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想象在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deai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画面、图像等材料进行再造想象,去理解文本的人物、情境和主题。现代中学生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若加以正确引导和训练,一定能开发出无穷无尽的知识宝藏,整个课堂就将变得更加有趣味。但是好多教师一味地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把学生引入了想象的困境和误区。
  一、想象不能背离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
  客观事物只有通过感官才能在我们头脑中形成表象,再造想象是大脑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想象的过程。如果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没有表象,那么与表象有关的再造想象就根本不可能进行。如八年级上册《芦花荡》这一课,小说结尾对芦花的描写:“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乍读这几句,似乎离开了具体的斗争环境——那一场跟敌人进行的殊死的战斗;其实不然,只要细心品味,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展开想象,就会明白,那是老英雄在“狠狠地敲打”那些挂在钩子上的鬼子的脑袋,将他们置于死地时“向着苇塘望了一眼”所产生的感受。这样一来,解恨的战斗必然会让内心萌发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此情此境,鲜嫩的芦花在老人的眼里,自然显得格外的美丽了。
  再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写了两个场面,一个是送别酒宴,一个是轮台挥手那一刻。学生读过的送别的文章诗赋很多,情境各不相同,在这首诗中让学生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发挥想象:当时“我”会做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学生会各抒己见,但英雄所见略同的是:对朋友归京,“我”感到高兴。“胡琴琵琶与羌笛”在急管繁弦中,在杯来盏去中,仿佛可以听见诗人由衷的祝贺:“来,为你归京干杯!”轮台送别一刻,依依惜别之情袭上心头,千里冰封,沙海纵横,朋友这一路可会顺利?“雪上空留马行处”,那一行马蹄印啊,将“我”的牵挂和惆怅一直延伸到长安。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诗文了。
  二、想象要切合文章的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并不是任意一篇文章都要让学生发挥想象的。如果想一些杂乱的背离文章的内容,不但达不到预先的目的,反而会给学生增加思考的负担,引学生走入误区。如一位教师执教寓言《狼》时,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屠户如果没有发现“一狼洞其中”,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在这个环节大可不必让学生想象,因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警示后人: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要被其狡猾的外表所迷惑,要认清真面目,机智勇敢地与他们作斗争。
  又如《天上的街市》这课中的“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朗读到这里,可以让学生打开想象的窗户:黑沉沉的夜幕下,给寂静的夜注入了无穷的活力。这时再抬头看看,呦,天上的星星也正向你眨眼,此刻你会觉得天地融入了人间。为学生理解天上的街市景象作了铺垫。通过想象也可以给人身临其境的美好享受。本诗第二部分作者想象天上的牛郎织女这对恩爱夫妻,于耕织之余,手提灯笼,悠闲地在美丽的街市上闲逛,多么自由!多么舒畅!这样大胆的想象和改造,似幻似真,引发了作者无限的遐思,追随着作者的想象一起去遨游仙境,从而感受到诗人追求理想的美好情怀。这样学生也从诗中体会到想象需合乎文章内容,在今后的学习、写作中也能学为己用。
  三、想象不能限制学生,合乎情理就可
  学生的想象力受到知识范围、实践经验的制约。以前天生的盲人绝不会想象出春天的灿烂美景,天生的聋子不会想象出美妙的音乐。而根据新时期教育状况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想象大有开发的潜力。
  教师在备课时,总要涉及孩子的想象方面。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千方百计地把孩子的想象纳入自己设计的内容中,否则就给学生戴上“想象不合理”的帽子,这样不仅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扼杀了他们想象的翅膀。
  例如在教《蚊子和狮子》这则寓言时,设计一个环节让学生展开想象,续写一个蚊子不被吃掉的奇迹般的情节,要求是只要合理就行。有的学生说:“蚊子正等待着那可怕的时刻来临,忽然,松树上滴下一滴松油,正好落在蜘蛛背上。蜘蛛被松油包住,蚊子因此得救。”有的说:“狮子不服气又追上来,跳起来用前爪挥上去,谁知道用力过猛,把蜘蛛网抓破了,蚊子趁机逃走……”对于此类发言,我都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又如,《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童话的特点就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针对题材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内容,请学生就设定的情境展开大胆的想象,对故事情节进行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合理增补,体会童话想象丰富、情节生动的特色:1.老大臣走后,两个骗子(想象骗子说什么);2.游行大典后,皇帝回到宫中 (想象他会怎么做);3.假如孩子没有把真相说出来,事情会怎样发展?针对第二题,学生设计了十一种皇帝的做法。由此可见,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开之有门,控之有方,是一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水,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极大帮助。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思维、心理特点,把课文中描写的人物、景物变成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形象,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想象能力,使其更好地理解课文。如教《沁园春?雪》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词、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我让学生为这首词设计MTV画面并配乐朗诵。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进行发散思维,还需要进行推测思维,动手做过以后给大家放映出来。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想象融入语言文字中,理解诗词内容也就水到渠成了。对于其他一些比较难懂的、与学生实际生活距离较远的文章,也可运用现代电教手段,启发学生的想象。
  总之,引导学生想象,不仅要合理,还要恰到好处地让学生发挥想象。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还能起到训练和发展学生思维的作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