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作教学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结合小学高段学生写作教学的现状,不难发现,高段学生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千篇一律,内容空洞;二是,主题不明确,语言不具有感染力。这些问题容易发现,但是却难以解决,已经成为小学语文一线教师“头疼”的问题。本文结合筆者自身实践教学经验,对小学高段习作教学指导方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段;习作教学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起步阶段,也是奠基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将影响他们的一生。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的习作教学,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在感知并理解语文文字的同时,也学着通过习作这一手段,将知识得以运用。小学语文高年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就是习作教学。长期以来,我国的习作教学存在着指导的模式化、表达的模式化、内容的封闭化等问题。基于此,笔者认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营造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心理的习作氛围,培养他们善于思考,精于表达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营造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心理的习作氛围
从心理动力学角度来分析,倘若能够将外部的诱因转化成为内部能力就能激发兴趣。由此可见,要使小学高段学生能够乐于习作,就必须要让他们能够产生一定的心理动力。通常来说,学生对身边发生的事情或者即将发生的一些事情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关注学校内部的新闻或者一些文体活动,提醒学生细心观察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积极思考,展开想象,最后形成习作。小学高段学生具有一定的习作能力与意识,但是他们对习作的兴趣不尽相同,即便是同一个选题,不同的学生所呈现出来的习作角度、习作深度都不相同。例如,学校组织足球比赛,班级中部分男同学成为了场上的队员,参加比赛的同学,他们的习作角度通常都会从如何刻苦训练、奋力拼搏、相互配合等方面入手;而一些成为拉拉队员的女同学,她们的习作角度就会从如何创编啦啦舞、如何创编助威口号,如何借道具、租服装等角度去习作;其他同学多从呐喊助威、观看比赛、后勤保障等角度进行习作。学生对这类活动非常感兴趣,活动之后的习作自然言之有物。另外,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学生能够普遍接触到网络,学生之间经常利用QQ、微信等进行交流,而教师则可以利用这些现有的媒介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创生符合小学高段学生习作心理的写作氛围。倘若能够把握得当,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样可以营造良好的习作氛围。
二、 加强学生习作思考
在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全力引导学生意识到思考的重要性,笔者认为有必要反复强调这一点——思考是写作的助推器。只要学生的思考能够到位,其表达就能够更加准确。理性思考通常来说都是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可以理解为它首先是一个较为模糊的“点”,但是随着思维活动的不断展开,这个模糊的“点”便会逐渐的清晰起来,并且会形成一条思维之线,而且这条线会为一直围绕着一个“圆心”在运转,从而形成一个圆。就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具体到习作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养成一种根据具体习作任务选择并设置圆心的能力,也就是引导学生根据习作的题目或者要求找到那个思考的出发点。往往这一思考的“点”就是习作题目的关键词。以“故乡的柿子树”为例,从这个题目来看,“柿子树”就是所谓的圆心,学生只要能够准确把握“圆心”,接下来就应该围绕圆心思考半径。根植于作者的自我的“故乡”其实这就是一个思考的半径,文章之中所提到的关于柿子树的描写就等同于“思考”,都必须以“故乡的”为半径。由此可见,习作教学中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这是确保习作能够有效表达的基础。因此,在习作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只要能够控制好思考边际,习作才会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中心,从而写出优秀的文章。
三、 加强学生习作表达训练
词语是文章的基本要素,也是最小的机体。每一篇优秀的习作当中的每一个词语都是有机的,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甚至不可以调换它的次序,因为每一个词语都是习作者进行精心思考之后选择的结果。这些基本要素之间充满了联系,是从这一层想到另外一层,从这一个思考到另外一个,以这样的方式,将词与词、句与句、段落与段落之间的思考之线连接起来,在习作表达的过程中,这条思考之线能够逐渐显现成为一种能够感觉得到的联想。因此,在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养成联想能力,因为联想能够具体到某一个词语、某一个句子;联想也可以弥漫全文。以《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篇课文为例,从课文的内容来分析,这篇课文的联想就弥漫在了全文当中。当作者看到儿子在小岛上所种植的鲜花开花了,就想到了儿子的样子,随之也联想到了很多“美好的东西”,到最后联想到了:“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最美好的东西,那么你的生活是多么愉快啊!”从这篇课文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强大的联想能力,从鲜花联想到了儿子,联想到美好的事物,在最后得出“给予”在人一生之中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尽力营造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心理的习作氛围,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精于表达,将思考与表达能够完美结合起来,并且在习作训练过程中,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从而提升习作水平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永刚.习作的成长基于儿童习作过程的经历——谈提高儿童习作水平的实践策略[J/OL].华夏教师,2017,(07):72.
[2]吴亚华.浅析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教学[J].课外语文,2017,(03):49.
作者简介:陈云丽,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白马镇中心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段;习作教学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起步阶段,也是奠基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将影响他们的一生。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的习作教学,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在感知并理解语文文字的同时,也学着通过习作这一手段,将知识得以运用。小学语文高年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就是习作教学。长期以来,我国的习作教学存在着指导的模式化、表达的模式化、内容的封闭化等问题。基于此,笔者认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营造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心理的习作氛围,培养他们善于思考,精于表达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营造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心理的习作氛围
从心理动力学角度来分析,倘若能够将外部的诱因转化成为内部能力就能激发兴趣。由此可见,要使小学高段学生能够乐于习作,就必须要让他们能够产生一定的心理动力。通常来说,学生对身边发生的事情或者即将发生的一些事情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关注学校内部的新闻或者一些文体活动,提醒学生细心观察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积极思考,展开想象,最后形成习作。小学高段学生具有一定的习作能力与意识,但是他们对习作的兴趣不尽相同,即便是同一个选题,不同的学生所呈现出来的习作角度、习作深度都不相同。例如,学校组织足球比赛,班级中部分男同学成为了场上的队员,参加比赛的同学,他们的习作角度通常都会从如何刻苦训练、奋力拼搏、相互配合等方面入手;而一些成为拉拉队员的女同学,她们的习作角度就会从如何创编啦啦舞、如何创编助威口号,如何借道具、租服装等角度去习作;其他同学多从呐喊助威、观看比赛、后勤保障等角度进行习作。学生对这类活动非常感兴趣,活动之后的习作自然言之有物。另外,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学生能够普遍接触到网络,学生之间经常利用QQ、微信等进行交流,而教师则可以利用这些现有的媒介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创生符合小学高段学生习作心理的写作氛围。倘若能够把握得当,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样可以营造良好的习作氛围。
二、 加强学生习作思考
在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全力引导学生意识到思考的重要性,笔者认为有必要反复强调这一点——思考是写作的助推器。只要学生的思考能够到位,其表达就能够更加准确。理性思考通常来说都是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可以理解为它首先是一个较为模糊的“点”,但是随着思维活动的不断展开,这个模糊的“点”便会逐渐的清晰起来,并且会形成一条思维之线,而且这条线会为一直围绕着一个“圆心”在运转,从而形成一个圆。就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具体到习作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养成一种根据具体习作任务选择并设置圆心的能力,也就是引导学生根据习作的题目或者要求找到那个思考的出发点。往往这一思考的“点”就是习作题目的关键词。以“故乡的柿子树”为例,从这个题目来看,“柿子树”就是所谓的圆心,学生只要能够准确把握“圆心”,接下来就应该围绕圆心思考半径。根植于作者的自我的“故乡”其实这就是一个思考的半径,文章之中所提到的关于柿子树的描写就等同于“思考”,都必须以“故乡的”为半径。由此可见,习作教学中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这是确保习作能够有效表达的基础。因此,在习作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只要能够控制好思考边际,习作才会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中心,从而写出优秀的文章。
三、 加强学生习作表达训练
词语是文章的基本要素,也是最小的机体。每一篇优秀的习作当中的每一个词语都是有机的,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甚至不可以调换它的次序,因为每一个词语都是习作者进行精心思考之后选择的结果。这些基本要素之间充满了联系,是从这一层想到另外一层,从这一个思考到另外一个,以这样的方式,将词与词、句与句、段落与段落之间的思考之线连接起来,在习作表达的过程中,这条思考之线能够逐渐显现成为一种能够感觉得到的联想。因此,在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养成联想能力,因为联想能够具体到某一个词语、某一个句子;联想也可以弥漫全文。以《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篇课文为例,从课文的内容来分析,这篇课文的联想就弥漫在了全文当中。当作者看到儿子在小岛上所种植的鲜花开花了,就想到了儿子的样子,随之也联想到了很多“美好的东西”,到最后联想到了:“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最美好的东西,那么你的生活是多么愉快啊!”从这篇课文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强大的联想能力,从鲜花联想到了儿子,联想到美好的事物,在最后得出“给予”在人一生之中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尽力营造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心理的习作氛围,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精于表达,将思考与表达能够完美结合起来,并且在习作训练过程中,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从而提升习作水平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永刚.习作的成长基于儿童习作过程的经历——谈提高儿童习作水平的实践策略[J/OL].华夏教师,2017,(07):72.
[2]吴亚华.浅析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教学[J].课外语文,2017,(03):49.
作者简介:陈云丽,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白马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