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颜色词的翻译策略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gy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客观世界的颜色是一样的,但英汉民族由于生活环境的差异,观察角度的不同,导致他们对色彩的感受也有所不同,因此赋予颜色词的内涵也不同,许多颜色词除了其基本意义外,还有丰富的引申意。因此,在颜色词的翻译中,不可以望文生义。
  关键词:英语;颜色词;翻译策略
  Abstract: The color of the objective world is the same, but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living environment and viewing Angle of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nations, their feelings of color is also different. Therefore, they give the different connotation of color words. In addition to their basic meanings, many color words have implied meanings. Therefore, the translators can not take the words too literally in translating color words.
  Key words: English; color word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色彩绚丽的世界里。语言里的词汇也充满了色彩,各种各样的颜色词丰富多彩。颜色词除了自身客观的指称意义外,还被人们赋予许多引申的比喻意义。汉语和英语的颜色词在指称意义上基本相同,但在引申比喻意义上却有区别。这是由于英汉文化之间的差异所致。所以,在英汉颜色词翻译中,要特别注意它们之间的不同点,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
  1直译
  直译指颜色词所表示的指称意义,因为这种意义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是相同的,所以可以直接按字面基本意义译出(王述文 2010:80)。赤橙黄绿青蓝紫黑白这些基本颜色在英语和汉语中都能找到相对应的词语,当这些词语着重于颜色本身的标志时,或比喻意义也相同时,则采取直译。
  例如:red wine 红酒;yellow wine黄酒;White House白宫;green tea绿茶;white-collar workers白領 除了上述的一些单个基本颜色词之外,还有一些由两个词构成的复合颜色词,一般是由一个基色词前面加上一个表“深”或“浅”、“亮”或“暗”的形容词构成。英语和汉语的构词方法基本相同。英语用dark/deep+color words表示颜色加深,如deep red 深红色;用light/pale+color words表示颜色变浅,如light green浅绿色;用vivid/bright+color words表示颜色变亮,如bright blue灿蓝色;用dull/pale/darkling+color words表示颜色变暗,如dull yellow惨黄色。
  2意译
  意译是指有些颜色词在英语和汉语里的引申比喻意义不一样,翻译时完全脱离指称概念,而直接将其比喻意义译出。英语和汉语中有些颜色的寓意或引申意义有差异或完全不同,如果直译就会词不达意,甚至产生误解,那就采取意译。
  例如:red ruin火灾,red battle血战。汉语中红色含有喜庆、喜事、吉利、富贵等寓意,但英语的red并无此类含义,相反,往往与流血、危险或暴力产生联想;yellow boy金币,a yellow dog一个卑鄙的人(王述文 2008:83)。汉语中的黄色用来指低级趣味、庸俗下流、色情猥亵的意思,但与英语中的yellow无关;black in the face脸色铁青,black sheep害群之马。在英汉语言里,黑色都含有贬义。
  3转译
  转译是指有些颜色词在汉语里的所指和在英语里的所指有所不同,将一种颜色转换成另一种颜色译出。不是因为词本身的含义,而是由于表达习惯所致。
  例如:black tea红茶;white coffee牛奶咖啡;brown sugar红糖;brown bread黑面包;grey hair白发。又如:Do you see any green in my eye(傅敬民 2005:33)?你认为我幼稚吗?英语中的green本义是“绿色”,在这句话中转译为“幼稚”、“无经验”等。
  任何语言里都有颜色词汇,因为人类共同面对着同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但是不同的语言对颜色的分类和感知也不完全相同。英汉两种语言里的颜色词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特别是有些颜色的引申意义完全不同。因此,在翻译颜色词时要多加小心,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进行灵活处理。
  参考文献:
  [1] 傅敬民.英汉翻译辨析[M].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
  [2] 王述文.综合汉英翻译教程[M].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3] 王述文.综合英汉翻译教程[M].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8.
  作者简介:
  谢亚卓,(1991~), 汉,女,山东省威海市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语翻译。
其他文献
为研究厚皮蜜瓜的各向机械特性的差异性,分别对厚皮蜜瓜的不同部位、不同深度进行了压缩试验。比较了各测点的破坏力、对应的变形量、弹性模量和破坏能4参数的差异性及规律分
摘 要:本文阐述了当前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以及问题的成因,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思路。  关键词:程序设计;教学方法;能力培养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如C语言等,是高校计算机学科的基础课程,对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以及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学习成果影响很大。目前的普遍情况是课程教学效果不佳、学生课程完成后对能力素质的提高很有限。  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
摘 要:为提高学生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要积极改进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考试的模式,在国际贸易的考试的过程中要与时俱进,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本文根据对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考试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改革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考试的意见,以供借鉴。  关键词: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研究  考试是衡量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主要途径,通过考试可以将学
摘 要:本文借用奈达提出的“翻译四步骤”(分析—转换—重组—验证)来解决新闻新词新语汉英翻译中的主要问题。分析最易在新闻新词新语翻译过程中引起问题的两大因素,即:东西方文化差异性与政治敏感性,以期对新闻新词新语的英译研究及译文质量的提高有所裨益。  关键词:新闻;新词新语;奈达“翻译四步骤”  1引言:新词新语——一种语言变体  研究新词新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界定新词新语。国家语委新词新语规
摘 要:本文通过建立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七个模块内容,全方位研究了目前高校在提高大学生就业服务质量、开展就业教育方面的诸多理论与实践,旨在提高高校育人质量,已解决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之课题。  关键词:就业服务体系;教育质量  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是高校实践育人的关键环节,如何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是高校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所必备的因素之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学生在
摘 要:当前西安民办英语高职专业一直采取应用型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实施均以实用为主。这个理念的初衷是希望尽量缩短学校与社会的距离,让学生可以尽快的在工作岗位中一展所长。这一理念非常的好,但是经过多年调查研究,笔者发现目前的测试手段较为落后与教学初衷以及教学手段不一致,导致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实现困难。  關键词:高职院校;英语测试;分析与对策  一、引言  自2000年起,西安民
2018年3月17日下午, 环境保护部李干杰部长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就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李干杰部长指出,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乃
摘 要: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创建时间短,缺少可借鉴的建设资料。常常是在摸索中前进。为搞好物联网专业建设,培养出该专业合格的技术人才,必须从课程体系建设以及与之配套的实训体系建设入手,深入细致地研究每一项内容.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课程体系;实训体系;物联网专业;CDIO  一、引言  高职校物联网专业目前存在一个公认的、典型的特点是“三无”,即“无教材、无方向、无设备”,这些
摘 要:“红色微博”弘扬主旋律、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高校“红色微博”内涵丰富、主题鲜明,具备强大的思政教育功能,是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载体。要切实发挥高校红色微博的育人功能,必须加强“红色微博”的应用对策研究。  关键词:红色微博;高校思政;对策  2011年,全国高校首个“红色微博”在华中农业大学正式上线,开创了高校党建工作与微博平台相融合之先例。红色信仰的火种,根植广袤的
摘 要: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园地,教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核心关键。不断地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和造就一支能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的教师队伍,是高校师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本文笔者就高校教师师德建设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对策  教师职业道德中的“德”指的是“道德”,‘道’,说的是人性正途,‘德’,说的是人性良知。师德通常是指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