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有不少人认为分组教学主要指的就是在班级内部进行分组,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因为班级本身也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被划分的学生群体,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说,班级也是组,只不过人数相对较多且稳定性较强而已。分组教学不仅包括班级内部进行分组,也包括打破原固定班进行重新编班,也可以称为外部分,不同学制阶段的教学单元,应采取不同的分组形式进行教学。
一、小学阶段的教学单元与分组教学
小学体育课的目标主要是激发小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因此小学低年级阶段没有出现独立运动项目,而是把运动技术隐含在游戏、表现之中,因而单元的设计以课题单元为主,复合教材单元为辅。另外由于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兴趣容易转移等特点,单元的设计不宜’过长,应以小单元为主,一般为2—4课时,由于单元较小及小学生的独立、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在教学中不提倡外部分组,可在班级内部根据单元学习目标的不同进行分组,如友伴分组、合作分组,帮教式分组等等。
二、初中阶段的教学单元与分组教学
初中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的目标是掌握和应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因此出现了独立的运动项目,单元教学的设计也应从小学阶段的以课题单元、复合教材单元的形式向单一教材单元与复合教材单元相结合的方式过渡,单元的设计也应相对增大,以中单元为主,一般5—8课时。由于中学生独立自主能力增强,且单元的持续时间较长,因此可采用外部分组,通常采用的外部分组有按性别编班,按体能编班,按体育成绩编班,按生长发育指数编班等,达不到条件的学校可以按原行政班进行教学,但要在班级内部进行同质或异质分组,这里的“质”主要指性别、运动技术水平。
三、高中阶段的教学单元与分组教学
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稳定的爱好和特长,因此教学单元的设计应以单一教材单元、大单元为主,一般9课时以上。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现了众多差异,因此打破固定班级按照学生所选运动项目来重新编班已势在必行,然而,新组成班级的学生在所选运动项目上是同质的,在其它方面不是同质的,如学生的体能、运动技术水平等方面,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是无法区别对待,为了弥补其缺陷,教师可在新的班级内再进行按质分组,也可称为同质分组,这里的“质”可指性别、运动技术、体能等,同质分组蕴涵着教育者这样的设想:教师以实现同一组内按照统一的进度和方法教学来提高教学效能,而有意扩大组间差别、缩小组内差别的一种分组方式。例如,在一个游泳单元中,教师有意把会游泳的分在一个组,不会游泳的分在另外一个组,使每个组的内部差别很小,而两个组间的差别加大从而实施不同的教学。这种分组形式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主要体现在有利于教师进行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消极的一面主要体现在可能导致差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导致组与组之间的差异进一步加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可一味釆用同一种分组形式,也可适当运用异质分组。异质分组蕴涵着教育者的另一种设想:教师为便于同一组内学生实现互帮互助的功能,有意地扩大组内差别、减小组间差别来提高教学效能。还举游泳单元的例子,在这个单元中,教师有意把会游泳者和不会游泳者安排在,同一组内,以好带差,让会游泳的去教不会游泳的。这种分组形式培养差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互相帮助和补偿作用的发挥,对“社会适应’这一领域目标的实现有积极的意义,当然这种分组形式也有其无法克服的弊端。那就是技能好的学生在帮助差生的同时,自身很难在原来水平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江苏南京工程学院体育部 211167)
一、小学阶段的教学单元与分组教学
小学体育课的目标主要是激发小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因此小学低年级阶段没有出现独立运动项目,而是把运动技术隐含在游戏、表现之中,因而单元的设计以课题单元为主,复合教材单元为辅。另外由于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兴趣容易转移等特点,单元的设计不宜’过长,应以小单元为主,一般为2—4课时,由于单元较小及小学生的独立、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在教学中不提倡外部分组,可在班级内部根据单元学习目标的不同进行分组,如友伴分组、合作分组,帮教式分组等等。
二、初中阶段的教学单元与分组教学
初中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的目标是掌握和应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因此出现了独立的运动项目,单元教学的设计也应从小学阶段的以课题单元、复合教材单元的形式向单一教材单元与复合教材单元相结合的方式过渡,单元的设计也应相对增大,以中单元为主,一般5—8课时。由于中学生独立自主能力增强,且单元的持续时间较长,因此可采用外部分组,通常采用的外部分组有按性别编班,按体能编班,按体育成绩编班,按生长发育指数编班等,达不到条件的学校可以按原行政班进行教学,但要在班级内部进行同质或异质分组,这里的“质”主要指性别、运动技术水平。
三、高中阶段的教学单元与分组教学
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稳定的爱好和特长,因此教学单元的设计应以单一教材单元、大单元为主,一般9课时以上。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现了众多差异,因此打破固定班级按照学生所选运动项目来重新编班已势在必行,然而,新组成班级的学生在所选运动项目上是同质的,在其它方面不是同质的,如学生的体能、运动技术水平等方面,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是无法区别对待,为了弥补其缺陷,教师可在新的班级内再进行按质分组,也可称为同质分组,这里的“质”可指性别、运动技术、体能等,同质分组蕴涵着教育者这样的设想:教师以实现同一组内按照统一的进度和方法教学来提高教学效能,而有意扩大组间差别、缩小组内差别的一种分组方式。例如,在一个游泳单元中,教师有意把会游泳的分在一个组,不会游泳的分在另外一个组,使每个组的内部差别很小,而两个组间的差别加大从而实施不同的教学。这种分组形式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主要体现在有利于教师进行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消极的一面主要体现在可能导致差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导致组与组之间的差异进一步加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可一味釆用同一种分组形式,也可适当运用异质分组。异质分组蕴涵着教育者的另一种设想:教师为便于同一组内学生实现互帮互助的功能,有意地扩大组内差别、减小组间差别来提高教学效能。还举游泳单元的例子,在这个单元中,教师有意把会游泳者和不会游泳者安排在,同一组内,以好带差,让会游泳的去教不会游泳的。这种分组形式培养差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互相帮助和补偿作用的发挥,对“社会适应’这一领域目标的实现有积极的意义,当然这种分组形式也有其无法克服的弊端。那就是技能好的学生在帮助差生的同时,自身很难在原来水平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江苏南京工程学院体育部 21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