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健全,中职学校的教育和发展也开始趋向于多元化模式。在该进程当中,中职“工学结合”模式作为新时代对于教学要求的新生产物,在中职学生的求职竞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主要通过引导中职学员多元化创造求职机会,教师合理利用教学模式及相关政策扶持的三种有效措施,为中职学员的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岗位。本文通过分析中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分析,进一步提高中职教育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教育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66-02
前言:在学生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中职教育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地位逐年提升,而作为能够影响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得到了学校和国家的大力推广。虽然在这一层次上,工学模式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对于当下中职教育的发展态势,原有的传统模式满足不了快速企业的人才需求。因此,对于工学结合有效模式的研究是当前相关工作人员研究和探索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工学结合有效模式的探索
中专职业技术学校在对学生的培养方面更加侧重于素质和相关职业技能的体现。对于市场需求而言,其需要何种技能的人才,中专学校便会提供相对应的学员。而工学结合的有效模式则是在此基础上,根据市场的随时变化能够改变学校的教学模式,以此提升学生在市场上的求职竞争力,在同比情况下更加具有社会生存能力。
1.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该阶段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职业人才的新型培养模式上。经过多年教育人员的探索与研究,坚决的坚持工学结合是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阶段的重要措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服务为教学宗旨,企业缺少什么样的人才,学院便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在学生寻找工作的过程当中,该模式能够充分的发挥就业向导的作用。实行工学结合模式,满足了就业单位对于学生的需要。
2.工学结合模式的有效作用
中职学院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进行学习,能够有效的提升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开展工学结合模式,学员会将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企业工厂所进行的实践行为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经过自身的亲身操作和感受,熟练的掌握相关专业的生产工艺技能。使其在毕业时能够快速的从学生转化为工人,能够更快的获得工作单位的录取和认可。
二、工学结合有效模式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1.工与学不能有效结合
随着人们对于中职学校的认可,学校的生源每年剧增。其中多数职业学校由于规模原因并不能为所有学员都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鉴于此种现象,学校通过减少学生的在校时间,提早将学员输入到合作企业进行实践操作学习。总体而言,该种行为为学校带来了更大的利益,但与此同时牺牲的则是学员们在校培养自身素质和学习技术理念的宝贵时间。而用工企业对于此类学员的应用和待遇极度苛刻。诸如此类的教育模式,轻视文化素养和书面知识的教育方面,更加侧重于对实践能力的培养。确切的说,工与学并未达到完美的结合,是形而上学的体现[1]。
2.模式过于守旧
中职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态势较为迅速,该情况的出现导致行业中教育和管理方面的人才极度匮乏。在了解到这一现象后,国家针对其颁布实施了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自行考取教授中专学员资格证书的政策,在一定程度弥补了中专教育行业的人员缺口,但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并不能完全满足教育教学的水准。由于大学生教师实践能力过于匮乏,导致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在教育教学中并不能得到有效的使用和创新,直接导致工学模式过于守旧。
3.无法引导中职学员多元化创造求职机会
中职学校未能对毕业学生进行方向性的引导,对于校企结合与工学结合的组成方式应用不够娴熟。经常性导致学生无法顺利找到理想的工作,需要利用自身和父母方面的社会资源来提升本身的求职机会。该种情况的发生从侧方面反映了中职教育机构对于本身功能体系的缺失。
三、 中职工学结合模式的建议和研究
1.建立建全合理的相关政策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推广和实行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由于中职教育人员匮乏,而且受聘率普遍偏低。鉴于该问题,国家可以支持和倡导大学生在校期间进行中专教师的职业资格证书考取。在证书考取过程当中,国家应设立有关部门或学校对自考中专资格证书学院进行培养和思想教育,在学生未毕业之前完成其对中专教育方向的成功把握和教学应用。在大学生考取中职教师资格证书成功之后,中专学校对其进行招聘和培养。通过国家相应政策的保护和监督,为中专职业教育事业提供更多的师资力量,借此建立中专学院的信誉度,推动更多的企业与中职学校之间达成合作关系,监督学校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对于学员的素质和技能培训[2]。
2.合理利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在实行中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工作时,相关工作人员和教育人员不能仅将目光放在国内,对于国外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也应进行引进和学习,相对大学而言,很多学校都引进了对教学方面有所帮助的外国教师。该方式在国内高校实行以来,对于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学习知识的兴趣方面都有较大帮助。中外结合的教学方式会令学生们在学习的当中进行反思,中外结合的方式将会让中专学员的知识更多广泛。简而言之,一切的出发点以学员能够适应社会企业的任用需求为主要目的[3]。
3.培养工学模式相关专业的教育人才
对于工学模式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是当前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行业的中职教师行业需求量的不断提升,相关人才的储备已经不能达到熟练使用工学模式的程度。国家政策已经出台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自主考取中职教育人员的政策,为了弥补相关人员的极度缺失,国家可以放宽考取中专职业资格证的人员范围,除去大学生之外,在大专院校以及个人之间同样可以施行该类政策,以期解决中专教育人员相对缺失的现状。
四、 实施成效
1.学员能够更好的接受知识教育
国家与中专院校在提倡和鼓励大学生考取中专职业教育资格的政策出台后,对于中专教育方面来说,师资力量的补充会令学生们在学校的理论知识学习更加完善。无须因教师人员短缺而导致的在校时间不足、对于理论知识缺失的状况发生。由于学院在学校掌握的理论知识充足,在进入企业以后,实践过程对于理论知识的印证将会更加顺利,对于学员快速从学生转变为工人有极大促进作用。而引进国外老师共同教育学员,能够令学员在学习过程当中更加充满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加快中职院校改革,解决就业压力
随着更多的中转职业教育人才的加入,对于中转职业教育的开展和研讨将会更加全面。在本职工作获得重视的同时,院校对于教学制度的改善也会逐步加快。由此,中职院校的改革将更加顺利。而在学校招收足够教师的同时,也为社会缓解了就业压力,令社会人力资源的应用更加合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结论:本文对于中职工学结合模式的新探索,提出了工学不能有效结合、无法引导中职学员多元化创造求职机会和工学结合模式太过守旧的三个问题,并且通过建立建全合理的相关政策,合理利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和培养工学模式相关专业的教育人才三个方案解决了之前探讨的问题。总而言之,工学有效结合对于促进我国人员就业率而言是大有裨益的策略,对于国家、学校以及学员而言,积极开展工学结合有效模式的探讨和研究,对将来的教育教研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晶,孟庆成.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2014,8(12):86.
[2]陈晓星.新时期提高中职学校思政教学要点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9(12):42-44.
[3]柴津利.中职工学结合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技术,2014,10(12):53.
【关键词】中职教育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66-02
前言:在学生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中职教育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地位逐年提升,而作为能够影响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得到了学校和国家的大力推广。虽然在这一层次上,工学模式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对于当下中职教育的发展态势,原有的传统模式满足不了快速企业的人才需求。因此,对于工学结合有效模式的研究是当前相关工作人员研究和探索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工学结合有效模式的探索
中专职业技术学校在对学生的培养方面更加侧重于素质和相关职业技能的体现。对于市场需求而言,其需要何种技能的人才,中专学校便会提供相对应的学员。而工学结合的有效模式则是在此基础上,根据市场的随时变化能够改变学校的教学模式,以此提升学生在市场上的求职竞争力,在同比情况下更加具有社会生存能力。
1.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该阶段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职业人才的新型培养模式上。经过多年教育人员的探索与研究,坚决的坚持工学结合是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阶段的重要措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服务为教学宗旨,企业缺少什么样的人才,学院便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在学生寻找工作的过程当中,该模式能够充分的发挥就业向导的作用。实行工学结合模式,满足了就业单位对于学生的需要。
2.工学结合模式的有效作用
中职学院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进行学习,能够有效的提升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开展工学结合模式,学员会将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企业工厂所进行的实践行为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经过自身的亲身操作和感受,熟练的掌握相关专业的生产工艺技能。使其在毕业时能够快速的从学生转化为工人,能够更快的获得工作单位的录取和认可。
二、工学结合有效模式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1.工与学不能有效结合
随着人们对于中职学校的认可,学校的生源每年剧增。其中多数职业学校由于规模原因并不能为所有学员都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鉴于此种现象,学校通过减少学生的在校时间,提早将学员输入到合作企业进行实践操作学习。总体而言,该种行为为学校带来了更大的利益,但与此同时牺牲的则是学员们在校培养自身素质和学习技术理念的宝贵时间。而用工企业对于此类学员的应用和待遇极度苛刻。诸如此类的教育模式,轻视文化素养和书面知识的教育方面,更加侧重于对实践能力的培养。确切的说,工与学并未达到完美的结合,是形而上学的体现[1]。
2.模式过于守旧
中职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态势较为迅速,该情况的出现导致行业中教育和管理方面的人才极度匮乏。在了解到这一现象后,国家针对其颁布实施了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自行考取教授中专学员资格证书的政策,在一定程度弥补了中专教育行业的人员缺口,但是从实际情况出发,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并不能完全满足教育教学的水准。由于大学生教师实践能力过于匮乏,导致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在教育教学中并不能得到有效的使用和创新,直接导致工学模式过于守旧。
3.无法引导中职学员多元化创造求职机会
中职学校未能对毕业学生进行方向性的引导,对于校企结合与工学结合的组成方式应用不够娴熟。经常性导致学生无法顺利找到理想的工作,需要利用自身和父母方面的社会资源来提升本身的求职机会。该种情况的发生从侧方面反映了中职教育机构对于本身功能体系的缺失。
三、 中职工学结合模式的建议和研究
1.建立建全合理的相关政策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推广和实行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由于中职教育人员匮乏,而且受聘率普遍偏低。鉴于该问题,国家可以支持和倡导大学生在校期间进行中专教师的职业资格证书考取。在证书考取过程当中,国家应设立有关部门或学校对自考中专资格证书学院进行培养和思想教育,在学生未毕业之前完成其对中专教育方向的成功把握和教学应用。在大学生考取中职教师资格证书成功之后,中专学校对其进行招聘和培养。通过国家相应政策的保护和监督,为中专职业教育事业提供更多的师资力量,借此建立中专学院的信誉度,推动更多的企业与中职学校之间达成合作关系,监督学校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对于学员的素质和技能培训[2]。
2.合理利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在实行中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工作时,相关工作人员和教育人员不能仅将目光放在国内,对于国外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也应进行引进和学习,相对大学而言,很多学校都引进了对教学方面有所帮助的外国教师。该方式在国内高校实行以来,对于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学习知识的兴趣方面都有较大帮助。中外结合的教学方式会令学生们在学习的当中进行反思,中外结合的方式将会让中专学员的知识更多广泛。简而言之,一切的出发点以学员能够适应社会企业的任用需求为主要目的[3]。
3.培养工学模式相关专业的教育人才
对于工学模式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是当前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行业的中职教师行业需求量的不断提升,相关人才的储备已经不能达到熟练使用工学模式的程度。国家政策已经出台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自主考取中职教育人员的政策,为了弥补相关人员的极度缺失,国家可以放宽考取中专职业资格证的人员范围,除去大学生之外,在大专院校以及个人之间同样可以施行该类政策,以期解决中专教育人员相对缺失的现状。
四、 实施成效
1.学员能够更好的接受知识教育
国家与中专院校在提倡和鼓励大学生考取中专职业教育资格的政策出台后,对于中专教育方面来说,师资力量的补充会令学生们在学校的理论知识学习更加完善。无须因教师人员短缺而导致的在校时间不足、对于理论知识缺失的状况发生。由于学院在学校掌握的理论知识充足,在进入企业以后,实践过程对于理论知识的印证将会更加顺利,对于学员快速从学生转变为工人有极大促进作用。而引进国外老师共同教育学员,能够令学员在学习过程当中更加充满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加快中职院校改革,解决就业压力
随着更多的中转职业教育人才的加入,对于中转职业教育的开展和研讨将会更加全面。在本职工作获得重视的同时,院校对于教学制度的改善也会逐步加快。由此,中职院校的改革将更加顺利。而在学校招收足够教师的同时,也为社会缓解了就业压力,令社会人力资源的应用更加合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结论:本文对于中职工学结合模式的新探索,提出了工学不能有效结合、无法引导中职学员多元化创造求职机会和工学结合模式太过守旧的三个问题,并且通过建立建全合理的相关政策,合理利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和培养工学模式相关专业的教育人才三个方案解决了之前探讨的问题。总而言之,工学有效结合对于促进我国人员就业率而言是大有裨益的策略,对于国家、学校以及学员而言,积极开展工学结合有效模式的探讨和研究,对将来的教育教研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晶,孟庆成.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2014,8(12):86.
[2]陈晓星.新时期提高中职学校思政教学要点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9(12):42-44.
[3]柴津利.中职工学结合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技术,2014,10(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