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今我国出现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其会计专业大部分都设立了税收筹划这门课程,这门课程具有很高的应用性和综合性,普通的理论教学不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本文从多方面阐述税收筹划改革为实训教学的必要性。同时从案例选择、课堂组织、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教学课程设计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税收筹划;实训教学
我国自1999年开始实施高考扩招政策,本科升学率较之前有大幅提升,时至今日,全国本科生入学率已经超过了60%,本科高等教育已经越来越普遍,随之也产生了大量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税收筹划》这门课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性,因此被许多本科院校设为会计、财管类专业的必修课。传统的《税收筹划》课程是作为理论课来进行讲授,但效果并不理想,因为这类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只是老师在讲授理论,学生的参与度比较低,必然在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方面有所欠缺。因此笔者提出税收筹划在课程设计时,应采用实训课程的形式。
一、税收筹划实训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1.实训教学适合税收筹划课程性质。税务筹划是指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在既定的税制框架内,通过对纳税主体的理财涉税事项进行事先规划和安排,以达到节税、递延纳税或降低纳税风险目标的一系列税务规划活动。这门课程属于交叉学科,既涉及到税收制度、又涉及到公司财务管理和企业会计处理,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在教学内容上也体现出来高度的综合性。而且税收筹划的方案提出并不具有绝对性,它和企业本身所处的税收环境及企业自身情况有着紧密联系,针对同一个税种,可能对于不同的企业所实用的税收筹划方案会截然不同。以往的税收筹划都是偏向于理论教学,很明显仅仅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税收筹划原理,还是远远不够的,这种方法在培养学生们對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方面上,存在着明显缺陷。但是如果通过实训教学,学生们可以分析案例的背景,利用所学过的税法、会计知识,提出自己的筹划方案,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也可以锻炼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实训教学适合税收筹划课程的教学安排。一般来讲,由于税收筹划这门课程本身的综合性设计性,注定这门课程的难度会比较大,也有教育学者并不主张在本科开设这门课。但是据笔者了解,开设这门课程的本科院校,通常是在大三学年开设,在此之前学生们普遍都已经学习了相关的税法、中级财务会计等与会计相关的专业课程,也因此而具备了进行税收筹划的理论基础,因此开设这门课在理论应用上没有问题。而且学生们也即将毕业,进入社会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将学校里书本上的知识有效的应用在实务工作中,税收筹划这门课正是要求学生利用所学过的会计相关知识,提出具体筹划方案,正好可以锻炼学生们这方面的能力。
3.实训教学是实现税收筹划课程教学目标的最佳途径。应用性本科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围绕着人才需求,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生。而其对税收筹划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是让学生在了解税法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课堂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够达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就是实训教学,因为实训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能够从不同方面锻炼学生的能力。例如听老师讲解理论知识,是在培养学生接受信息的能力;分组对案例的讨论分析及阐述,则是在锻炼学生们对问题的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每一个实训项目都要求写实验报告,则是在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总之实训教学会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税收筹划实训课程教学课程设计
1.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要搭配进行。税收筹划本身要求学生就有比较深厚的税法知识和财会专业知识,没有理论基础,筹划则无从谈起。而学生们对这些理论知识可能并不能掌握的特别好,所以必须要有一些对知识熟悉的过程,这就需要理论教学。另外学生在刚开始上这门课的时候,对税收筹划无从了解,教师需要先讲解一些理论的知识,让学生们了解什么是税收筹划,如何做税收筹划。而且对于常见的税收筹划手法,也需要教师先给学生做介绍。否则单纯的让学生去分析案例,并提出筹划方案是不现实的。因此笔者建议,税收筹划实训课程的教学方式应该是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相互搭配,建议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的课时安排为1:1。
2.实训课程需要选择合适的案例。在实训中必然会需要一些案例,而税收筹划的案例其实是很多,并不是说在课程上分析的案例越多越好,而是要少而精,因此要按照一定原则来选择案例。
第一,案例要有一定代表性。因为税收筹划的案例较多,每一个案例的侧重点并不相同,而授课课时有限,不可能每一个案例都进行分析讨论,因此需要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比如有的案例可以突出对某一个税种进行筹划的主流方法,有的案例可以通过一些巧妙的安排达到大幅减少税负。教师可以按照课时的多少、授课的侧重点来选择与之相配合的案例。第二,案例要注意更新。我们国家的税制总是在不断变化,而税收筹划是在最新的税制背景下来操作。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必须注意它的时间节点,因为有的方案运用的可能是以前的税收制度,但是放在当下可能就已经失效。如果选择了失效的案例,再进行讲解和分析则是在做无用功。例如在2011年前,有的教材曾经收录一些案例,内容是对企业发生的运输费用进行筹划。但是从2011年开始,我国开始了“营改增”大型税制改革,其中就有将交通运输业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划分到了增值税的征税范围,那之前的筹划方案则必然失效。提供给学生这样过时的案例,根本没有什么可用性。最后,尽量选择现实案例。案例如果是真实的公司所发生的税收筹划事件,则可以让学生们能通过学习,直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具有较强的应用型。但是如果案例是教师杜撰的话,有可能做出来的筹划方案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效果会与课堂上的有所偏差,这样的知识即使掌握也无法应用到以后的实际工作中。
3.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虽然税收筹划建议用实训教学形式来授课,但是不代表着不需要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因为这门课会涉及很多的税收制度和法律法规,如果只是由老师照教材来念,学生的接受程度会比较低。而如果将所讲理论能够生动的设计到教学课件中,尤其是若可以用一些图表来解释筹划原理,则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将会容易很多。不仅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多媒体,也可以要求学生分组讨论阐述本组观点的时候,应用多媒体来做辅助。这样也可以锻炼学生使用多媒体的能力,一举多得。 4.进行合理的课堂组织。实训教学与一般的理论教学不同,在理论教学中,教师是单纯的知识授予者,而学生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但是实训教学要达到预定效果,必须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首先是课前准备。教师应该预先通读案例,了解案例的背景,面临的税收困境,以及涉及到的税法知识点和用到的筹划原理。明确在课堂中要强调的知识重点在哪里。
其次是课堂讨论的方式。虽然实训教学的主体是案例分析,但是并不代表学生可以绝对自由。因为如果教师不作合理组织的话,学生讨论的方向可能会有所偏差,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笔者建议,在课堂应该分组讨论,最好是每一个小组都围坐在一张桌子周围,并且小组的成员固定,这样就可以营造一个讨论的氛围。另外在进行分組讨论之前,教师应该有所引导,比如说给学生时间阅读某一段材料,但在此之间要告诉他们需要通过阅读和讨论,应该分析出什么样的结论,给他们一个讨论的主题,否则漫无目的的分析,学生也不能领悟讨论的重点在哪里。讨论结束,当然也需要找一些学生来阐述本组的讨论结果,以此手段来了解学生们对案例的理解程度和对知识的应用水平。
再次是最后的课程小结。每讨论完一个案例,学生阐述完自己的观点,就应该由老师学生案例讨论的结果进行概括和评价。这一过程也必不可少,因为学生不可能完美的阐述清楚所有的税收筹划方案的重点,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讨论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讲解,指出思路中不完备的地方。
5.选择合适的考核方案。传统的理论性课程,可以选择用笔试的方式来考察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税收筹划则不太适用笔试来进行考核,因为税收筹划这门课更加关注的学生能否积极的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而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平时课堂上的表现。所以有必要建立一种注重平时上课过程表现的考核方式。笔者建议,应当在每一个案例讨论以后,以小组为单位,填写实验报告,将学生的讨论目标、讨论的过程、讨论出的结论都包含进去。通过批改实验报告,可以评价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书面表达等多方面能力,这样可以对学生的平时表现做一个综合评价,而不是仅仅依靠试卷来评量。笔者认为,富有应用型的税收筹划实训课,最终的成绩应该主要以实验报告成绩为准,占60%,而平时的考勤和课堂表现占40%。
三、结语
税收筹划具有很高的专业性和综合性,传统的理论教学并不适用于这一课程,本文从多方面阐述了实行实训教学的必要性。同时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相结合,提前做好实训教学的准备,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并加以一定的引导,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应用型;税收筹划;实训教学
我国自1999年开始实施高考扩招政策,本科升学率较之前有大幅提升,时至今日,全国本科生入学率已经超过了60%,本科高等教育已经越来越普遍,随之也产生了大量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税收筹划》这门课具有很强的实践应用性,因此被许多本科院校设为会计、财管类专业的必修课。传统的《税收筹划》课程是作为理论课来进行讲授,但效果并不理想,因为这类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只是老师在讲授理论,学生的参与度比较低,必然在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方面有所欠缺。因此笔者提出税收筹划在课程设计时,应采用实训课程的形式。
一、税收筹划实训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1.实训教学适合税收筹划课程性质。税务筹划是指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在既定的税制框架内,通过对纳税主体的理财涉税事项进行事先规划和安排,以达到节税、递延纳税或降低纳税风险目标的一系列税务规划活动。这门课程属于交叉学科,既涉及到税收制度、又涉及到公司财务管理和企业会计处理,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在教学内容上也体现出来高度的综合性。而且税收筹划的方案提出并不具有绝对性,它和企业本身所处的税收环境及企业自身情况有着紧密联系,针对同一个税种,可能对于不同的企业所实用的税收筹划方案会截然不同。以往的税收筹划都是偏向于理论教学,很明显仅仅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税收筹划原理,还是远远不够的,这种方法在培养学生们對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方面上,存在着明显缺陷。但是如果通过实训教学,学生们可以分析案例的背景,利用所学过的税法、会计知识,提出自己的筹划方案,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也可以锻炼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实训教学适合税收筹划课程的教学安排。一般来讲,由于税收筹划这门课程本身的综合性设计性,注定这门课程的难度会比较大,也有教育学者并不主张在本科开设这门课。但是据笔者了解,开设这门课程的本科院校,通常是在大三学年开设,在此之前学生们普遍都已经学习了相关的税法、中级财务会计等与会计相关的专业课程,也因此而具备了进行税收筹划的理论基础,因此开设这门课在理论应用上没有问题。而且学生们也即将毕业,进入社会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将学校里书本上的知识有效的应用在实务工作中,税收筹划这门课正是要求学生利用所学过的会计相关知识,提出具体筹划方案,正好可以锻炼学生们这方面的能力。
3.实训教学是实现税收筹划课程教学目标的最佳途径。应用性本科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围绕着人才需求,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生。而其对税收筹划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是让学生在了解税法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课堂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够达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就是实训教学,因为实训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能够从不同方面锻炼学生的能力。例如听老师讲解理论知识,是在培养学生接受信息的能力;分组对案例的讨论分析及阐述,则是在锻炼学生们对问题的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每一个实训项目都要求写实验报告,则是在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总之实训教学会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税收筹划实训课程教学课程设计
1.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要搭配进行。税收筹划本身要求学生就有比较深厚的税法知识和财会专业知识,没有理论基础,筹划则无从谈起。而学生们对这些理论知识可能并不能掌握的特别好,所以必须要有一些对知识熟悉的过程,这就需要理论教学。另外学生在刚开始上这门课的时候,对税收筹划无从了解,教师需要先讲解一些理论的知识,让学生们了解什么是税收筹划,如何做税收筹划。而且对于常见的税收筹划手法,也需要教师先给学生做介绍。否则单纯的让学生去分析案例,并提出筹划方案是不现实的。因此笔者建议,税收筹划实训课程的教学方式应该是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相互搭配,建议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的课时安排为1:1。
2.实训课程需要选择合适的案例。在实训中必然会需要一些案例,而税收筹划的案例其实是很多,并不是说在课程上分析的案例越多越好,而是要少而精,因此要按照一定原则来选择案例。
第一,案例要有一定代表性。因为税收筹划的案例较多,每一个案例的侧重点并不相同,而授课课时有限,不可能每一个案例都进行分析讨论,因此需要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比如有的案例可以突出对某一个税种进行筹划的主流方法,有的案例可以通过一些巧妙的安排达到大幅减少税负。教师可以按照课时的多少、授课的侧重点来选择与之相配合的案例。第二,案例要注意更新。我们国家的税制总是在不断变化,而税收筹划是在最新的税制背景下来操作。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必须注意它的时间节点,因为有的方案运用的可能是以前的税收制度,但是放在当下可能就已经失效。如果选择了失效的案例,再进行讲解和分析则是在做无用功。例如在2011年前,有的教材曾经收录一些案例,内容是对企业发生的运输费用进行筹划。但是从2011年开始,我国开始了“营改增”大型税制改革,其中就有将交通运输业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划分到了增值税的征税范围,那之前的筹划方案则必然失效。提供给学生这样过时的案例,根本没有什么可用性。最后,尽量选择现实案例。案例如果是真实的公司所发生的税收筹划事件,则可以让学生们能通过学习,直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具有较强的应用型。但是如果案例是教师杜撰的话,有可能做出来的筹划方案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效果会与课堂上的有所偏差,这样的知识即使掌握也无法应用到以后的实际工作中。
3.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虽然税收筹划建议用实训教学形式来授课,但是不代表着不需要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因为这门课会涉及很多的税收制度和法律法规,如果只是由老师照教材来念,学生的接受程度会比较低。而如果将所讲理论能够生动的设计到教学课件中,尤其是若可以用一些图表来解释筹划原理,则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将会容易很多。不仅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多媒体,也可以要求学生分组讨论阐述本组观点的时候,应用多媒体来做辅助。这样也可以锻炼学生使用多媒体的能力,一举多得。 4.进行合理的课堂组织。实训教学与一般的理论教学不同,在理论教学中,教师是单纯的知识授予者,而学生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但是实训教学要达到预定效果,必须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首先是课前准备。教师应该预先通读案例,了解案例的背景,面临的税收困境,以及涉及到的税法知识点和用到的筹划原理。明确在课堂中要强调的知识重点在哪里。
其次是课堂讨论的方式。虽然实训教学的主体是案例分析,但是并不代表学生可以绝对自由。因为如果教师不作合理组织的话,学生讨论的方向可能会有所偏差,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笔者建议,在课堂应该分组讨论,最好是每一个小组都围坐在一张桌子周围,并且小组的成员固定,这样就可以营造一个讨论的氛围。另外在进行分組讨论之前,教师应该有所引导,比如说给学生时间阅读某一段材料,但在此之间要告诉他们需要通过阅读和讨论,应该分析出什么样的结论,给他们一个讨论的主题,否则漫无目的的分析,学生也不能领悟讨论的重点在哪里。讨论结束,当然也需要找一些学生来阐述本组的讨论结果,以此手段来了解学生们对案例的理解程度和对知识的应用水平。
再次是最后的课程小结。每讨论完一个案例,学生阐述完自己的观点,就应该由老师学生案例讨论的结果进行概括和评价。这一过程也必不可少,因为学生不可能完美的阐述清楚所有的税收筹划方案的重点,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讨论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讲解,指出思路中不完备的地方。
5.选择合适的考核方案。传统的理论性课程,可以选择用笔试的方式来考察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税收筹划则不太适用笔试来进行考核,因为税收筹划这门课更加关注的学生能否积极的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而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平时课堂上的表现。所以有必要建立一种注重平时上课过程表现的考核方式。笔者建议,应当在每一个案例讨论以后,以小组为单位,填写实验报告,将学生的讨论目标、讨论的过程、讨论出的结论都包含进去。通过批改实验报告,可以评价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书面表达等多方面能力,这样可以对学生的平时表现做一个综合评价,而不是仅仅依靠试卷来评量。笔者认为,富有应用型的税收筹划实训课,最终的成绩应该主要以实验报告成绩为准,占60%,而平时的考勤和课堂表现占40%。
三、结语
税收筹划具有很高的专业性和综合性,传统的理论教学并不适用于这一课程,本文从多方面阐述了实行实训教学的必要性。同时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相结合,提前做好实训教学的准备,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并加以一定的引导,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