导课。绘本共读课,顾名思义,是师生在课堂上一起慢慢“品读”经典童书。经典的绘本,没有一句教条,却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没有一丝说理,却能启发孩子的深入思考;没有一点儿喧闹,却能激起孩子的会心一笑。在这里,孩子们能够找到自己生活中的影子和情感的共鸣点。通过阅读绘本,儿童不断进行着情感的体验,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埋下影响终身的良好情感的种子。因此,如果只是利用绘本进行写作指导,对小学低年级孩子而言,真是本末倒置了。
在推广绘本阅读的今天,教师要充分认识绘本其自身的特点,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勇做儿童阅读的“点播者”
教师选择绘本的原则应该是以孩子为本位,充分考虑孩子的阅读兴趣;以审美功能为主,娱乐、认知、教育功能并重,关注儿童的心灵世界并着眼于儿童的精神成长。我们完全可以把《奥莉薇》这样轻松、幽默的绘本带进课堂。看到“她最拿手的一件事就是把人累昏”这样的文字和画面时,孩子不禁为这样活泼淘气的奥莉薇而会心一笑。她会涂妈妈的口红、穿上妈妈的高跟鞋照镜子,还会吓弟弟。要是出门,她还会把所有的衣服都拿出来穿一遍。读到这里,孩子们会不由自主地感叹:“我也是这样的啊!”“我跟奥莉薇一样!”当读到她用画笔在墙上画了一幅抽象画时,孩子们想起了自己在家里的墙上涂鸦时妈妈的表情,简直和奥莉薇的妈妈一样!孩子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睡前读故事,她和妈妈讨价还价,这又让孩子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当教师把这些贴近孩子生活、充满童真童趣的绘本带给孩子时,孩子怎会不爱上阅读?
二、教师要乐做儿童阅读的“感染者”
教师做儿童阅读的“感染者”,即教师以自身对绘本故事情节的热爱和投入,以及对孩子回答和行为举动状态的积极反应,激发儿童融入绘本互动的热情,从而促进孩子的主动学习。如进行《我永远爱你》的阅读,我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来深情地为孩子们朗读时,竟有孩子泪珠闪烁。孩子们在我的深情演绎中,受到了感染。在幽默滑稽的《小猪变形记》的阅读中,我运用夸张的语言,演绎小猪的所作所为,孩子们开怀大笑,同时在轻松愉快中感悟绘本主题。
三、教师要善做儿童阅读的“引导者”
如阅读《米丽的大秘密》,当读到鲁迪直到第二天上午也没有想出秘密到底是什么时,我引导孩子思考:“如果你是鲁迪,会怎么做呢?”当读到米丽告诉鲁迪“它是灰色的”时,我让孩子们大胆猜想:“你猜米丽的秘密是什么?”孩子们阅读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被激发,迫不及待地和大家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又如《爷爷一定有办法》,整个故事中一直出现着另一个快乐生活的家庭——老鼠一家。随着小男孩约瑟的毯子的一次次变化,老鼠一家也在不断地利用这块布料。小老鼠一家的故事没有文字说明,却和地上的故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类图画,引导孩子关注文字背后的故事,以此丰富故事的内容,使主题更加明确,更具有童趣。
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摒弃语文阅读教学的“惯性”,褪去“功利性”,做儿童阅读的“点播者”“感染者”“引导者”,绘本阅读才能真正成为“无压力阅读”,才能像春天的雨露般无声地渗入孩子的心田。
作者简介:江苏省镇江市中山路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