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作为高速发展的第二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加入WTO后,工程建筑数量逐年增加,工程规模逐渐扩大,呈现出现代化、国际化的特点,对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有提高了一大块。尤其是项目管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及造价工程师等高级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本文指出了培养工程管理技术人才的必要性,分析了工程管理专业的现状,提出了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措施。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
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得建筑工程技术含量要求较高,因此,急需一批高素质的工程管理人才,他们掌握着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建筑工程管理的技术流程,有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工程管理技术包括很多,如识别图纸能力、工程造价核算能力、工程定位能力、建筑设计、工程测量等技术。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关于工程管理的教学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待加强。
一、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建筑业的兴起和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对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培养出能适应行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是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这里的应用型人才是指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但要具备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战略眼光。
但目前,实际情况并不理想,人才定位存在误差,从就业看,存在矛盾的现象:用人单位招不到他们所需要的人才,好多毕业生又存在着找不到工作的问题。原因主要是企業需要专业的高端人才,也就是应用型人才,但目前毕业生由于实践机会少,缺乏经验,导致不能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勇用于实践。工程管理人才培养集中于理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没有落到实处,因此,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十分必要。
二、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我国工程管理专业主要是在国际工程、房地产经营管理及其他相关专业基础上形成的,在1998年时正式成为二级学科,隶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工程管理专业要培养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经验、具有经济法律常识的人才,很多高校工程管理专业都以培养工程管理及技术人才为目标。清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通过实施合理的的教学方案,发挥管理学科和建筑学科的优势,以培养具有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能力的人才为目标。重庆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手段的高级管理人才为目标。哈工大在工程管理专业建设中,以培养厚基础、重能力、创新型的人才为己任。[1]
2、工程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分析。尽管目前我国很多院校建立了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但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教育体系却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关于工程管理专业创新人才的内涵、如何实现工程管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也不多见。
其中,姜慧结合苏北地区建筑工程管理的实际情况,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工程管理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出发,对工程管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加以阐述,指出了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指出了常规教学的弊端,旨在创造新的教学模式。郭静通过对重庆交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的研究和分析,系统地探讨了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这些研究成果都对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了探讨,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研究不具有普遍性,都是针对某一高校或是某一地区进行的,是否适合我国所有高校和职业院校还有待考证。
三、工程管理技术人才培养策略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进而适应社会的要求。在建筑行业的专家的指导下,高校要借鉴外单位及其他学校的经验,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建立以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为教育目标的教学模式,加强课程内容改革,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和考核方式,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实施工程现场顶岗实习,重视和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特别是应用型工程师能力培养,强化专业特色。针对建筑类执业资格考试要求,强化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要科学合理,要按照“引进+培养+共享”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建立符合教学需要的教师队伍,优化教师结构,突出教师的职业能力需求,培养“双师双能型”的教师。其次,根据岗位需求,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和教育,完善教师知识结构,课程安排上充分考虑教师的自我提高问题。对青年教师,要经过听课、助课等环节后提高其教学经验,上讲台要进行试讲,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严格把关,对教学重点、难点备课,帮助青年教师顺利通过教学关。
3、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学管理。根据我国关于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标准,针对专业要求,探索适合的教学体系,加强课程建设,协调课时比例,突出主干课程,突出专业特色,保持管理知识结构的优势。工程管理专业要以建筑工程管理和技术为主,完善课程体系,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力度,使本专业主干课程达合格以上标准。完善教学大纲和课程发展规划,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完善教学环节的质量控制,开展教学评估,建立过程考核机制,跟踪调查学生就业情况。
4、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认识实习、课程设计、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要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注重加强与企业教学实践实习基地合作,加深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的紧密度和结合度,实施关键岗位核心能力培养模块化教学,依托建筑施工企业,实行岗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改革教学方式,实现资源共享。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针对专业课程,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把讲授和学习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效果。采取课堂讲授、现场教学、实习观摩相结合,适当提高多媒体教学比例。教师教学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逐步实现资源共享。
四、结语
总之,加强工程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是符合国家教育战略的重要举措,高校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教师素质,建立实践教学体系,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姜保平.工程管理专业技术类课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J].中国建设教育,2008(3):37- 39.
[2]刘戈,李佳.技术类课程对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J].高等建筑教育,2010(3):43-46.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
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得建筑工程技术含量要求较高,因此,急需一批高素质的工程管理人才,他们掌握着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建筑工程管理的技术流程,有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工程管理技术包括很多,如识别图纸能力、工程造价核算能力、工程定位能力、建筑设计、工程测量等技术。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关于工程管理的教学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待加强。
一、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随着建筑业的兴起和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对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培养出能适应行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是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这里的应用型人才是指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但要具备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战略眼光。
但目前,实际情况并不理想,人才定位存在误差,从就业看,存在矛盾的现象:用人单位招不到他们所需要的人才,好多毕业生又存在着找不到工作的问题。原因主要是企業需要专业的高端人才,也就是应用型人才,但目前毕业生由于实践机会少,缺乏经验,导致不能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勇用于实践。工程管理人才培养集中于理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没有落到实处,因此,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十分必要。
二、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我国工程管理专业主要是在国际工程、房地产经营管理及其他相关专业基础上形成的,在1998年时正式成为二级学科,隶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工程管理专业要培养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经验、具有经济法律常识的人才,很多高校工程管理专业都以培养工程管理及技术人才为目标。清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通过实施合理的的教学方案,发挥管理学科和建筑学科的优势,以培养具有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能力的人才为目标。重庆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手段的高级管理人才为目标。哈工大在工程管理专业建设中,以培养厚基础、重能力、创新型的人才为己任。[1]
2、工程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分析。尽管目前我国很多院校建立了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但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教育体系却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关于工程管理专业创新人才的内涵、如何实现工程管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也不多见。
其中,姜慧结合苏北地区建筑工程管理的实际情况,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工程管理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出发,对工程管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加以阐述,指出了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指出了常规教学的弊端,旨在创造新的教学模式。郭静通过对重庆交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的研究和分析,系统地探讨了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这些研究成果都对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了探讨,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研究不具有普遍性,都是针对某一高校或是某一地区进行的,是否适合我国所有高校和职业院校还有待考证。
三、工程管理技术人才培养策略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进而适应社会的要求。在建筑行业的专家的指导下,高校要借鉴外单位及其他学校的经验,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建立以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为教育目标的教学模式,加强课程内容改革,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和考核方式,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实施工程现场顶岗实习,重视和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特别是应用型工程师能力培养,强化专业特色。针对建筑类执业资格考试要求,强化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要科学合理,要按照“引进+培养+共享”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建立符合教学需要的教师队伍,优化教师结构,突出教师的职业能力需求,培养“双师双能型”的教师。其次,根据岗位需求,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和教育,完善教师知识结构,课程安排上充分考虑教师的自我提高问题。对青年教师,要经过听课、助课等环节后提高其教学经验,上讲台要进行试讲,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严格把关,对教学重点、难点备课,帮助青年教师顺利通过教学关。
3、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学管理。根据我国关于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标准,针对专业要求,探索适合的教学体系,加强课程建设,协调课时比例,突出主干课程,突出专业特色,保持管理知识结构的优势。工程管理专业要以建筑工程管理和技术为主,完善课程体系,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力度,使本专业主干课程达合格以上标准。完善教学大纲和课程发展规划,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完善教学环节的质量控制,开展教学评估,建立过程考核机制,跟踪调查学生就业情况。
4、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认识实习、课程设计、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要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注重加强与企业教学实践实习基地合作,加深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的紧密度和结合度,实施关键岗位核心能力培养模块化教学,依托建筑施工企业,实行岗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改革教学方式,实现资源共享。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针对专业课程,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把讲授和学习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效果。采取课堂讲授、现场教学、实习观摩相结合,适当提高多媒体教学比例。教师教学尽可能采用多媒体教学,逐步实现资源共享。
四、结语
总之,加强工程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是符合国家教育战略的重要举措,高校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教师素质,建立实践教学体系,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姜保平.工程管理专业技术类课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J].中国建设教育,2008(3):37- 39.
[2]刘戈,李佳.技术类课程对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J].高等建筑教育,2010(3):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