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应试教育”结出的一个恶果。正因如此,许多学校都把减轻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问题当作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突破口。但是,由于人们对学生负担的本质缺乏科学的、理性的认识,对当前学生负担过重现象缺乏准确的把握,致使不少学校在具体操作上走入误区,不知不觉地又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泥潭。
究竟什么是学生负担?这是关系到当前减轻负担操作方向、重点和力度,以及什么该减,什么不该减,甚至什么该加的重大前提性理论问题。我们认为,所谓学生负担就是学生为了达到自身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所应该承担的全部任务与责任。
作为学生,他们不能没有学习的任务与责任,因此也就不能没有负担。但是,学生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发展的人,其身心所能承载的任务与责任是有限度的,超过了一定的“度”,学生的负担就不再是学生发展的力量,反而会阻碍学生的成长,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可见,学生的负担有一个“度”的问题。
从学生外延性负担过重现象产生的根源来看,不外乎两大方面:一是思想上的根源,即教育思想不端正,教育过程以升学应试为导向,教师重量轻质,以量代质,相信“教师教的越多,学生学的越多;学习时间越长,学习效果越好”,信奉“苦学”、“多练”和“笨鸟先飞”;另一是现实上的根源,即教师自身素质不高,难以胜任教学任务,做不到向科研要质量,不会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只能依靠题海战术和频繁考试。这两种原因综合的结果就必须是主课挤占副课、课内挤占课外、白天挤占夜晚、平时挤占假日,甚至由讲题延伸到作业、由课本延伸到教参、由教师延伸到家教。中小学校要达到“轻负高质”的目标,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就必须从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入手,使“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学生的负担除了有一个“度”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个“面”的问题。作为学生,他们的学习任务与责任应该是全面的,而不是单方面的。学生只有承担全面的负担,才能落实学校的全面要求,使学生达到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从我国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现状来看,主要是一种片面性的负担过重,即以智育为核心的单方面负担为重,而不是一种全面性的负担过重,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全面负担过重。这种片面性的负担过重致使中小学生的各种素质发展失衡,不和谐,从而在整体上造成学生人格的分裂与主体性的丧失。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层面:
第一,学习负担重,生活负担轻。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发展的人,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不只是为了过成人的生活,他们有权力体验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生活历程,体验作为人的全部生命意义。只有“教育不断适应儿童的本真、儿童不断适应教育的引导”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才是完美的学习,对学生的教育才是理想的教育。
第二,智育负担重,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负担轻。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人,在活着的人体中是没有孤立的部分的。人的全面素质的发展包括身心两方面,除了智力之外,还有体力、情感和意志。如果教育只局限于人的体、知、情、意中的某一方面,就势必会影响和损害其他方面,并在整体上破坏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水平,造成完整素质结构的残缺。
第三,动脑负担重,动手负担轻。从人类发生的意义上说,人的智慧是随着手的解放和脑的发展而发生发展的。从个体智力发生发展看,也是借助外部对象动作和内部智慧动作获得的,而且动作智慧是言语智慧发展的起点和基础。学生和谐的发展应该是手脑协同的发展。
第四,左脑负担重,右脑负担轻。从我国中小学生动脑负担的实际情况看,大多偏重于左脑,学生实际上是在用半个大脑学习。一方面,学生大脑左半球超负荷运转,另一方面,学生大脑右半球却被闲置,人为地造成了学生智力发展的残缺和学习质量的下降。因此,要改变学生以往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用半个大脑学习的状况,就必须在开发学生左脑的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右脑,进行右脑革命,实行“全大脑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在整体的高位层次上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益。
第五,记忆负担重,思维负担轻。记忆和思维是构成智力的两个重要因素。记忆是巩固知识、领会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基础。记忆好比智力仓库,没有记忆就谈不上智力活动和智力发展。但是,记忆仅是基础,思维能力才是智力的核心与关键。一个人如果不进行深入的思考,单凭记忆去获得知识,那只能是死记硬背,获得的也必然是死知识,这样下去不仅不会促进智力的发展,反而会阻碍智力活动,造成智力的惰性。我国中小学生左脑负担过重又集中表现在记忆的负担过重上。
我们认识,对当前减轻负担问题不能简单化、一刀切,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判断学生负担适当与否的标准应有两条:一是“度”的标准,二是“面”的标准。减轻负担既不是负担越轻越好,也不是什么负担都应该减。要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不仅要把学生原来过重的负担减下来,而且还要把原来过轻的负担加上去。对于学生外延性的负担过重,主要是一个减的问题,既让学生轻松学习,把他们从沉重的书包、无边的题海中解放出来,向质量要效益,而不是向数量要效益。对于片面性的学生负担过重,一方面要减,另一方面要加,最终使学生在学习与生活、德智体美劳、动手与动脑、左脑与右脑、记忆与思维等方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适当增加原来过轻的学生负担并不是要给学生增加包袱,相反,它是依据系统的观点,在整体和高位层次上使学生更轻松、更愉快地去学习。因为它既体现了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更有助于学生生动、活泼和健康地发展。
(作者单位:626700四川省甘孜县教育体育局)
究竟什么是学生负担?这是关系到当前减轻负担操作方向、重点和力度,以及什么该减,什么不该减,甚至什么该加的重大前提性理论问题。我们认为,所谓学生负担就是学生为了达到自身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所应该承担的全部任务与责任。
作为学生,他们不能没有学习的任务与责任,因此也就不能没有负担。但是,学生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发展的人,其身心所能承载的任务与责任是有限度的,超过了一定的“度”,学生的负担就不再是学生发展的力量,反而会阻碍学生的成长,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可见,学生的负担有一个“度”的问题。
从学生外延性负担过重现象产生的根源来看,不外乎两大方面:一是思想上的根源,即教育思想不端正,教育过程以升学应试为导向,教师重量轻质,以量代质,相信“教师教的越多,学生学的越多;学习时间越长,学习效果越好”,信奉“苦学”、“多练”和“笨鸟先飞”;另一是现实上的根源,即教师自身素质不高,难以胜任教学任务,做不到向科研要质量,不会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只能依靠题海战术和频繁考试。这两种原因综合的结果就必须是主课挤占副课、课内挤占课外、白天挤占夜晚、平时挤占假日,甚至由讲题延伸到作业、由课本延伸到教参、由教师延伸到家教。中小学校要达到“轻负高质”的目标,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就必须从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入手,使“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学生的负担除了有一个“度”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个“面”的问题。作为学生,他们的学习任务与责任应该是全面的,而不是单方面的。学生只有承担全面的负担,才能落实学校的全面要求,使学生达到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从我国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现状来看,主要是一种片面性的负担过重,即以智育为核心的单方面负担为重,而不是一种全面性的负担过重,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全面负担过重。这种片面性的负担过重致使中小学生的各种素质发展失衡,不和谐,从而在整体上造成学生人格的分裂与主体性的丧失。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层面:
第一,学习负担重,生活负担轻。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发展的人,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不只是为了过成人的生活,他们有权力体验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生活历程,体验作为人的全部生命意义。只有“教育不断适应儿童的本真、儿童不断适应教育的引导”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才是完美的学习,对学生的教育才是理想的教育。
第二,智育负担重,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负担轻。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人,在活着的人体中是没有孤立的部分的。人的全面素质的发展包括身心两方面,除了智力之外,还有体力、情感和意志。如果教育只局限于人的体、知、情、意中的某一方面,就势必会影响和损害其他方面,并在整体上破坏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水平,造成完整素质结构的残缺。
第三,动脑负担重,动手负担轻。从人类发生的意义上说,人的智慧是随着手的解放和脑的发展而发生发展的。从个体智力发生发展看,也是借助外部对象动作和内部智慧动作获得的,而且动作智慧是言语智慧发展的起点和基础。学生和谐的发展应该是手脑协同的发展。
第四,左脑负担重,右脑负担轻。从我国中小学生动脑负担的实际情况看,大多偏重于左脑,学生实际上是在用半个大脑学习。一方面,学生大脑左半球超负荷运转,另一方面,学生大脑右半球却被闲置,人为地造成了学生智力发展的残缺和学习质量的下降。因此,要改变学生以往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用半个大脑学习的状况,就必须在开发学生左脑的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右脑,进行右脑革命,实行“全大脑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在整体的高位层次上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益。
第五,记忆负担重,思维负担轻。记忆和思维是构成智力的两个重要因素。记忆是巩固知识、领会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基础。记忆好比智力仓库,没有记忆就谈不上智力活动和智力发展。但是,记忆仅是基础,思维能力才是智力的核心与关键。一个人如果不进行深入的思考,单凭记忆去获得知识,那只能是死记硬背,获得的也必然是死知识,这样下去不仅不会促进智力的发展,反而会阻碍智力活动,造成智力的惰性。我国中小学生左脑负担过重又集中表现在记忆的负担过重上。
我们认识,对当前减轻负担问题不能简单化、一刀切,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判断学生负担适当与否的标准应有两条:一是“度”的标准,二是“面”的标准。减轻负担既不是负担越轻越好,也不是什么负担都应该减。要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不仅要把学生原来过重的负担减下来,而且还要把原来过轻的负担加上去。对于学生外延性的负担过重,主要是一个减的问题,既让学生轻松学习,把他们从沉重的书包、无边的题海中解放出来,向质量要效益,而不是向数量要效益。对于片面性的学生负担过重,一方面要减,另一方面要加,最终使学生在学习与生活、德智体美劳、动手与动脑、左脑与右脑、记忆与思维等方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适当增加原来过轻的学生负担并不是要给学生增加包袱,相反,它是依据系统的观点,在整体和高位层次上使学生更轻松、更愉快地去学习。因为它既体现了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更有助于学生生动、活泼和健康地发展。
(作者单位:626700四川省甘孜县教育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