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京剧对外传播有近百年历史,在世界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相较之下,婺剧对外传播起步较晚,发展较为滞后。本文研究京剧对外传播中一些成功的经验,以望抛砖引玉,为婺剧“走出去”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婺剧;京剧;对外传播
京剧是中国国粹,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京,融合了二黄、西皮、昆、秦诸腔的长处,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衍变为京剧。京剧的对外传播始于1919年梅兰芳率剧团到日本访问演出,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京剧对外传播中,常见表演剧目为《三岔口》《霸王别姬》《杨门女将》和《贵妃醉酒》等知名剧目。
婺剧是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种声腔的合班,起源于明朝中期,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婺剧是徽剧早在徽班进京前向南流入的一支,是中国戏曲舞台保留徽戏剧目与资料最多、最完整的剧种之一。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就曾这样称赞婺剧:“京剧的前身是徽剧,京剧要寻找自己的祖宗,看来还要到婺剧中去找”。因此,婺剧也被称为“徽戏的正宗,京剧的祖宗,南戏的活化石”。
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突出代表,京剧在对外传播方面远远走在婺剧的前面。时至今日,当中华文化“走出去”成为新时期重要的国家战略时,通过婺剧对外文化交流,将婺剧推向世界,这是全球化对婺剧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将分析婺剧与京剧在对外传播中差距,总结京剧中值得借鉴的一些做法,并指出婺剧对外传播的发展方向。
一、京剧对外传播的成功经验
1.以“译”为媒,破除障碍
1.1 破除语言障碍
京剧对外传播之初比较注重武戏和打戏。《三岔口》《美猴王》《雁荡山》等这些打打杀杀的武戏曾经是京剧院团出国演出必备剧目。看武戏和打戏时,由于并不涉及语言,外国观众能够观赏演员的身段、架势和表演,欣赏京剧的艺术魅力。而且武戏和打戏展现了京剧的“做”与“打”,使外国观众对京剧有了直观的认识,为京剧在异域文化中的传播打开了一扇大门,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随着对外传播进程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外国观众对京剧认识的不断提高,单纯依靠武戏和打戏的传播方式,已不能满足外国观众需求,而且单纯的功夫和打斗容易使外国观众误解甚至曲解中国的京剧艺术。梅兰芳先生的儿子、一代京剧大师梅葆玖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有的外国观众原来以为京剧就是猴戏,就是武打。其实不是这样,我们应该多让外国观众看一些有内涵的剧目,不能光是打戏。”为了将京剧全方位地、各角度地展现给世人,京剧中的文戏及“唱”“念”并重的经典剧目不断地介绍给世界。但是随之而来,京剧对外传播中的语言障碍日益突显。但欣赏文戏和“唱”“念”并重的剧目时,不懂汉语的外国观众就会遇到语言障碍。如何攻克语言障碍,帮助国外观众领略京剧的艺术魅力,这是中国京剧对外传播中必须攻克的难题。针对影响京剧传播的语言障碍,借助对白和唱词的英文字幕,可以有效解决外国观众的语言障碍,帮助他们理解更好地欣赏京剧。但是京剧对白和唱词的字幕翻译既要符合传统戏曲要求,又能被英国观众顺畅理解,这就对译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市面上职业的译员接触京剧体裁的翻译极少,因此,京剧剧目的翻译难度也是相当大。
可喜的是,近年来戏曲界艺术家及翻译界学者们同心协力,在化解京剧对外传播的语言障碍方面下足了功夫,出版了一系列的英文京剧剧目,如《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英文版)》、“中国京剧百部經典英译系列”,以及中国戏曲海外传播工程丛书等。中国戏曲海外传播工程丛书中有《白蛇传》、《秦香莲》、《穆桂英挂帅》、《骆驼祥子》和《杜十娘》等著名京剧英译本。其中“京剧百部经典英译”作为推动中国京剧海外传播的大型系统工程,将精选的100部京剧经典剧目进行英文翻译和解读,综合介绍了京剧艺术及其背后的中国文化,有利于海外读者更加直观、真切地领略中国京剧艺术的文化魅力,再者这些剧目由剧团在海外演出,也有力地促进京剧在海外的传播。
1.2 破除文化障碍
除了语言差异之外,文化差异的问题也不容小觑。存在文化差异的情况下,要让国外观众产生共鸣并非易事。外国观众要看懂动作,欣赏唱腔,还需克服文化障碍。例如,《杨门女将》中佘太君在听到噩耗时,缓缓地将头上的红花摘下来掉在地上,如何让西方观众理解这中国特有文化深度的小细节,是个难题。那么在京剧的对外传播中,如何化解这个难题?针对影响京剧传播的文化障碍,首先,可以通过英语讲解剧本、普及京剧常识,阐释中国人文精神来解决。用英语讲解剧本时,不仅要对剧情、人物关系进行讲解,更重要的是阐明中外文化的差异性,让观众了解其文化内涵,以便理解剧情及欣赏艺术表演。其次,提高京剧从业人员自身的英语水平不高,由京剧从业人员亲自向国外观众讲解京剧的文化内涵。
2.“西”为中用,改编经典
世界文明源远流长,拥有很多经典的艺术表现形式,如英国的莎士比亚戏剧和希腊的古神话等。在全球化的今天,是否可以将这些的经典进行有机融合,以创新其表达方式,促进艺术的交流与融合?毫无疑问,答案是肯定的。中国的戏剧艺术已成功地进行这方面的尝试。京剧《欲望城国》《乱世王》、昆剧《血手记》《夫的人》、川剧《马克白夫人》、粤剧《英雄叛国》、徽剧《惊魂记》和越剧《马龙将军》都改编自莎士比亚的戏剧。其中,改编最为成功的当属实验京剧《王者俄狄》。《王者俄狄》获得了戏剧节最高奖项——“金质戏剧荣誉奖”。该剧从2008年第一次搬上舞台到2013年获此殊荣,已在国内外进行了120多次的表演,每到之处都受到海内外观众的热烈欢迎和喜爱。《王者俄狄》为何能受到众多外国专家和观众的欢迎和喜爱,原因是什么?
首先,同以往创作模式不同,这是一次由地方京剧院(浙江京剧团)和高校(上海戏剧学院)合创的实验京剧。他们成功地将《俄狄浦斯王》这样的一个史诗般的经典神话搬上了戏曲舞台。而在此之前,《俄狄浦斯王》只出现在历史电影或大型歌剧中,搬上戏曲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其次,如前所述,莎士比亚戏剧早已被搬上中国戏曲舞台。但这是首次将古希腊经典悲剧《俄狄浦斯王》搬上戏曲舞台。俄狄浦斯情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戏剧学人,实验京剧《王者俄狄》也因此额外受到关注。《王者俄狄》在故事情节方面与原著《俄狄浦斯王》并无多大出入,但是用京剧独特的风格演绎之后,成功地营造出古希腊悲剧的环境气氛,实现了作为世界级文化瑰宝的古希腊神话和中国京剧的共融。《王者俄狄》的创演不仅能让中国观众深入了解古希腊悲剧,也能让外国观众了解京剧这种极富东方色彩的表演方式,促进了东西方戏剧文化交流。 3.以“媒”为介,拓宽传播形式
京剧对外传播中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配以宣传。从前期的访谈、广告的投放到剧目的跟进以及后续的追踪报道,这一系列的工作都成为了推广京剧的重要环节。传媒公司作为沟通中外国家的桥梁担负着重任,国外媒体的全方位报道和积极配合宣传是必要保障,再加之当地的名人参与宣传达成所谓的“明星效应”等等。做到这些,京剧这个令国外观众看似遥远的剧种就会变得贴近人心。2015年京剧在英国伦敦和利物浦演出时,英国主流媒体《独立报》《泰晤士报》《卫报》《标准晚报》大篇幅地刊登了关于此次京剧演出的广告、戏剧推荐,各大地铁站广告牌上贴有演出演出海报,BBC跟进现场直播。
二、京剧传播对婺剧对外传播的启示
从以上京剧对外传播的成功经验中,我们可以思考婺剧对外传播所需的行动和方向。
启示一:重视婺剧翻译
与京剧剧目译本一片繁荣的现象相比,到目前为止,婺剧剧目的英汉对照出版物为零:没有出版任何关于婺剧剧目的英译本,也没有介绍婺剧的英文书籍。由中国非遗项目编写组编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中英对照)一书有一章专门介绍中国的乐舞戏曲,但婺剧未列入其中。就婺剧英文网站而言,浙江婺剧研究院作为专门研究婺剧的机构,没有设立网站,更不用提英文网站。不论是在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没有英文网站),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网,还是国家文化网,都找不到任何关于浙江婺剧的英文资料。由此可见,婺剧的英译情况相当严峻。在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下,婺剧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要进一步走出国门。推动婺剧的对外传播,婺剧翻译是题中之义。
婺剧对外传播的翻译内容除剧本翻译和字幕翻译之外,还包括节目单、宣传海报和戏剧评论的翻译等。在婺剧海外传播的过程中,戏剧的语言美与意境美主要是通过剧本翻译、字幕翻译等文本中的语言美与意境美来实现的。婺剧对外传播的翻译需要特别关注如何以得体的翻译成功传递婺剧所特有的特点。在婺剧台词的翻译中,要忠实展现婺剧的语言特点与文化内涵,力求做到忠实与通顺。
启示二:与地方艺术高校合作,创新世界经典艺术的婺剧表达形态。
世界上有众多经典艺术作品和文化瑰宝。这些经典有着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那么如何用婺剧艺术对这些经典进行创新演绎,驱动外国观众对婺剧的认知,可以成为当下婺剧对外传播的一种路径思考。婺剧的对外传播也曾借力莎士比亚经典的戏剧,如婺剧《血剑》就是改编自莎剧《麦克白》。除此之外,婺剧也可以选择国外观众所熟悉的其它经典艺术形式,如希腊古神话,并用婺剧的戏剧表达方式进行重新演绎,带给外国观众,让外国观众深入了解婺剧的表达形态。在西方经典作品再创作中,婺剧团可以寻求与地方艺术高校的合作,为改编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相信这种中西合璧的改编能为婺剧“走出去”奠定坚实的基础。
启示三:重视婺剧宣传
婺剧的海外传播要借助多种方式的婺剧普及与宣传,在婺剧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期、过程中和后期进行系列的婺剧宣传,助推婺剧顺利进入国外市场。进行适当的外宣预置推介,以多种艺术表达形式多维度、多频率地给予传播受众视觉与听觉上的感知,使受众能预先熟悉婺剧的基本元素 为婺剧的传统表演培养传播受众、留住传播受众。
三、结束语
婺剧和京剧都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虽然婺剧形成时间早于京剧,但京剧在对外传播方面早于婺剧,并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其中很多经验都值得婺剧借鉴:重视婺剧的翻译;中西合璧,创新婺剧表现形式;重视婺剧的宣传。婺剧可以借鉴这些经验,不断积蓄力量,推动“婺剧”走出去。
参考文献
[1]李萍.当代川剧对外传播策略:顺应与创新——基于莎士比亚戏剧的对外传播经验[J].四川戏剧2016(7):25-29.
[2]李四清,陈树,陈玺强.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J].理论与现代化,2014(1):106-110.
[3]卓雅.跨文化的戲剧实验 京剧《王者俄狄》的探索实验之旅[J]文化艺术研究.2010(1):27-29.
作者简介
丁玲玲(1984—),性别:女,籍贯:义乌,职称: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工作单位: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本文为2017年浙江省金华社会科学联合会立项课题成果(YB2017178)。
(作者单位: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
关键词:婺剧;京剧;对外传播
京剧是中国国粹,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京,融合了二黄、西皮、昆、秦诸腔的长处,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衍变为京剧。京剧的对外传播始于1919年梅兰芳率剧团到日本访问演出,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京剧对外传播中,常见表演剧目为《三岔口》《霸王别姬》《杨门女将》和《贵妃醉酒》等知名剧目。
婺剧是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种声腔的合班,起源于明朝中期,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婺剧是徽剧早在徽班进京前向南流入的一支,是中国戏曲舞台保留徽戏剧目与资料最多、最完整的剧种之一。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就曾这样称赞婺剧:“京剧的前身是徽剧,京剧要寻找自己的祖宗,看来还要到婺剧中去找”。因此,婺剧也被称为“徽戏的正宗,京剧的祖宗,南戏的活化石”。
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突出代表,京剧在对外传播方面远远走在婺剧的前面。时至今日,当中华文化“走出去”成为新时期重要的国家战略时,通过婺剧对外文化交流,将婺剧推向世界,这是全球化对婺剧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将分析婺剧与京剧在对外传播中差距,总结京剧中值得借鉴的一些做法,并指出婺剧对外传播的发展方向。
一、京剧对外传播的成功经验
1.以“译”为媒,破除障碍
1.1 破除语言障碍
京剧对外传播之初比较注重武戏和打戏。《三岔口》《美猴王》《雁荡山》等这些打打杀杀的武戏曾经是京剧院团出国演出必备剧目。看武戏和打戏时,由于并不涉及语言,外国观众能够观赏演员的身段、架势和表演,欣赏京剧的艺术魅力。而且武戏和打戏展现了京剧的“做”与“打”,使外国观众对京剧有了直观的认识,为京剧在异域文化中的传播打开了一扇大门,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随着对外传播进程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外国观众对京剧认识的不断提高,单纯依靠武戏和打戏的传播方式,已不能满足外国观众需求,而且单纯的功夫和打斗容易使外国观众误解甚至曲解中国的京剧艺术。梅兰芳先生的儿子、一代京剧大师梅葆玖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有的外国观众原来以为京剧就是猴戏,就是武打。其实不是这样,我们应该多让外国观众看一些有内涵的剧目,不能光是打戏。”为了将京剧全方位地、各角度地展现给世人,京剧中的文戏及“唱”“念”并重的经典剧目不断地介绍给世界。但是随之而来,京剧对外传播中的语言障碍日益突显。但欣赏文戏和“唱”“念”并重的剧目时,不懂汉语的外国观众就会遇到语言障碍。如何攻克语言障碍,帮助国外观众领略京剧的艺术魅力,这是中国京剧对外传播中必须攻克的难题。针对影响京剧传播的语言障碍,借助对白和唱词的英文字幕,可以有效解决外国观众的语言障碍,帮助他们理解更好地欣赏京剧。但是京剧对白和唱词的字幕翻译既要符合传统戏曲要求,又能被英国观众顺畅理解,这就对译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市面上职业的译员接触京剧体裁的翻译极少,因此,京剧剧目的翻译难度也是相当大。
可喜的是,近年来戏曲界艺术家及翻译界学者们同心协力,在化解京剧对外传播的语言障碍方面下足了功夫,出版了一系列的英文京剧剧目,如《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英文版)》、“中国京剧百部經典英译系列”,以及中国戏曲海外传播工程丛书等。中国戏曲海外传播工程丛书中有《白蛇传》、《秦香莲》、《穆桂英挂帅》、《骆驼祥子》和《杜十娘》等著名京剧英译本。其中“京剧百部经典英译”作为推动中国京剧海外传播的大型系统工程,将精选的100部京剧经典剧目进行英文翻译和解读,综合介绍了京剧艺术及其背后的中国文化,有利于海外读者更加直观、真切地领略中国京剧艺术的文化魅力,再者这些剧目由剧团在海外演出,也有力地促进京剧在海外的传播。
1.2 破除文化障碍
除了语言差异之外,文化差异的问题也不容小觑。存在文化差异的情况下,要让国外观众产生共鸣并非易事。外国观众要看懂动作,欣赏唱腔,还需克服文化障碍。例如,《杨门女将》中佘太君在听到噩耗时,缓缓地将头上的红花摘下来掉在地上,如何让西方观众理解这中国特有文化深度的小细节,是个难题。那么在京剧的对外传播中,如何化解这个难题?针对影响京剧传播的文化障碍,首先,可以通过英语讲解剧本、普及京剧常识,阐释中国人文精神来解决。用英语讲解剧本时,不仅要对剧情、人物关系进行讲解,更重要的是阐明中外文化的差异性,让观众了解其文化内涵,以便理解剧情及欣赏艺术表演。其次,提高京剧从业人员自身的英语水平不高,由京剧从业人员亲自向国外观众讲解京剧的文化内涵。
2.“西”为中用,改编经典
世界文明源远流长,拥有很多经典的艺术表现形式,如英国的莎士比亚戏剧和希腊的古神话等。在全球化的今天,是否可以将这些的经典进行有机融合,以创新其表达方式,促进艺术的交流与融合?毫无疑问,答案是肯定的。中国的戏剧艺术已成功地进行这方面的尝试。京剧《欲望城国》《乱世王》、昆剧《血手记》《夫的人》、川剧《马克白夫人》、粤剧《英雄叛国》、徽剧《惊魂记》和越剧《马龙将军》都改编自莎士比亚的戏剧。其中,改编最为成功的当属实验京剧《王者俄狄》。《王者俄狄》获得了戏剧节最高奖项——“金质戏剧荣誉奖”。该剧从2008年第一次搬上舞台到2013年获此殊荣,已在国内外进行了120多次的表演,每到之处都受到海内外观众的热烈欢迎和喜爱。《王者俄狄》为何能受到众多外国专家和观众的欢迎和喜爱,原因是什么?
首先,同以往创作模式不同,这是一次由地方京剧院(浙江京剧团)和高校(上海戏剧学院)合创的实验京剧。他们成功地将《俄狄浦斯王》这样的一个史诗般的经典神话搬上了戏曲舞台。而在此之前,《俄狄浦斯王》只出现在历史电影或大型歌剧中,搬上戏曲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其次,如前所述,莎士比亚戏剧早已被搬上中国戏曲舞台。但这是首次将古希腊经典悲剧《俄狄浦斯王》搬上戏曲舞台。俄狄浦斯情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戏剧学人,实验京剧《王者俄狄》也因此额外受到关注。《王者俄狄》在故事情节方面与原著《俄狄浦斯王》并无多大出入,但是用京剧独特的风格演绎之后,成功地营造出古希腊悲剧的环境气氛,实现了作为世界级文化瑰宝的古希腊神话和中国京剧的共融。《王者俄狄》的创演不仅能让中国观众深入了解古希腊悲剧,也能让外国观众了解京剧这种极富东方色彩的表演方式,促进了东西方戏剧文化交流。 3.以“媒”为介,拓宽传播形式
京剧对外传播中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配以宣传。从前期的访谈、广告的投放到剧目的跟进以及后续的追踪报道,这一系列的工作都成为了推广京剧的重要环节。传媒公司作为沟通中外国家的桥梁担负着重任,国外媒体的全方位报道和积极配合宣传是必要保障,再加之当地的名人参与宣传达成所谓的“明星效应”等等。做到这些,京剧这个令国外观众看似遥远的剧种就会变得贴近人心。2015年京剧在英国伦敦和利物浦演出时,英国主流媒体《独立报》《泰晤士报》《卫报》《标准晚报》大篇幅地刊登了关于此次京剧演出的广告、戏剧推荐,各大地铁站广告牌上贴有演出演出海报,BBC跟进现场直播。
二、京剧传播对婺剧对外传播的启示
从以上京剧对外传播的成功经验中,我们可以思考婺剧对外传播所需的行动和方向。
启示一:重视婺剧翻译
与京剧剧目译本一片繁荣的现象相比,到目前为止,婺剧剧目的英汉对照出版物为零:没有出版任何关于婺剧剧目的英译本,也没有介绍婺剧的英文书籍。由中国非遗项目编写组编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中英对照)一书有一章专门介绍中国的乐舞戏曲,但婺剧未列入其中。就婺剧英文网站而言,浙江婺剧研究院作为专门研究婺剧的机构,没有设立网站,更不用提英文网站。不论是在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没有英文网站),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网,还是国家文化网,都找不到任何关于浙江婺剧的英文资料。由此可见,婺剧的英译情况相当严峻。在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下,婺剧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要进一步走出国门。推动婺剧的对外传播,婺剧翻译是题中之义。
婺剧对外传播的翻译内容除剧本翻译和字幕翻译之外,还包括节目单、宣传海报和戏剧评论的翻译等。在婺剧海外传播的过程中,戏剧的语言美与意境美主要是通过剧本翻译、字幕翻译等文本中的语言美与意境美来实现的。婺剧对外传播的翻译需要特别关注如何以得体的翻译成功传递婺剧所特有的特点。在婺剧台词的翻译中,要忠实展现婺剧的语言特点与文化内涵,力求做到忠实与通顺。
启示二:与地方艺术高校合作,创新世界经典艺术的婺剧表达形态。
世界上有众多经典艺术作品和文化瑰宝。这些经典有着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那么如何用婺剧艺术对这些经典进行创新演绎,驱动外国观众对婺剧的认知,可以成为当下婺剧对外传播的一种路径思考。婺剧的对外传播也曾借力莎士比亚经典的戏剧,如婺剧《血剑》就是改编自莎剧《麦克白》。除此之外,婺剧也可以选择国外观众所熟悉的其它经典艺术形式,如希腊古神话,并用婺剧的戏剧表达方式进行重新演绎,带给外国观众,让外国观众深入了解婺剧的表达形态。在西方经典作品再创作中,婺剧团可以寻求与地方艺术高校的合作,为改编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相信这种中西合璧的改编能为婺剧“走出去”奠定坚实的基础。
启示三:重视婺剧宣传
婺剧的海外传播要借助多种方式的婺剧普及与宣传,在婺剧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期、过程中和后期进行系列的婺剧宣传,助推婺剧顺利进入国外市场。进行适当的外宣预置推介,以多种艺术表达形式多维度、多频率地给予传播受众视觉与听觉上的感知,使受众能预先熟悉婺剧的基本元素 为婺剧的传统表演培养传播受众、留住传播受众。
三、结束语
婺剧和京剧都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虽然婺剧形成时间早于京剧,但京剧在对外传播方面早于婺剧,并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其中很多经验都值得婺剧借鉴:重视婺剧的翻译;中西合璧,创新婺剧表现形式;重视婺剧的宣传。婺剧可以借鉴这些经验,不断积蓄力量,推动“婺剧”走出去。
参考文献
[1]李萍.当代川剧对外传播策略:顺应与创新——基于莎士比亚戏剧的对外传播经验[J].四川戏剧2016(7):25-29.
[2]李四清,陈树,陈玺强.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J].理论与现代化,2014(1):106-110.
[3]卓雅.跨文化的戲剧实验 京剧《王者俄狄》的探索实验之旅[J]文化艺术研究.2010(1):27-29.
作者简介
丁玲玲(1984—),性别:女,籍贯:义乌,职称: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工作单位: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本文为2017年浙江省金华社会科学联合会立项课题成果(YB2017178)。
(作者单位: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