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大学生逃课现象存在于各高校中,它不仅影响了大学生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对高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引起了相关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关于如何才能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本文将从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现状出发,探究大学生逃课行为背后的原因,进而阐述针对大学生逃课的对策,以期能对高校整顿学生逃课问题有所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原因对策
课堂教学活动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最直接最传统的授课方式。然而与高校本应有的浓郁学习氛围不相协调的是普遍存在于各高校中的逃课现象。而研究调查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对逃课行为并未持反对意见,何以会出现如此情况?本文将从学校、教师、社会及学生自身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挖掘出深层次成因,进而提出相关对策。
一、目前大学生逃课现状和特点分析
现在大学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新大学三门必修课:谈恋爱,逃课,重修。”逃课成了大学里一个普遍现象,并且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根据切身感触和有关调查报告的阅读不难发现,大学校园中的逃课行为呈现如下特点。
(一)逃课行为的普遍存在性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逃课行为存在于各高校中,不管是成绩好坏的同学均有过逃课历史,而其中有过逃课行为的学生占有很大的比例,经常逃课的学生亦不在少数。由此可见,逃课行为具有普遍性,是一个需要全体学生认真对待的问题。
(二)逃课行为具有选择性
大学校园流行着“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说法,从中体现了学生在选择逃课的科目上,一般遵循着重要的课尽量上,无关紧要的课挑着上的原则。而调查亦显示,公共课、选修课的逃课率要远远高于专业课。
(三)隐性逃课要严重于显性逃课
逃课分为两种,显性逃课和隐性逃课。显性逃课指直接不去上课,未参与相关的教学活动,而隐性逃课则指学生出席教学活动,但具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意味,未将心思用在课堂听讲上,因此隐性逃课因其隐蔽性不易被发现而具有更大的危害性。
(四)逃课行为因专业、年级、性别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有关调查显示,逃课行为在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之间存在着差异性,通常情况下,偏文科性质的专业学生的逃课率要高于理工科的学生,高年级的学生逃课率要高于低年级的学生,男生逃课率要高于女生,分析之后不难发现,这其中是存在一定的缘由的。
二、大学生逃课行为的相关原因分析
有人估计,一个本科生一年要花费大约1.6万元,逃一节课的最低成本是12.35元。而面对这样的数据,有指责学生的声音,同时也有人提出相反的论调“逃课成本不能只算给学生听”[1]。由此,在对大学生逃课行为产生原因的分析上,我们不光要从学生自身入手,更应综合学校、教师、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进行具体探讨。
(一)学生方面
学生作为逃课行为的主体,其逃课动机各有不同,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主要情况。
1.态度不端正
有些大学生经过高中紧张的学习环境进入大学之后,由于缺乏老师和家长的双重监督,加上自己的自律性比较差,容易自我放松,对学习持不积极态度,抱着“分不在高,及格就行”的心态,而缺少奋斗目标,形成了习惯性逃课。
2.对专业无兴趣
绝大部分大学实行的是高考填报志愿,录取后一锤定音,以后基本没法调换专业。而大多数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对所选专业并未有充分的了解。待入学后发现所学专业与自己的期望值有所差距而产生失落心理,其中有的同学选择辅修其它专业,若在辅修专业与所学专业课程发生冲突时,会自主选择前者,另一部分同学因对所学专业不敢兴趣而学习消极,无心上课。
3.参加课外活动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的地方。其中不乏有一些学生热衷于加入各类社团,参加各种活动,而有些学生则选择了兼职,他们的出发点不外乎锻炼自己的能力,或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或者在学习上有挫败感,想通过其它方面寻找成就感。但凡事有度,有些学生在课程学习与课外活动发生冲突时本末倒置,选择逃课,将学习当做了副业。
4.考研、找工作、考证
进入大三大四的学生,有的为准备考研而奋斗,有的为参加各种面试,招聘会而奔波,导致他们在能不去上的课上都选择逃课,其中有些甚至之会在考试前出现一次,考后又不见踪影。而有些同学为了给自己的就业增加筹码,忙于考证而将逃课。
5.自学
不难发现,有些高校存在着,教室人数少图书馆却爆满的情况,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同学或者因为老师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宁愿自己自学来掌握知识,或者认为所开课程脱离实际生产,学了用处不大,而选择利用课堂时间在其它知识上对自己进行充电。
(二)学校方面
1.高校扩招的影响
自2000年高校开始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以逐渐由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在国民整体素质提升的同时,也使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在进行统一教学,需要有更有利的措施来保障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高校人数的增多导致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硬件软件利用存在压力,很多课程因为资源限制而未能按要求开展,这也间接增长了学生在该课程上的逃课现象[2]。
2.教学管理体制的不完善
学校教学管理体制存在缺陷是导致学生逃课的又一原因,主要表现在专业设置不合理,很多专业在设置时缺乏足够的考虑,专业课在设置上也未能紧密联系当前时代发展,未能及时更新培养目标和有关内容,导致很多学生认为所学知识偏离实际生产。另一方面,学校在有些课时安排上也不够合理,可能简单课程安排课时多让学生学而无味而逃课,或是课程太难而课时少听之有困难而逃课。另一方面,学校在对学生考勤制度,综合评价制度上缺乏合理性,未能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也是导致学生逃课的又一诱因。
3.考试制度存在缺陷
目前大学的考试制度,有人戏称为通过性考试,即老师想着出怎么的试卷让大部分学生能通过考试,还要有所谓的正态分布函数。很多老师在考试前会给学生化所谓的“重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学生平时的逃课行为,他们认为只要最后几节课去听一下,按“重点”复习,可以轻松通过。
(三)教师方面
1.教师个体差异性
由于老师的个体差异,有些老师的教学形式呆板,讲课内容缺乏吸引力,很多学生会不自觉地选择逃课。尤其在缺乏互动,只由老师在讲台上照本宣读,学生在课上各谋其事的情况下,教学效果严重打折。更有老师缺乏责任心,对学生逃课行为放任不管,导致学生逃课现象严重化。
2.统一教学存在矛盾性
由于高校扩招学生素质容易参差不齐,教师在课程教学难易选择上存在两难性,若采用简单式教学,基础好的学生容易失去兴致,若符合基础较好学生的口味,那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又会面临挑战。所以,如果教师没处理好这两者关系,不仅不能使教学效果最佳化,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逃课行为。
3.精力所限
由于大学不光是教学场所,也是科研场所,有些老师身兼数职,既是老师,也是科研工作者,更是商业参与者。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容易出现有的老师投入教学中的精力有限,直接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逃课现象出现。
(四)社会方面
大学校园身处于社会之中,社会的丰富多彩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诱惑力,而社会上浮躁、功利等不正风气又容易影响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们,有些自制力较差的大学生容易受其影响,不能将心思用在学习上,直接导致逃课现象的发生。
三、针对大学生逃课的对策研究
(一)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针对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恰当处理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的差异性,使自己在没有家长,老师的严厉管制下仍然具有良好的自制力,进行合适的大学生活规划,适时调整,以至于不因周边纷繁复杂的诱惑而使自己迷失自我,失去奋斗目标。
(二)加强对学生就业观、考研观、考证观的教育
针对很大比例的学生因为找工作,准备考研,积极备战考证而不去上课的现象,学校因尝试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一味地通过考勤制度约束学生一定要出席。学校应在学生入学时就注意适时引导对学生的就业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要因为找工作,考研或是考证而忽视了上课学习,正确处理好工作、考研、考证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三)深化教学设置,完善高校考试制度
高校应深化教学设置,在课时安排,专业设置等方面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在专业结构,培养目标上要紧跟时代步伐,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使其与当前社会的发展方向相一致,在高校的考试制度上,应充分发挥考试的考察性,完善考试制度,让学生真正感到听课有所用,学习有所用。
(四)深化教学管理体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
目前国内高校的教学体制普遍存在着“严进宽出”的特点,一次保证本校的毕业率和就业率,导致很多学生认为进入大学相当于进入了保险箱,轻轻松松就可以拿到学士文凭,因而学习压力不大,缺少动力。对此,学校应深化教学管理体制,对学生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刺激学生的危机感,使其形成拿文凭需要踏踏实实学习的认识。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
在高校普遍扩招的前提下,政府和相关教育部门应加强投资,扩建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使学生学无所限。同时,学校应适时利用资金加强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在数量和质量上同时予以保证。要注意在平时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素质,不光是教师的自身业务素质,还包括教师的德育素质。另外,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刺激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佳化。
四、小结
大学生逃课行为并非“不治之症”,只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从学生、学校、教师、社会多方面进行努力,多管齐下,加强教、学、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将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相信大学生逃课问题会得以有效地解决,高校教学工作可以顺利地开展。
参考文献
[1]高君波.“逃课成本”不能只算给学生听[N]. 三秦都市报,2008-4-1.
[2]赵永厚.大学生逃课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8(10):14-16.
[3]曲北北.探析大学生逃课原因与对策[J].成才之路,2008(16):5-6.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原因对策
课堂教学活动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最直接最传统的授课方式。然而与高校本应有的浓郁学习氛围不相协调的是普遍存在于各高校中的逃课现象。而研究调查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对逃课行为并未持反对意见,何以会出现如此情况?本文将从学校、教师、社会及学生自身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挖掘出深层次成因,进而提出相关对策。
一、目前大学生逃课现状和特点分析
现在大学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新大学三门必修课:谈恋爱,逃课,重修。”逃课成了大学里一个普遍现象,并且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根据切身感触和有关调查报告的阅读不难发现,大学校园中的逃课行为呈现如下特点。
(一)逃课行为的普遍存在性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逃课行为存在于各高校中,不管是成绩好坏的同学均有过逃课历史,而其中有过逃课行为的学生占有很大的比例,经常逃课的学生亦不在少数。由此可见,逃课行为具有普遍性,是一个需要全体学生认真对待的问题。
(二)逃课行为具有选择性
大学校园流行着“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说法,从中体现了学生在选择逃课的科目上,一般遵循着重要的课尽量上,无关紧要的课挑着上的原则。而调查亦显示,公共课、选修课的逃课率要远远高于专业课。
(三)隐性逃课要严重于显性逃课
逃课分为两种,显性逃课和隐性逃课。显性逃课指直接不去上课,未参与相关的教学活动,而隐性逃课则指学生出席教学活动,但具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意味,未将心思用在课堂听讲上,因此隐性逃课因其隐蔽性不易被发现而具有更大的危害性。
(四)逃课行为因专业、年级、性别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有关调查显示,逃课行为在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之间存在着差异性,通常情况下,偏文科性质的专业学生的逃课率要高于理工科的学生,高年级的学生逃课率要高于低年级的学生,男生逃课率要高于女生,分析之后不难发现,这其中是存在一定的缘由的。
二、大学生逃课行为的相关原因分析
有人估计,一个本科生一年要花费大约1.6万元,逃一节课的最低成本是12.35元。而面对这样的数据,有指责学生的声音,同时也有人提出相反的论调“逃课成本不能只算给学生听”[1]。由此,在对大学生逃课行为产生原因的分析上,我们不光要从学生自身入手,更应综合学校、教师、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进行具体探讨。
(一)学生方面
学生作为逃课行为的主体,其逃课动机各有不同,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主要情况。
1.态度不端正
有些大学生经过高中紧张的学习环境进入大学之后,由于缺乏老师和家长的双重监督,加上自己的自律性比较差,容易自我放松,对学习持不积极态度,抱着“分不在高,及格就行”的心态,而缺少奋斗目标,形成了习惯性逃课。
2.对专业无兴趣
绝大部分大学实行的是高考填报志愿,录取后一锤定音,以后基本没法调换专业。而大多数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对所选专业并未有充分的了解。待入学后发现所学专业与自己的期望值有所差距而产生失落心理,其中有的同学选择辅修其它专业,若在辅修专业与所学专业课程发生冲突时,会自主选择前者,另一部分同学因对所学专业不敢兴趣而学习消极,无心上课。
3.参加课外活动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的地方。其中不乏有一些学生热衷于加入各类社团,参加各种活动,而有些学生则选择了兼职,他们的出发点不外乎锻炼自己的能力,或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或者在学习上有挫败感,想通过其它方面寻找成就感。但凡事有度,有些学生在课程学习与课外活动发生冲突时本末倒置,选择逃课,将学习当做了副业。
4.考研、找工作、考证
进入大三大四的学生,有的为准备考研而奋斗,有的为参加各种面试,招聘会而奔波,导致他们在能不去上的课上都选择逃课,其中有些甚至之会在考试前出现一次,考后又不见踪影。而有些同学为了给自己的就业增加筹码,忙于考证而将逃课。
5.自学
不难发现,有些高校存在着,教室人数少图书馆却爆满的情况,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同学或者因为老师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宁愿自己自学来掌握知识,或者认为所开课程脱离实际生产,学了用处不大,而选择利用课堂时间在其它知识上对自己进行充电。
(二)学校方面
1.高校扩招的影响
自2000年高校开始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以逐渐由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在国民整体素质提升的同时,也使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在进行统一教学,需要有更有利的措施来保障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高校人数的增多导致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硬件软件利用存在压力,很多课程因为资源限制而未能按要求开展,这也间接增长了学生在该课程上的逃课现象[2]。
2.教学管理体制的不完善
学校教学管理体制存在缺陷是导致学生逃课的又一原因,主要表现在专业设置不合理,很多专业在设置时缺乏足够的考虑,专业课在设置上也未能紧密联系当前时代发展,未能及时更新培养目标和有关内容,导致很多学生认为所学知识偏离实际生产。另一方面,学校在有些课时安排上也不够合理,可能简单课程安排课时多让学生学而无味而逃课,或是课程太难而课时少听之有困难而逃课。另一方面,学校在对学生考勤制度,综合评价制度上缺乏合理性,未能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也是导致学生逃课的又一诱因。
3.考试制度存在缺陷
目前大学的考试制度,有人戏称为通过性考试,即老师想着出怎么的试卷让大部分学生能通过考试,还要有所谓的正态分布函数。很多老师在考试前会给学生化所谓的“重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学生平时的逃课行为,他们认为只要最后几节课去听一下,按“重点”复习,可以轻松通过。
(三)教师方面
1.教师个体差异性
由于老师的个体差异,有些老师的教学形式呆板,讲课内容缺乏吸引力,很多学生会不自觉地选择逃课。尤其在缺乏互动,只由老师在讲台上照本宣读,学生在课上各谋其事的情况下,教学效果严重打折。更有老师缺乏责任心,对学生逃课行为放任不管,导致学生逃课现象严重化。
2.统一教学存在矛盾性
由于高校扩招学生素质容易参差不齐,教师在课程教学难易选择上存在两难性,若采用简单式教学,基础好的学生容易失去兴致,若符合基础较好学生的口味,那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又会面临挑战。所以,如果教师没处理好这两者关系,不仅不能使教学效果最佳化,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逃课行为。
3.精力所限
由于大学不光是教学场所,也是科研场所,有些老师身兼数职,既是老师,也是科研工作者,更是商业参与者。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容易出现有的老师投入教学中的精力有限,直接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逃课现象出现。
(四)社会方面
大学校园身处于社会之中,社会的丰富多彩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诱惑力,而社会上浮躁、功利等不正风气又容易影响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们,有些自制力较差的大学生容易受其影响,不能将心思用在学习上,直接导致逃课现象的发生。
三、针对大学生逃课的对策研究
(一)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针对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恰当处理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的差异性,使自己在没有家长,老师的严厉管制下仍然具有良好的自制力,进行合适的大学生活规划,适时调整,以至于不因周边纷繁复杂的诱惑而使自己迷失自我,失去奋斗目标。
(二)加强对学生就业观、考研观、考证观的教育
针对很大比例的学生因为找工作,准备考研,积极备战考证而不去上课的现象,学校因尝试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一味地通过考勤制度约束学生一定要出席。学校应在学生入学时就注意适时引导对学生的就业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要因为找工作,考研或是考证而忽视了上课学习,正确处理好工作、考研、考证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三)深化教学设置,完善高校考试制度
高校应深化教学设置,在课时安排,专业设置等方面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在专业结构,培养目标上要紧跟时代步伐,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使其与当前社会的发展方向相一致,在高校的考试制度上,应充分发挥考试的考察性,完善考试制度,让学生真正感到听课有所用,学习有所用。
(四)深化教学管理体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
目前国内高校的教学体制普遍存在着“严进宽出”的特点,一次保证本校的毕业率和就业率,导致很多学生认为进入大学相当于进入了保险箱,轻轻松松就可以拿到学士文凭,因而学习压力不大,缺少动力。对此,学校应深化教学管理体制,对学生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刺激学生的危机感,使其形成拿文凭需要踏踏实实学习的认识。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
在高校普遍扩招的前提下,政府和相关教育部门应加强投资,扩建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使学生学无所限。同时,学校应适时利用资金加强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在数量和质量上同时予以保证。要注意在平时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素质,不光是教师的自身业务素质,还包括教师的德育素质。另外,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刺激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佳化。
四、小结
大学生逃课行为并非“不治之症”,只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从学生、学校、教师、社会多方面进行努力,多管齐下,加强教、学、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将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相信大学生逃课问题会得以有效地解决,高校教学工作可以顺利地开展。
参考文献
[1]高君波.“逃课成本”不能只算给学生听[N]. 三秦都市报,2008-4-1.
[2]赵永厚.大学生逃课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8(10):14-16.
[3]曲北北.探析大学生逃课原因与对策[J].成才之路,2008(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