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边远山区沟连沟,信息闭塞人人愁。”这是流传在山区的一句顺口溜。然而,在2010年10月,位于偏远山区的郧县鲍峡镇中心小学却永远地告别了这句顺口溜——装备站为各班级安装了“班班通”设备。所谓“班班通”就是每个班能同时上网,网络和教学资源共享,演示课件、现场直播、收看电影电视节目等。走进教室,崭新的电脑,宽大的屏幕,让人耳目一新。打开电脑,强大的信息量使笔者深深感受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贫乏。从那时起,笔者就决定一定要利用“班班通”这先进的教学设备来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让课堂有质的飞跃。一年来,笔者边学习边摸索,“班班通”不仅成为自己教学上的良师益友,更使学生在学习上感到轻松快乐。
1 “班班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以前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育教学模式在一些教师的心中已根深蒂固,使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累。自从“班班通”开通以后,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教师变苦教为善教。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不但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因素,还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充分利用班班通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教学《爬山虎的脚》时,笔者通过动画向学生展示爬山虎的叶子从嫩红到嫩绿以及根、茎的变化过程,渲染课堂气氛。一些抽象的事物,无论教师用多么精美的语言描述,都不如这一幅幅鲜活、动感的画面。这下学生的兴趣来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有的学生不由地发出感叹:“好漂亮呀!今天我终于在屏幕上看到了真正的爬山虎。”又如在学习《葡萄沟》这一课时,一开始,当笔者出示要学习的课文内容时,学生在情绪上并没有多大的反应;紧接着笔者运用课件展示吐鲁番特有的“晾房”、新疆的自然风光及维吾尔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学生的兴致就马上高涨起来,并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学生感到直观有趣,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的教学难道还用担心学生学不好吗?
2 “班班通”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合理运用“班班通”电教手段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在语文课上教象形字、指事字时可以出示画面配合教学,教会意字和形声字时可用幻灯片移动教学。
如“日”字,出示一轮太阳的画面,教师边出示边加以解释,学生对“日”字便有很深刻的形象记忆;教“休”字只要出示“一棵树的左边依靠着一个人在歇息”的画面,学生便能牢记此字;教“砖”字,让学生观察特点,知道这个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然后用不同偏旁拼成“传、转”等字,有利于学生掌握汉字表音、表意的规律,加深理解和识记。使用“班班通”使本来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变得趣味盎然,因为它省时、高效、优质,且给人以美感,深得学生的喜爱。
3 “班班通”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必须贯穿于语言训练之中。但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迪,他们思考问题时经常出现思维障碍,有时还会出现思维不完整现象。使用电教媒体的刺激引导,会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对此,在教学《黄山奇石》这一课时,笔者深有体会。
一上课,当笔者出示要进行的课文方式时,学生在情感上并没有多大的反应;紧接着,笔者使用班班通中的课件,展示“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天然风光,学生的兴致就顿时高涨起来,于是笔者因势利导:“孩子们,打开你们想象的闸门,想想黄山的奇石还会像什么呢?”他们很快进入学习状态,纷纷说开来:“一只雄鸡在引吭高歌”“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在吹葫芦丝”“苹果石”“展翅欲飞的雄鹰”“手握佛珠的高僧”……多么合理又丰富的想象呀!这一切,难道不是“班班通”这位“导师”引领学生学习的成果吗?班班通条件下的语文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精神,学生具有充分自由、独立学习的空间。笔者坚信,插上想象翅膀的学生一定会获得更多的知识、更多的快乐、更多的收获!
4 “班班通”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学习语文,首先就是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语言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凸现出来,并引导学生反复理解、体会。同时,重难点的学习更是少不了“班班通”的帮助。如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书本上出现各个朝代汉字不同的演变,笔者刚开始准备自己在黑板上临摹下来,可是试了一个字,觉得就是没有书本上那种味道。于是,笔者想到“班班通”,不仅找到书本上的那些字的演变,还另外给学生补充了很多字的演变。这样,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并且保留原汁原味,学起来也很轻松愉快,很快就突破这次综合性学习的难点。“班班通”教学具有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直观的优越性,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重难点。
5 “班班通”可以节约时间,增加课堂容量
课堂时间是宝贵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是备课时教师应考虑的问题。而合理利用“班班通”,可以有效节约课堂时间,增加课堂容量。《太阳》这一课主要讲太阳的特点和太阳与人类的关系这两大方面,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理解。但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利用“班班通”为学生拓展与太阳有关的很多知识,比如太阳系的构成和卫星、行星的运动方式,后羿射日的故事,以及其他方面的知识,通过这些形象生动的教学加深知识的直观性、形象性,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接受。
6 “班班通”深入学生德育之心
“班班通”不仅改善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也大大提高学校德育教学的效能和水平,它逐渐成为学校、班主任德育教学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教室可以看新闻以了解国内外时事信息。另外,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笔者想方设法挖掘这些设备的潜在功能,服务于德育工作,如利用它进行晨会、心理辅导、安全教育讲座和家长会等。以前,召开家长会颇令学校领导头痛,主要原因有:首先,学校没有一个足够大的会议室来容纳家长们;其次,开家长会时大多时间是领导或班主任在上面讲,有些家长在下面讲,会议纪律不是很好,效果也差。可是实现“班班通”后,这个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让一部分家长坐在主播室,其余家长坐在自己孩子的教室里,通过闭路电视系统进行收视,效果非常好,深受家长的欢迎。
另外,实现“班班通”后,极大地丰富了德育内容。在学校安全课、思想品德课中,各班能利用学校网站的视频资源库或互联网上的视频节目,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有选择地播放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影视片,大大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不仅实现信息化德育,而且愉悦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班班通”以其直观形象、动态性等特点,生动而充分地展现语文的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将课文的内容以声感、形感、色感、动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其在学生的大脑里留下鲜明的印象,从而使学生为之动情、愉快、振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笔者相信,在农村教学“山穷水尽”的时候,“班班通”的出现会为大家带来“柳暗花明”的新时代。一年来,笔者借助“班班通”这缕春风,舞动双翅,在教育教学这片蓝天上飞翔,在搏击长空中使教师和学生的羽翼日益丰满,感受到无限的快乐。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郧县实验小学)
1 “班班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以前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育教学模式在一些教师的心中已根深蒂固,使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累。自从“班班通”开通以后,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教师变苦教为善教。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不但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因素,还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充分利用班班通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教学《爬山虎的脚》时,笔者通过动画向学生展示爬山虎的叶子从嫩红到嫩绿以及根、茎的变化过程,渲染课堂气氛。一些抽象的事物,无论教师用多么精美的语言描述,都不如这一幅幅鲜活、动感的画面。这下学生的兴趣来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有的学生不由地发出感叹:“好漂亮呀!今天我终于在屏幕上看到了真正的爬山虎。”又如在学习《葡萄沟》这一课时,一开始,当笔者出示要学习的课文内容时,学生在情绪上并没有多大的反应;紧接着笔者运用课件展示吐鲁番特有的“晾房”、新疆的自然风光及维吾尔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学生的兴致就马上高涨起来,并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学生感到直观有趣,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的教学难道还用担心学生学不好吗?
2 “班班通”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合理运用“班班通”电教手段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在语文课上教象形字、指事字时可以出示画面配合教学,教会意字和形声字时可用幻灯片移动教学。
如“日”字,出示一轮太阳的画面,教师边出示边加以解释,学生对“日”字便有很深刻的形象记忆;教“休”字只要出示“一棵树的左边依靠着一个人在歇息”的画面,学生便能牢记此字;教“砖”字,让学生观察特点,知道这个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然后用不同偏旁拼成“传、转”等字,有利于学生掌握汉字表音、表意的规律,加深理解和识记。使用“班班通”使本来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变得趣味盎然,因为它省时、高效、优质,且给人以美感,深得学生的喜爱。
3 “班班通”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必须贯穿于语言训练之中。但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迪,他们思考问题时经常出现思维障碍,有时还会出现思维不完整现象。使用电教媒体的刺激引导,会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对此,在教学《黄山奇石》这一课时,笔者深有体会。
一上课,当笔者出示要进行的课文方式时,学生在情感上并没有多大的反应;紧接着,笔者使用班班通中的课件,展示“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天然风光,学生的兴致就顿时高涨起来,于是笔者因势利导:“孩子们,打开你们想象的闸门,想想黄山的奇石还会像什么呢?”他们很快进入学习状态,纷纷说开来:“一只雄鸡在引吭高歌”“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在吹葫芦丝”“苹果石”“展翅欲飞的雄鹰”“手握佛珠的高僧”……多么合理又丰富的想象呀!这一切,难道不是“班班通”这位“导师”引领学生学习的成果吗?班班通条件下的语文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精神,学生具有充分自由、独立学习的空间。笔者坚信,插上想象翅膀的学生一定会获得更多的知识、更多的快乐、更多的收获!
4 “班班通”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学习语文,首先就是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语言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凸现出来,并引导学生反复理解、体会。同时,重难点的学习更是少不了“班班通”的帮助。如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书本上出现各个朝代汉字不同的演变,笔者刚开始准备自己在黑板上临摹下来,可是试了一个字,觉得就是没有书本上那种味道。于是,笔者想到“班班通”,不仅找到书本上的那些字的演变,还另外给学生补充了很多字的演变。这样,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并且保留原汁原味,学起来也很轻松愉快,很快就突破这次综合性学习的难点。“班班通”教学具有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直观的优越性,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重难点。
5 “班班通”可以节约时间,增加课堂容量
课堂时间是宝贵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是备课时教师应考虑的问题。而合理利用“班班通”,可以有效节约课堂时间,增加课堂容量。《太阳》这一课主要讲太阳的特点和太阳与人类的关系这两大方面,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理解。但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利用“班班通”为学生拓展与太阳有关的很多知识,比如太阳系的构成和卫星、行星的运动方式,后羿射日的故事,以及其他方面的知识,通过这些形象生动的教学加深知识的直观性、形象性,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接受。
6 “班班通”深入学生德育之心
“班班通”不仅改善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也大大提高学校德育教学的效能和水平,它逐渐成为学校、班主任德育教学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教室可以看新闻以了解国内外时事信息。另外,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笔者想方设法挖掘这些设备的潜在功能,服务于德育工作,如利用它进行晨会、心理辅导、安全教育讲座和家长会等。以前,召开家长会颇令学校领导头痛,主要原因有:首先,学校没有一个足够大的会议室来容纳家长们;其次,开家长会时大多时间是领导或班主任在上面讲,有些家长在下面讲,会议纪律不是很好,效果也差。可是实现“班班通”后,这个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让一部分家长坐在主播室,其余家长坐在自己孩子的教室里,通过闭路电视系统进行收视,效果非常好,深受家长的欢迎。
另外,实现“班班通”后,极大地丰富了德育内容。在学校安全课、思想品德课中,各班能利用学校网站的视频资源库或互联网上的视频节目,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有选择地播放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影视片,大大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不仅实现信息化德育,而且愉悦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班班通”以其直观形象、动态性等特点,生动而充分地展现语文的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将课文的内容以声感、形感、色感、动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其在学生的大脑里留下鲜明的印象,从而使学生为之动情、愉快、振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笔者相信,在农村教学“山穷水尽”的时候,“班班通”的出现会为大家带来“柳暗花明”的新时代。一年来,笔者借助“班班通”这缕春风,舞动双翅,在教育教学这片蓝天上飞翔,在搏击长空中使教师和学生的羽翼日益丰满,感受到无限的快乐。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郧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