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计算能力是一个教学的重点内容,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教师要认识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注重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基于此,本文简单研究和分析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以期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目前,学生的计算能力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计算时缺少足够的耐心和细心,无法静下心来完成计算题的计算;缺少良好的计算习惯,计算步骤混乱,经常忽视了验算和检查;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不具备完善的解题思路。这些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教师需要了解这些问题,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一、 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由于数学知识带有一定的抽象性,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这与小学阶段学生的具象思维有着较大的出入。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地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为计算过程的教学增加趣味性,使得计算教学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口算训练,先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这样才能够为后期开展笔算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进行口算训练时,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尽量避免采用口算题卡的教学方式,而是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为学生准备好快答题目,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答题,答题最多且正确率最高的小组即可获得奖励。这样的比赛可以保证学生精神、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还能够在此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反应能力。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促使计算过程更加有趣。例如,在教学加减法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教材上的内容,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如“小猫吃鱼”“摘果子”等等。加强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尽量选取生活中的问题,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计算过程。
二、 培养学生的计算耐心
很多学生都厌恶计算题,或者畏惧计算题,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年纪尚小,心性未定,在计算时缺少足够的耐心。因此,教师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需要重视学生计算耐心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做题的时候静下心来。同时,教师要利用有趣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对计算题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计算题的魅力。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游戏环节。教师把玩具放在靠近教室门口的学生手里,然后让学生按照S型传递玩具,利用击鼓传花的方式进行教学。当掌声结束时,手里拿到玩具的学生就需要上台解答问题,答对就可以获得教师的奖励。如果学生在计算时遇到困难,教师要在一旁进行引导和鼓励,避免学生因紧张或怕被嘲笑而延误计算题的计算。教师也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质量和速度。
三、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生必须要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才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与质量。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很多学生都会在计算时,省略一些步骤,认为这些步骤都是可有可无的,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很不好的计算习惯。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仔细观察学生的计算步骤,指出并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促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除此之外,还会有很多学生出现解题步骤混乱的情况,教师也需要观察学生是否存在这一问题,及时帮助其改正错误,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计算能力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最终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四、 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
如果把数学问题比作成一片森林,那么学生良好的知识基础就相当于一把利斧,这把利斧能夠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将森林中的树木砍伐殆尽。因而,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也要为学生建立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上课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利用微课、网络、教辅工具等多种渠道来预习教材内容,找到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在上课时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学习,重点学习自己不懂、不明白的部分。教师也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耐心的为学生进行解答;在上课时,教师要为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为学生确定学习的方向与目标,促使学生能够更明确、清晰地学习数学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时采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将分散的数学知识构建成一个系统的框架。在教学完后,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复习,巩固和记忆所学知识。
五、 重视错题的讲解
学习需要学生与记忆力进行不断地斗争,需要学生不停地巩固、学习和实践。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都会出错,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不够深入,容易遗忘刚刚学过的知识。当遇到难度较大的计算题后,更是找不到解题的思路,经常忘记加减,或者漏写的解题步骤,这都是因为学生的记忆不够深刻,但这也是正常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就要有意识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带领学生回顾曾经出错的题目。当学生出现错误后,教师需要带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切勿因教师的态度过于严肃,语气过于严厉而影响到学生,使学生开始畏惧数学,丧失对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影响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发展。
六、 利用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学生在学会计算之前,需要先学会识数,这是计算的基础。当学生掌握了计算后,才能够更加深刻理解数字的概念,了解到计算和认数之间紧密的联系。教师要想帮助学生更好地认数,就可以采用一些教学工具,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真正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加减法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些带有数字和图片的卡片。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掌握数字方面的知识,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运算,为学生日后进行复杂的计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七、 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较为复杂和重要,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减少学生对计算的畏惧感,培养学生的信心,为日后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慕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才智,2018(36):142.
[2]邓丽.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8(96):78.
[3]张丽.小学数学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教学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0):74.
作者简介:
田利芬,重庆市,重庆市酉阳县可大乡中心校。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目前,学生的计算能力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计算时缺少足够的耐心和细心,无法静下心来完成计算题的计算;缺少良好的计算习惯,计算步骤混乱,经常忽视了验算和检查;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不具备完善的解题思路。这些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教师需要了解这些问题,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一、 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由于数学知识带有一定的抽象性,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这与小学阶段学生的具象思维有着较大的出入。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地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为计算过程的教学增加趣味性,使得计算教学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口算训练,先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这样才能够为后期开展笔算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进行口算训练时,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尽量避免采用口算题卡的教学方式,而是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为学生准备好快答题目,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答题,答题最多且正确率最高的小组即可获得奖励。这样的比赛可以保证学生精神、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还能够在此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反应能力。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促使计算过程更加有趣。例如,在教学加减法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教材上的内容,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如“小猫吃鱼”“摘果子”等等。加强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尽量选取生活中的问题,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计算过程。
二、 培养学生的计算耐心
很多学生都厌恶计算题,或者畏惧计算题,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年纪尚小,心性未定,在计算时缺少足够的耐心。因此,教师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需要重视学生计算耐心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做题的时候静下心来。同时,教师要利用有趣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对计算题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计算题的魅力。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游戏环节。教师把玩具放在靠近教室门口的学生手里,然后让学生按照S型传递玩具,利用击鼓传花的方式进行教学。当掌声结束时,手里拿到玩具的学生就需要上台解答问题,答对就可以获得教师的奖励。如果学生在计算时遇到困难,教师要在一旁进行引导和鼓励,避免学生因紧张或怕被嘲笑而延误计算题的计算。教师也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质量和速度。
三、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生必须要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才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与质量。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很多学生都会在计算时,省略一些步骤,认为这些步骤都是可有可无的,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很不好的计算习惯。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仔细观察学生的计算步骤,指出并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促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除此之外,还会有很多学生出现解题步骤混乱的情况,教师也需要观察学生是否存在这一问题,及时帮助其改正错误,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计算能力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最终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四、 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
如果把数学问题比作成一片森林,那么学生良好的知识基础就相当于一把利斧,这把利斧能夠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将森林中的树木砍伐殆尽。因而,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也要为学生建立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上课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利用微课、网络、教辅工具等多种渠道来预习教材内容,找到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在上课时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学习,重点学习自己不懂、不明白的部分。教师也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耐心的为学生进行解答;在上课时,教师要为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为学生确定学习的方向与目标,促使学生能够更明确、清晰地学习数学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时采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将分散的数学知识构建成一个系统的框架。在教学完后,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复习,巩固和记忆所学知识。
五、 重视错题的讲解
学习需要学生与记忆力进行不断地斗争,需要学生不停地巩固、学习和实践。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都会出错,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学习的认识不够深入,容易遗忘刚刚学过的知识。当遇到难度较大的计算题后,更是找不到解题的思路,经常忘记加减,或者漏写的解题步骤,这都是因为学生的记忆不够深刻,但这也是正常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就要有意识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带领学生回顾曾经出错的题目。当学生出现错误后,教师需要带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切勿因教师的态度过于严肃,语气过于严厉而影响到学生,使学生开始畏惧数学,丧失对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影响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发展。
六、 利用动手操作加深理解
学生在学会计算之前,需要先学会识数,这是计算的基础。当学生掌握了计算后,才能够更加深刻理解数字的概念,了解到计算和认数之间紧密的联系。教师要想帮助学生更好地认数,就可以采用一些教学工具,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真正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加减法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些带有数字和图片的卡片。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掌握数字方面的知识,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运算,为学生日后进行复杂的计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七、 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较为复杂和重要,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减少学生对计算的畏惧感,培养学生的信心,为日后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慕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才智,2018(36):142.
[2]邓丽.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8(96):78.
[3]张丽.小学数学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教学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0):74.
作者简介:
田利芬,重庆市,重庆市酉阳县可大乡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