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理州奶业发展在整个云南省奶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云南省最大的原料奶生产基地。本文对大理奶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概括,并对制约大理奶业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大理州;奶业发展;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6.09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6-23-03
一、大理州奶业发展概况
大理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有着悠久的奶牛养殖历史,奶业是大理州的传统优势产业,是州委、州政府着力扶持的农业产业化重点产业,通过多年的大力扶持,全州奶业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已成为云南省乃至中国南方最大的奶牛养殖、牛奶加工、乳制品外销基地,其奶产量在云南省占到了2/3的比例,在云南省整个奶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 牛奶产量和奶牛存栏量不断增加
自2002年大理州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大理乳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及《大理州加快奶源基地建设的意见》以来,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一系列发展奶牛生产的政策和措施,不断增加投入,加大扶持力度,层层落实目标责任,使大理州奶牛生产呈现快速发展势头。牛奶产量不断增加,从最初的2001年的6.26万吨增加到2011年的44.67万吨,增幅达7倍,奶牛存栏量也不断增加,从2001年的5.1万头增加到2011年的 14.9万头,增幅达3倍。
(二) 乳制品加工能力增强
乳制品加工产业是大理州的传统优势产业,目前大理州的奶牛存栏量、鲜奶产量和乳制品加工日处理能力都占云南省70%以上的份额,大理已经成为我国南方地区州市级规模最大的奶牛养殖基地和乳制品加工基地之一。
目前在大理州内主要有大理东亚乳业有限公司、云南新希望邓川蝶泉乳业有限公司、云南皇氏思尔乳业有限公司等乳品加工企业共8家,日处理鲜奶能力1560吨,加工量占云南省的60%以上;年加工乳制品14万吨,乳品工业产值达13亿元;奶农加工乳扇达3000多吨,产值达1.2亿元。
(三) 奶牛养殖服务建设体系不断完善
近年来,大理州依托畜牧兽医站为奶农提供各种服务,不断完善奶羊养殖服务建设体系。2011年,大理州抓实畜牧科技推广,提高养殖科技水平,着力构建畜产品标准化生产、饲草饲料建设、现代畜牧业服务、畜产品安全保障、草原生态保护支撑五大体系,认真落实畜牧政策性保险,促进畜牧产业基地规模化建设,强化畜牧业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实现了冻精改良的奶牛达8.4万头,生产工业饲料15万吨,良田种草1.13万公顷(17万亩),制作青贮饲料50万吨;全面实施完成全州9万头能繁奶牛养殖保险,有效降低了养殖户养殖风险,促进了农户养殖积极性,带动了畜牧基地建设快速发展。全年奶牛存栏达14.9万头,增长4.9%;奶类总产量达45万吨,增长7%。加强了养殖基地设施建设,实施高产奶牛繁育基地建设、18个机械化挤奶站建设及奶源基地建设等一批项目,扶持优质畜产品基地建设。
二、大理州奶业发展制约因素
大理州奶业虽然发展迅速,其特有的地理气候条件十分适合于奶牛养殖业的发展。但是,大理州奶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奶牛养殖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牛奶单产水平较低、机械化挤奶方式发展较为滞后等,这些都是阻碍大理奶业发展的绊脚石。这些问题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 资金投入不足
奶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是设施农业投入最高的产业之一,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大理处于经济欠发达的西南地区云南省,贫困是农户无可避免的现实问题,同时加上政府的扶持力度还不够,因此对于奶牛养殖的资金投入必然不足,严重制约着大理奶业的发展。
(二) 奶农的养殖观念落后,传统的养殖观念占统治地位
在大理州,奶牛养殖具有悠久的历史,养牛对于每家每户来说,差不多算是一种历史传承,是一种几代人生活习惯的延续。由于大理存在人多地少的问题,大部分人都选择出去打工赚钱,而奶牛养殖仅仅是作为一种副业来贴补家用。正是由于传统的养殖观念,奶农对奶牛养殖业并未充分重视起来,对养牛的收益也没有很高的期望,所以导致了他们没有饲养奶牛的积极性。他们把奶牛圈养在自家小院中,也不愿意入园形成规模养殖,而对奶牛的饲养也是很随意,无论从饲养的时间分配还是饲料结构的配比上缺乏科学合理的技术指导,从而影响奶牛的养殖收益,必然会对以散养模式为主的大理州奶业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
(三) 奶农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的制约
1. 奶农年龄结构
通过对大理州120份奶牛养殖农户的调查样本显示,奶农年龄在41-50岁之间的人最多,占样本总量的42.28%,其次是31-40岁之间的人占27.52%,51-60岁之间的人占18.12%,余下的20-30岁之间和60岁以上的人共占12.08%。目前,在大理养牛的农户家庭中,绝大多数都是妇女和中年及以上的在家养牛,30岁以下的年轻人多出去打工。
2. 奶农文化程度
调研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小学水平的最多,占样本总量的61.4%,初中水平的占样本总量的30.6%,高中及以上的占样本总量的4%,其他的是没有受过正式教育的占样本总量的4%。
奶农中年并偏于老年的年龄结构、偏于小学水平的文化程度必然导致奶农养殖基础素质的低下,养殖观念的落后,缺乏科学合理的饲养技术和管理水平,无法应对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变化,奶牛养殖很难会有可观的收益。
(四) 奶价较低
奶农、乳品加工企业、奶源生产基地之间长期缺少有效的沟通,原料奶收购价格和检测标准由企业单方确定,致使奶农没有话语权,在奶业市场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 奶农与乳制品加工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利益联结机制,同时奶业市场监督机制的不健全,使得乳制品加工企业具有制定原料奶的质量标准和价格标准的主动权,作为奶农,没有谈价议价的权力,只能被动的接受。在产奶的旺盛季节,奶源充足时,企业为了限制收购,可以提高收购的质量标准来减少或者拒收奶农手中的原料奶,而又由于生鲜奶保质期短的特殊性,企业无论出什么样的价格,奶农都会被迫接受,否则只能倒掉,这样无疑企业得到了很大利益,而奶农却损失了一定的经济利益。较低的奶价严重影响了奶农的积极性,制约着奶业的发展。
(五) 奶牛品种单一
大理州素有“奶牛之乡”的美誉,其独有的奶牛品种——邓川奶牛是我国唯一的一个乳用黄牛品种,1957年开始引进荷斯坦奶牛对当地邓川奶牛进行改良,至今已经过了4-8代不等的改良,形成了邓川荷斯坦牛品种,是大理奶牛的最主要的品种。据统计资料,2011年末,全州奶牛存栏14.9万头,占云南省全省的奶牛存栏总数的3/4左右,其中能繁母牛10万头以上,牛奶产量达到了44.67万吨,比2010年增长5.2%。年平均单产仅为4吨左右,低于我国荷斯坦奶牛的平均水平,与其他国家的差距更为明显。
片面的认为高产出的奶牛品种更有利于提高单产水平,使得大理州奶业过分依赖于荷斯坦奶牛,这种误区导致了对引进其他物种进程的忽视,影响了品种改良的力度和进度。
三、大理州奶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 加大政府对奶业发展的投入
一是充分利用国家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西部开发、新农村建设等有利时机,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奶业发展的投入,增强奶业发展后劲;二是积极争取奶业建设贷款,尤其是要争取国家扶贫资金;三是采取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办法,加大对奶业的投资,积极鼓励农民投劳、投资。
(二) 改良奶牛品种,引进奶牛新品种
提高良种覆盖率,有效增加良种奶牛数量,改良提升现有奶牛生产性能。主要是加大奶牛冻精改良力度,并推广运用胚胎工程等快繁技术,利用已引进的国外优质纯种奶牛,扩大育种及繁殖优质种源。一是加快大理州优质荷斯坦奶牛的改良进度,培育优良的品种,提高奶量和奶质;二是引进适合于大理州养殖的新品种;三是大力促进奶水牛的发展。
(三) 加大对奶农的技术培训,提高奶农科学饲养和科学管理水平
奶农对奶牛的养殖和管理是影响牛奶产量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提高奶农科学饲养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一是畜牧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定期对奶农进行关于奶牛养殖和管理的技术培训;二是制定科学、合理搭配的饲料,优化饲料结构,并结合当地的资源条件增加种植优质粗饲料,推广使用青贮饲料;三是加强奶牛疾病防治工作,定期对奶牛进行体检,并对每头牛的体检结果进行登记,做到防治结合。
(四) 规范市场秩序,合理控制奶价
规范奶业市场秩序,充分考虑奶农的实际利益,参照其他农产品的保护价定价制度,由政府出台保护奶农收益的最低原料奶价格,强制企业执行,形成科学合理的原料奶定价机制,并建立有效的政府监管机制,建立第三方原料奶质量检测标准,防止企业随意制定标准,保障奶农的利益。一是建立原料奶价格协调委员会作为监督机构;二是通过建立奶业协会组织,吸纳奶农的加入,提高奶农的组织化程度;三是加强企业与奶农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企业与奶农之间签订相关的原料奶收购协议;四是建立监管机制,对企业、奶农进行监管。
参考文献:
[1] 张宏升.内蒙古奶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与管理,2007,(04): 38-40.
[2] 王俊刚.大通县奶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应对措施[J].草业与畜牧,2009,(03): 50-53.
[3] 杨柳春.西部山区现代奶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J].中国畜牧业, 2012,(06): 76-77.
[4] 江国林、陆红文、左惠云、周应良.加快大理州奶业发展亟需建立合理的原料奶价格形成机制[J].中国奶牛, 2012,(16): 36-37.
[5] 王俊红.我国奶牛养殖业现状与发展[J].专家论坛,2012,(06): 4-5.
关键词:大理州;奶业发展;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6.09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6-23-03
一、大理州奶业发展概况
大理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有着悠久的奶牛养殖历史,奶业是大理州的传统优势产业,是州委、州政府着力扶持的农业产业化重点产业,通过多年的大力扶持,全州奶业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已成为云南省乃至中国南方最大的奶牛养殖、牛奶加工、乳制品外销基地,其奶产量在云南省占到了2/3的比例,在云南省整个奶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 牛奶产量和奶牛存栏量不断增加
自2002年大理州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大理乳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及《大理州加快奶源基地建设的意见》以来,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一系列发展奶牛生产的政策和措施,不断增加投入,加大扶持力度,层层落实目标责任,使大理州奶牛生产呈现快速发展势头。牛奶产量不断增加,从最初的2001年的6.26万吨增加到2011年的44.67万吨,增幅达7倍,奶牛存栏量也不断增加,从2001年的5.1万头增加到2011年的 14.9万头,增幅达3倍。
(二) 乳制品加工能力增强
乳制品加工产业是大理州的传统优势产业,目前大理州的奶牛存栏量、鲜奶产量和乳制品加工日处理能力都占云南省70%以上的份额,大理已经成为我国南方地区州市级规模最大的奶牛养殖基地和乳制品加工基地之一。
目前在大理州内主要有大理东亚乳业有限公司、云南新希望邓川蝶泉乳业有限公司、云南皇氏思尔乳业有限公司等乳品加工企业共8家,日处理鲜奶能力1560吨,加工量占云南省的60%以上;年加工乳制品14万吨,乳品工业产值达13亿元;奶农加工乳扇达3000多吨,产值达1.2亿元。
(三) 奶牛养殖服务建设体系不断完善
近年来,大理州依托畜牧兽医站为奶农提供各种服务,不断完善奶羊养殖服务建设体系。2011年,大理州抓实畜牧科技推广,提高养殖科技水平,着力构建畜产品标准化生产、饲草饲料建设、现代畜牧业服务、畜产品安全保障、草原生态保护支撑五大体系,认真落实畜牧政策性保险,促进畜牧产业基地规模化建设,强化畜牧业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实现了冻精改良的奶牛达8.4万头,生产工业饲料15万吨,良田种草1.13万公顷(17万亩),制作青贮饲料50万吨;全面实施完成全州9万头能繁奶牛养殖保险,有效降低了养殖户养殖风险,促进了农户养殖积极性,带动了畜牧基地建设快速发展。全年奶牛存栏达14.9万头,增长4.9%;奶类总产量达45万吨,增长7%。加强了养殖基地设施建设,实施高产奶牛繁育基地建设、18个机械化挤奶站建设及奶源基地建设等一批项目,扶持优质畜产品基地建设。
二、大理州奶业发展制约因素
大理州奶业虽然发展迅速,其特有的地理气候条件十分适合于奶牛养殖业的发展。但是,大理州奶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奶牛养殖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牛奶单产水平较低、机械化挤奶方式发展较为滞后等,这些都是阻碍大理奶业发展的绊脚石。这些问题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 资金投入不足
奶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是设施农业投入最高的产业之一,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大理处于经济欠发达的西南地区云南省,贫困是农户无可避免的现实问题,同时加上政府的扶持力度还不够,因此对于奶牛养殖的资金投入必然不足,严重制约着大理奶业的发展。
(二) 奶农的养殖观念落后,传统的养殖观念占统治地位
在大理州,奶牛养殖具有悠久的历史,养牛对于每家每户来说,差不多算是一种历史传承,是一种几代人生活习惯的延续。由于大理存在人多地少的问题,大部分人都选择出去打工赚钱,而奶牛养殖仅仅是作为一种副业来贴补家用。正是由于传统的养殖观念,奶农对奶牛养殖业并未充分重视起来,对养牛的收益也没有很高的期望,所以导致了他们没有饲养奶牛的积极性。他们把奶牛圈养在自家小院中,也不愿意入园形成规模养殖,而对奶牛的饲养也是很随意,无论从饲养的时间分配还是饲料结构的配比上缺乏科学合理的技术指导,从而影响奶牛的养殖收益,必然会对以散养模式为主的大理州奶业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
(三) 奶农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的制约
1. 奶农年龄结构
通过对大理州120份奶牛养殖农户的调查样本显示,奶农年龄在41-50岁之间的人最多,占样本总量的42.28%,其次是31-40岁之间的人占27.52%,51-60岁之间的人占18.12%,余下的20-30岁之间和60岁以上的人共占12.08%。目前,在大理养牛的农户家庭中,绝大多数都是妇女和中年及以上的在家养牛,30岁以下的年轻人多出去打工。
2. 奶农文化程度
调研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小学水平的最多,占样本总量的61.4%,初中水平的占样本总量的30.6%,高中及以上的占样本总量的4%,其他的是没有受过正式教育的占样本总量的4%。
奶农中年并偏于老年的年龄结构、偏于小学水平的文化程度必然导致奶农养殖基础素质的低下,养殖观念的落后,缺乏科学合理的饲养技术和管理水平,无法应对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变化,奶牛养殖很难会有可观的收益。
(四) 奶价较低
奶农、乳品加工企业、奶源生产基地之间长期缺少有效的沟通,原料奶收购价格和检测标准由企业单方确定,致使奶农没有话语权,在奶业市场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 奶农与乳制品加工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利益联结机制,同时奶业市场监督机制的不健全,使得乳制品加工企业具有制定原料奶的质量标准和价格标准的主动权,作为奶农,没有谈价议价的权力,只能被动的接受。在产奶的旺盛季节,奶源充足时,企业为了限制收购,可以提高收购的质量标准来减少或者拒收奶农手中的原料奶,而又由于生鲜奶保质期短的特殊性,企业无论出什么样的价格,奶农都会被迫接受,否则只能倒掉,这样无疑企业得到了很大利益,而奶农却损失了一定的经济利益。较低的奶价严重影响了奶农的积极性,制约着奶业的发展。
(五) 奶牛品种单一
大理州素有“奶牛之乡”的美誉,其独有的奶牛品种——邓川奶牛是我国唯一的一个乳用黄牛品种,1957年开始引进荷斯坦奶牛对当地邓川奶牛进行改良,至今已经过了4-8代不等的改良,形成了邓川荷斯坦牛品种,是大理奶牛的最主要的品种。据统计资料,2011年末,全州奶牛存栏14.9万头,占云南省全省的奶牛存栏总数的3/4左右,其中能繁母牛10万头以上,牛奶产量达到了44.67万吨,比2010年增长5.2%。年平均单产仅为4吨左右,低于我国荷斯坦奶牛的平均水平,与其他国家的差距更为明显。
片面的认为高产出的奶牛品种更有利于提高单产水平,使得大理州奶业过分依赖于荷斯坦奶牛,这种误区导致了对引进其他物种进程的忽视,影响了品种改良的力度和进度。
三、大理州奶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 加大政府对奶业发展的投入
一是充分利用国家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西部开发、新农村建设等有利时机,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奶业发展的投入,增强奶业发展后劲;二是积极争取奶业建设贷款,尤其是要争取国家扶贫资金;三是采取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办法,加大对奶业的投资,积极鼓励农民投劳、投资。
(二) 改良奶牛品种,引进奶牛新品种
提高良种覆盖率,有效增加良种奶牛数量,改良提升现有奶牛生产性能。主要是加大奶牛冻精改良力度,并推广运用胚胎工程等快繁技术,利用已引进的国外优质纯种奶牛,扩大育种及繁殖优质种源。一是加快大理州优质荷斯坦奶牛的改良进度,培育优良的品种,提高奶量和奶质;二是引进适合于大理州养殖的新品种;三是大力促进奶水牛的发展。
(三) 加大对奶农的技术培训,提高奶农科学饲养和科学管理水平
奶农对奶牛的养殖和管理是影响牛奶产量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提高奶农科学饲养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一是畜牧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定期对奶农进行关于奶牛养殖和管理的技术培训;二是制定科学、合理搭配的饲料,优化饲料结构,并结合当地的资源条件增加种植优质粗饲料,推广使用青贮饲料;三是加强奶牛疾病防治工作,定期对奶牛进行体检,并对每头牛的体检结果进行登记,做到防治结合。
(四) 规范市场秩序,合理控制奶价
规范奶业市场秩序,充分考虑奶农的实际利益,参照其他农产品的保护价定价制度,由政府出台保护奶农收益的最低原料奶价格,强制企业执行,形成科学合理的原料奶定价机制,并建立有效的政府监管机制,建立第三方原料奶质量检测标准,防止企业随意制定标准,保障奶农的利益。一是建立原料奶价格协调委员会作为监督机构;二是通过建立奶业协会组织,吸纳奶农的加入,提高奶农的组织化程度;三是加强企业与奶农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企业与奶农之间签订相关的原料奶收购协议;四是建立监管机制,对企业、奶农进行监管。
参考文献:
[1] 张宏升.内蒙古奶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与管理,2007,(04): 38-40.
[2] 王俊刚.大通县奶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应对措施[J].草业与畜牧,2009,(03): 50-53.
[3] 杨柳春.西部山区现代奶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J].中国畜牧业, 2012,(06): 76-77.
[4] 江国林、陆红文、左惠云、周应良.加快大理州奶业发展亟需建立合理的原料奶价格形成机制[J].中国奶牛, 2012,(16): 36-37.
[5] 王俊红.我国奶牛养殖业现状与发展[J].专家论坛,2012,(06):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