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锢的美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few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一律”戏剧创作原则要求在戏剧创作的过程中,对时间、空间和情节这三者给予强烈关注和严格规范,在西方古典主义戏剧创作中盛行。正如布瓦洛在其诗学理论代表作《诗的艺术》中对“三一律”经典的论述:“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结尾维持着舞台充实。”
  戏剧创作在当代已经摆脱了“三一律”创作理论至上的枷锁,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禁锢的创作模式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并随之出现了文学史上一批有影响力的戏剧作品。目前,大多数学者在论述“三一律”时,都以批判的角度出发,着重关注这一理论带给戏剧创作的负面作用。本文将从“三一律”的含义、起源、相关作品、正面及负面评价等角度展开,全面地揭示“三一律”理论,并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三一律”在当今时代对戏剧的启发。
  一、“三一律”创作原则的概念及起源
  在这一部分,本文将着重探讨“三一律”的内涵和发展起源,并列举和分析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所产生的经典作品,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三一律”。
  (一)“三一律”的含义
  “三一律”理论指的是在戏剧创作的过程中,要遵循时间、地点以及情节这三者的整一。其中,时间的整一是指戏剧表演的时间长度有严格的界限,一般以24小时甚至12小时为界;地点的整一性是指整个戏剧应发生在同一地点,戏剧中间不得随意切换场景地点;而情节的整一则是指剧情是单线索情节并且要完整,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梁黎,2006)
  学界普遍认为“三一律”的构建源自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实际上,能够在《诗学》中找到根源的,只有“三一律”中的情节一律,也可以称之为行动一律。(谭君强,2014)在文艺理论著作《诗学》中,亚里士多德给悲剧下了如下定义:“悲剧是对一个完整而具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而这其中的“完整”一词,情节结构须具有整一性,情节的设置要有始有终 。
  地点的一律指的是戏剧的情节应固定在一个地点发生。由于古希腊的戏剧多是在露天的剧场出演,受到演出条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本身也就不易更换。这些现实条件的原因使得地点的一律在戏剧创作中被广泛地接受。
  《诗学》中涉及戏剧时间的有如下论述:“就长短而论,悲剧力图以太阳的一周为限,或者不起什么变化……故事情节也需要有长度……长度的限制一方面由比赛与观剧的时间而决定的——如果须比赛一百出悲剧,则每出悲剧比赛的时间应以漏壶来限制。”在亚里士多德的论述中,比赛时间即为演出时间,时间被分为看剧时间、演出时间和情节时間这三个部分,他认为这三个部分的时间都应限制在“太阳的一周”。其中,看剧时间和演出时间的一致很好理解,因为演员演剧情和观众看剧情是同时进行的,但问题就在于情节时间也要限制在12或24小时之内,这就代表着许多需要几年时间来发生的复杂剧情均须发生在一天之内,这就显然有了不合理之处。
  (二)“三一律”溯源
  前面提到,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情节的整一有较为详细的叙述。卡斯特尔维特罗( Ludovico Castelvetro, 1505—1571)在这一基础上对时间和地点的整一进行了整理归纳,他在《亚里士多德
其他文献
摘 要:有感于时下哲学研究不断远离日用,愈趋专业,我觉着从职业这个视角或许更能把捉老子精神的脉搏。职业与求生直接相关,而个人面对求生时的反应可以透露平常被掩藏的心灵深处的秘密。老子在周王室图书馆任职多年。图书馆的工作具有社会服务性质,对象尤为特殊,较多清闲而又能与社会人事保持一定距离。图书馆的环境,构成老子思想的直接土壤,使其证得知足常乐的生活真谛,容易形成公正的立场并倾向高度的文化反省,且有利于
摘 要:商禽很擅长在诗歌中运用各种意象。本文主要对商禽诗歌中的动物意象进行了分类研究。通过对动物意象的研究,探析出商禽对于逃亡与自由、战争与和平的表达,以及他对于生命和时间所展开的形而上的思考,从而理解商禽对于时代与生命的理解。  关键词:商禽;动物意象;自由;人性  作者简介:吴雅娟(1995-),女,安徽芜湖人,四川大学文新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小说。  [
如果说,西方的年轻人中没有人不知道盖茨比,则中国年轻人中没有人不知道孙少安。这两个角色所在的作品都对所处时代的年轻人影响深远,甚至可以说影响了好几代人。《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平凡的世界》大致可以说是这两个人物的传记。这两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他们都出身贫寒。常言道:英雄不问出处。如果最终的结果是英雄,其出处自然不算是重大因素。但,若是起点相似却归途迥异就是另一番景象了,而同途
蒸出年馍摆满堂,鸡猪狗兔各登场。  都夸姥姥手靈巧,赢得欢声笑语扬。  新年到,到年忙,挂灯贴对扫亭廊。  窗花剪出红梅艳,还见枝头喜鹊狂。
多伦多的枫 叶梢微泛黄  回旋反转 在风中漫无目的荡着秋千  步履匆匆的行人 鼻尖掠过一丝清凉  慵懒的阳光 撒在柿色羊毛外套上  似煮熟剥开的甜栗 软软糯糯  多少次 在街头的某个路口  被金木樨的若隐若现 袭击嗅觉  穿行在摩天大楼脚下的车水马龙中  猛然被扯回 一个有童年滤镜的  随机记忆  夜雨淅淅沥沥 换季风轻轻捂住耳朵  似被温柔守护着 内心悄然升起的火苗  将此刻的温暖燃至 一個春天
安吉拉·卡特是英国重要的后现代主义作家,其作品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和解构色彩。《染血之室》是其较为重要的一部短篇,重构了蓝胡子童话的文本,女主人公的自述前后矛盾、半隐半现,邀请读者走入叙述的裂缝之中,体悟表层文本之下的丰富内涵。本文即从不可靠叙述的角度分析《染血之室》的文本,细究主人公的真实形象、卡特所展现的女性主义立场及她对两性关系的理解。  一、不可靠叙述的界定  不可靠叙述是西方叙事理论的重要
摘 要:《红字》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一出爱情悲剧。本文旨在分析《红字》中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的人物形象,同时揭示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  关键词:女性形象;压迫;反抗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5--01  《红字》中故事发生的背景在北美殖民时期,讲述了三个人之间的恋爱悲剧。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嫁给
时光滴滴答答的走过  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  它就是一个最任性的孩子  高兴时  让你记住你想记住的  不高兴时  让你忘掉你想记住的  岁月的痕迹在它的面前苍白无力  任由它抹去或加深  在时光的长河中  我们甚至  连一点浪花都未掀起便消失  我们只能紧紧抓住眼前  感叹的时候  它又任性的从你身边走过  将你抛弃在身后  生活還在继续  遥远的现实的梦想的  如沙滩上的脚印  被浪花慢慢冲洗、
乡下老宅里,长着一棵凌霄,那是多年前母亲亲手栽下的。起初,它纤细而柔弱,颇有几分儿时记忆里母亲那瘦瘦的、高高的样子。它顽强的生命力总是会给人带来意外的惊喜,一晃几年过去,那棵曾经弱不禁风的凌霄,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顺着枝条的方向努力地伸展着,日渐一日地枝繁叶茂。那一条条枝丫犹如千手观音伸出的长长手臂,悄悄爬上影壁,逐渐形成了一道绿篱。  凌霄,萌芽之时,细小而坚强;绽放之际,热烈而张扬。仿佛冥冥中有
晚风微微  吹皱了如梦般的涟漪  暮色渐渐如谜  华灯初上 姹紫嫣红  刹那间 嫣红了苏州河畔  树底下 影影绰绰的爱恋  撲朔而又玄幻  徜徉在河畔 聆听悠长悠长的禅音  落叶沙沙 飘浮在河面  娉娉袅袅 涉水而来  为了诗和思念 又一次流浪  时光女神 依然风姿绰约  河水清清 荡漾着往事  掬捧着水花 月光在手  撷取一滴清泪 走在幽幽的小路  独自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