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辛德勒名单》“灵”文化的体现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rong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辛德勒的名单》是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导演的一部二战题材的电影,主要展现的是二战时期犹太人的艰苦生活状态,给人以视觉、心理的冲击。电影主人公奥斯卡·辛德勒在对德国纳粹不断的深入认识与了解后,逐渐对其失望,直至看清了纳粹的本质,他的人性开始复苏,为拯救犹太人做出了各种努力,最后救赎了上千名犹太人的性命。本文就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对“灵”文化的体现进行探究,以便对西方“灵”文化进行探讨,了解其内涵,从而为我国电影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电影 《辛德勒的名单》 “灵”文化 西方文化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主要是根据真实历史再现了德国企业家辛德勒在二战时期为了保护上千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历史事件。该影片在1993年美国上映,并得到较高的评价。影片男主人公辛德勒是德国投机商人,他是生意场上的老手,也是战争的获利者:为了获取最大利益,他的工厂中只聘用最便宜的犹太劳工,而这也为这些犹太人提供了一个暂时的避难所。在纳粹党对犹太人的残暴酷刑中,辛德勒对纳粹的幻想慢慢破灭。他的人性开始复苏,并通过各种方式尽最大的努力来保护犹太人,最终挽救出一千多名犹太人的性命。当他临走时,获救的犹太人为其送行,其中一位犹太人将自己的金牙打造一枚戒指,在上面刻了“救人一命就是拯救全世界”这句话,他的义举永远记在犹太人的心中。电影最后,影片中的所有演员以及真实事件中的原型人物按照犹太人的仪式在辛德勒的墓碑前放下石头,正是辛德勒的人性复苏以及绽放,让人们在二战黑暗的世界中获取一丝温暖,阻止了纳粹法西斯的罪行。该影片以其纪实的手法真实地再现历史,将最真实的史实展现在人们眼前,对人们的内心产生巨大的冲击,带来了强烈的震撼感,在1993年第66届奥斯卡中获得十二项提名,夺得七项大奖,成为电影中的经典。
  一 “灵”文化在西方文化中的概况
  在我国近百年对中西方文化的研究中,文化差异是研究重点、热点。李大钊先生曾经对其进行全面的归纳,表明西方文化重点在于精神方面,属于“灵”的层面;而中方着重点在于物质方面,属于“肉”的层面。“灵”文化主要起源于西方文化中的基督教,其将人看成是肉体与灵魂的结合,灵魂属于上帝,而肉身属于自己。人的七情六欲属于“灵”具象化的体现,该文化主要是研究人的精神、意识以及内心世界,其重点关注的是人的内在本质。而我国文化恰恰相反,中方文化主要指的是有形的、物质的,肉体的、看得见的,其主要是研究人的行为、准则、人际关系等,主要关注的是人的外在与表面形式。例如,在我国儒家文化中,重视的是人的行为准则,“仁爱”思想主要是对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行阐述。
  在西方文化中,“灵”文化贯穿于各个方面,在宗教方面,其主要是在基督教中认为上帝就是“灵”的化身,是创造人类以及世界万物的唯一的神。而人是灵魂与肉体相结合而成的,上帝通过“圣灵”来引领以及浇灌人的肉身。在哲学方面,“灵”文化主要是体现在对人的生命、精神世界以及本质意义的理解,例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主要是研究心理与精神;尼采的权力意志论等方面。在科学研究领域中,主要是研究世界万物的内在规律。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的是人的内心世界与精神情感的表达。另外,在文学领域中,其大多数的作品主要是针对人的精神内涵、意识以及内心世界的写照,通过对其背景环境进行描写,体现出人内心世界的反应以及所做出的表现,从而对人的自然属性进行探讨。
  二 西方电影中“灵”文化的体现
  1 西方电影蒙太奇手段中“灵”文化的体现
  “灵”文化主要是体现在西方民族的心理、精神方面,为空洞的对象赋予“灵”的概念,在电影中,主要是将一些空洞的电影素材赋予更加深层次的生命意义与精神内涵,这也是电影蒙太奇手法之一。在西方电影中,主要是以蒙太奇手段为主。首先,蒙太奇是重视形态的结构,西方电影大多数为形态结构,以形式为主,并将“灵”赋予其中,体现出生命的意义。电影中的结构成分之间主要是通过形态来体现的,并且对其深入研究可以发现声音、语言以及色彩等方面也可以充分体现出精神内涵与意义。因此,在西方电影中,主要遵循的是从结构到意义的原则,将一些没有意义的镜头进行重组,以蒙太奇的手法将其组成一定的结构形态,并将其升级为艺术作品。例如,在《辛德勒的名单》中就充分体现出这一特点。其次,蒙太奇电影的时空结构多以心理时空结构为主。在西方电影中,每部电影都会有两条时空主线,既现实时空与心理时空两条主线,但是每部电影的侧重点不一样。在心理时空结构中,主要是以人物的心理发展进程为研究重点,或者是对组织对象对自我组织的人物内心发展为严重中心。这种结构需要在叙事方面具有较强的逻辑连贯性,将自己的主观情感以及评价大多数反映在组织对象的身上,需要人为对其时空进行切割以及重新编排以便达到这一效果。心理时空结构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任意性、不真实性以及不连续性,意识流是其极端的表现形式,以便来强调人物的心理状态。而现实时空则相反,具有连续性、真实性以及完整性的特点,主要强调的是讲故事与叙事的内容。“灵”文化的重点在于意识、精神与内心世界,这就决定了西方电影大多数以心理时空结构为主,在《辛德勒的名单》中也是如此。
  2 西方电影中人自然属性的体现
  人性主要指的是人身上具有的特性与属性。人性或者人的属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种指的是自然的属性,另一种指的是社会属性。“灵”文化属于自然属性,主要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与精神层面。而人的自然属性主要指的是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人内心世界所做出的反应与冲突,以及在语言方面的体现。在西方电影中,对人的自然属性的反应主要涉及到人的各个方面,例如国际形势、种族、家庭、两性以及时事政治等各个方面。其中反应出来的人的自然属性包括伟大与渺小、美丽与丑陋、消极与积极,等等。其电影的主题主要是对个人内心深入的探寻以及深刻的关怀,在特点上具有刺激性与猎奇性,但是没有任何价值方面的判断以及对教育的诱导意义。另外,在社会属性中,主要是对有形的文化进行体现,比较重视的是人的物质世界,有形的物质,对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进行阐述。例如,我国的传统思想主张的是人与环境的和谐与统一,个人的利益需要符合并且服从国家以及集体的利益。在电影中具有较强的舆论导向作用,并且具有一定的教育、宣传特点。因此,在电影的发展中,这类电影的主题范围受到较多的限制,尤其是对一些敏感的社会问题不敢过多的关注与深入的研究,无法对其个体进行深层次的了解。然而,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真实展现出主人公辛德勒的人的自然属性,没有将其过分的作为一个教化作用的英雄来描写,而是将其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来描写,将其人性丑恶与伟大的两方面均充分展现出来。电影技巧充分展现出西方电影对人物内心世界、精神的重视,充分将“灵”文化体现出来。   三 《辛德勒的名单》电影中的“灵”文化
  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其主要是通过蒙太奇手段特点来表达的,以黑白色调比喻二战时期犹太人的黑暗生活,并且以记录片的方式来对其当时的人物与场景进行再现,其具有较强的历史还原感,真实反映出当时犹太人的生活环境以及纳粹分子的残暴与滔天罪行。同时,也对主人公辛德勒当时性格中的感情色彩进行隐喻。在影片中,烛光明显蕴含着宗教色彩,当影片中的黑白色调转变为丰富多彩的自然色彩时,这种极具冲击力的画面生动形象地暗示着犹太人脱离了死亡的危险,并且描述了人们重获自由的欢快心情。电影中的每一帧画面均包含着丰富的内在意义,充分展现出“灵”文化的概念,重在对人的精神、意识以及内在的心理世界进行研究与描写。其中主人公辛德勒与其他人物的设定不同,但是在同一时空下占据着主要的画面,从而形成一种鲜明的特点。在电影中展现原来是落满焚尸炉的灰的天空、将牙齿中的金牙拔出等一系列的场景均没有通过特写或者近景强调的手法来展现,而是以自然流畅的方式来表达,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心弦。当一个个犹太人的名字通过老式打字机打印出来,意味着每一个名字都是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来,那声音与特写的镜头令人心颤,同时也震撼人心。
  另外,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主要利用蒙太奇的心理时空结构来表达,在结构上通过对片段进行重组的方式将一个个故事结合起来,并且在整部影片中,主要是以辛德勒为线索,将整个二战时期的历史事件反映出来,引发人们对人性的思考。在时空方面,没有按照一般的时间顺序来描写,而是将不同时间以及不同空间的片段结合起来。例如,在鲁因斯坦拉出来枪毙的时候,画面突然转换到辛德勒在纳粹军官面前挽救犹太人性命的场景,这种表现手法将真实的历史事件反映出来,让人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当辛德勒眼看着犹太人被杀害的内心思想情感的变化,以及辛德勒为了挽救犹太人生命而做出的各种努力。另外,在辛德勒生日宴会上,镜头切换到地下室戈特在忘情的对海伦诉说与发泄的场景,均是根据心理以及声音的相似性重新结合在一起的。通过上述这种手段的表现,可以充分将“灵”文化展现出来。通过这些镜头的穿插,能够直观的展现出人物的心理特点以及内心世界,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
  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导演主要是通过纪实的手法将二战时期的历史真实的再现出来,而电影中的主人公辛德勒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用真实的历史塑造出一个二战时期黑暗恐怖的景象。在影片中没有将辛德勒的英雄事迹过分强调与修饰,而是将其作为一个普通的德国人来塑造出人的自然属性,在影片中既表现出辛德勒作为纳粹坚定分子时的丑恶、奸商、狡猾等面目,也表现出他在对纳粹党失望后的人性的复苏。通过这种纪实的手法,更加能够深入地体会到真实的辛德勒的内心世界,能够体现出电影中的主人公辛德勒是鲜活的、真实的、本性的自然,将西方文化中的“灵”文化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引起观众的共鸣与对人性的重新思考。在这部影片中,通过对辛德勒的事迹进行叙述,表明即使是在没有人性的黑暗时代中,人类的良知与人性在任何恶劣的情境中都不会完全的泯灭。同时,也是辛德勒人性的复苏拯救了上千名犹太人的生命,确保犹太人在当时种族灭绝的恐怖历史事件中得以幸存。
  四 小结
  在中西方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的时代中,东西方文化的对话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西方文化,更好地促进东西方文化的对话与交流,本文通过对西方“灵”文化的深入研究与了解为契机,继而了解到西方的文化与电影内涵,通过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了解之后,在中国大众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取其精华,借鉴西方文化以及电影中的表现手法与技巧,从而促进我国文化与电影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中西方文化的对话与交流。
  参考文献:
  [1] 曹兰琴:《〈辛德勒名单〉的生命意识——谈〈辛德勒名单〉的造型艺术》,《艺术广角》,2013年第1期。
  [2] 李乐曾:《犹太民族的哀歌——电影〈辛德勒的名单〉观后》,《德国研究》,2010年第13期。
  [3] 胡道华、王银春:《战争·生命·人性——〈辛德勒的名单〉影评》,《电影文学》,2009年第14期。
  (孟唐琳,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大学语文教材种类繁多,但几乎所有的教材选文中或多或少的都有翻译文学的章节,足可见中国大学语文教育中翻译文学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从翻译文学的视角,探讨大学语文教材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