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最近多家媒体和网站都刊登了两条类似的新闻,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其一是有20吨太空蔬菜开始在北京上市了,这些太空蔬菜的个头都是属于“巨无霸”型的,8月份产量可达400吨。其二是不久前在大兴举办的西瓜节,打起了“太空西瓜”的牌子。一时间“太空育种”又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然而什么才是真正的太空育种,太空新品又是如何培育的?这些太空种子种植出来的蔬菜、瓜果对人类有无不安全因素?这些问题也随之成为广大老百姓关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多家媒体和网站都刊登了两条类似的新闻,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其一是有20吨太空蔬菜开始在北京上市了,这些太空蔬菜的个头都是属于“巨无霸”型的,8月份产量可达400吨。其二是不久前在大兴举办的西瓜节,打起了“太空西瓜”的牌子。一时间“太空育种”又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然而什么才是真正的太空育种,太空新品又是如何培育的?这些太空种子种植出来的蔬菜、瓜果对人类有无不安全因素?这些问题也随之成为广大老百姓关心的话题。
什么是真正的太空种子
航天育种技术是一种培育优良种子的新技术,是通过返回式卫星把农作物的种子带到太空环境当中,利用太空微重力、太空辐射、无空气等特殊环境,对种子诱发变异,返回地面选育新品质、新材料,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从而在更大范围内促进农作物增产和农业持续发展。在大多数老百姓的印象里,在太空转过几圈并返回到地面进行种植的种子就是太空种子,而经过栽培、种植后结出的果实都是太空作物。然而这种“太空种子”是不是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太空种子?国家航天育种专家、中国农科院空间技术育种研究中心主任刘录祥说,不是所有的种子经过太空搭载后,返回地面进行种植就是太空作物。太空育种它首先是一种研究活动,种子经过空间搭载以后,返回到地面后,必须由专业的育种人员,经历至少3~5年的选育过程,进行筛选淘汰稳定化试验,从中筛选出一些育种专家认为有价值的,或者有推广应用前景的品系,进一步稳定化以后,再经过至少2~3年的品种多点试验后,报经国家或省、部级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认定这是一个新品种并指出适种区域进行推广应用。因为国家颁布的《种子法》对一个新品种的界定和认定是有严格的规定的,所以并不是经过太空搭载,就是太空种子,在地面种植后就是“太空茄子”或者是“太空西瓜”,这等于向人们传达了一个错误的信息。没有经过国家权威的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过的种子,称它们为太空蔬菜或瓜果品种有炒作之嫌。
人们所看到的太空作物的“大、重、高”等变化,是利用太空特殊环境使搭载的种子发生突变后产生的一种性状。而种子在太空中发生的突变是随机的,有可能是果实变小、变高、变矮、早熟,不经过筛选就直接种植,所获得的遗传性是不稳定的。综合起来看,有媒体说,不久前在海淀展览馆展出的太空蔬菜,是去年11月3日搭载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返回地球后种植出来的太空蔬菜,按照这种科学正规的育种周期来计算,是不可能实现的。
太空种子是否是经过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人们是很难用肉眼辨别的。而没有经过审定的太空种子,它的遗传性状是不稳定的,结出的果实变化也不一定是人们想要的,可能会给农民产生欠收等损失。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专家建议:“农民朋友在选种时,必须到正规的研究单位去了解选种品种的现状,购买那些国家或者省一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才有可能避免一些损失。”
食用太空食品安全吗?
太空蔬菜是种子在太空高真空、微重力、强辐射等太空诱变因子作用下,发生突变的结果,作为一个普通的消费者就会担心,食用它安全吗?刘录祥说,太空作物是安全的。专业科研人员曾做过一个严格的试验:在1996年时把经过第17颗返回式卫星搭载的种子,经过专业的伽玛摄谱仪的测定,发现它的放射性元素并没有增加。另一方面,虽然种子在太空特殊环境中会发生基因突变,但这种基因突变是自身基因的突变,并没有像转基因食品那样增加了其他种类的基因。比如,把小麦的基因移植到水稻上,甚至有时是从某种微生物、动物身上提取基因,转到农作物上。而是种子本身染色体产生缺失、重复、易位、倒置等突变,所以说它不会给人和环境产生威胁和损害,大家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我国从1987年的探索性试验到目前为止,已经有50多类、1200多个品种进行了空间的搭载实验。通过十几年的研究工作,到2003年底,我国已经有11个品种通过了省级以上的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国家农业部在“十五”计划当中已经把太空育种作为重点发展项目,目前全国已经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了太空青椒、番茄、黄瓜和太空水稻、小麦的引种、试种。专家预测,2~3年内,太空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以及一些西红柿、番茄等蔬菜作物,会逐渐走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成为盘中美味。
其他文献
我们目前已经有足够的证据说明,在宇宙中不仅仅只有我们一个太阳系,许多的恒星都有围绕它们运转的行星。 事实:经过不断改进的望远镜和探测器在过去的10年间已经发现了10多个新的行星系统,其中还有类似于太阳系的多行星星系。限于观测技术水平,目前所发现的行星个头都比较大,个头接近于木星。但也有一些星系的大小与我们的太阳系差不多。 未加任何保护措施,一些生物可以在太空存活几年之久。
目前地面上的甚长基线干涉网以美国的甚长基线干涉阵(VLBA)和欧洲网(EVN)最为有名,它们的分辨率都是史无前例的,这两个网还常常合作组成全球网,成为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灵敏度最高的地面射电望远镜。 但天文观测对分辨率的要求是无止境的,宇宙有探之不尽的奥秘,细节之下还有细节,突破地球大小的限制,发展空间VLBI技术成为天文学家的追求。以日本为主国际合作建成的日本甚长基线干涉空间观测站(VSOP)在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实现共同理想和发展目标的内在动力。在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广大科研人员在民族精神的激励下,勇攀载人航天技术新高峰,创造了中国航天发展史上新的辉煌。 首先,民族精神表现在为国争光的凌云壮志。在进行神舟飞船的方案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决心不走苏联和美国载人航天的老路,以大无畏的气概,大胆地提出从国际上第三代飞船起步的设想,使我国“
2003年10月15日,随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顺利升空,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然而,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航天员呢?一名合格的航天员又是经过怎样的特殊训练被培养出来的呢?日前,记者有幸进入中国航天员训练基地,零距离感受 了中国航天员的训练生活—— “电动椅”上抗眩晕 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先做个试验——用左手抓住右耳朵,低头俯身,脊梁骨和地面平行,挪动脚步快速旋转。你能转几
近日,驻浙江省平湖市黄姑镇执行海训任务的南京军区某装甲团组织官兵参观了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赠送给黄姑中学的长征二号F火箭模型,大家感慨万千:“作为一名军人,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学习中国‘两弹一星’功臣的爱国、拼搏、吃苦、奉献精神,刻苦钻研军事高科技,为国防现代化建设贡献聪明才智。” 长征二号F火箭模型高高地矗立在黄姑中学校园,这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赠送给黄姑中学的一份特殊厚礼,也是航天科学
2003年10月15日,随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顺利升空,杨利伟的名字也被全国乃至世界人民所认知,他成为了中国太空飞行第一人。 你可知道,在走进航天队伍之前,杨利伟是一名空军飞行员,是驻渝空军某部正营职领航主任。在此,我们特别采访了驻渝空军某部,零距离接触杨利伟的亲密战友,真实地记录下杨利伟从一名空军飞行员成长为一名航天员的真实历程—— 强健的体魄 1965年6月21日杨利伟出生在辽宁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整,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飞向太空,在环绕地球飞行14圈后,于10月16日的清晨返回祖国的怀抱,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在飞船绕地球飞行第七圈时,杨利伟展示了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帜,分别用中英文两种语言向全世界人民、全体中国同胞问候:“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Make use of the outer
1999年5月10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一枚长征四号乙火箭将一颗卫星送上了太空,这颗卫星就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风云一号C气象卫星。如今它在轨正常运行的时间已经超过了五年,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太阳同步极轨卫星中运行寿命最长的一颗卫星。该星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防科技一等奖等殊荣。2000年被世界气象组织(WMO)列为世界业务极轨气象卫星序列,
太阳物理研究:“想说爱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也是唯一一颗可以进行详细观测的恒星。太阳每天发射出的光和热为我们提供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能源,太阳上一个小小的风暴(日冕物质抛射)也可能引起地球外空间的强烈磁暴。但是,就是这样一颗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太阳,却矜持地向我们掩饰着她内心最深处的秘密,即在诸多太阳物理学家近百年的努力后,仍有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 最“臭名昭著”的要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