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导入的方法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uo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的课堂导入是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关键环节,就如同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会被将要学习的内容吸引,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一个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整个课堂中都感觉具有挑战性,想去探究某些事物。本文结合教学实例,探讨精彩故事导入、设疑悬念导入、动手实践导入等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策略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说过“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有效的课前导入是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犹如电影的“序幕”和乐曲的“引子,对于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还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记忆,挖掘学生心灵深处的智慧,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我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实践,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有效导入的策略。
  一、采用精彩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古今中外,在数学科的发现史和发明史中,充满了许多精彩的、动人的、妙趣横生的故事。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断导入,还可避免平铺直叙之弊,有寓教于趣之效。幽默、诙谐的故事导入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
  例如,在教学《认识分数之比大小》(北师版,下同)这一课的时候,我就采用讲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提问题。
  情境以下:
  故事:唐僧分西瓜。
  师徒4个人去西天取经,走到火焰山的时候,被太阳晒的又热又渴。一个卖西瓜的走过来,他们买了一个大西瓜。唐僧说:我把西瓜分成西瓜的1/2、1/3、1/4、1/5你们挑吧。猪八戒挑了1/5的西瓜,他高兴地说:我肚子大,得吃大的!
  问题:小朋友们,你们说猪八戒选对了么?1/2、1/3、1/4、1/5的西瓜哪一個更大些?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猪八戒选对了没有?
  这样,在我讲故事的导入下,引入新课,小学生们就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兴趣盎然,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二、采用设疑悬念导入,引起学生探究愿望
  设疑悬念导入法:就是指在导入新课时,教师提出大多数学生看起来与本课教学内容无大关系,实则联系紧密的典型问题,并能迅速激发学生思维的一种导入方法。
  教师通过提出疑问,制造矛盾,在教学中设置悬念,是导入新课的有效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悬念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启动思维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当学生处于这种心求通而未解,口欲言而不能得的“愤”、“悱”状态时,教学过程将随之顺利高效地得以进行。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集趣味性和教育性,要从教材和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出发,切忌繁琐、冗长而影响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倍数和因数》这一课的时候,我就采用设疑悬念导入法,引起学生的探究愿望。
  情境以下:
  一上课,我就给学生们设计了这样一个数学魔术:按照年月日的顺序写出自己的生日。如2004年3月6日出生就写作20040306,再倒过来写一遍,变成60304002;然后用大的数减小的数,得到一个新数,60304002-20040306=40263696;接着从中偷走一个数字(0除外),再将剩下的数字相加,报出得数。老师能猜到你偷走的是哪个数字。
  孩子们投入其中,乐此不疲,他们在惊奇中感觉到其中一定有数学道理,也有些孩子有自己的猜想。我顺势引导:孩子们,学习《倍数和因数》这一课后,你们一定也能像老师一样神奇。孩子们恍然大悟,学习《倍数和因数》这一课,放学之后,他们神气地回家考自己的家人和朋友,那劲头甭提多高了。
  三、采用动手实践导入,开拓学生学习思维
  动手实践导入法:就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亲手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的一种导入方法。
  动手操作符合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可吸引小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中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导入新课,会使学生的手脑达到有机结合,学生的思维将会更加活跃,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就会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测量》这一课的时候,我就采用亲手实践导入,开拓学生学习思维。
  情境以下:
  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学具中找出1厘米有多长?再数一数1厘米中间平均分成几个小格?
  生:10个。
  师:拿出一把直尺,指出10厘米的长度。(学生纷纷比划)
  师:好,再请同学们看看老师手中这个圈尺1米有多长?1米等于多少分米?
  生:边比划边回答1米等于10分米。
  师:好的,请同学们今天回家后拿着尺子量一量家中的那些物体长度大约是1米、1分米、1毫米?
  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再引入新课,就可以吸引小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中来。
  总之,小学数学新课有效导入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备新课的时候,就要从中找到属于本节课的有效的导入方式,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可以清晰认识到本节课的任务,使学生的学习有了更明确的目标,从而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率。另外,教师精心设计的有效导入的方式,不仅要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让学生可以“以境生情”,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其他文献
摘 要:创新是事物发展过程中量的积累,是量变过程。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思维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打下良好基础,可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从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来看,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学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是提高语文学习成绩的关键。  关键词:自主意识;兴趣;氛围;习惯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它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构建师生和谐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的提升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本篇文章主
摘 要:没有生命的教育是一种死教育,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现实生活,及时收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教导学生从生活总结中学习数学问题。由于现有教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使用,数学教学的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学习过程中的方法和手段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对于加强课上的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按照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作业的改革和创新步伐正在加快。
摘 要:初中阶段是个体发展创新思维的最重要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的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创新,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
摘 要:在《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中,对于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的性质和目标进行了详细阐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初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很显然,传统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与新课标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