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随感录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an91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下面我只想将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经历和感想如实的记录下来,不奢求成为“经验”,只求能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认同。
  随感一: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们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也包括我)为妥善贯彻落实这一新理念,于是乎在课堂教学中片面地将它理解为单一的师生、生生合作,动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更有甚者是形式火爆而内容虚无的“壮观”场面,而缺少了给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思考的时间和机会。从而,久而久之,养成了学生相互依赖,依赖老师、依赖同学的惰性。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后来,我发现学生不会独立思考了,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也竟然有学生回答不上来,但当一说同桌、前后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时,气氛就热烈得不得了;在期末考试试卷上,某个最简单的问题也给不出个完整、较为准确的答案了。这些都不能不引发我们的深思!
  对此,我想,课程教学不仅要激励学生多合作学习,以激起共鸣的思想火花、取他人之长补自己这短,而且更要的是,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态度和精神。这样远比一味地依赖别人解决问题而没有独立思维能力要好得多。毕竟在学习生活中,学生们去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要比合作多得多,其重要性也大得多。虽然荀子认为“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但个人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切学习的基础。那么,这一过程应怎样体现于教学呢?
  我认为,对于某一探究性的话题,其教学过程至少要做到下述两步:
  第一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的习惯与能力。也就是说,在课堂问题讨论探究过程中,应先让学生独立思考、钻研、思考是解问题的基础,只有思考了,才会对问题有全面的理解,才会知道自己思维方式的正确与否,才会清楚自己能力的大小和知识水平的高低,也才会从心灵上对自己的求知欲有所触动、有所鞭策。
  第二步:合作学习,通过合作,求同存异。当学生通过艰苦的独立思考、钻研问题的过程后,或者当教师的讲解显得艰涩抽象毫无成效时,教师应适时地安排督促学生合作交流,一方面让他们通过讨论交流,能充分感受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成功之喜悦,以及如释重负豁然开朗的舒适;另一方面让他们彼此汲取对方的思想精华来充实营养自己的大脑思维,感受到多种思想的交流互补远比多个苹果的彼此交换而更具有神奇魅力。
  其实,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与合作讨论是相互交融的,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边合作交流边独立思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再让学生合作,尤其是对文言文教学更是如此。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又相互利用学习资源,便于更好地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随感二:
  可能我们每一个教师都会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大,年级的递增,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低,回答问题的学生人数、次数也越来越少。对于这种情况,我曾私下猜测:可能是他们身体发育趋于成熟,心里自认为思想成熟、老成或者是他们越来越怕在别人面前暴露缺点而自卑的缘故吧。也曾就此与他们说过多次,既有打气,也有批评的成分,但效果并不明显,课堂回答问题的现象也并不见有所好转。后来,我也泄气了,有段时间干脆对此种现象不理不睬,任其发展,结果课堂都快变成我一个人的课堂了。
  殊不料,某一天,有个学生偷偷地告诉我:“老师,您上课时,应先给我们思考问题的时间;其次一堂课下来应再给我们几分钟时间去巩固知识、发现新问题。这样,我们才能思考回答问题,同时及时发现反馈问题,课堂气氛自然活跃起来了,大家才有问题可问,才有话可说。”
  当时,我震惊了,为他的大胆,为他的善观大局,为他的合理化建议,同时也为我教学工作的疏忽。
  终于,我采纳了这个学生的部分建议,并运用到了教学实践中。
  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做好组织者、引导者的具体工作,尽量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空间去展开自由联想的翅膀,自主学习、探究,以便发现更多的问题,培养其自信心和创造力,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最终培养其质疑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感三:
  下面这段情境是我在教学古文《游恒山记》时与一名学生的对话。我在备课时,感觉这篇课文语言比较难以理解,因此就有想独自串译的念头。
  老师:这篇文言文语句较为艰涩难懂,就让老师帮你们翻译好了。
  学生:老师,还是先让我们自己翻译一遍吧。我们不知道的,到时请你再帮我们解释。
  老师:怎么啦?
  学生:我们先翻译一遍,我们就知道哪些难,哪些易,这样重要的难句就理出来了,我们学起来就可以重点突破了。同时,到时印象会更深一些……
  老师:还有吗?
  学生:这样,更能培养提高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我非常高兴有学生有这样的见解、认识,同时也为她的主动学习的精神赞赏不已。
  确实,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大多数老师总担心学生这也不知道,那也不知道,从而越俎代庖,干完了本应由学生去完成的事情,而我们还认为干得很不错。其实这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束缚,更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精神的扼杀。实不可取!多给学生更自由自主的时间和空间,哪怕他们目前一无所知!
  
  史超,教师,现居湖南宜章。
其他文献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那么,如何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写作成为学生最钟情的学习活动,成为其日常生活的“甜蜜的要素”,甚至产生“一日不‘写’,如三秋兮”的期盼,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认真思考实践的课题。  那么,如何让作文插上快乐的翅膀,使学生下笔有神、乐于写作、善于写作呢?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手段
目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许多问题:贪多求全、主次混淆。语文课变成了知识拼盘的常识课;人文提升过度,语文课变成了不伦不类的教育课;教学目标贪全,语文课变成了各科杂烩的综合课。“荒己园而肥人田”,令人痛心不已!执教十余载,上课无数节,听课也不少,对语文课有自己的看法:不管课程如何改革,真实永远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激情则是灵魂升华的催化剂,两者不可缺少,它们是语文课堂成功的法宝。而要真正地理解、实践这一理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翻译新探  陆江华    学过唐代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的人一定不会忘记文中点题句: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很多参考书对这句话的翻译都是这样的:谁能想到横征暴敛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呢!我觉得这样翻译不妥,整个句子应译为:谁能想到横征暴敛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啊!  我们知道,句子按语气可分为四类: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孰知”句显然属于感叹句。《现代汉语词
每一个春天,你都会到来。  在村口,屋后,坡地上  油菜花展开黄色的绸子,  那么鲜亮地昭示欢乐的降临。  风从溪涧边吹来——  我听见鸟儿清脆的叫声。  蜜蜂飞舞,整条山垄  都散发出花朵沁人的香气。  春光,以她娇嫩的身子  撲进我温暖的怀抱。  而远处,田野边,滑行而过的  汽车如游荡的木偶。  光阴  风的手指从山谷间滑落。  我们沉入一片湖湾里  遥看天上的星星,  明月探测光阴的距离。
近几年来,在高三学生的作文批改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我的文章我做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己的文章的评改过程中来,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我引导学生自改作文主要包括四个原则、三个步骤、五种方法。    四个原则    一是面向全体  教师要以满腔的热忱去面对每一个学生,去对待每一篇作文。不轻视成绩差的学生,也不偏爱成绩好的学生。对每一棵幼苗,教师都要用爱的光辉去照耀,
戴涛,男,1966年5月生,湖北黄梅人,高级教师,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研究生。无党派人士,现任湖北省襄樊市政协常委,襄樊市樊城区政协副主席,襄樊市第二中学校长。有二十多篇学术论文在国家、省级期刊发表,多次受到省、市、区各级表彰。    “滔滔的汉水碧波荡漾,巍巍的铁桥伸向远方,江畔上有一座可爱的学校,哺育着代代优秀的好儿郎”,歌词所说的这座可爱的学校就是被誉为汉江明珠的襄樊市第二中学。襄樊二中
对话中问题确立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对话的方向,影响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而影响课堂的质量。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并没有真正吃透对话理论的内涵,只是将对话简单地理解为师生间的“你问——我答”,一堂教学课变成了“问答课”。这种课型中问答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而学生阅读文本的时间被挤压得所剩无几,由此导致了阅读教学中的“假对话”。那么,教师如何使问题具有引爆性并激发学生的对话欲,做课堂提问的智
尽管话题作文走进中学语文教学已有几个年头,然而,我们却发现,无论是对中考作文的抽样调查还是平时作文训练,都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情感实失真,一是文体不明,针对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语文教师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引导。    一、做诚信的人,写真实的文    俗话说,文如其人,作文与做人始终是紧密相关的。明白了这一点,我们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就应重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格,让他
二十一世纪国际教育改革的主题由“学会生存”转为“学会关心”、“学会创造”。这是人类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因此,优化教育结构,实行目标教学便成为被广大师生所接受、所喜爱,并自觉探索实践的新生事物。  吕淑湘先生说过:“第一个做教学工作的人,必须首先认清他教的是什么”。自我校全面推广目标教学以来,我边学习,边探索,针对语文学科“基础性、工具性”的特点,注重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我深知在教学过程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但能帮助学生读懂课文,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对培养学生健康纯洁的思想情操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事实证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自觉地开展情感教育,就能培养学生具有健康乐观的情感态度,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让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拼搏进取,学有所成;反之,如果语文教学中忽视情感教育,就会使一些学生感情脆弱,思想偏激,甚至形成心理障碍,从而影响或制约他们的健康成长。  现代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