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木秘境的夏尔巴部落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pxc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热带秘林深处,万千白云之上,鸟语花香之间,它是一颗落在人间的明珠,静躺在喜马拉雅南麓的原始森林之中,发出璀璨光芒。
  西藏樟木镇的立新村地处中尼边境,位于靠近樟木口岸的森林之中,与尼泊尔隔河相望。随着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立新已逐步成为夏尔巴民俗风情边境小村。依托于秀丽典型的亚热带自然风貌,山环水涌,时而阳光灿烂,时而雨雾缭绕,大片的原始森林是徒步旅行者的天堂,炫目的尼式风情建筑、民风淳朴的夏尔巴人、动人的原生态歌舞为立新增添了更多神奇与神秘。
  神秘夏尔巴
  立新村是夏尔巴人的主要聚集地,秀美的山水孕育了独特的夏尔巴民俗文化。夏尔巴人没有文字,而原生态歌舞承载了夏尔巴人的大部分历史。夏尔巴人意为“东方来人”和“留下来的人”,由于历史久远,这一切都像谜一般众说纷纭,也正是这些难解之谜增添了立新和立新夏尔巴人的神奇与神秘。
  立新夏尔巴人的脚力和耐力在世界登山界是举世闻名的,他们身着重物穿行在崇山峻岭间,依然如履平地、健步如飞。
  夏尔巴人的服饰属于后藏林区服饰。妇女服饰与藏装样式大致相同,由于当地气候温暖、湿润,服饰多为薄裙,除腰间与藏族妇女一样围着“邦典”之外,她们也将自己编织的氆氇紧紧围在腰间,显得越发婀娜多姿、美丽动人。
  立新的夏尔巴建筑充满尼式风情,高低起伏,巷道也十分蜿蜒曲折。红色、白色或蓝色的铁皮屋顶在阳光的照耀下灼灼发光,煞是炫目。传统的夏尔巴民居为栅栏式建筑,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蓄养牲畜。房屋多为石木结构,墙壁也多用石块或石条修砌而成,墙壁厚度为30~50厘米,虽有缝隙,但其间用泥填堵,并不透风。房屋内部分为客、卧、厨房,处于同一空间,中间置一火塘,嵌于地下30厘米左右。柴火就地取材,取自后山枯朽大树。除做饭外,这种火塘还可以起到保暖除湿的作用。
  夏尔巴人的主食主要是糌粑、土豆、玉米和大米。早餐一般吃糌粑,由于立新村无法种植青稞,这里的糌粑都是买来的,而其饮食糌粑的习惯则源于藏族。夏尔巴人的饮食分以下几种:萨吐巴、工斋(夏尔巴人的主食,将从尼泊尔购得的玉米粉加入糌粑以热水煮沸,用甲阿不断搅拌,直至糊状)、绒朵(咖喱饭)、巴露(夏尔巴人的特色饮料)、烤玉米、库列(鸡蛋饼)等。夏尔巴人吃饭一般不使用筷子,而是用右手捏取或者搅拌食用,这一点和南亚一些地方的饮食习惯非常接近。
  寺庙——共同的信仰空间
  立新村的大多数居民信仰藏传佛教。村里有两座寺庙,一为玉洁寺,二为扎西桑旦林寺。
  扎西桑旦林寺始建于五世达赖喇嘛转世灵童时期,现有一驻寺和尚负责管理。该寺庙原叫扎西巅寺,1976年重建于老立新村,初名扎西巅玛寺,后于1986 年搬到新立新村,更名为扎西桑旦林寺。玉洁寺是雪布岗村扎西通卓林寺的属寺,1982年,由白玛活佛从昌都学成返乡后修建。这两座寺庙是立新村民的共同信仰空间,大凡婚丧嫁娶、乔迁等重大仪式都要邀请这两座寺的驻寺僧人。此外,在平常时节,村民还会以两座寺庙为中心进行转经、供酥油等活动。
  普遍的跨国婚姻
  婚姻關系最能展现立新村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政策,长期以来,中尼两国边民和睦相处,互通往来。由于特殊的地理和政策条件,立新与尼泊尔的交往一直非常密切,夏尔巴人存在普遍的跨国婚姻现象。
  无论是双方边民在走亲访友中相识、相爱,还是在共同的经商经历中互相扶持,由于中国的经济条件较好,很多尼泊尔妇女更愿意嫁给中国男子,偶有中国妇女嫁给尼泊尔人,但也大多居住在中国一侧。他们的通婚并不以结婚证作为基础,而是遵循一直以来流传在当地的古老习俗。在夏尔巴人看来,没有什么比感情更能维系夫妻关系了。
  我们认识的夏尔巴新郎尼玛多吉和尼泊尔新娘阿旺卓嘎就是幸福的一对。他们相识在立新,新郎说,当初,他第一眼见到这个漂亮的姑娘便不能自拔了。
  我们问新娘:“你喜欢什么样的男生?”新娘羞涩地回答:“喜欢长得帅,性格温柔,爱笑,会做饭的男孩子。”
  看来,这位阳光的小伙子尼玛多吉满足了姑娘的一切幻想。
其他文献
摘要:该文对基于WEB的高校排课系统进行了分析和设计,提出了使用DWR框架设计实现AJAX 应用效果的实例解决方案,采用客户端脚本语言对服务器端远程调用技术完成动态显示功能,使用户在对网页操作的同时直接把结果保存到数据库中,简化了WEB项目开发的复杂性和难度,并给出动态 HTML 页面中部分代码和服务器端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AJAX;DWR;Javascript;web2.0;排课系统  中图
多尺度结构自相似性是指图像中存在大量相同尺度,以及不同尺度相似结构的性质。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结构自相似性的超分辨率重建算法;该方法通过图像旋转和金字塔分解,将输入图像的先验信息附加到训练库中;并对样本图像块聚类,分别训练针对各类的多个字典。在图像重建阶段,自适应选择最优字典;并利用相似图像块间的关系建立非局部约束项重建图像。最后利用迭代反投影算法进行图像后处理,进一步提升图像的超分辨率重建效果。实
针对目前应用MLVDS半双工模式传输数据存在速率低和可靠性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速且高可靠性半双工数据传输的设计。设计中以MLVDS作为数据传输接口,Spartan-6 FPGA作为逻辑实现芯片,在传输链路层上增加了CRC和奇偶校验方式提高传输可靠性。对总体设计方案和半双工控制模式的实现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设计进行了仿真和实际测试。最后给出了设计的试验结果,验证了本设计的传输优势。
针对自然场景文本检测在复杂背景下虚警高的问题,提出利用小波变换(wavelet transform,WT)和方块编码算法(block truncation coding,BTC)相结合的方式(WT-BTC)表征文本纹理,并结合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完成对候选文本区域的分类确认。算法首先利用边缘检测和启发式规则快速确定候选文本区域;然后对候选文本区域进行小
一   是谁把一朵花的名字放在了西域那片神奇的土地?粗犷、苍凉与温情、柔美,在此成了天作之合的经典。   在兰州的时空里穿行,看天路惊天。刚劲的风,穿过驼峰,被无边的大漠挥洒成一段用丝绸编织的爱情。逶迤千万里的传说,只有这一段,我用一生一世也走不到尽头。   西出阳关的故人,曾与我擦肩而过。会飞翔的红颜知己,是不是兰州上空那一道奇异的彩虹?   在黄河彼岸,我和一株叫兰的草,互生嫉妒。唯有
一提起吐鲁番,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葡萄和火焰山。春分前一天,我们终于来到火洲吐鲁番,住进火洲酒店。当看到门前那1公里多长的葡萄长廊和两边等距攀爬在廊架上腕子粗的葡萄树时,大家在惊讶中边咽口水,边遗憾地嚷嚷:“来早了,来早了!”  第二天,我们来到苏公塔。这座造型独特、别致的伊斯兰教建筑建于公元1778年,是新疆境内现存最大的古塔。清朝时期,维吾尔族著名爱国人士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为了恭报清王朝的恩遇,
通过野外回弹试验,分析了弹击点距结构面的距离、结构面张开度以及岩石的厚度对岩体回弹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弹击点距结构面的距离、岩石的厚度对岩体回弹值的界限影响值分别
有人说,一部华夏文明史,就是一部玉的历史。   玉,温婉儒雅的君子风范,润泽以温的胸襟气度,唯美地穿过历史长河,在时代的大潮中蹁跹而舞。   玉帛之路,承载着华夏文明起源与民族灵魂的道路,记录着4000年前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智慧和成就,谱写着一曲曲和平友好、繁荣和谐的千古绝唱!   面对玉、帛这些极富灵性的字眼,面对四集电视纪录片《玉帛之路》这样一个穿越古今、题材庞大的作品,作为承担纪录片解说任务的
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最基础时期和主要场所,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我们的孩子克服缺点,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使他们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