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方面,要尽可能地以兴趣为目的,让孩子们一上学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上好一年级数学课,要做到以下六点:
首先,要在做好“故事开头”方面下功夫。六七岁的孩子,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每次上新课,要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故事,以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境,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例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我编了一段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是小狗的5岁生日,小牛和小兔约好,一起到森林里给小狗庆祝生日。在吃蛋糕前,大家说出了自己的年龄,小牛8岁,小山羊4岁,小兔2岁,谁的年龄大誰就先吃第一口蛋糕。小朋友,你能说出它们吃蛋糕的顺序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再加上教师的及时引导,学生很快地学会了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其次,要在做好“利用学具”方面下功夫。遵循学生的生活情感和兴趣,利用简单的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例如:教“5”的分解时,我让学生利用彩色的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借此机会引导学生思考“5”这个数是由几和几合起来的?并让学生拿出5根小棒,先左手拿1根,右手拿4根,让学生看着手说:“5可以分成4和1”。然后,引导学生分析除了以上两种分法还有其他的分法吗?用小棒摆一摆,比一比看谁的摆法最多?这时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更高,都积极寻找合成“5”的组成,这样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课堂的内容。
第三,要在做好“多媒体展示”方面下功夫。现在条件好的学校都有了多媒体,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非常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还能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的情感需求。例如:在学习“10的认识”的课堂上,教师只通过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就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又跳出了1、2、3、4.5、6、7、8、9,同时出现了画外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教师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 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地吸引住了。这样,教师自然地就把学生引入了新课:“10的认识”。
第四,要在做好“动手操作”方面下功夫。每让学生进行一种操作时,必须首先要求学生看清题意,再想一想,根据题目要求,明确操作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该如何做。要坚决克服不经思考、盲目动手的毛病。例如:在教学“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先让学生摆一摆,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要求摆的△比 ○ 多3个,在摆的时候,要想一想先摆几个△,再摆几个△,一共摆几个△,让学生把自己摆的结果到展示台上展示 。通过观察、操作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地理解数量关系、图和数的配合,从而一眼看出摆出来的7 个△是由与○同样多的4 个△和比○多3个合起来的。
第五,要在做好“游戏活动”方面下功夫,比如:在教学“用数分”的活动中,可以设计“开火车”的游戏。一位小朋友当司机,请8位小朋友当车上乘客,司机说:“请乘客们坐好,火车开动了,轰隆隆……长春站到了。” 这时,车上的乘客下车3人,4位小朋友走上客车。这时老师问:现在车上有几人?这一场景,真实地再现了孩子们的生活,使他们顿时喜形于色,迫不及待地想回答这个问题。在游戏中学习,学生学而不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六,要在做好“生活情境”方面下功夫。在孩子的眼中,数学是一些符号、数字、文字的结合,是抽象的、枯燥的。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旧知识出发,将生活中有关数学知识的内容引入课堂,并与课堂所教知识相融。学生带着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愉快的心情进入新课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求知欲。这样把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中,能使单调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能使孩子在生活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首先,要在做好“故事开头”方面下功夫。六七岁的孩子,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每次上新课,要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故事,以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境,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例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我编了一段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是小狗的5岁生日,小牛和小兔约好,一起到森林里给小狗庆祝生日。在吃蛋糕前,大家说出了自己的年龄,小牛8岁,小山羊4岁,小兔2岁,谁的年龄大誰就先吃第一口蛋糕。小朋友,你能说出它们吃蛋糕的顺序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再加上教师的及时引导,学生很快地学会了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其次,要在做好“利用学具”方面下功夫。遵循学生的生活情感和兴趣,利用简单的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例如:教“5”的分解时,我让学生利用彩色的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借此机会引导学生思考“5”这个数是由几和几合起来的?并让学生拿出5根小棒,先左手拿1根,右手拿4根,让学生看着手说:“5可以分成4和1”。然后,引导学生分析除了以上两种分法还有其他的分法吗?用小棒摆一摆,比一比看谁的摆法最多?这时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更高,都积极寻找合成“5”的组成,这样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课堂的内容。
第三,要在做好“多媒体展示”方面下功夫。现在条件好的学校都有了多媒体,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非常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还能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的情感需求。例如:在学习“10的认识”的课堂上,教师只通过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就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又跳出了1、2、3、4.5、6、7、8、9,同时出现了画外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教师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 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地吸引住了。这样,教师自然地就把学生引入了新课:“10的认识”。
第四,要在做好“动手操作”方面下功夫。每让学生进行一种操作时,必须首先要求学生看清题意,再想一想,根据题目要求,明确操作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该如何做。要坚决克服不经思考、盲目动手的毛病。例如:在教学“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先让学生摆一摆,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要求摆的△比 ○ 多3个,在摆的时候,要想一想先摆几个△,再摆几个△,一共摆几个△,让学生把自己摆的结果到展示台上展示 。通过观察、操作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地理解数量关系、图和数的配合,从而一眼看出摆出来的7 个△是由与○同样多的4 个△和比○多3个合起来的。
第五,要在做好“游戏活动”方面下功夫,比如:在教学“用数分”的活动中,可以设计“开火车”的游戏。一位小朋友当司机,请8位小朋友当车上乘客,司机说:“请乘客们坐好,火车开动了,轰隆隆……长春站到了。” 这时,车上的乘客下车3人,4位小朋友走上客车。这时老师问:现在车上有几人?这一场景,真实地再现了孩子们的生活,使他们顿时喜形于色,迫不及待地想回答这个问题。在游戏中学习,学生学而不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六,要在做好“生活情境”方面下功夫。在孩子的眼中,数学是一些符号、数字、文字的结合,是抽象的、枯燥的。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旧知识出发,将生活中有关数学知识的内容引入课堂,并与课堂所教知识相融。学生带着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愉快的心情进入新课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求知欲。这样把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中,能使单调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能使孩子在生活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