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情境,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果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u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基础,它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技能和实际运用的方法,全方位实现《化学新课程标准》所追求的三维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有效地落实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
  精选化学实验内容、转变化学实验教学的方式、采用新的化学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等,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教学策略。除此之外,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实验教学情境,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非常赞同“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能够创设恰当的情境”这个观点。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积极尝试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段,想方设法创设各种真实、具体、生动的化学实验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理论知识的同时,体会化学与技术、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化学在提高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成功的化学实验教学必须具备的条件
  1.成功的化学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基础知识,而且还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人入胜的实验教学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地运用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去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良策,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索者。
  例如在教学“石灰石受热分解”的知识时,笔者以圆明园中的汉白玉建筑被英法联军大火焚烧后变成碎块为例,创设了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又如在教学“空气的组成”时,笔者以“空气看不见也摸不着,你能证明它的存在吗?”“我们知道空气中含有氧气,通过实验你能加以证明吗?”来创设了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成功的化学实验情境是学生实验探究新知识的落脚点
  成功的化学实验教学情境应与教学目的紧密结合,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成为课堂实验探究问题的源头,使实验探究围绕这个教学情境展开,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材料和相应的学习环境。
  例如溶液的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生活常识,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和良好的探究氛围,来帮助学生学习溶液酸碱性的有关知识。通过对这个问题的实验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懂得溶液的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从而知道选择合适洗发液的正确方法;又如在探究原“电池工作原理”之前,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教学情境: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几粒锌粒,倒入几毫升稀硫酸,让学生观察现象。另外,把一个呈螺旋状的铜丝放入到硫酸中并与锌粒接触,再让学生观察现象。当学生发现把铜丝放入硫酸后,铜丝上会冒出气泡,这个实验现象与学生的原有知识发生了认知冲突,他们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在铜丝上冒出气泡?”于是,学生顺理成章地被笔者引入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的一系列实验探究活动中。
  3.成功的化学实验教学情境是学生思维的展开点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方案和实验现象,展开想象思维,这是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的核心。
  例如在进行“钠与水的反应”教学中,笔者首先设置了实验探究情境:①通过初中的原有知识推测钠能否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单质;②通过实验证实你的推测;③分析实验现象,推测钠单质与水反应的产物;④设计实验,证实关于钠单质与水反应的产物的推测。
  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师生共同做实验、讨论和交流,形成了一个学习群体。在这种群体中,个体之间相互的协作对实验现象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对有效学习的最终建构都有重要的作用。
  在设计化学实验教学情境时,教师把自己对于科学课程的感情、思维方式、操作技能、认识态度等融入教学情境中,能够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中学)
其他文献
一、赏识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心理学家詹姆斯曾经说过:“人生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也有成功的潜能,只要教师给予他们适当的教育。对学生来说,赏识是灿烂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和怡人的甘露,教师一个欣赏的目光、一个赞美的眼神或是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提高学生的自信,使他们的人生观发生巨大变化,改变他们的一生。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尽量用“你真棒”“你的回答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