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闻报道的前行中,我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不断摸索学习,充实自己。从事新闻工作5年来,自己从一个门外汉到逐步成熟起来,已能熟练地运用各种新闻文体。在业务修炼中,我感悟最深的,莫过于采访。我深深地感受到老新闻工作者常说的那句听起来很俗,感悟起来却颇深的话语——七分采三分写。说到底,就是根深才能叶茂。我想,采访越深,写出的新闻作品才越有高度和深度。我搞新闻采访,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真实就是生命。从走进报社的第一天起,我就深刻地明白一个道理:面对新闻采访,真实就是新闻的生命。记得报社在对年轻记者的培训中,一位老记者曾经这样对年轻记者说:“新闻的真实性,关乎我们报社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但更加关乎你自己的个人信誉。”简单地说,如何做到真实,其实很简单,采访时只要做到不虚构浮夸、以偏概全、画蛇添足、捕风捉影,就能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记得2007年7月,我采写了一篇题为《夏日的劳动者》的长篇通讯,报道了交警、环卫工人、建筑工人、公交车司机等普通劳动者在骄阳似火的烈日下,辛勤工作的场面。采访初期,我就琢磨,如何让读者看过文章后,认为我所报道的事情是真实的,在采访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每采访一位劳动者,我都要跟他们在一起亲身体验,深刻体会他们的艰辛。
在采访交警时,我选择了女交警作为采访对象,她们告诉我,天气特别热的时候,鞋跟都有可能被路上的柏油粘掉,这虽然很生动,但缺乏说服力,我于是拿出先前准备的温度计进行测量,当日地表温度居然高达44摄氏度,用数字来表述,让读者体会得更深刻,也更加感到新闻的真实。在采访中,我以事实为根据,进行了客观的报道,既没有把她们的工作夸大,也没有掩盖她们的艰辛,做到客观、真实。
厚积才能薄发,新闻采访也不例外。我第一天开始做记者的时候,就听老记者们说过这样的话:新闻采访,犹如采购员去街上买菜,不是见什么菜就买什么菜,而是要挑选精品,采买顾客喜爱吃的蔬菜。当时听了此话,自己也没有好好琢磨一番。眼下,随着新闻龄的增加,用实践证明了这确实是老新闻工作者的实践结晶。如今的体会更深刻,鞭策我不断前进。
2007年7月13日,在殷墟申遗成功一周年的日子里,为更好地宣传殷墟,让殷墟的美名更快地走出安阳,“世界文化遗产——殷墟”网站开通了。对这一重大新闻,我们专题新闻部准备推出一篇深度报道,主任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我。可由于我采访前准备不充分,缺乏对殷商历史的了解,在这次采访中,我让采访对象牵着鼻子走。我这个“采购员”,愣是对方给我什么我要什么,不是我想要什么让对方提供什么。采访结束后,当我坐在电脑前要写稿件时,头脑出现了空白,倍感素材残缺。当时采访的地点比较偏远,天气炎热,第二天我只好硬着头皮杀了一个回马枪。虽然此次采访我吃了苦头,最终也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但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新闻采访实践课。记者采访之前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包括日常准备和临时准备。而我此次采访,完全没有任何准备,只是临时性列了几个题目,对采访对象以及背景材料都不了解,也没有做到在不同的采访环境中,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况,所以才遭受挫折。这次的经历也给我提了一个醒,做好必要的准备是采访成功的前提,该做好的准备,该完成的步骤,一定不能省,否则只会事倍功半。
选准新闻角度。我认为,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就要有很强的新闻敏感,哪些新闻可以进行深入挖掘,哪些事件是老百姓格外关注的,作为记者要力图从广阔的社会背景中,捕捉具有价值的新闻。对重大事件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报道,并且不断向事件的广度和深度挖掘。这就需要记者独具慧眼地去分析判断选择新闻的角度。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地震”这个字眼是个敏感的词语,在人们纷纷向灾区捐助之时,我市的许多市民也提出了一个个问号,需要新闻记者答疑解惑,把问号拉直。于是,我准备到安阳市地震局进行采访。采访之初,我选择的角度是,地震的危害是什么及如何防震避震等一些很简单的问题。在我思考过程中,周围的朋友改变了我的采访初衷。地震是否能准确预报?有的地震为什么不能准确预报?我市的地震形势如何?是否会发生地震?大地震离我们还有多远?如何防震避震?……这不恰恰是受众所关注的吗?我到市地震局之后,见到采访对象,开门见山地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就是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生前曾预测国内四个地方将会发生地震,有三个地方都先后验证,唯独我们安阳还未震。这个说法准确与否?”一听到我说出当时在社会上流传甚广的话题,采访对象立即笑了,他说他也多次听到这种说法,接着严肃地向我解释了这种传言的不科学性。由此,地震这个话题就引了出来,我很顺利地进行了采访。话题打开之后,我逐渐把问题引入了正题。后来,在我的请求下,地震局的同志带我参观了地震水化观测站和远在郊区的地震台,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有关地震监测预报的知识。
这次采访我用了整整一下午的时间,直到天黑,我才返回报社。打开采访本,采访本上记了20多页,这些材料让我在写稿件的过程中得心应手。虽然在稿件中并不可能把所有采访到的东西都报道出来,但充足的采访,使我写作的稿件一气呵成,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功感。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个记者要发挥两只眼(多看)、两只耳(多听)、一双手(多记)、两条腿(多跑)、一张嘴(多问)的作用。闻、听、看、记、想是采访中五个重要环节。这是作为一名记者的真本领,只有采访成功了,才会有客观真实的报道,才会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
(作者单位:安阳日报社专题新闻部)
N
真实就是生命。从走进报社的第一天起,我就深刻地明白一个道理:面对新闻采访,真实就是新闻的生命。记得报社在对年轻记者的培训中,一位老记者曾经这样对年轻记者说:“新闻的真实性,关乎我们报社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但更加关乎你自己的个人信誉。”简单地说,如何做到真实,其实很简单,采访时只要做到不虚构浮夸、以偏概全、画蛇添足、捕风捉影,就能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记得2007年7月,我采写了一篇题为《夏日的劳动者》的长篇通讯,报道了交警、环卫工人、建筑工人、公交车司机等普通劳动者在骄阳似火的烈日下,辛勤工作的场面。采访初期,我就琢磨,如何让读者看过文章后,认为我所报道的事情是真实的,在采访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每采访一位劳动者,我都要跟他们在一起亲身体验,深刻体会他们的艰辛。
在采访交警时,我选择了女交警作为采访对象,她们告诉我,天气特别热的时候,鞋跟都有可能被路上的柏油粘掉,这虽然很生动,但缺乏说服力,我于是拿出先前准备的温度计进行测量,当日地表温度居然高达44摄氏度,用数字来表述,让读者体会得更深刻,也更加感到新闻的真实。在采访中,我以事实为根据,进行了客观的报道,既没有把她们的工作夸大,也没有掩盖她们的艰辛,做到客观、真实。
厚积才能薄发,新闻采访也不例外。我第一天开始做记者的时候,就听老记者们说过这样的话:新闻采访,犹如采购员去街上买菜,不是见什么菜就买什么菜,而是要挑选精品,采买顾客喜爱吃的蔬菜。当时听了此话,自己也没有好好琢磨一番。眼下,随着新闻龄的增加,用实践证明了这确实是老新闻工作者的实践结晶。如今的体会更深刻,鞭策我不断前进。
2007年7月13日,在殷墟申遗成功一周年的日子里,为更好地宣传殷墟,让殷墟的美名更快地走出安阳,“世界文化遗产——殷墟”网站开通了。对这一重大新闻,我们专题新闻部准备推出一篇深度报道,主任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我。可由于我采访前准备不充分,缺乏对殷商历史的了解,在这次采访中,我让采访对象牵着鼻子走。我这个“采购员”,愣是对方给我什么我要什么,不是我想要什么让对方提供什么。采访结束后,当我坐在电脑前要写稿件时,头脑出现了空白,倍感素材残缺。当时采访的地点比较偏远,天气炎热,第二天我只好硬着头皮杀了一个回马枪。虽然此次采访我吃了苦头,最终也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但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新闻采访实践课。记者采访之前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包括日常准备和临时准备。而我此次采访,完全没有任何准备,只是临时性列了几个题目,对采访对象以及背景材料都不了解,也没有做到在不同的采访环境中,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况,所以才遭受挫折。这次的经历也给我提了一个醒,做好必要的准备是采访成功的前提,该做好的准备,该完成的步骤,一定不能省,否则只会事倍功半。
选准新闻角度。我认为,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就要有很强的新闻敏感,哪些新闻可以进行深入挖掘,哪些事件是老百姓格外关注的,作为记者要力图从广阔的社会背景中,捕捉具有价值的新闻。对重大事件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报道,并且不断向事件的广度和深度挖掘。这就需要记者独具慧眼地去分析判断选择新闻的角度。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地震”这个字眼是个敏感的词语,在人们纷纷向灾区捐助之时,我市的许多市民也提出了一个个问号,需要新闻记者答疑解惑,把问号拉直。于是,我准备到安阳市地震局进行采访。采访之初,我选择的角度是,地震的危害是什么及如何防震避震等一些很简单的问题。在我思考过程中,周围的朋友改变了我的采访初衷。地震是否能准确预报?有的地震为什么不能准确预报?我市的地震形势如何?是否会发生地震?大地震离我们还有多远?如何防震避震?……这不恰恰是受众所关注的吗?我到市地震局之后,见到采访对象,开门见山地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就是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生前曾预测国内四个地方将会发生地震,有三个地方都先后验证,唯独我们安阳还未震。这个说法准确与否?”一听到我说出当时在社会上流传甚广的话题,采访对象立即笑了,他说他也多次听到这种说法,接着严肃地向我解释了这种传言的不科学性。由此,地震这个话题就引了出来,我很顺利地进行了采访。话题打开之后,我逐渐把问题引入了正题。后来,在我的请求下,地震局的同志带我参观了地震水化观测站和远在郊区的地震台,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有关地震监测预报的知识。
这次采访我用了整整一下午的时间,直到天黑,我才返回报社。打开采访本,采访本上记了20多页,这些材料让我在写稿件的过程中得心应手。虽然在稿件中并不可能把所有采访到的东西都报道出来,但充足的采访,使我写作的稿件一气呵成,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功感。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个记者要发挥两只眼(多看)、两只耳(多听)、一双手(多记)、两条腿(多跑)、一张嘴(多问)的作用。闻、听、看、记、想是采访中五个重要环节。这是作为一名记者的真本领,只有采访成功了,才会有客观真实的报道,才会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
(作者单位:安阳日报社专题新闻部)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