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地处“武汉·中国光谷”腹地,通过课题职业院校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探索了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依托光谷软件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做法,希望将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推广,为职业院校的大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职业院校 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学校地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即“武汉·中国光谷”腹地,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全国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校把培养学生创业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重点,依托国家级软件园这个平台,积极构建“课内实训+虚拟公司+软件基地”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产学合作的良性循环,促进了人才培养,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全面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业创新能力。
一、对接软件园区企业组建专业工作室,打造学生创新创业平台
“武汉·中国光谷”是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和商务部认定的“中国服务外包基地”,是我国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园。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是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学校按照“政府引导、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建设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基地。学校以专业教研室为主体,按照1-2名专业教师带8-10名学生组成一个工作室,对接软件园内企业开展专业课题研究和技术服务工作,对申请到的省、市级教科研课题进行适当的资助,对承担企业的横向课题提供相应的硬软件支持。以计算机学院教研室为例,先后成立了“姜益明名师工作室”、“数阵联合实验室”等多个专业工作室。在工作室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专业项目开发,并以此为载体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学生的学习平台得到进一步拓展。
二、依托软件园孵化专业公司(实体),反哺学院的专业教学工作
学校将运行比较成熟的工作室引入软件园,以教师和学生为法人组建依托计算机等专业的实体公司,正式承接对外技术服务和商业开发项目。学校将专业课程实训和专业实践课程转移到企业,教师和学生分别以企业真实的开发项目为载体进行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和学习,从项目分析、开发到验收,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技能显著提高。
三、借助企业管理文化,提升教师和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软件园中,教师和学生按照企业模式进行项目管理、验收和绩效奖励,为学生创建了真实的企业化实训环境,让学生提前感知了职业氛围,并作为企业准员工的身份完成自身所承担的项目任务,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打下了坚实的职业素养基础。同时,由于真实的企业运营需求,促使教师和学生必须不断提高个人的专业技术能力去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进一步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业务素质和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四、实现产学合作的良性循环,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在“课内实训+虚拟公司+软件基地”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企业的项目开发和研究、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教师和学生的创业创新工作在软件园的平台上融合在一起,真正实现了“产、学、研、创”的一体化循环。一方面,学生进入园区企业进行实践和学习,在企业内的亲身体验比在课堂上的浅显了解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又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在园区内创办企业得到实践经验,既提高了自身科研能力和专业技能,又利用真实的项目作为教学案例,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一年来,学校教师和学生依托计算机类、电子商务类、艺术设计类等专业,在软件园自发组合成立了“武汉武软微嵌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完成了“微嵌智能机器人”等企业开发项目25项。学生企业开发的产品“数阵物联网智能家居控制系统”项目荣获第五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软件创业团队赛一等奖,共青团湖北省委举办的 “2014创青春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荣获银奖。
【参考文献】
[1]李敏义.谈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2,(21)。
[2]王通讯.创新能力开发的理论与方法(上篇)[J].中国人才,2009,(10):64-66。
[3]王通讯.创新能力开发的理论与方法(下篇)[J].中国人才,2009,(11):30-32。
[4]李石纯.浅议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6,(24)。
[5]刘三朵.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若干思考[M]. 当代教育论坛,2003.6。
[6]缪宁陵.浅析高职院校教师创新能力[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关键词】职业院校 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学校地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即“武汉·中国光谷”腹地,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全国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校把培养学生创业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重点,依托国家级软件园这个平台,积极构建“课内实训+虚拟公司+软件基地”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产学合作的良性循环,促进了人才培养,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全面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业创新能力。
一、对接软件园区企业组建专业工作室,打造学生创新创业平台
“武汉·中国光谷”是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和商务部认定的“中国服务外包基地”,是我国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园。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是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学校按照“政府引导、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建设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基地。学校以专业教研室为主体,按照1-2名专业教师带8-10名学生组成一个工作室,对接软件园内企业开展专业课题研究和技术服务工作,对申请到的省、市级教科研课题进行适当的资助,对承担企业的横向课题提供相应的硬软件支持。以计算机学院教研室为例,先后成立了“姜益明名师工作室”、“数阵联合实验室”等多个专业工作室。在工作室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专业项目开发,并以此为载体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学生的学习平台得到进一步拓展。
二、依托软件园孵化专业公司(实体),反哺学院的专业教学工作
学校将运行比较成熟的工作室引入软件园,以教师和学生为法人组建依托计算机等专业的实体公司,正式承接对外技术服务和商业开发项目。学校将专业课程实训和专业实践课程转移到企业,教师和学生分别以企业真实的开发项目为载体进行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和学习,从项目分析、开发到验收,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技能显著提高。
三、借助企业管理文化,提升教师和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软件园中,教师和学生按照企业模式进行项目管理、验收和绩效奖励,为学生创建了真实的企业化实训环境,让学生提前感知了职业氛围,并作为企业准员工的身份完成自身所承担的项目任务,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打下了坚实的职业素养基础。同时,由于真实的企业运营需求,促使教师和学生必须不断提高个人的专业技术能力去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进一步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业务素质和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四、实现产学合作的良性循环,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在“课内实训+虚拟公司+软件基地”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企业的项目开发和研究、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技能训练、教师和学生的创业创新工作在软件园的平台上融合在一起,真正实现了“产、学、研、创”的一体化循环。一方面,学生进入园区企业进行实践和学习,在企业内的亲身体验比在课堂上的浅显了解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又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在园区内创办企业得到实践经验,既提高了自身科研能力和专业技能,又利用真实的项目作为教学案例,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一年来,学校教师和学生依托计算机类、电子商务类、艺术设计类等专业,在软件园自发组合成立了“武汉武软微嵌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完成了“微嵌智能机器人”等企业开发项目25项。学生企业开发的产品“数阵物联网智能家居控制系统”项目荣获第五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软件创业团队赛一等奖,共青团湖北省委举办的 “2014创青春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荣获银奖。
【参考文献】
[1]李敏义.谈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2,(21)。
[2]王通讯.创新能力开发的理论与方法(上篇)[J].中国人才,2009,(10):64-66。
[3]王通讯.创新能力开发的理论与方法(下篇)[J].中国人才,2009,(11):30-32。
[4]李石纯.浅议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6,(24)。
[5]刘三朵.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若干思考[M]. 当代教育论坛,2003.6。
[6]缪宁陵.浅析高职院校教师创新能力[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