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岑氏土司:一个家庭的传奇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ei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百色各县区,两广、贵州、云南的岑氏后人频频前来聚会,建立宗亲会,举行拜祖活动,一本本古旧的家谱、族谱,勾连起来的宗亲网,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家族故事与历史情怀?笔者曾拜访岑氏后人、查阅岑氏族谱及方志,简略理清了岑氏家族近千年的历史传承——这是一个“土皇帝”家族,统治着广西西部大片土地数百年,引领广西南宁、河池、百色历史风骚,稳固祖国南疆版图,促进了民族融合与团结。
  功袭土司 教化“土人”
  广西岑氏一脉,乃北宋仁宗初年(1052-1053年),岑仲淑随大将军狄青南下广西平定侬智高叛乱,功劳巨大,留下镇守邕州(州治在南宁),后官拜怀远大将军、沿边溪洞军民宣抚使,死后追封粤国公,葬在宾阳县卡墨村石合岭,其子岑自亭袭职,成为广西世袭土官,此后代代相传。
  据史书记载,当时岑氏土司统治辖区涵盖整个西原蛮区域乃至更大,西原蛮东接柳梧,西连南诏,邕、太、恩、泗、镇、色各州都属其管辖,现在的百色全境、南宁、河池、柳州部分均囊括其中。
  岑氏土司时期的西原蛮地区,号称有兵20多万,由其首领侬、黄两氏任酋首。狄青征南平定侬智高后,朝廷“裂土田而瓜分之”,把分割的地土地分封给功臣,这些人都成了“土皇帝”,不过他们都要受坐领邕州的岑氏土司节制。岑氏土司,作为当时汉族朝廷在壮族地区的代理人,统领地方并非易事,除了武力征服与招安笼络,教化民众也是很重要的环节。当时,西原蛮地区,当地“土人”还有杀人祭祀祖先的陋习,岑氏土司强令革除陋习,用汉族先进文化教育“土人”:还引进先进耕稼技术,提高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平,维护了半个广西的政局稳定,革除了地方的陋习,终于稳定了局面,受到当地民众的爱戴,奠定了岑氏家族数百年当“土皇帝”的根基。
  子嗣蒙古名 分封到百色
  当年,成吉思汗后裔率领蒙古骑兵南下,灭了南宋,元朝统一中国,当此之时,岑氏土司的掌门人是岑仲淑的后人岑雄。岑雄有4个儿子,为表示自己顺从元朝廷的政治立场,分别给4个儿子取名世兴、世坚、世权、世元,又指令岑世兴的5个儿子改取蒙古名,分别叫岑怒木罕、岑贴木儿、岑阿刺辛、岑阿刺兰、岑不花也仙。整个元朝期间,广西岑氏子孙多取蒙古名,直到朱元璋建立明朝才改回汉名。
  岑雄死后,岑世兴世袭爵位,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他派岑贴木儿、岑怒木罕、岑阿剌兰、岑阿刺辛分驻田州(今田东、田阳一带)、泗城(治所在今凌云县城)、思恩(今平果旧城、河池都安、马山一带)、镇安(治所在今德保)。
  当时,百色一带,多为荒蛮之地,岑氏土司“空降”子嗣到地方当长官,这触动了本土酋首的利益,地方时常叛乱。元至正四年(1344年),左右江一带蛮乱不断,右江流域有“四大蛮王”率众盘踞泗城的后龙山、五指山、玉屏山、官仓坡妹山,祸害地方。
  元至正四年(1344年)三月,岑怒木罕率部杀向古勘峒;五月攻怀甲;八月战汾洲;十一月以火攻克古勘峒,斩杀东部“蛮王”马乃;驱逐另三大蛮王到红水河以北。从此,泗城牢牢掌控在岑氏土司手里数百年之久。
  岑怒木罕的子孙世袭泗城土司,并又开疆拓土,分封子嗣到南盘江边的西林、隆林、册亨、安龙一带当世袭土官,因此百色凌云、乐业、田林、隆林、西林一带的岑氏,基本都是岑怒木罕的子孙。
  在百色南部,镇安土司岑阿刺辛的孙子岑天保让儿子岑志英管小镇安(今那坡县一带),岑天保的孙子岑永福分管归顺峒(今靖西一带),右江河谷一带则由岑帖木儿一脉传下来。现在的百色市,基本都受岑氏土司掌控,直到“改土歸流” (改土归流,简单来说,就是改变地方以往土司家族世袭制为朝廷直接任命官员到地方任职,官员只有任期,不能世袭,地方税收归朝廷)传数百年之久。
  一代英杰 名振明朝
  分封子弟,比较容易,怎样稳定地方却很难,岑氏土司能够坐领地方数百年,除了靠武力征服以及讨好朝廷以外,其先辈勤政爱民、教化地方的功劳也很重要。其中岑瑛与岑天保,就比较典型,他们一个在东边,一个在西边。
  岑瑛,田州府(治所在今田东县祥周镇祥周村旧州屯)知府岑坚(蒙古名叫岑伯颜,明朝后改岑坚)的孙子,1386年生,祖父岑坚、伯父岑永泰、父亲岑永昌,先后任思恩州(治今平果县旧城镇)知州,其时思恩州隶属田州府。岑瑛出生时,岑氏家族已同化为壮族,聪颖过人的岑瑛会说土语。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34岁的岑瑛接掌州印。那时,思恩州还是田州府属下的一个小土州,岑瑛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及熟悉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习俗的优势,不断开疆拓土。20多年间,思恩府辖境增了数倍,囊括了现在的百色平果县、河池大化县、南宁马山县等地。思恩州从田州府独立升格为府后,后又奏请朝廷将思恩府升为思恩军民府,这是整个明朝广西唯一一个军民府,岑瑛以他的忠勇智慧与赫赫战功,从五品知州步步高升,成为赫赫有名的封疆大吏(正二品的都指挥使)。他集军政、民政大权于一身,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出了这么个军政新星,让明朝朝廷很惊讶,称其为“土臣之英杰者”。
  岑瑛受百姓爱戴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明景泰四年(1453年),岑瑛受诏率俍兵(狼兵)到桂林操练,让长子岑镔代理知府一职。岑镔却利用职权,交结无赖,欺男霸女,草菅人命,当地百姓苦不堪言。消息传到桂林,岑瑛怒不可遏,立即向广西总兵举报逆子的罪状,并要求请假回府处置岑镔。听说父亲要回府,岑镔恐惧自缢。明代宗听说这件事后,对岑瑛大为嘉奖,百姓也感激涕零。
  此外,当时俍兵家里主要靠租种土官的田地为生,思恩府的使兵常年在外征战,无暇耕种家中田地,每年应交的赋税成了他们极重的负担。为此,岑瑛多次奏请朝廷,免征思恩军民府俍兵的税粮田赋。
  岑瑛还重视教育,在马山塘流屯创办府学,开创广西土官办学之始,80多年间,思恩府出了163个文举人,在少数民族地区名列前茅。
  岑瑛虽然出于统治的需要,把思恩府府署从偏僻、狭窄、交通不便的寨城山(今平果县旧城镇)迁至乔利堡(今南宁马山县境内),但他怀念故土,死后灵柩被运回平果旧城安葬,墓地至今犹在。   天保爱民 名垂千古
  岑天保,字表立,元至正十五年( 1355年),镇安路总管——岑天保的父亲岑察空去世。次年,28岁的岑天保袭职。10年后,他见元朝气数已尽,遂上书朱元璋表示归顺。1368年,明朝建立的头一年,明太祖朱元璋就将镇安路改为镇安府,授岑天保为土知府,让他的子孙像过去一样世袭。次年,岑天保将府治从感驮岩(今那坡县感驮岩)迁至今德保县城独秀峰下。
  岑天宝在镇安府执政的26年间,推行“保境息民,恪恭奉上,筑城垣,立法度,捐繁苛,恤孤寡,薄赋轻徭”等政策。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开垦的土地永远归农民所有,3年才升科纳税;废除以前的不合理制度,减轻农民负担,并从每年赋额和猪判(土司管辖下的一种税收)中提取部分银两,用来关心孤寡家庭,深受百姓爱戴。
  明朝初年,征南大将军傅友德要求镇安府向云南普安卫(今贵州省普安市)进贡三千石大米,当时交通不便,从德保运送米到普安要25天,每人背负3斗米,扣除路上吃的.3斗米剩余不多。老百姓只好赶着牛马或带贵重物品到普安卖了再买米缴纳。对此,老百姓苦不堪言。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岑天保奏请朝廷改用白金一两折成一石米,以解除民困,获准,从而解除了镇安人民每年挑三千石大米到普安进贡的苦役。
  这一年(1394年)五月,镇安知府城西北发生叛乱,夺地杀人,岑天保率兵前往镇压,并在离府城十三里的响泉山(今马隘乡贤恩村)安营扎寨。农历五月廿八日,岑天保在下山巡察时,跌山身亡。当地老百姓很怀念这个好知府,按照壮族“死不离地”的习俗,把他掩埋在响泉山下,并将响泉山改为天保山;又在县城东街及其墓侧(天保山)建祠,让人们代代怀念。至今,德保庙依旧香火旺盛,德保、靖西、那坡、田阳、云南富宁等地的人们,都会前来拜祭。
  广西岑氏土司分封子弟到百色各地当小土司,世袭数百年,树大根深,枝繁叶茂,“岑氏”这棵大树在历史更迭中,无法逃避所有权势家族的历史通病——权力争夺,自相残杀,阴谋阳谋,刀光剑影……
  兄弟父子争权 自相残杀
  当年因功留守广西的岑氏家族始祖岑仲淑可能想不到,自己的后人会因权力争夺而父子兄弟相残,其中既有暗室阴谋的烛影,也有为夺权而发动的战争。
  岑氏家族祸起萧墙相互争斗,方志记载颇多,其中以田州土知府岑猛的遭遇最为典型。岑猛是田州第十代土知府(按《镇安府志》从岑雄算起),他的父亲岑溥也是田州知府,岑氏家族到了岑溥这一代,权力争夺已是白热化状态。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岑溥的手下——土目黄明竟然蒸杀了岑溥的祖母,还想杀岑溥,岑溥出走思恩避难,思恩府知府岑钦接待了这位同宗知府,并帮岑溥杀了黄明及其族屬,给岑溥出了口气。谁知到了明朝弘治三年(1490年),岑钦又率兵杀进田州,岑溥与泗城知州岑应联合分兵据守,两年后,广西都御使秦舷奉诏纠集贵州湖广兵马围剿岑钦,岑应借机逮住了岑钦,却不知何故,岑钦反把岑应父子杀了,还夺了泗城兵马指挥权,抗拒秦舷的中央军。这时,岑应的弟弟岑接假装派兵送岑钦回田州,趁机把岑钦父子也谋杀了,岑接给父兄报仇雪恨,袭了泗城土知州,岑溥也回田阳继续当田州土知府。
  这兄弟争权夺利的事刚过没几年,岑溥的家中又出事了。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岑溥被长子岑獍杀了。原来,岑溥有3个儿子,分别为獍、狮、猛,岑溥觉得小儿子岑猛的性情特像自己,就想传位给他。岑猛猇对此很不满,恰好朝廷要征兵,岑溥指挥战舰在右江上练兵,且睡在船上,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失宠的岑猇派手下梁桥摸进岑溥的寝室,把岑溥杀了。
  这时,岑猛才4岁,老祖母带着他去奏请袭职。回到南宁,负责护卫的黄骥请思恩府知府岑浚派兵护卫,送岑猛回田州,但岑浚却想以此要挟岑猛分给他6个甲(相当于今乡镇级别),后来折腾了一番,由朝廷出面才把岑猛送进田州袭职。岑浚却因没有得到6个甲的地盘以及失去对岑猛的控制,怀恨在心,勾结泗城岑接、东兰韦祖鋐等出兵数万,两次打进田州城,岑猛两次都仓皇出逃。岑浚还死追不放,最后朝廷得知内情,派兵诛了岑浚。至此岑猛总算逃过一劫,此事才告一段落。
  岑猛长大后,养兵数万,穷兵黩武,发动一系列针对泗城、龙州、镇安等周边州府(思恩已“改土归流”)的复仇、抢地盘战争。嘉靖四至五年(1525-1526年)间,明朝廷以岑猛有谋反之心,调集兵力准备征伐穷兵黩武的岑猛。岑猛上奏代提督姚镆,姚镆知道岑猛只是报仇雪恨,并无谋反之心,就按兵不动。孰料,巡按谢汝仪不同意(因为跟朝廷说岑猛谋反的,谢汝仪是首倡者之一),反诬陷姚镆的儿子收了岑猛的黄金万两,还伪造有模有样的书面证据,准备上奏朝廷。姚镆怕遭无妄之灾,就发兵8万分五路进攻田州府。岑猛兵败逃往归顺州(治所在今靖西旧州),想投靠岳父——归顺州知州岑璋,岑璋因为岑猛对她女儿岑花(后世称为“瓦氏夫人”)不好,对这个女婿不满,加之明朝军队派岑璋的老朋友赵臣来陈说利害,岑璋遂用计引诱、毒杀女婿岑猛,割了他的脑袋连着府印送到提督府。
  因地制宜,王阳明平定叛乱
  岑猛死了,死在岳父大人岑璋的毒酒里,但整个百色却并未因此而安宁,直到明朝著名哲学家、军事家、心学创始人王阳明(1472-1529)来到广西平乱,才算稳定了局面。
  原来,岑猛死后的第二年,姚镆不听沈希仪劝告,上书朝廷陈述“善后七事”,把田州“改土归流”,并让参将张经率兵1万守田州。
  这时候,田州岑氏已经世袭土官几百年,在地方深得人心,尤其是岑猛的党羽,一听朝廷对田州实行“改土归流”,触动他们的利益,还派兵驻守,就决心实施兵谏。首先发难的是卢苏、王受两个土目。
  卢苏、王受当年3月就派人四处散布谣言,说岑猛没死,已经借交趾(今越南一部分)兵20万,准备杀回田州府。田州民众世代受田州岑氏土司恩泽,对征战四方长了田州志气的岑猛有好感,对谣言深信不疑,竟然一呼百应。城里做内应的民众打开城门,张经力战不支,突围而逃。田州受卢苏团伙控制,卢苏假装接受朝廷招抚,并派人去迎接流官知府王熊兆来就任,却让他的伙伴王受派劲旅攻打思恩府,把知府吴期英(岑浚被杀后,思恩府已“改土归流”,吴是流官)抓了起来,过不久又放了吴期英,并表示愿意受朝廷招抚……其实从卢苏、王受的举动来看,并没有谋反意图,他们不过反对“改土归流”罢了。姚镆依旧调集各路兵马,想灭了卢苏、王受团伙。但仗打来打去,没见分晓,此时广西东面的大藤峡瑶民又暴乱,闹得很凶。   朝廷见姚镆打不开广西局面,只好起用哲学家、军事家——大名鼎鼎的王阳明。嘉靖六年(1527年),王阳明官复原职——南京兵部尚书,率兵来南宁帮姚镆平定局面。王阳明了解民情,审时度势,来广西路上就上疏朝廷陈述“用兵之非”,他认为当时对田州实施“一刀切”的“改土归流”不合适,应该用地方力量(土司)作为祖国南疆屏障,省钱省力。朝廷采纳了王阳明的意见,卢苏、王受听了“大喜”,就率众接受王阳明招抚。王阳明奏请朝廷,把田州府割裂,设置流官,并在原田州府辖区设州(比府低一级),让岑猛的次子岑邦相“掌州事”,并设19个巡检司,让卢苏、王受等土目任“司长”,扰乱数年的卢王之乱,就此平定。相传王阳明到田州平乱,曾考订岑氏土司世系,撰写短短500多字的《泗城土府世系考》 (清雍正三年,由陈梦雷、蒋廷锡主持编成的《古今图书集成》有载),刻在凌云县城五指山崖壁上,至今犹存。
  瓦氏夫人率军抗倭,战功卓著
  瓦氏夫人(1498-1555),小名阿花,归顺直隶州(今广西靖西县旧州村)土官岑璋之女。据说她自幼聪明好学,饱读诗书,文武双全,还懂兵法。
  长大后,岑花嫁给年龄相仿的田州(治所在今田阳)土官岑猛为妻,为避免称呼混乱,按“花”的谐音改称为“瓦氏”,就是现在大家习惯叫的“瓦氏夫人”。
  如前文所述,瓦氏夫人的丈夫岑猛被指控叛乱,遭朝廷讨伐,并被岳丈毒死。瓦氏夫人遭逢如此大的变故,她的内心有多痛苦难受,难以想见。地方志及岑氏族谱只记载她如何抚养年幼的孙子岑芝长大成人,并代理岑芝主政田州。瓦氏夫人处理政务,安定社会秩序,劝农桑,办教育,让百姓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才20出头的岑芝被朝廷征调到海南岛镇压黎族起义,战死于海南。瓦氏夫人忍着悲痛依然坚强负担起抚育曾孙岑大寿、岑大禄的责任。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侵扰东南沿海的江、浙一带,朝廷调集全国兵马上前线杀倭寇。当时,曾在田州被俍兵(少数民族子弟组成的土司武装)杀得落荒而逃的参将张经,已经当了兵部尚书、总督东南国务大臣,他知道广西壮族子弟能打仗,就征调俍兵及少数民族的武装前往东南沿海抗倭。在金山卫(今上海金山区金山卫境)一役,瓦氏夫人率俍兵杀败进犯倭寇,鼓舞了明朝军队的志气。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四月二十日,倭寇4000多人进犯嘉兴,瓦氏夫人又一马当先,与友军并肩作战,杀败倭寇……俍兵连连告捷,大大鼓舞了沿海人民的斗志。据说江浙沿海一带至今还有“花瓦家,能杀倭”的民谣传颂。
  可惜,几个月后,张经被奸相严嵩害死,国难当头,朝廷却窝里斗,瓦氏夫人愤而患病,就告假还乡。于七月初班师回田州,田州人民敲锣舞狮欢迎瓦氏夫人凯旋归来,瓦氏夫人祭告家庙,慰问战死俍兵家属。不久病逝,享年59岁(虚岁),被朝廷追封为“淑人”,葬于州城太婆地(今田阳县那兰村)。在中华民族抗击外敌入侵的历史中,壮族人瓦氏夫人堪称“巾帼英雄第一人”。
  “改土归流” 论为寻常
  广西岑氏家族,自七世祖岑世兴在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派他的4个儿子——岑贴木儿、岑怒木罕、岑阿刺兰、岑阿刺辛分驻田州(右江河谷一带)、泗城(治所在今凌云县城)、思恩(今平果旧城、河池都安、马山一带)、镇安(治所在今德保)后,经过几百年世袭传承,这4个人的后人几乎垄断了今天百色各縣的县一级地方政权。随着中央王朝统治能力的加强, “改土归流”成为不可避免的历史潮流,首当其冲的是镇安。清康熙二年(1663年),朝廷以镇安土司岑吉祥死(顺治年间)后没有儿子,沈崇文用兵叛乱数年,朝廷派兵平乱后,将镇安府“改土归流”了。
  接着是泗城府,广西岑氏二十三世岑映宸当了泗城军民府土司后,被朝廷以失职革职,于雍正五年(1727年) “改土归流”。归顺州(靖西)则于雍正八年(1730年) “改流” (土司岑佐祚因罪革职)。小镇安(那坡)土司也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因罪革职“改流”,隆林、西林也在这一历史时期改流。右江河谷的田州土司,虽历经波折,辖地逐渐变小,却反而延绵到清朝末年的光绪元年(1875年),后因土司岑森剿“白山土匪”战死,因族人争袭,才“改土归流”,是岑氏家族在百色当“土皇帝”最久的一支。
  从分封百色到相继被“改土归流”,广西岑氏家族在百色世袭当“土皇帝”,长的有562年,短的也有192年(思恩府)。陆续改土归流后,岑氏家族子弟要么到云南从军(凌云、西林、隆林为多),建功立业,要么守着家业,逐渐沦为寻常百姓家。
  那劳岑氏崛起 “一门三总督”
  明清两朝实施“改土归流”政策后,土司后裔大多成了普通百姓,少部分则还保持~些田产,做个或大或小的地主。
  1829年6月26日,岑毓英出生在西林县那劳寨的一个土司后裔的地主家庭,受父命,读书之余,习武艺。长大后,岑毓英投身军旅,屡建奇功,于1873年秋当上云贵总督(当时全国只有8位这样的封疆总督)。
  岑毓英戎马一生,功勋不小,其中有一件,那就是中法战争前夕对驻扎在越南的刘永福黑旗军的态度。当时,朝廷曾视刘永福为朝廷“反贼” (刘是‘反清复明’的天地会一个头目)。岑毓英曾上奏朝廷: “土匪可驱而刘永福断不宜逐。”非但不逐,刘永福在越南抗击法国侵略军时,岑毓英曾上书朝廷:暗助越南三宣提督刘永福, “越官守越地”。每月暗助刘永福军饷五千两以作为饷需,又拨赏号二万两与刘军:并把滇军自铸的开花大炮,铲去字迹,送给刘军20多尊。
  从中可以看出,岑毓英爱国、务实的精神,这种精神也通过言传身教传递给他儿子——岑春煊( 1861-1933)。这位总督之子,当官之后,非常务实,在腐败成风的清朝末年,他大力反腐,人称“官屠”。他又能洞察世事,兴办新式教育,任两广总督时,创设两广学务处,广兴教育。他还倡导共和,为国为民做了不少实事。
  岑春煊有个叔叔叫岑毓宝,1841年生,与岑毓英是同父异母兄弟,一度担任署理云贵总督,他们就是现在百色人常说的广西岑氏“一门三总督”。
  “岑家庙”缘起“岑三爷”
  从1050多年以来的漫长历史长河中,广西岑氏家族在百色也还有一些风流余迹可寻。比如岑氏古墓、石崖刻字、西林那劳古宅、宫保第、祠庙等,其中百色人民为纪念岑氏家族对呵护一方、功勋卓著的人建的祠庙,算是最显著的余迹。至今,平果、德保、田阳都还对这些祠庙执礼敬奉。这些祠庙在史书中有明确记载,并传至今的,要数田州府的岑三爷庙。笔者曾到田阳县城最老的街区,还见很多善男信女守护岑三爷庙(新建的平房,多层古庙“文革”时已毁),庙里还有泥塑涂彩的岑三爷像,守庙的老人说: “岑三爷是唐朝人,我们祖祖辈辈传承侍奉岑三爷1000多年了。”其实,岑三爷并非唐朝人物,他名叫岑世元,宋末元初人物,田州来安二路总管岑雄的第三个儿子。岑世元自幼聪颖过人,文武双全,尤精于骑马射箭,还懂得蒙古话(时元朝)。岑世元多次代表家族(田州土司)到北京进贡田州土特产,施展口才,应对自如,皇上很高兴,就授他忠武校尉,留在京城。
  这时,云南乱兵进犯田州境,朝廷知道岑世元忠勇,就授他修武郎,让他跟哥哥岑世兴出征平乱。岑世元率一支劲旅,迎击云南乱军,所向披靡.后在作战中身受重伤,体力不支,他仰天长叹: “生不能报国,死当为民驱疠,庇此一方。”于是,岑世元“怒马入河”,逆流而行数里,终于连人带马沉入右江中。后人为了纪念他,纷纷捐钱建庙,这就是岑三爷庙的来历,到清朝末年,岑三爷庙遍及今田阳、田东、及右江区东部。后记:
  对于广西岑氏家族的光辉历史,不止外人惊诧,其族人也感到骄傲与自豪,笔者接触过的百色岑氏后人,他们大多数都只是社会中普普通通的一员——农民、工人、教师、公务员、商人等等。然而在他们之中,不乏重视家族文化的后人,于是,几十年来,他们建立宗亲会、修族谱、纪念祖先、开研讨会。用泗城岑氏宗亲会会长岑活雄说,成立宗亲会,意在缅怀共同祖先,弘扬先祖艰苦创业精神,增强岑氏宗亲间的联系,爱国爱家,促进社会和谐。
其他文献
一百年来,哪项体育运动最令人兴奋?这个问题恐怕很难有标准答案。  但是美国科研人员却从科学的角度给出了答案:足球。至少在过去的一百年中是这样。
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军第五师团,由于穷凶极恶屠杀中国军民如麻的板垣征四郎曾任过该师团的师团长而又被称为板垣师团。日本军国主义者还吹嘘板垣师团为“皇军”不可战胜的“钢军”。其实,该师团在侵华战争中,仅从1937年9月至1939年12月两年多时间内,即遭到3次惨败。铁的事实证明:不可战胜的“钢军”,是骗人的鬼话。  板垣征四郎,1929年5月任日本“关东军”总部(驻我国大连)大佐高级参谋,他是策划“九·一
温馨的提示:爱如光,和有形的东西相比,它更能够给人带来温馨,更能填满空虚的心灵。  有一位睿智的父亲,为了考验儿子的聪明才智,分别给了三个儿子每人100元钱,要他们用这钱去买他们所能想到的任何东西,来装满一个巨大仓库(占地超过100平方米)。  长子苦思冥想,彻夜不眠,最后决定将100元钱全部拿去买最便宜的稻草。结果,稻草运回来之后,连仓库的一半都没装满。  次子看到哥哥的失败,心想我要买体积大而
【文中角色有话说】  千万别追我呀,要是把我追急了,我可就要钻山了。  估计你猜到我是哪个了,嘻嘻,坐不更名行不改姓,俺是穿山甲。至于我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别刨根问底,我可不是百科全书。嘿嘿,若是问我和谁是亲戚,那我兴许还能说出个一二三来。有知识就是好哦,哈哈哈……  你是不是找不到我了?嘿嘿,因为我已经钻进大山,开始看书了。  【故事开始了】  穿山甲躺在背风的山坡上晒太阳,边看着蓝天上飘过的白云
1944年春夏之交,梁漱溟、何香凝、千家驹、陈此生、张锡昌、欧阳予倩、莫乃群等社会知名人士从广西桂林疏散到贺县(今贺州),坚持抗战救国。  1945年春,受中共南方局的指派,一位行色匆匆的人来到广西昭平县,第二天,又赶到了黄姚镇。  他叫狄超白,与邵荃麟、张锡昌原是中共南方局桂林文化工作小组成员,桂林沦陷后,张锡昌奉命疏散到昭平,他和邵荃麟则奉命疏散去了重庆。现在,狄超白又冒险穿越沦陷区,来到黄姚
在我国封建时代,百姓颂扬官吏德政,多采用刻石立碑的形式,名为德政碑,也称遗爱碑或去思碑。据考,这种德政碑,不少是乡绅名士借百姓之名,行谄谀之实。唐代名相宋景曾辞绝吏民给他立碑。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宋景由广州都督擢任宰相,广州吏民要给他立遗爱碑。持正守法的宋景上言:“臣在州无他异迹,今以臣光宠,成彼谄谀;欲革此风,望自臣始。请敕下禁止。”唐玄宗从其所请、中唐诗人白居易在《青石》诗中写道:
首先,请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原谅,我在形容韩寒时用了省略号,因为实在不知道应该用什么词来概括。1999年,韩寒这个名字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他不仅以《书店》、《求医》和《杯中窥人》3篇文章荣获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而且是惟一一位选送3篇并全部入围的获奖者。然而,同样是他,同年的成绩单上有7门课不及格,按规定只得留级,重读高一,他也因此被称为“高材留级生”。2000年,韩寒再度参赛“新概念作文
1950年10月,美帝固主义发动侵略朝鲜战争,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中困人民志愿军为保卫和平、保家卫国,义无反顾地投入抗美援朝战争。有着浓厚爱困情怀和悠久爱国历史的广西各族人民,也踊跃投身那场伟大的战争。  驰骋疆场的广西籍将领  在前后开往中朝边境和朝鲜战场的志愿军中,有多名广西籍解放军将领的身影。  韦杰,壮族,1914出生,广西东兰县人,13岁参加农民运动,1929年参加红匕军,在枪林弹雨中成
我手上戴着一枚透明红宝威石戒  指,时常,望着它闪闪发光,煞是可爱。整整一年了,它戴在我手上,它是一件母亲节的礼物,是去年的母亲节我把它套在自己手指上的。因为,它是我自己为自己买的一件母亲节礼物。  为什么我要为自己买一件母亲节礼物呢?是因为儿子没有在身边,他去了遥远的外国。三年了,他从不记得(也许根本没有想起来)给他的母亲寄一张卡片,更莫说礼物了。  他幼年时,每逢母亲节,他都会爬到我的怀里,把
一本名著你需要读好几遍。第一遍一般读得快,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然后,慢慢地再读一遍。第三遍阅读时,你记住了其中的一些重要情节,有了一些观点。有些情节是不是像电影镜头一样,镶嵌在脑海中?  你对主题、故事情节、人物等,需要特别关注。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性格、命运也会变化。谁改变了?  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并不全是从头讲到尾的。有直叙、倒叙,还有从故事中间开始。这是为什么呢?  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