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课堂可以归纳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笔者扎根教坛一线近三十年,对班级文化建设给课堂带来的影响深有探究,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门道。
关键词:高效课堂;班级文化;整合
课前预习是高效课堂的前奏。以前我们在教学中也曾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但是一方面,我们对预习这一环节重视不够,只有要求没有落实,或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是我们也没有充分利用这一环节,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我们在布置预习任务时不明确,没有对学生的预习能力进行专门的培养。高效课堂必须高度重视预习环节,要加强对预习环节的具体要求,效果检测等方面的落实,保证预习的效果。
一、让展示彰显精彩
每位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因此,我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课前预习这一环节,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让同学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产生激情的小火花,加强展示的精彩和课堂的生气。
二、用检测产生效应
课前检测和当堂反馈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那么,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当堂反馈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这既能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又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从而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预习,去拓展知识面。
三、使整理构建框架
整理、加工、提炼知识结构既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又是巩固提高学习效果的必然环节。因此,在高效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归纳、概括、提炼,从而让总结成为学生每一课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有价值、最有效的一个环节。
(一)课前备齐“再加工”
1.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因此,教学目标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2.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学习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二)班级文化“助催化”
针对以上这种特殊情况,我制定了与之相适应的班级管理制度。(略)
班级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班级安全管理制度)。
班级教学质量(我视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逐步形成自己的班级教学模式)。
班级德育工作(以人为本,以德育人,教育孩子,让学生学做人,会做人)。
(三)教学模式呈“高效”
班里孩子们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作为教师要及时了解,為此——
1.根据孩子们不同的层次给他们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让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向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力争把课堂完全交给孩子们自己,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通过小组讨论,老师制定导学案,去发掘知识点,自己寻找解题的技巧,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乐,并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这样掌握知识才铭记于心。
2.勤学,勤练,勤讲是我平时教学中的重点。学而不练,练而不讲,不如不学不讲。并且以孩子们自己讲为主导,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作相应的指导。
3.制定相应的学习激励机制。从个人晋级标准,小组晋级标准这两项孩子们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为着力点去约束他们,要求他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4.采取分层教学模式。该班从我接手开始,就让班上的双优生和成绩略差的学生结对子,他们除了要在双优生的帮助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要完成双优生给他们布置的基础题,给他们补习以前没有掌握的基础知识,以求知识的衔接。
(四)文化建设“辅高效”
为打造高效课堂而量身定做了我班的班级文化。
1.指导思想:
启迪学生思想,升华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使文明守纪、勤奋读书、乐于助人蔚然成风。
2.活动主题:(我是班级小主人)
用共同的爱好凝聚人心;用榜样的力量营造班风;用互动的模式实现互动;用参与的模式覆盖全班;创建和谐校园展现班级风采。
3.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和文明习惯,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馨的家。
班名:镜玉中队。
班训:勤于思考,乐于表达。
班级目标:习惯良好,阳光进取,追求卓越,幸福成长。
班级口号:关注每一个学生,不求最好,只求更好;不看一时成绩,只望每人进步。
4.建设方案
(1)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题:团结奋进,共创佳绩。
(2)班级文化建设目标:以学生日常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为基础,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努力创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优秀班集体。
(3)班级文化建设的制定原则:
依据学校的办学理念,结合我们我班的特点和具体实际,发挥班级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
(五)教学反思“筑高效”
“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师.2014(07).
[2]数学课堂教学.“高效课堂”增刊,2014(05).
关键词:高效课堂;班级文化;整合
课前预习是高效课堂的前奏。以前我们在教学中也曾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但是一方面,我们对预习这一环节重视不够,只有要求没有落实,或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是我们也没有充分利用这一环节,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我们在布置预习任务时不明确,没有对学生的预习能力进行专门的培养。高效课堂必须高度重视预习环节,要加强对预习环节的具体要求,效果检测等方面的落实,保证预习的效果。
一、让展示彰显精彩
每位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因此,我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课前预习这一环节,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让同学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产生激情的小火花,加强展示的精彩和课堂的生气。
二、用检测产生效应
课前检测和当堂反馈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那么,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当堂反馈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这既能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又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从而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预习,去拓展知识面。
三、使整理构建框架
整理、加工、提炼知识结构既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又是巩固提高学习效果的必然环节。因此,在高效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归纳、概括、提炼,从而让总结成为学生每一课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有价值、最有效的一个环节。
(一)课前备齐“再加工”
1.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因此,教学目标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2.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学习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二)班级文化“助催化”
针对以上这种特殊情况,我制定了与之相适应的班级管理制度。(略)
班级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班级安全管理制度)。
班级教学质量(我视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逐步形成自己的班级教学模式)。
班级德育工作(以人为本,以德育人,教育孩子,让学生学做人,会做人)。
(三)教学模式呈“高效”
班里孩子们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作为教师要及时了解,為此——
1.根据孩子们不同的层次给他们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让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向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力争把课堂完全交给孩子们自己,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通过小组讨论,老师制定导学案,去发掘知识点,自己寻找解题的技巧,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乐,并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这样掌握知识才铭记于心。
2.勤学,勤练,勤讲是我平时教学中的重点。学而不练,练而不讲,不如不学不讲。并且以孩子们自己讲为主导,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作相应的指导。
3.制定相应的学习激励机制。从个人晋级标准,小组晋级标准这两项孩子们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为着力点去约束他们,要求他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4.采取分层教学模式。该班从我接手开始,就让班上的双优生和成绩略差的学生结对子,他们除了要在双优生的帮助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要完成双优生给他们布置的基础题,给他们补习以前没有掌握的基础知识,以求知识的衔接。
(四)文化建设“辅高效”
为打造高效课堂而量身定做了我班的班级文化。
1.指导思想:
启迪学生思想,升华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使文明守纪、勤奋读书、乐于助人蔚然成风。
2.活动主题:(我是班级小主人)
用共同的爱好凝聚人心;用榜样的力量营造班风;用互动的模式实现互动;用参与的模式覆盖全班;创建和谐校园展现班级风采。
3.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和文明习惯,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馨的家。
班名:镜玉中队。
班训:勤于思考,乐于表达。
班级目标:习惯良好,阳光进取,追求卓越,幸福成长。
班级口号:关注每一个学生,不求最好,只求更好;不看一时成绩,只望每人进步。
4.建设方案
(1)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题:团结奋进,共创佳绩。
(2)班级文化建设目标:以学生日常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为基础,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努力创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优秀班集体。
(3)班级文化建设的制定原则:
依据学校的办学理念,结合我们我班的特点和具体实际,发挥班级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
(五)教学反思“筑高效”
“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师.2014(07).
[2]数学课堂教学.“高效课堂”增刊,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