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风险管理是提前对工作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减少医疗事故及风险事件发生的一种管理程序。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能降低儿科护理中风险发生率,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儿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加强儿科风险的管理,探讨有效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 儿科 风险管理 防范对策
儿科护理工作中,医疗护理风险也长期存在,若不加以科学护理管理,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等事件的发生,也严重影响到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1]。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由于儿科的特殊性,因其年龄小,发病急、病情多变且复杂、护理操作琐碎、家属陪伴数多等工作特殊性,所以存在很大的护理风险。为此,我们对儿科护理方面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使护理差错事故、护理纠纷明显下降。
1 儿科护理风险常见的问题
护理识别主要是对护理服务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及潜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地识别和归类,并对风险出现的原因和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过程,也是护理过程的首要和关键环节。其包括很多种类,目前常见的儿科风险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管理不到位导致住院中出现的意外伤害,
婴儿发育不成熟,对自身所处的环境没有很好的适应力和认识,因此缺乏对外界危险因素的识别和判断能力,加之儿童浓厚的好奇心,常会对一些自身不了解的危险动作进行模仿。家长长时间的照顾,身心疲惫,护理人员的住院须知不到位,儿童在住院期间易出现如等风险。
1.2 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病情观察不仔细,药物使用错误
儿科患者病情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加上儿童自我表达能力有限,护理人员在巡视中不仔细等,都会造成病情的延误,错过最佳抢救时间。另外,儿童受其自身发展的影响,其药物用量及方法都有严格的规定,一般根据儿童的公斤体重进行用药,如果护士责任心不强,造成用错药,用药剂量过大或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引起患儿不适,极易造成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另外,输液过程中如果不定时观察,会出现药物外渗等现象,存在潜在的危险。
1.3 护理队伍年轻化
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护理队伍越来越年轻化。但往往因为年轻护士工作态度不严谨,欠缺慎独精神,资历浅、工作经验不足,技术不娴熟,沟通不到位,对院感的意识淡漠,对儿科专科疾病知识和专科护理操作不熟练,在抢救患儿时,增大了护理风险机率。
1.4 护患沟通问题
护士在开展护理工作前,未向患儿及家属进行沟通,未告知患儿的病情、治疗、检查过程中都可能使患儿病情出现反复或加重,在进行静脉输液时未告知穿刺部位不能随意乱动,否则极易引起液体外渗,家属就可能认为是护士穿刺技术不好,或未解释清楚而引发护理纠纷。
1.5 护理记录缺陷
护理记录是病历中不可缺的重要部分,它是衡量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也是医生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内容不全面、记录不完整、不及时、不准确、前后矛盾,甚至涂改、丢失护理文件,这些都将成为日后医疗纠纷的潜在隐患。
1.6 社会心理因素
我国目前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一旦生病,全家都很紧张,特别是涉及到有创护理操作,患儿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就更高,一旦操作不成功,如静脉穿刺等,家属都难以正确对待,认为把他的孩子当作“实验品”,难以忍受,这就与期望的输液一定要一针见血,药到病除,注射时应无痛等要求存在差距;加之,受一些媒体及社会议论的不良导向,家长又缺乏相应的医学常识,有时家属会提一些过高的甚至不合理的要求,若不能及时得到满足就迁怒于护理人员,引发护理纠纷。
2 儿科风险管理的防范对策
儿科患儿具有特殊性,在临床护理中也存在很大的护理风险,传统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只是侧重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提高治疗效果,忽视了对护理风险的管理,这也加大了医患纠纷发生的概率,使临床护理工作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临床护理的质量和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不断关注护理风险,尤其是儿科患儿治疗护理中。
在儿科风险管理防范对策方面,除了做好常规护理工作,还需要从护士、患儿及家属等多方面着手。
2.1 加强管理,做好基础护理工作
住院前对患儿的入院信息等进行准确无误和完整的登记,对家长做好入院宣教工作,随时将床栏拉好,病区标识清楚,热水区做好防烫标识,指导家长做好手卫生工作,防止坠床、烫伤、感染的发生。
2.2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管理,完善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
由于儿科疾病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应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培养其在护理工作中的责任心、耐心、细心等,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让其了解到儿科护理的重要性及复杂性,从思想上端正认识。另外,建立完整的护理人员工作考核制度,以制度措施来监督护理人员的行为规范。
2.3 积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重视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沟通,掌握小儿心理的变化特点,护理中多与患儿及患儿家长进行交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积极与家属进行沟通,取得家属的支持,为临床护理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也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2.4 做好护理风险监控和管理
加强护理风险监控和管理,对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交接班、中午、夜间及抢救危重患儿时)进行质量控制和风险监控,使护士对容易造成护理风险的工作环节提高警惕。同时,收集临床上具有典型护理风险事件的案例,组织全科进行学习、讨论,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降低护理风险。
2.5 做好健康教育宣教工作
由于儿科是一特殊群体,家长对医学知识的认识不了解,我们正确引导家长,开展有主题、有针对性的、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及卫生知识宣教,让家长及患儿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护理工作的难度,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儿科护理的风险管理,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儿科的特点,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减少护理纠纷,保证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冯晓英.儿科风险管理及防范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1(19):123-124.
[2]邵淑芳,陈燕芬.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病房中的实施与成效[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6):36-37.
[3]陈健.护理风险管理在基层医院儿科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03(19):78-79.
【关键词】 儿科 风险管理 防范对策
儿科护理工作中,医疗护理风险也长期存在,若不加以科学护理管理,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等事件的发生,也严重影响到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1]。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由于儿科的特殊性,因其年龄小,发病急、病情多变且复杂、护理操作琐碎、家属陪伴数多等工作特殊性,所以存在很大的护理风险。为此,我们对儿科护理方面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使护理差错事故、护理纠纷明显下降。
1 儿科护理风险常见的问题
护理识别主要是对护理服务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及潜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地识别和归类,并对风险出现的原因和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过程,也是护理过程的首要和关键环节。其包括很多种类,目前常见的儿科风险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管理不到位导致住院中出现的意外伤害,
婴儿发育不成熟,对自身所处的环境没有很好的适应力和认识,因此缺乏对外界危险因素的识别和判断能力,加之儿童浓厚的好奇心,常会对一些自身不了解的危险动作进行模仿。家长长时间的照顾,身心疲惫,护理人员的住院须知不到位,儿童在住院期间易出现如等风险。
1.2 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病情观察不仔细,药物使用错误
儿科患者病情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加上儿童自我表达能力有限,护理人员在巡视中不仔细等,都会造成病情的延误,错过最佳抢救时间。另外,儿童受其自身发展的影响,其药物用量及方法都有严格的规定,一般根据儿童的公斤体重进行用药,如果护士责任心不强,造成用错药,用药剂量过大或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引起患儿不适,极易造成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另外,输液过程中如果不定时观察,会出现药物外渗等现象,存在潜在的危险。
1.3 护理队伍年轻化
随着护理事业的发展,护理队伍越来越年轻化。但往往因为年轻护士工作态度不严谨,欠缺慎独精神,资历浅、工作经验不足,技术不娴熟,沟通不到位,对院感的意识淡漠,对儿科专科疾病知识和专科护理操作不熟练,在抢救患儿时,增大了护理风险机率。
1.4 护患沟通问题
护士在开展护理工作前,未向患儿及家属进行沟通,未告知患儿的病情、治疗、检查过程中都可能使患儿病情出现反复或加重,在进行静脉输液时未告知穿刺部位不能随意乱动,否则极易引起液体外渗,家属就可能认为是护士穿刺技术不好,或未解释清楚而引发护理纠纷。
1.5 护理记录缺陷
护理记录是病历中不可缺的重要部分,它是衡量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也是医生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内容不全面、记录不完整、不及时、不准确、前后矛盾,甚至涂改、丢失护理文件,这些都将成为日后医疗纠纷的潜在隐患。
1.6 社会心理因素
我国目前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一旦生病,全家都很紧张,特别是涉及到有创护理操作,患儿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就更高,一旦操作不成功,如静脉穿刺等,家属都难以正确对待,认为把他的孩子当作“实验品”,难以忍受,这就与期望的输液一定要一针见血,药到病除,注射时应无痛等要求存在差距;加之,受一些媒体及社会议论的不良导向,家长又缺乏相应的医学常识,有时家属会提一些过高的甚至不合理的要求,若不能及时得到满足就迁怒于护理人员,引发护理纠纷。
2 儿科风险管理的防范对策
儿科患儿具有特殊性,在临床护理中也存在很大的护理风险,传统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只是侧重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提高治疗效果,忽视了对护理风险的管理,这也加大了医患纠纷发生的概率,使临床护理工作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临床护理的质量和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不断关注护理风险,尤其是儿科患儿治疗护理中。
在儿科风险管理防范对策方面,除了做好常规护理工作,还需要从护士、患儿及家属等多方面着手。
2.1 加强管理,做好基础护理工作
住院前对患儿的入院信息等进行准确无误和完整的登记,对家长做好入院宣教工作,随时将床栏拉好,病区标识清楚,热水区做好防烫标识,指导家长做好手卫生工作,防止坠床、烫伤、感染的发生。
2.2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管理,完善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
由于儿科疾病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应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培养其在护理工作中的责任心、耐心、细心等,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让其了解到儿科护理的重要性及复杂性,从思想上端正认识。另外,建立完整的护理人员工作考核制度,以制度措施来监督护理人员的行为规范。
2.3 积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重视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沟通,掌握小儿心理的变化特点,护理中多与患儿及患儿家长进行交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积极与家属进行沟通,取得家属的支持,为临床护理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也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2.4 做好护理风险监控和管理
加强护理风险监控和管理,对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交接班、中午、夜间及抢救危重患儿时)进行质量控制和风险监控,使护士对容易造成护理风险的工作环节提高警惕。同时,收集临床上具有典型护理风险事件的案例,组织全科进行学习、讨论,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降低护理风险。
2.5 做好健康教育宣教工作
由于儿科是一特殊群体,家长对医学知识的认识不了解,我们正确引导家长,开展有主题、有针对性的、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及卫生知识宣教,让家长及患儿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护理工作的难度,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儿科护理的风险管理,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儿科的特点,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减少护理纠纷,保证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冯晓英.儿科风险管理及防范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1(19):123-124.
[2]邵淑芳,陈燕芬.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病房中的实施与成效[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6):36-37.
[3]陈健.护理风险管理在基层医院儿科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03(19):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