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西藏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家加大了西藏教育的投入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完善了原有的教学设备,配备了高端的教学设备。鼓励各个学校让一线教师更好地使用这些高端设备,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那么鄙人浅谈藏区多媒体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从本质上实现提高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特点、进化方面等知识的学科。随着生物科学的飞速发展,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进入高中教材,转基因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细胞亚显微结构等,成为学生理解、掌握的难点,而多媒体作为最直观、最形象的一种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一些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多媒体可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
一、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确实在生物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多媒体在教学中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在具体使用中仍存在多媒体教学使用不当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课件切入时机和方式不合理,分散了学生注意力
将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要掌握好时机,而且课件与教师的教学语言的衔接、媒体的切入方式都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实际效果。有些课件缺少必要的“序曲”和“尾声”;而有的使用者没有从光照变化、音响效果、视觉效果以及课堂气氛等多方面考虑课件的切入时机和方式.而是进行简单的切换,其结果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完成教学任务。
2. 信息量过大,滞留时间短,不利于记忆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减少了教师的绘图、板书、画图表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学生接受信息和掌握知识需要有一定的时间跨度,过快地变换屏幕内容,将使学生丢失教学信息,不利于学生记憶知识,提高认识水平。有的课件制作者为了使课件操作简便,将课件制成“流水型”模式,教师只要按键或鼠标,课件就会顺利“放映”。这种课件很难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灵活调度,导致教学信息一晃而过,起不到应有的辅助作用。
3. 学生基础不同,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也不同
首先要了解学生,区分层次;其次,课堂上将知识问题化,并把问题划分为复述型——概括型——解释型——应用型——提升型,根据学生层次选择问题;最后,课堂和课后练习及作业分层安排,选择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基础差的学生适应能力不强,对于他们教师要更注重提高其学习兴趣,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做好对这些学生的引导;同时学生之间也要加强交流,共享学习方法和策略,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向基础好的学生请教,不仅方便,而且可以帮助基础好的学生巩固复习所学知识。
4. 以课件为中心,影响教师的主导作用
为了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力求简化操作过程,教师的主要精力不应放在使用机器上,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适时调整和活跃课堂气氛。还要避免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出现信息一晃而过的现象。在制作课件时,要结合课件的每一个画面设置合适的显示时间,还应使有些画面易于重复“放映”,便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1. 模拟自然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生物与进化》一章时,与《生物》教科书配套的“桦尺蛾”的视频案例,全长3分钟。内容简介如下:英国有一个小山村,在村外的树林里栖息着两种桦尺蛾,一种浅色,一种深色,树林里的小鸟以桦尺蛾为食。几十年后,这个小山村变成了工业城市,工厂排放的黑烟渐渐把树干染成了黑色。由于黑烟的污染,浅色的桦尺蛾停息在黑色的树干上,目标显著容易被鸟类发现而不易生存下来;深色的桦尺蛾停息在黑色的树干上,体色与周围环境比较一致,不易被鸟类发现而生存下来。这就是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占多数的原因。
通过这个视频的案例,可以让学生亲临其境,更深地理解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更深地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2. 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例如,在讲授《遗传的基本定律》时,一些课件对孟德尔的生平进行介绍:奥国人,天主神父,主要工作,1856—1865经过8年杂交试验,1865年发表《植物杂交试验》。以及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被发现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孟德尔科学成果的取得,是因为前人科学的选材,科学的设计实验程序;创造性地把统计学与遗传学研究的结合。培养学生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的品质,以及科学的创新精神。利用多媒体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家的科学成果的认知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3. 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如果在生物实验教学中适当地利用多媒体模拟一些实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由于受一些条件的限制,使有些实验结果不够清晰,不能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这时需要教师在真实实验的基础上再模拟予以补充。如讲“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时,洋葱根尖的培养需要较长时间(一般3~4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难度较大,往往得不到现象或现象不明显。所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后,可用多媒体课件将最终的结果和现象放给学生看。这样不仅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效果也不错。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总有一些实验是中学条件下不可能做出的,这时就可以用模拟实验进行教学。如“光合作用”的教学,需要认识光合作用中所释放的氧是来源于水而不是来源于二氧化碳。这个实验要用氧的放射性同位素,实验设备也比较复杂,在中学生物实验室里不能做。用多媒体教学有效地模拟水的光解及氧的生成过程,学生更易于接受。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媒体介入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生物学教学的质量。同时多媒体教学也能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能使生物知识形象具体,缩短生物教学的时空,缓解生物实验的难题,丰富生物课堂的教学。当然,教师也不能忽视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本身固有的弊端。但是只要能够摆正相互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地位,从实际出发,突出教学重点,解决难点,探索规律,启发思维,在认真分析生物学知识内容的基础上,着力于从学生的学为主,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真正实现多媒体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就会使生物课堂教学精彩、有趣、愉快、大容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必然会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确实在生物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多媒体在教学中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在具体使用中仍存在多媒体教学使用不当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课件切入时机和方式不合理,分散了学生注意力
将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要掌握好时机,而且课件与教师的教学语言的衔接、媒体的切入方式都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实际效果。有些课件缺少必要的“序曲”和“尾声”;而有的使用者没有从光照变化、音响效果、视觉效果以及课堂气氛等多方面考虑课件的切入时机和方式.而是进行简单的切换,其结果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完成教学任务。
2. 信息量过大,滞留时间短,不利于记忆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减少了教师的绘图、板书、画图表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学生接受信息和掌握知识需要有一定的时间跨度,过快地变换屏幕内容,将使学生丢失教学信息,不利于学生记憶知识,提高认识水平。有的课件制作者为了使课件操作简便,将课件制成“流水型”模式,教师只要按键或鼠标,课件就会顺利“放映”。这种课件很难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灵活调度,导致教学信息一晃而过,起不到应有的辅助作用。
3. 学生基础不同,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也不同
首先要了解学生,区分层次;其次,课堂上将知识问题化,并把问题划分为复述型——概括型——解释型——应用型——提升型,根据学生层次选择问题;最后,课堂和课后练习及作业分层安排,选择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基础差的学生适应能力不强,对于他们教师要更注重提高其学习兴趣,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做好对这些学生的引导;同时学生之间也要加强交流,共享学习方法和策略,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向基础好的学生请教,不仅方便,而且可以帮助基础好的学生巩固复习所学知识。
4. 以课件为中心,影响教师的主导作用
为了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力求简化操作过程,教师的主要精力不应放在使用机器上,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适时调整和活跃课堂气氛。还要避免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出现信息一晃而过的现象。在制作课件时,要结合课件的每一个画面设置合适的显示时间,还应使有些画面易于重复“放映”,便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1. 模拟自然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生物与进化》一章时,与《生物》教科书配套的“桦尺蛾”的视频案例,全长3分钟。内容简介如下:英国有一个小山村,在村外的树林里栖息着两种桦尺蛾,一种浅色,一种深色,树林里的小鸟以桦尺蛾为食。几十年后,这个小山村变成了工业城市,工厂排放的黑烟渐渐把树干染成了黑色。由于黑烟的污染,浅色的桦尺蛾停息在黑色的树干上,目标显著容易被鸟类发现而不易生存下来;深色的桦尺蛾停息在黑色的树干上,体色与周围环境比较一致,不易被鸟类发现而生存下来。这就是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占多数的原因。
通过这个视频的案例,可以让学生亲临其境,更深地理解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更深地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2. 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例如,在讲授《遗传的基本定律》时,一些课件对孟德尔的生平进行介绍:奥国人,天主神父,主要工作,1856—1865经过8年杂交试验,1865年发表《植物杂交试验》。以及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被发现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孟德尔科学成果的取得,是因为前人科学的选材,科学的设计实验程序;创造性地把统计学与遗传学研究的结合。培养学生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的品质,以及科学的创新精神。利用多媒体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家的科学成果的认知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3. 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如果在生物实验教学中适当地利用多媒体模拟一些实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由于受一些条件的限制,使有些实验结果不够清晰,不能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这时需要教师在真实实验的基础上再模拟予以补充。如讲“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时,洋葱根尖的培养需要较长时间(一般3~4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难度较大,往往得不到现象或现象不明显。所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后,可用多媒体课件将最终的结果和现象放给学生看。这样不仅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效果也不错。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总有一些实验是中学条件下不可能做出的,这时就可以用模拟实验进行教学。如“光合作用”的教学,需要认识光合作用中所释放的氧是来源于水而不是来源于二氧化碳。这个实验要用氧的放射性同位素,实验设备也比较复杂,在中学生物实验室里不能做。用多媒体教学有效地模拟水的光解及氧的生成过程,学生更易于接受。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媒体介入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生物学教学的质量。同时多媒体教学也能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能使生物知识形象具体,缩短生物教学的时空,缓解生物实验的难题,丰富生物课堂的教学。当然,教师也不能忽视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本身固有的弊端。但是只要能够摆正相互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地位,从实际出发,突出教学重点,解决难点,探索规律,启发思维,在认真分析生物学知识内容的基础上,着力于从学生的学为主,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真正实现多媒体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就会使生物课堂教学精彩、有趣、愉快、大容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必然会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