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昆山,江苏苏南地区一个年轻而古老的城市,素以昆石的玲珑坚毅、琼花的天下无双、并蒂莲的和谐祥瑞在江南文化中独树一帜、闻名于世。改革开放以来,昆山坚持率先改革、率先开放、率先发展,从自费开发起步,走出了一条以改革开放为时代特征,以“三创”精神为强大动力,以全面小康为显著标志,以人民幸福为不懈追求的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昆山之路”。
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背后。必然存在着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昆山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是昆山人民艰苦创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展现。昆山市委市政府在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过程中,始终坚持巩固昆山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全体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并使之与昆山历史和现实的实际紧密结合,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鲜明的地域特色,引领昆山之路越走越宽广。
一、昆山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的基本经验
走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前列的昆山市,在又好又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努力增进政府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经济价值观与文化价值观、共同理想与个人愿景以及城乡环境改造与社会风尚转变的辩证互动和双向促进,从价值引领的高度谋发展,以价值功能的实现求协调,努力寻求价值的抽象性与具体性的统一、价值的功利性与伦理性的统一、价值的现实性与未来性的统一、价值的精神性与物质性的统一,为提高地方党委执政能力与政府行政效能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以政府价值观的嬗变推动社会价值观的转型。长期以来,昆山各级党委深入推进理论武装,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过树立和实践先进的政府价值观,引导人们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性,动员人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团结奋斗,从而促进社会价值观的全面进步。昆山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把亲商、安商、富商与亲民、安民、富民结合起来,为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夯实思想基础,提升地方政府服务品质,改善政府行政生态,优化投资发展社会环境。
二是促进经济价值观到文化价值观的升华。昆山比较早地利用市场机制促发展,也比较早地接受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洗礼。昆山以制度创新和依法行政为突破口,着力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突出重点领域和特定群体,形成守信受益和失信惩戒机制。围绕机关效能和作风建设,开展创建机关服务品牌活动,逐步形成“为民、务实、清廉”的和谐政治文化氛围。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昆山人逐步培育起本于自强、敢于竞争、善于合作的文化观念,凝练出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的“三创”精神,不断提高效率效益、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公平正义等文明发展的进步意识,通过道德教化、制度固化和实践转化,把市场经济的竞争法则、社会主义道德的伦理法则与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经济价值观与文化价值观的共振和升华。
三是围绕共同理想探索共建共享的实现机制。昆山善于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融入其城市理想,构建起通过共建共享促进人们实现和成就理想的现实路径。实施产业富民、创业富民、就业富民、物业富民、投资富民、保障富民、财政转移支付富民、帮扶经济薄弱村带动富民“八项富民举措”;积极倡导“共处一地、共保安宁、共创繁荣、共树新风”,不断健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使新老昆山人和城乡群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实现人人是主体,个个有机会,人人作贡献,个个得实惠,从而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四是在城乡环境建设中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昆山高度重视和发挥社会人文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注重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落脚在环境育人的具体实践中,促进文明社会风尚的形成。昆山在招商引资中较早确立了环保优先原则,并把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列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实行一票否决制度。通过大力整治城乡环境,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大幅度提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使其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向着文明进步的方向不断提升。同时,昆山积极实施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行业主题创建活动,使全社会形成正确的是非、善恶、荣辱观念。
二、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鲜明的地域特色
昆山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锐意进取、开拓奋进的历史,是渗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光芒的历史。近几年来,昆山在推进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普遍要求,同昆山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和历史文化传统紧密结合起来,探求富有昆山地域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述。
2009年初,昆山市委把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教育和文化昆山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提出总体要求的基础上,开展了昆山特色价值观的征集和理论研讨活动。首先,通过媒体征集、课题调研、会议论坛、主题演讲等方式,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积极参与,集中民智,使昆山特色价值观的总结提炼过程成为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的过程,成为以先进文化为统领形成思想共识的过程。其次,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先后召开6次研讨会,邀请省内外各方面专家学者献计献策,精心提炼,反复修改,为昆山特色价值观表达的科学性、正确性与可操作性提供可靠保证。在此基础上,将昆山特色价值观概括凝练为“两个共同”,即:“共谋科学发展,同创昆山之路;共建和谐家园,同享全面小康”。它集中反映出昆山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般原则和要求在昆山的具体化。
“共谋科学发展”是昆山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昆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之路。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形态,是“昆山之路”最根本的精神动力,是昆山特色价值观的本质内涵。“同创昆山之路”是昆山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实践。“昆山之路”是一条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浸透着“开放、融合、创新、卓越”的昆山城市精神,体现了昆山特色价值观的区域特征和时代特征。
“共建和谐家园”是昆山人民共同的理想愿望。建设和谐昆山是全体昆山人民的共同心声,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昆山的具体落实。“同享全面小康”是昆山人民共同的价值目标。把建设小康与享受小康结合起来,反映了人民群众建设者与享有者相统一的历史主体地位,坚持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兼顾了所有昆山人与所有来昆山投资创业者的利益,体现了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价值理念在昆山的具体实现。
“共谋科学发展,同创昆山之路”和“共建和谐家园,同享全面小康”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又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充分反映了苏南发展中始终坚持统筹协调、推进区域和城乡共同发展的意识。昆山特色价值观的征集研讨,进一步推动了全市先进文化建设,振奋了广大市民的精神风貌,对最大限度地形成全体昆 山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继续推进昆山新时期“两个率先”实践,进一步营造促进昆山科学发展的浓烈氛围,增强昆山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产生了明显的积极作用。
三、在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中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作用
价值观决定着人们对于事物的行为选择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重在渗透到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各个方面,融入于推动区域科学发展的具体实践。昆山特色价值观作为昆山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是昆山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是推动昆山继续走在区域科学发展前列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奋力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必将发挥引领、凝聚、激励、辐射等多方面综合作用,使昆山人民朝着更加光辉灿烂的美好明天奋勇前进。
一是在坚定不移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中夯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产业基础。坚持抓增量把握质量、调存量把握节奏和产业第一、项目为本、企业为主、人才为先,加强科技创新载体、服务业集聚区、特色产业基地、主导产业链建设。以产业高端化促转型,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产业间融合促转型,增强产业内生活力;以功能突破促转型,增强园区支撑能力;以城市提升促转型,超前谋划新型城市经济。
二是在持续提升开放条件下自主创新能力中赋予“昆山之路”以新的时代内涵。“昔日之得,不足以为矜;后日之成,不容以自限”。昆山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科技资源要素全球性“洗牌”新契机,牢固树立全球视野,更大规模和范围集聚创新资源,加快科技资源整合,广揽创新创业人才,拓宽创新融资渠道,培育壮大科技企业,不断拓宽开放条件下自主创新之路。
三是在更高水平统筹城乡发展中进一步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统筹发展、兼顾利益、重在建设”的原则,按照突出重点、逐步完善的要求,狠抓各项建设任务的落实,提升现代城市功能,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提升环境生态水平,加快形成城乡建设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资源配置、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生态建设、社会管理等八个方面一体化的城乡统筹发展格局。
四是在千方百计改善民生中巩固发展和谐稳定良好局面。悠悠万事,民生为重。昆山始终把富民、惠民、安民作为第一追求,多谋民意所向之策,多办民生所急之事,多尽民心所系之责。“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把深化农村改革作为改善民生的根本动力,把促进就业创业作为改善民生的优先目标,把完善保障体系作为改善民生的关键举措,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改善民生的基本保障,扎实做好保民生促稳定各项工作,巩固发展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五是在加强“文化昆山”建设中提升城市软实力。把建设“文化昆山”,作为贯穿昆山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一项长期奋斗目标,坚持“大文化”发展理念,加强城市精神培育和文明建设,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塑造文化特色品牌,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更好地发挥文化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中的价值功能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背后。必然存在着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昆山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是昆山人民艰苦创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展现。昆山市委市政府在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过程中,始终坚持巩固昆山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全体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并使之与昆山历史和现实的实际紧密结合,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鲜明的地域特色,引领昆山之路越走越宽广。
一、昆山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的基本经验
走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前列的昆山市,在又好又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努力增进政府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经济价值观与文化价值观、共同理想与个人愿景以及城乡环境改造与社会风尚转变的辩证互动和双向促进,从价值引领的高度谋发展,以价值功能的实现求协调,努力寻求价值的抽象性与具体性的统一、价值的功利性与伦理性的统一、价值的现实性与未来性的统一、价值的精神性与物质性的统一,为提高地方党委执政能力与政府行政效能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以政府价值观的嬗变推动社会价值观的转型。长期以来,昆山各级党委深入推进理论武装,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过树立和实践先进的政府价值观,引导人们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性,动员人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团结奋斗,从而促进社会价值观的全面进步。昆山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把亲商、安商、富商与亲民、安民、富民结合起来,为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夯实思想基础,提升地方政府服务品质,改善政府行政生态,优化投资发展社会环境。
二是促进经济价值观到文化价值观的升华。昆山比较早地利用市场机制促发展,也比较早地接受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洗礼。昆山以制度创新和依法行政为突破口,着力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突出重点领域和特定群体,形成守信受益和失信惩戒机制。围绕机关效能和作风建设,开展创建机关服务品牌活动,逐步形成“为民、务实、清廉”的和谐政治文化氛围。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昆山人逐步培育起本于自强、敢于竞争、善于合作的文化观念,凝练出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的“三创”精神,不断提高效率效益、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公平正义等文明发展的进步意识,通过道德教化、制度固化和实践转化,把市场经济的竞争法则、社会主义道德的伦理法则与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经济价值观与文化价值观的共振和升华。
三是围绕共同理想探索共建共享的实现机制。昆山善于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融入其城市理想,构建起通过共建共享促进人们实现和成就理想的现实路径。实施产业富民、创业富民、就业富民、物业富民、投资富民、保障富民、财政转移支付富民、帮扶经济薄弱村带动富民“八项富民举措”;积极倡导“共处一地、共保安宁、共创繁荣、共树新风”,不断健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使新老昆山人和城乡群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实现人人是主体,个个有机会,人人作贡献,个个得实惠,从而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四是在城乡环境建设中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昆山高度重视和发挥社会人文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注重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落脚在环境育人的具体实践中,促进文明社会风尚的形成。昆山在招商引资中较早确立了环保优先原则,并把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列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实行一票否决制度。通过大力整治城乡环境,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大幅度提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使其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向着文明进步的方向不断提升。同时,昆山积极实施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行业主题创建活动,使全社会形成正确的是非、善恶、荣辱观念。
二、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鲜明的地域特色
昆山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锐意进取、开拓奋进的历史,是渗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光芒的历史。近几年来,昆山在推进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普遍要求,同昆山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和历史文化传统紧密结合起来,探求富有昆山地域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述。
2009年初,昆山市委把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教育和文化昆山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提出总体要求的基础上,开展了昆山特色价值观的征集和理论研讨活动。首先,通过媒体征集、课题调研、会议论坛、主题演讲等方式,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积极参与,集中民智,使昆山特色价值观的总结提炼过程成为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的过程,成为以先进文化为统领形成思想共识的过程。其次,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先后召开6次研讨会,邀请省内外各方面专家学者献计献策,精心提炼,反复修改,为昆山特色价值观表达的科学性、正确性与可操作性提供可靠保证。在此基础上,将昆山特色价值观概括凝练为“两个共同”,即:“共谋科学发展,同创昆山之路;共建和谐家园,同享全面小康”。它集中反映出昆山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般原则和要求在昆山的具体化。
“共谋科学发展”是昆山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昆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之路。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形态,是“昆山之路”最根本的精神动力,是昆山特色价值观的本质内涵。“同创昆山之路”是昆山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实践。“昆山之路”是一条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浸透着“开放、融合、创新、卓越”的昆山城市精神,体现了昆山特色价值观的区域特征和时代特征。
“共建和谐家园”是昆山人民共同的理想愿望。建设和谐昆山是全体昆山人民的共同心声,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昆山的具体落实。“同享全面小康”是昆山人民共同的价值目标。把建设小康与享受小康结合起来,反映了人民群众建设者与享有者相统一的历史主体地位,坚持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兼顾了所有昆山人与所有来昆山投资创业者的利益,体现了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观,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价值理念在昆山的具体实现。
“共谋科学发展,同创昆山之路”和“共建和谐家园,同享全面小康”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又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充分反映了苏南发展中始终坚持统筹协调、推进区域和城乡共同发展的意识。昆山特色价值观的征集研讨,进一步推动了全市先进文化建设,振奋了广大市民的精神风貌,对最大限度地形成全体昆 山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继续推进昆山新时期“两个率先”实践,进一步营造促进昆山科学发展的浓烈氛围,增强昆山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产生了明显的积极作用。
三、在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中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作用
价值观决定着人们对于事物的行为选择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重在渗透到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各个方面,融入于推动区域科学发展的具体实践。昆山特色价值观作为昆山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是昆山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是推动昆山继续走在区域科学发展前列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奋力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必将发挥引领、凝聚、激励、辐射等多方面综合作用,使昆山人民朝着更加光辉灿烂的美好明天奋勇前进。
一是在坚定不移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中夯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产业基础。坚持抓增量把握质量、调存量把握节奏和产业第一、项目为本、企业为主、人才为先,加强科技创新载体、服务业集聚区、特色产业基地、主导产业链建设。以产业高端化促转型,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产业间融合促转型,增强产业内生活力;以功能突破促转型,增强园区支撑能力;以城市提升促转型,超前谋划新型城市经济。
二是在持续提升开放条件下自主创新能力中赋予“昆山之路”以新的时代内涵。“昔日之得,不足以为矜;后日之成,不容以自限”。昆山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科技资源要素全球性“洗牌”新契机,牢固树立全球视野,更大规模和范围集聚创新资源,加快科技资源整合,广揽创新创业人才,拓宽创新融资渠道,培育壮大科技企业,不断拓宽开放条件下自主创新之路。
三是在更高水平统筹城乡发展中进一步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统筹发展、兼顾利益、重在建设”的原则,按照突出重点、逐步完善的要求,狠抓各项建设任务的落实,提升现代城市功能,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提升环境生态水平,加快形成城乡建设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资源配置、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生态建设、社会管理等八个方面一体化的城乡统筹发展格局。
四是在千方百计改善民生中巩固发展和谐稳定良好局面。悠悠万事,民生为重。昆山始终把富民、惠民、安民作为第一追求,多谋民意所向之策,多办民生所急之事,多尽民心所系之责。“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把深化农村改革作为改善民生的根本动力,把促进就业创业作为改善民生的优先目标,把完善保障体系作为改善民生的关键举措,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改善民生的基本保障,扎实做好保民生促稳定各项工作,巩固发展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五是在加强“文化昆山”建设中提升城市软实力。把建设“文化昆山”,作为贯穿昆山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一项长期奋斗目标,坚持“大文化”发展理念,加强城市精神培育和文明建设,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塑造文化特色品牌,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更好地发挥文化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中的价值功能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