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英语写作是语言输出的重要一环。作者结合中国大学生写作能力普遍偏低的现状,探讨背诵输入这一传统教学法的优势。在输入假设的理论指导下,具体讨论了背诵输入对写作的促进作用,并结合教学经验,提出了有利于写作的优化策略,即模仿、改写和英汉互译练习。
关键词: 输入假设 背诵输入 优化策略
1.引言
英语写作是很多大学生的难题,考试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是文章大都没有非常明显的语法错误,但是没有办法像目标语本族语使用者表达得自然,文中充斥大量汉语思维的英语句子和不规则的表达方式。笔者试图结合中国传统教学模式——背诵,结合输入假设理论,探析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的优化策略。
2.背诵输入和Krashen的输入假设
Krashen认为语言习得的产生是通过语言输入进行的(Krashen 1981)。语言习得不仅要求有足够的量,还要求是一种可理解性输入。最佳语言输入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可理解性;(2)有趣和相关;(3)不以语法为纲领;(4)足够的输入量。
几乎每个学生从小都有背书的经历。从背诵的语料看,一般都是从教材中摘选的课文或段落,学生对其语法结结构、知识内容都已经相当了解,是一种可理解性输入,能够优化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英国心理学家Ellis说过:语言学习其实就是一种逐步积累范例的过程(Ellis 1985)。需要注意的是,背诵的材料应该注意内容的趣味性、难易度和实用性,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背诵热情,并保证所选材料是原汁原味的地道的。
3.背诵输入的作用
3.1内化所学显性知识
所学知识可分成显性语言知识和隐性语言知识两种。显性知识指的是储存在左脑中有意识的知识结构,不能直接作用于输出,但是可以用于监控。隐性知识同样储存在左脑里,但是一种潜在知识的存在可以直接用于输出。一个人的隐性知识越多,对这门语言的掌握度就越高(曹怡鲁,1999)。由此可见,课堂上学到的显性知识是完全不够的,还要想方设法地把它们转化为隐性知识。背诵输入是一种内化显性知识的有效途径。
3.2减弱母语负迁移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来自母语和目标语的双重影响,其中来自母语的影响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对目标语学习有利的正面的影响为正迁移,而阻碍影响目标语习得的迁移为负迁移。我国大学生是在非自然语言环境下习得英语的,所以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背诵是一种有意识输入,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监控。背诵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在长期反复的记忆过程中,所学知识结构会被慢慢消化,进而用于对语言输出的监控和纠正。
3.3提高写作语感
语感,顾名思义,即对语言的一种感觉。实际上,语感就是对隐性知识的无意识运用。语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语言知识的积累。背诵输入不仅可以带给学生长时间强烈的语言感受,包括语音、表达方式、遣词造句等,而且无形中会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审美表现力。这种无形的感觉,对学生的语言输入说写译等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英语写作优化策略
尽管背诵输入已经被提出来很久,但是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对背诵输入的重视远远不够。背诵输入并不是人们认为的死记硬背,也不是人们认为的背完了事,而是一种长期作用于潜意识的习得。增强背诵材料的可理解性、趣味性、实用性,通过优化策略的联系,可以有效地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笔者总结了以下优化策略:
4.1模仿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的最开始都是模仿。婴儿开口说第一句话也是模仿大人的结果。在英语写作方面尤其如此,写作主要是很多套路和固定表达方式。比如邀请函有正式、非正式的表达方式,不同的写作类型都有不同的范例。学生背诵一些优美的范文,在考试中遇到类似的写作类型,就可以举一反三,学为所用。模仿其实就是一种积累。
4.2改写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同一个写作材料进行改写,比如可以换掉主人公的名称,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书写这个故事;可以给出一系列关键词,让学生联想,改写内容;还可以让学生换一种语言风格书写原文,比如原文是悲观的基调,可以改写成诙谐的语言风格。通过这些方式,学习者把所学知识活化为自己的隐性知识。
4.3英汉互译练习
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背诵的英语原文翻译成中文,再根据所翻译的中文译成英语,最后把自己翻译的英语文章和英语原文进行对比,让学生意识到与目标语的差距,从而有效地监控写作输出,有意识地使用目标语为参照物,摆脱母语负迁移的干扰,提高写作水平。
5.结语
英语写作实际上是一种语言输出。只有有效的语言输入才能保证语言的输出。笔者在输入假设的视角下,结合我国传统教学法——背诵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优化策略,所做研究非常有限,希望给大学生英语能力提高提供有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Ellis,Rod.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
[2]Krashen,Stephen.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1981.
[3]曹怡鲁.外语教学应借鉴中国传统语言教学经验[J].外语界,1999.
关键词: 输入假设 背诵输入 优化策略
1.引言
英语写作是很多大学生的难题,考试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是文章大都没有非常明显的语法错误,但是没有办法像目标语本族语使用者表达得自然,文中充斥大量汉语思维的英语句子和不规则的表达方式。笔者试图结合中国传统教学模式——背诵,结合输入假设理论,探析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的优化策略。
2.背诵输入和Krashen的输入假设
Krashen认为语言习得的产生是通过语言输入进行的(Krashen 1981)。语言习得不仅要求有足够的量,还要求是一种可理解性输入。最佳语言输入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可理解性;(2)有趣和相关;(3)不以语法为纲领;(4)足够的输入量。
几乎每个学生从小都有背书的经历。从背诵的语料看,一般都是从教材中摘选的课文或段落,学生对其语法结结构、知识内容都已经相当了解,是一种可理解性输入,能够优化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英国心理学家Ellis说过:语言学习其实就是一种逐步积累范例的过程(Ellis 1985)。需要注意的是,背诵的材料应该注意内容的趣味性、难易度和实用性,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背诵热情,并保证所选材料是原汁原味的地道的。
3.背诵输入的作用
3.1内化所学显性知识
所学知识可分成显性语言知识和隐性语言知识两种。显性知识指的是储存在左脑中有意识的知识结构,不能直接作用于输出,但是可以用于监控。隐性知识同样储存在左脑里,但是一种潜在知识的存在可以直接用于输出。一个人的隐性知识越多,对这门语言的掌握度就越高(曹怡鲁,1999)。由此可见,课堂上学到的显性知识是完全不够的,还要想方设法地把它们转化为隐性知识。背诵输入是一种内化显性知识的有效途径。
3.2减弱母语负迁移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来自母语和目标语的双重影响,其中来自母语的影响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对目标语学习有利的正面的影响为正迁移,而阻碍影响目标语习得的迁移为负迁移。我国大学生是在非自然语言环境下习得英语的,所以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背诵是一种有意识输入,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监控。背诵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在长期反复的记忆过程中,所学知识结构会被慢慢消化,进而用于对语言输出的监控和纠正。
3.3提高写作语感
语感,顾名思义,即对语言的一种感觉。实际上,语感就是对隐性知识的无意识运用。语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语言知识的积累。背诵输入不仅可以带给学生长时间强烈的语言感受,包括语音、表达方式、遣词造句等,而且无形中会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审美表现力。这种无形的感觉,对学生的语言输入说写译等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英语写作优化策略
尽管背诵输入已经被提出来很久,但是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对背诵输入的重视远远不够。背诵输入并不是人们认为的死记硬背,也不是人们认为的背完了事,而是一种长期作用于潜意识的习得。增强背诵材料的可理解性、趣味性、实用性,通过优化策略的联系,可以有效地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笔者总结了以下优化策略:
4.1模仿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的最开始都是模仿。婴儿开口说第一句话也是模仿大人的结果。在英语写作方面尤其如此,写作主要是很多套路和固定表达方式。比如邀请函有正式、非正式的表达方式,不同的写作类型都有不同的范例。学生背诵一些优美的范文,在考试中遇到类似的写作类型,就可以举一反三,学为所用。模仿其实就是一种积累。
4.2改写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同一个写作材料进行改写,比如可以换掉主人公的名称,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书写这个故事;可以给出一系列关键词,让学生联想,改写内容;还可以让学生换一种语言风格书写原文,比如原文是悲观的基调,可以改写成诙谐的语言风格。通过这些方式,学习者把所学知识活化为自己的隐性知识。
4.3英汉互译练习
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背诵的英语原文翻译成中文,再根据所翻译的中文译成英语,最后把自己翻译的英语文章和英语原文进行对比,让学生意识到与目标语的差距,从而有效地监控写作输出,有意识地使用目标语为参照物,摆脱母语负迁移的干扰,提高写作水平。
5.结语
英语写作实际上是一种语言输出。只有有效的语言输入才能保证语言的输出。笔者在输入假设的视角下,结合我国传统教学法——背诵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优化策略,所做研究非常有限,希望给大学生英语能力提高提供有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Ellis,Rod.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
[2]Krashen,Stephen.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1981.
[3]曹怡鲁.外语教学应借鉴中国传统语言教学经验[J].外语界,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