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在写作中最困难最无奈的问题,就是写什么的问题,不管你什么时候问起作文的困难,学生都说“没的写”。 这正是人文性不足造成的缺陷。写什么,主要涉及到材料的选择和主题的确立上,主题的确立又体现在学生对材料的认识能力上。也就是说,储备材料,分析材料,确立主题,是解决学生写作困难的主要措施。读写结合中加强人文性非常必要。
材料是第一个问题。一方面,学生写作没材料;另一方面,我们读过的大量文章不被重视,沟通读写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个思路。学生阅读了课本、读本,还有在英语课上读的文章,在练习册上读的文言人物传记,在英语练习册中接触的生动活泼的小故事等等。即使是在全封闭的学校,学生接触的东西并不少。也就是说,我们是有材料的。
材料的一个重要来源是课本,是阅读教材。想一想那个25岁就弃绝社交,在家务劳动之余写作的美国女诗人狄金森吧,这位多产的诗人生活的圈子更狭小。学生写不出作文的原因,不是没材料,是不会感受和思考材料。所以,第二个问题是感受和思考材料的能力训练。比如感受一景一物或一人一事,在感知的前提下,训练学生主观上把此景此物此人此事当做彼景彼物彼人彼事,或把景或物当成人,以比喻拟人或类比甚至炼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比如思考,训练学生分析原因推理结果,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等。
确立主题是感受思考能力训练的目的。学生感受思考往往处于无目的散漫状态,如果目的明确,感受思考的能力这个工具就发挥上作用了,作文就有的写了。作文是书写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和思考的,自然、社会和人生就是写作的方向。就拿人生来说,范围很宽,可以缩小到关于理想、命运、失败、机遇等等小而且具體的话题上来。在阅读时明确文章探讨的话题,写作时能提炼出材料中蕴涵的话题,写作时才会有话可说。这些训练,正体现出语文教学人文性的特点。那么如何收集和运用这些材料呢?
一、整合学过的材料,从个体人物入手,练习分析立意
阅读读本上的文章《觅渡,觅渡,渡何处》,练习册上的文章《文赤壁》,探讨三个问题:1、文章使用材料有什么特点,2、文章围绕什么话题确立主题,3、作者从材料中确立话题并进一步确立主题的思路,你能从中学到使文章立意深刻的方法吗?学生通过阅读明白,文章通篇围绕一个人来写,可兼及其他材料或不涉及其他材料,都是写人生际遇。《觅渡,觅渡,渡何处》一文,由瞿秋白的才情与成就,谈他的人格理想,《文赤壁》一文由苏轼的人生命运谈他的命与名。感受思考时围绕人物人生的某一方面去立意,不泛泛叙写人物材料。然后我布置写作任务。
作文:从学过的课文、读本、我们在练习册上读过的人物传记中任选一个人物,以这个人物为材料,从中提炼一个话题,写一篇作文。比如写烛之武,可以写他的理想命运,写勾践,可以写人生的失败。思考人物的人生,以及与人生相关的自然社会的背景,尽可能有深刻的主题,尽可能对人物及场景进行想象并加以描述。
二、从群体人物入手,展示人物与时代风貌,书写社会印象
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第六单元,以及相关读本和练习册上的人物传记。设计作文。
1、展示人物风貌。备选话题“先秦诸子风貌”、“先秦士人”、“先秦王霸”、“重耳出亡路上的女子”、“中国古代的读书人”
2、展示时代风云。话题“先秦印象”。
要求:尽可能写出一群人的风貌和个体人的特点。尽可能对人物与场景进行想象并加以描写。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但议论的话不要占太多篇幅。
3、参与到材料中,成为其中一员。
想象作文。如果让你做管理者,大到一个国家,省、市,小到一个集团,一所学校,甚至一个班级,一个宿舍,你会用什么理念、什么原则去实施管理?如果让你向诸子拜师,你会选哪一家?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三、从一个人群入手,分析一种现象
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及读本,写两个话题,“妇女的命运”和“男人的英雄情节”。课本上祥林嫂、水生嫂、翠翠、杜十娘、路瓦栽夫人,读本上老舍的母亲和姑姑,快嘴李翠莲,《卧虎藏龙》中的玉娇龙等等,形形色色的女子,她们的命运与所处的社会、家庭及个人性格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男人在事业前途上,总有自己的理想,自己分析读过的人物。
从写作的角度说,学生积累了材料和思想;从阅读的角度说,学生会更加仔细认真思考。读写时都从自然、社会、人生角度思考,人文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从考试角度说,也不会有坏处。考前的突击培训,有一个说法叫做“一盆土”的材料积累法。不管是古今中外或各行各业的人物,只要你特别熟悉其中一个,不管考试出来什么题目,什么话题,就以此人的材料当作文材料。就像一盆土可以养各种花一样。姑且不说这种取巧的办法可能会弄巧成拙,要是从积累应对的角度,说起来也很不错。可学生对没有思考过的材料总是没有感觉。如果有,我们就不用费尽周折读写结合了。要是平时作文加强这方面的练习,这些材料和思想就会积累到学生的记忆中,考试才好拿出来用。
材料是第一个问题。一方面,学生写作没材料;另一方面,我们读过的大量文章不被重视,沟通读写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个思路。学生阅读了课本、读本,还有在英语课上读的文章,在练习册上读的文言人物传记,在英语练习册中接触的生动活泼的小故事等等。即使是在全封闭的学校,学生接触的东西并不少。也就是说,我们是有材料的。
材料的一个重要来源是课本,是阅读教材。想一想那个25岁就弃绝社交,在家务劳动之余写作的美国女诗人狄金森吧,这位多产的诗人生活的圈子更狭小。学生写不出作文的原因,不是没材料,是不会感受和思考材料。所以,第二个问题是感受和思考材料的能力训练。比如感受一景一物或一人一事,在感知的前提下,训练学生主观上把此景此物此人此事当做彼景彼物彼人彼事,或把景或物当成人,以比喻拟人或类比甚至炼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比如思考,训练学生分析原因推理结果,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等。
确立主题是感受思考能力训练的目的。学生感受思考往往处于无目的散漫状态,如果目的明确,感受思考的能力这个工具就发挥上作用了,作文就有的写了。作文是书写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和思考的,自然、社会和人生就是写作的方向。就拿人生来说,范围很宽,可以缩小到关于理想、命运、失败、机遇等等小而且具體的话题上来。在阅读时明确文章探讨的话题,写作时能提炼出材料中蕴涵的话题,写作时才会有话可说。这些训练,正体现出语文教学人文性的特点。那么如何收集和运用这些材料呢?
一、整合学过的材料,从个体人物入手,练习分析立意
阅读读本上的文章《觅渡,觅渡,渡何处》,练习册上的文章《文赤壁》,探讨三个问题:1、文章使用材料有什么特点,2、文章围绕什么话题确立主题,3、作者从材料中确立话题并进一步确立主题的思路,你能从中学到使文章立意深刻的方法吗?学生通过阅读明白,文章通篇围绕一个人来写,可兼及其他材料或不涉及其他材料,都是写人生际遇。《觅渡,觅渡,渡何处》一文,由瞿秋白的才情与成就,谈他的人格理想,《文赤壁》一文由苏轼的人生命运谈他的命与名。感受思考时围绕人物人生的某一方面去立意,不泛泛叙写人物材料。然后我布置写作任务。
作文:从学过的课文、读本、我们在练习册上读过的人物传记中任选一个人物,以这个人物为材料,从中提炼一个话题,写一篇作文。比如写烛之武,可以写他的理想命运,写勾践,可以写人生的失败。思考人物的人生,以及与人生相关的自然社会的背景,尽可能有深刻的主题,尽可能对人物及场景进行想象并加以描述。
二、从群体人物入手,展示人物与时代风貌,书写社会印象
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第六单元,以及相关读本和练习册上的人物传记。设计作文。
1、展示人物风貌。备选话题“先秦诸子风貌”、“先秦士人”、“先秦王霸”、“重耳出亡路上的女子”、“中国古代的读书人”
2、展示时代风云。话题“先秦印象”。
要求:尽可能写出一群人的风貌和个体人的特点。尽可能对人物与场景进行想象并加以描写。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但议论的话不要占太多篇幅。
3、参与到材料中,成为其中一员。
想象作文。如果让你做管理者,大到一个国家,省、市,小到一个集团,一所学校,甚至一个班级,一个宿舍,你会用什么理念、什么原则去实施管理?如果让你向诸子拜师,你会选哪一家?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三、从一个人群入手,分析一种现象
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及读本,写两个话题,“妇女的命运”和“男人的英雄情节”。课本上祥林嫂、水生嫂、翠翠、杜十娘、路瓦栽夫人,读本上老舍的母亲和姑姑,快嘴李翠莲,《卧虎藏龙》中的玉娇龙等等,形形色色的女子,她们的命运与所处的社会、家庭及个人性格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男人在事业前途上,总有自己的理想,自己分析读过的人物。
从写作的角度说,学生积累了材料和思想;从阅读的角度说,学生会更加仔细认真思考。读写时都从自然、社会、人生角度思考,人文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从考试角度说,也不会有坏处。考前的突击培训,有一个说法叫做“一盆土”的材料积累法。不管是古今中外或各行各业的人物,只要你特别熟悉其中一个,不管考试出来什么题目,什么话题,就以此人的材料当作文材料。就像一盆土可以养各种花一样。姑且不说这种取巧的办法可能会弄巧成拙,要是从积累应对的角度,说起来也很不错。可学生对没有思考过的材料总是没有感觉。如果有,我们就不用费尽周折读写结合了。要是平时作文加强这方面的练习,这些材料和思想就会积累到学生的记忆中,考试才好拿出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