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婚后一月不到,妻子离家出走,上门女婿选择留守,对岳父岳母不离不弃18年。
上门女婿死后,再婚妻子接力,悉心照料“公公婆婆”19年。
如今,留守媳妇和现任丈夫,共同照料她亡夫前妻的母亲。
这个上门女婿便是已故的吴明超,这个媳妇是41岁的杨德碧,她的现任丈夫叫陈永连。
这个故事,发生在涪陵区龙潭镇义和村。
“爸妈,我们是一家人”
2011年9月下旬,初秋。
天刚露白,冷飕飕的,农妇杨德碧在灶台前忙活,为全家人准备早饭。
热腾腾的饭菜摆上桌后,杨德碧又蹲到“婆婆”王光明床前,为她穿上鞋子,然后搀扶她用餐。一家人用餐完毕,丈夫陈永连上班去,杨德碧则开始洗衣服、喂猪……
“婆婆”并不是陈永连的母亲,而是杨德碧前夫的丈母娘。
一切如旧,杨德碧的日子,并没有因为获评“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而有什么改变。
这样的日子,已持续了19年。
1992年的一天,杨德碧的大喜之日。与她成亲的,是同院子的“哥哥”吴明超。
吴明超是在1989年进的院子,与同院子的刘家大姐刘维芳成了亲,做了上门女婿。然而,婚后一个月,刘维芳离家出走,把年迈的双亲丢给了新婚丈夫。
面对“名存实亡”的婚姻,新婚丈夫选择了留守,照顾岳父母和自己年迈的老父亲。
为了解决三位老人的开销,吴明超到南川一煤矿打工。
一年,两年,三年,吴明超边照顾三位老人,边等待妻子的归来。然而,等来的却是回来迁户口的妻子,她已经在河北省另有相好了。真情等待的三年婚姻,终于破灭。
看着前妻离去的冷漠身影,又看看体弱多病的前岳父母,吴明超选择了留守。
这一切,都被杨德碧看在眼里,她打心里喜欢这个孝顺的“大哥哥”。所以,当刘永禄和王光明上门替吴明超说媒时,杨德碧一口应允。
门外,欢快的鞭炮声,把杨德碧的思绪带回了婚礼现场。大大的“双喜”剪花,贴满刘家50多平方米的屋子。
高堂之上,除了杨德碧的双亲和吴明超的父亲外,还有吴明超前妻的双亲——刘永禄和王光明。
前来道贺的亲朋好友,都在嘀咕:“这两人成亲后,吴明超总算丢掉了包袱。”刘永禄和王光明,也做好了吴明超与刘家脱离关系的心理准备。
然而,杨德碧给刘永禄和王光明铺好新垫絮后,抱了一床新铺盖,再次来到刘家,和吴明超一起喊了声“爸妈”。
“你们……”老两口还没说出口,杨德碧便接过话:“我们是一家人。”
“德碧,我不在家,家就托付给你了”
婚后不久,杨德碧就不得不独自在家料理家务。
因为,这一家人的生活太拮据了——一家人蜗居在50多平方米的瓦房里,木板和土坯筑建的墙壁,裂缝丛生,除了一台熊猫牌黑白电视机,家中没有任何值钱之物。
夫妻俩一合计:吴明超出去打工挣钱,杨德碧在家料理家务……一个弱女子,从此撑起一个风雨飘摇的家。
临行前,丈夫对杨德碧说:“德碧,我不在家,家就托付给你了。”
“你放心吧。”杨德碧说。
农忙又至,天不见亮,杨德碧便起床,弄好早饭,草草吃上一碗后,把“公婆”的饭焖在锅里热起,就出门干活了。
栽秧时为了赶节气,挞谷时为了抢天气,杨德碧常常是渴了喝口井水,饿了强忍着,累了在田埂上坐一会儿……
傍晚时分,忙完了一天的活儿,杨德碧又同“公婆”摆龙门阵。
“田里的庄稼又长壮了”、“明超今天打电话了”……这些都是“公婆”最关注的话题。
2001年,69岁的“公公”刘永禄得了肺结核,咳嗽、痰多、全身无力……72岁的“婆婆”王光明被吓哭了。
每天农活一干完,杨德碧就守在“公公”床边,递水喂汤、熬药送饭、倒痰盂……
得知妻子如此劳累,吴明超让杨德碧雇人干点粗活重活,以减轻其劳动量。但杨德碧却瞒着丈夫,自个儿干完所有农活,把雇人干活的钱节省下来,为“公婆”改善生活,添置衣物。
有人说她傻,但杨德碧不以为然。
每每感到无助时,她便想起丈夫临行前的话,便又打起了精神。在杨德碧的细心照料下,公公康复了,可她却整整瘦了三公斤。
“碧儿好啊,比亲闺女都好。”刘永禄和王光明逢人便说,他们得到了一个好“儿媳”。
“我不能丢下他们两个老人不管”
2007年1月,距离春节越来越近。杨德碧被幸福包围着,因为吴明超很快就要回家,一家人终于可以团圆了。
翘首以盼,迎来的却是噩耗——吴明超死于煤矿瓦斯中毒。
噩耗袭来,犹如晴天霹雳,天,刹那间塌了。
那一年春节,没有鞭炮声,没有欢笑声,在杨德碧的恸哭中,匆匆地溜了。
安埋丈夫后,楊德碧擦干眼泪,又忙碌起来。
“如今你和刘家已经没有关系了,不需要这么累了。”有人劝杨德碧说。
“我不能丢下他们两个老人不管啊!”一种莫名的力量,驱使着杨德碧选择留守,一如既往地服侍“公婆”。此时的“公婆”,都快满80岁了,杨德碧还要抚养13岁的儿子。
屋漏偏遭连夜雨,就在此时,“公公”刘永禄的白内障突然加重,眼睛连一米之外都看不清楚。
直到2009年6月动手术之前,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杨德碧包揽了“公公”的大小事务,日复一日地为“公公”穿、脱、换、洗,每天把做好的饭端到“公公”身前,就连已经摆在桌子上的菜,她也得帮“公公”夹了送进碗里。
“要是没有这个不是儿媳的儿媳,我的日子怎么过哟!”刘永禄每每提起杨德碧,就会声泪俱下。
“要娶我,必须上门”
留守的孝爱,感动了邻里乡亲,不少人主动为杨德碧介绍对象,“公婆”也积极张罗。
“我只想操持好这个家。”杨德碧对再婚心有顾虑。
“公婆”见此,把杨德碧叫到身边,拉起家常:“碧儿,你待我们老两口的好,我们知足了,你今后的日子还很长,不要耽误了你自己的幸福。”
“你们便是我的幸福。”杨德碧简单干脆地回答。
“公婆”虽然感动,却依旧积极张罗。
不久,一个年轻人被杨德碧的事迹感动了,于是大胆求爱,他就是龙潭镇万寿村的陈永连。
面对求爱,杨德碧许下三个条件:一是必须上门,二是要对刘永禄夫妇好,三是要德行好、勤快。
面对三个条件,陈永连悉数接受。
2010年3月,陈永连走进杨德碧的家,与杨德碧一起担负起照料老人的重担。
一年多过去了,这个家又重现了久违的笑声。通过一年的努力,杨德碧家经济状况明显改善,邻居们都称赞:“刘永禄夫妇福气好哟,遇上了碧儿和陈六(陈永连的小名)。”
2011年2月18日,度过了欢快的春节后,刘永禄含笑而去……杨德碧夫妇按照当地风俗,隆重地安埋了老人。
整整19年,杨德碧用柔弱的肩膀挑起生活的重担,尽心尽力侍奉亡夫前妻父母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2011年9月20日,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孝女杨德碧荣获“全国孝老爱亲模范”称号。
上门女婿死后,再婚妻子接力,悉心照料“公公婆婆”19年。
如今,留守媳妇和现任丈夫,共同照料她亡夫前妻的母亲。
这个上门女婿便是已故的吴明超,这个媳妇是41岁的杨德碧,她的现任丈夫叫陈永连。
这个故事,发生在涪陵区龙潭镇义和村。
“爸妈,我们是一家人”
2011年9月下旬,初秋。
天刚露白,冷飕飕的,农妇杨德碧在灶台前忙活,为全家人准备早饭。
热腾腾的饭菜摆上桌后,杨德碧又蹲到“婆婆”王光明床前,为她穿上鞋子,然后搀扶她用餐。一家人用餐完毕,丈夫陈永连上班去,杨德碧则开始洗衣服、喂猪……
“婆婆”并不是陈永连的母亲,而是杨德碧前夫的丈母娘。
一切如旧,杨德碧的日子,并没有因为获评“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而有什么改变。
这样的日子,已持续了19年。
1992年的一天,杨德碧的大喜之日。与她成亲的,是同院子的“哥哥”吴明超。
吴明超是在1989年进的院子,与同院子的刘家大姐刘维芳成了亲,做了上门女婿。然而,婚后一个月,刘维芳离家出走,把年迈的双亲丢给了新婚丈夫。
面对“名存实亡”的婚姻,新婚丈夫选择了留守,照顾岳父母和自己年迈的老父亲。
为了解决三位老人的开销,吴明超到南川一煤矿打工。
一年,两年,三年,吴明超边照顾三位老人,边等待妻子的归来。然而,等来的却是回来迁户口的妻子,她已经在河北省另有相好了。真情等待的三年婚姻,终于破灭。
看着前妻离去的冷漠身影,又看看体弱多病的前岳父母,吴明超选择了留守。
这一切,都被杨德碧看在眼里,她打心里喜欢这个孝顺的“大哥哥”。所以,当刘永禄和王光明上门替吴明超说媒时,杨德碧一口应允。
门外,欢快的鞭炮声,把杨德碧的思绪带回了婚礼现场。大大的“双喜”剪花,贴满刘家50多平方米的屋子。
高堂之上,除了杨德碧的双亲和吴明超的父亲外,还有吴明超前妻的双亲——刘永禄和王光明。
前来道贺的亲朋好友,都在嘀咕:“这两人成亲后,吴明超总算丢掉了包袱。”刘永禄和王光明,也做好了吴明超与刘家脱离关系的心理准备。
然而,杨德碧给刘永禄和王光明铺好新垫絮后,抱了一床新铺盖,再次来到刘家,和吴明超一起喊了声“爸妈”。
“你们……”老两口还没说出口,杨德碧便接过话:“我们是一家人。”
“德碧,我不在家,家就托付给你了”
婚后不久,杨德碧就不得不独自在家料理家务。
因为,这一家人的生活太拮据了——一家人蜗居在50多平方米的瓦房里,木板和土坯筑建的墙壁,裂缝丛生,除了一台熊猫牌黑白电视机,家中没有任何值钱之物。
夫妻俩一合计:吴明超出去打工挣钱,杨德碧在家料理家务……一个弱女子,从此撑起一个风雨飘摇的家。
临行前,丈夫对杨德碧说:“德碧,我不在家,家就托付给你了。”
“你放心吧。”杨德碧说。
农忙又至,天不见亮,杨德碧便起床,弄好早饭,草草吃上一碗后,把“公婆”的饭焖在锅里热起,就出门干活了。
栽秧时为了赶节气,挞谷时为了抢天气,杨德碧常常是渴了喝口井水,饿了强忍着,累了在田埂上坐一会儿……
傍晚时分,忙完了一天的活儿,杨德碧又同“公婆”摆龙门阵。
“田里的庄稼又长壮了”、“明超今天打电话了”……这些都是“公婆”最关注的话题。
2001年,69岁的“公公”刘永禄得了肺结核,咳嗽、痰多、全身无力……72岁的“婆婆”王光明被吓哭了。
每天农活一干完,杨德碧就守在“公公”床边,递水喂汤、熬药送饭、倒痰盂……
得知妻子如此劳累,吴明超让杨德碧雇人干点粗活重活,以减轻其劳动量。但杨德碧却瞒着丈夫,自个儿干完所有农活,把雇人干活的钱节省下来,为“公婆”改善生活,添置衣物。
有人说她傻,但杨德碧不以为然。
每每感到无助时,她便想起丈夫临行前的话,便又打起了精神。在杨德碧的细心照料下,公公康复了,可她却整整瘦了三公斤。
“碧儿好啊,比亲闺女都好。”刘永禄和王光明逢人便说,他们得到了一个好“儿媳”。
“我不能丢下他们两个老人不管”
2007年1月,距离春节越来越近。杨德碧被幸福包围着,因为吴明超很快就要回家,一家人终于可以团圆了。
翘首以盼,迎来的却是噩耗——吴明超死于煤矿瓦斯中毒。
噩耗袭来,犹如晴天霹雳,天,刹那间塌了。
那一年春节,没有鞭炮声,没有欢笑声,在杨德碧的恸哭中,匆匆地溜了。
安埋丈夫后,楊德碧擦干眼泪,又忙碌起来。
“如今你和刘家已经没有关系了,不需要这么累了。”有人劝杨德碧说。
“我不能丢下他们两个老人不管啊!”一种莫名的力量,驱使着杨德碧选择留守,一如既往地服侍“公婆”。此时的“公婆”,都快满80岁了,杨德碧还要抚养13岁的儿子。
屋漏偏遭连夜雨,就在此时,“公公”刘永禄的白内障突然加重,眼睛连一米之外都看不清楚。
直到2009年6月动手术之前,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杨德碧包揽了“公公”的大小事务,日复一日地为“公公”穿、脱、换、洗,每天把做好的饭端到“公公”身前,就连已经摆在桌子上的菜,她也得帮“公公”夹了送进碗里。
“要是没有这个不是儿媳的儿媳,我的日子怎么过哟!”刘永禄每每提起杨德碧,就会声泪俱下。
“要娶我,必须上门”
留守的孝爱,感动了邻里乡亲,不少人主动为杨德碧介绍对象,“公婆”也积极张罗。
“我只想操持好这个家。”杨德碧对再婚心有顾虑。
“公婆”见此,把杨德碧叫到身边,拉起家常:“碧儿,你待我们老两口的好,我们知足了,你今后的日子还很长,不要耽误了你自己的幸福。”
“你们便是我的幸福。”杨德碧简单干脆地回答。
“公婆”虽然感动,却依旧积极张罗。
不久,一个年轻人被杨德碧的事迹感动了,于是大胆求爱,他就是龙潭镇万寿村的陈永连。
面对求爱,杨德碧许下三个条件:一是必须上门,二是要对刘永禄夫妇好,三是要德行好、勤快。
面对三个条件,陈永连悉数接受。
2010年3月,陈永连走进杨德碧的家,与杨德碧一起担负起照料老人的重担。
一年多过去了,这个家又重现了久违的笑声。通过一年的努力,杨德碧家经济状况明显改善,邻居们都称赞:“刘永禄夫妇福气好哟,遇上了碧儿和陈六(陈永连的小名)。”
2011年2月18日,度过了欢快的春节后,刘永禄含笑而去……杨德碧夫妇按照当地风俗,隆重地安埋了老人。
整整19年,杨德碧用柔弱的肩膀挑起生活的重担,尽心尽力侍奉亡夫前妻父母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2011年9月20日,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孝女杨德碧荣获“全国孝老爱亲模范”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