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王紫阁(2002.4-),女,汉族,河南洛阳人。
在一个不为人知的荒漠深处,有一个曾经繁盛一时的河谷绿洲,因傍着一条名叫纳西的河流而称为纳西国。这里远离海洋,远离贸易中心,远离先进文明。唯一邻近的,是与它紧密相连的容斯勒雪山。这里的人们从来没有脱下过貂皮衣裳,不分四季地过着寒冷而单调的生活。
传说第一个走出去的人是勒因。这纯属一次巧合。那年下了百年不遇的暴风雪,甚至还遇上了一场夹冰雹的飓风。勒因被卷入了飓风,再也没有回来过。听勒因的家人们描述,他夜里有上厕所的习惯,那晚暴风雪骤停,人们都以为结束了,谁知接着飓风就席卷而来,他就失去了行踪。
不过那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传说,人们便也没有把这件事情当作真正的历史。现在纳西国的人民根本没有心情去关注这些,他们赖以生存发展的纳西河已经连续数十个白天黑夜断流,而且还在不断加剧,现在连河床都已经沙化,原来清澈的河水已經蒸发殆尽。也许年轻人也只是担忧,而老人们却已经举行过多次祭祀,虽然他们的神灵并没有给予恩惠,但是纳西人民相信,在纳西河彻底断流之前,老人们的眼泪会让它重新丰盈起来。
在第一百四十三天断流日到来时,人们终于悲哀地意识到,在以往纳西几百年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如此长的断流期,就连容斯勒雪山都不能称之为“雪山”了。那座以往绿植和白雪相映的场景,如今已变为一座枯黄的,光秃秃的荒山,而火辣辣的太阳日日准时到班,监督着他们可供种植的灌溉区域一点点缩小。人们从来没有如此渴望过暴风雪的到来。
“一定是有什么大变故。”彼得亲王总结道,“有什么我们所不知晓的大事正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发生,因此它能够导致我们的气候异常。”纳西人民悲哀又神往的想道,有什么东西能够改变日月?除了我们伟大的神灵?哦,那片土地上一定有智慧的长者和英明的国王。
当第二百个断流日来临时,纳西人民看着已经颗粒无收,一无所有的粮仓绝望了。他们不会指望那还不能读通一本经书的小国王能够帮助他们什么。更糟的是,彼得亲王去世了,已往表面还算和平的纳西王室开始了永无止境的政治杀戮。但是竟然没有一个人试图走出去,其一是因为纳西明令禁止,有严刑酷法等待着鲁莽的平民;其二或许是几百年来纳西人民骨子里不变的懦弱和卑小。
第三百个断流日来临时,纳西的一切都濒临崩溃,饿殍遍野,王室不是王室,贵族不是贵族,但凡有一口饭可以吃,谁还在乎那满屋金碧辉煌?现在贵族们痛恨金砖玉墙,因为那些东西已经换不来生存。派出去的探路使,要么饿死在半路上,要么就随便在外边耗两天,以便回来能够以“功绩”赢得半口米粮。
整整三百一十天后,满山跑出来的畜生已经熟稔与人厮杀互食,现在人和动物的血液已经成了纳西的水源。这天有一位身着奇异服装的人来到了纳西国的绿洲。他白发苍苍,却依然步伐坚定,他身上沉重的包裹仿佛装尽了人间的奇珍异宝,他的身后有一只已经累死的骆驼,在推开城门后,他满眼惊恐地看着迫不及待奔向他啃食的人民。
血液随着土地流到曾经的纳西河,蜿蜒出一片极致颓唐瑰丽,在这野兽的世界中,一道鲜红的血流混入了所有凝入土地的干血,散发出一股令人作呕的恶臭。
风吹起散落在地的包裹,包裹一层一层的翻开,第一层是柔软顺滑的精致绸缎,第二层是几张蒸汽机的设计图纸,第三层是些不起眼的散银和一些干粮,最后一层,是一只羽毛笔和一摞厚厚的书本。
风声越来越大,开始嗡嗡作响,散银和干粮都被吹得无影无踪,风急切地翻开书本的第一页
——泰勒斯·勒因
我终于到达了文明世界。那里经济繁盛,人民安康……
哦,该死的,暴风雪来了,我看的不太清了。
终篇
泰勒斯·费根正坐在电脑旁钻研他的论文,他的小儿子急急忙忙闯进来,这令他有点不悦。
“弗朗,如果你的多动症还不能消失的话,我们就不能把你送进学校了。”费根没好气地威胁道。“哦,爸爸,对不起。我只是听祖母讲了曾祖母的故事,有些疑问。”一头棕色短卷发的六岁小男孩无辜地望向费根。
“好吧。”费根停下还在键盘上活跃着的手,转过头来看着小小的弗朗。“你有什么疑问,弗朗先生?”
弗朗抓腮,害羞笑道:“泰勒斯·费根先生,有关我们家的传说是真的吗?”费根认真思考了下回答说:“我想你宁愿它是假的。因为这个故事的结局委实不怎么好。”弗朗摇头晃脑一会道:“爸爸,为什么当年勒因曾祖父要回去啊?他既然已经有了家,为什么还要回到吃人的地方?”
费根按了按头,严肃道:“弗朗,这是一个男子汉的使命。他既然有能力去引领他的亲人们走近文明,他义不容辞。但是时间有些晚了。”弗朗摸摸头,笑道:“嘿,我知道了。可是纳因河为什么会断流呢?”
费根没有说话,拍拍儿子的肩膀道:“这个问题,你可以自己找到的。弗朗先生,我的工作时间到了。”
小男孩行了一个笔直有力的海军礼:“是。泰勒斯·费根先生!”然后欢欢笑笑跑开了。
当泰勒斯·费根的双手重回到黑色的键盘上时,他的思绪却突然飘走。
也许纳西人民永远都不知道,曾祖父那份笔记里,曾经有过有一张纳西全方位的地图,在沙漠的四周,都曾是他们遥不可及的近代文明。
只是没有一个人曾真正迈出过那片沙漠。
在一个不为人知的荒漠深处,有一个曾经繁盛一时的河谷绿洲,因傍着一条名叫纳西的河流而称为纳西国。这里远离海洋,远离贸易中心,远离先进文明。唯一邻近的,是与它紧密相连的容斯勒雪山。这里的人们从来没有脱下过貂皮衣裳,不分四季地过着寒冷而单调的生活。
传说第一个走出去的人是勒因。这纯属一次巧合。那年下了百年不遇的暴风雪,甚至还遇上了一场夹冰雹的飓风。勒因被卷入了飓风,再也没有回来过。听勒因的家人们描述,他夜里有上厕所的习惯,那晚暴风雪骤停,人们都以为结束了,谁知接着飓风就席卷而来,他就失去了行踪。
不过那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传说,人们便也没有把这件事情当作真正的历史。现在纳西国的人民根本没有心情去关注这些,他们赖以生存发展的纳西河已经连续数十个白天黑夜断流,而且还在不断加剧,现在连河床都已经沙化,原来清澈的河水已經蒸发殆尽。也许年轻人也只是担忧,而老人们却已经举行过多次祭祀,虽然他们的神灵并没有给予恩惠,但是纳西人民相信,在纳西河彻底断流之前,老人们的眼泪会让它重新丰盈起来。
在第一百四十三天断流日到来时,人们终于悲哀地意识到,在以往纳西几百年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如此长的断流期,就连容斯勒雪山都不能称之为“雪山”了。那座以往绿植和白雪相映的场景,如今已变为一座枯黄的,光秃秃的荒山,而火辣辣的太阳日日准时到班,监督着他们可供种植的灌溉区域一点点缩小。人们从来没有如此渴望过暴风雪的到来。
“一定是有什么大变故。”彼得亲王总结道,“有什么我们所不知晓的大事正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发生,因此它能够导致我们的气候异常。”纳西人民悲哀又神往的想道,有什么东西能够改变日月?除了我们伟大的神灵?哦,那片土地上一定有智慧的长者和英明的国王。
当第二百个断流日来临时,纳西人民看着已经颗粒无收,一无所有的粮仓绝望了。他们不会指望那还不能读通一本经书的小国王能够帮助他们什么。更糟的是,彼得亲王去世了,已往表面还算和平的纳西王室开始了永无止境的政治杀戮。但是竟然没有一个人试图走出去,其一是因为纳西明令禁止,有严刑酷法等待着鲁莽的平民;其二或许是几百年来纳西人民骨子里不变的懦弱和卑小。
第三百个断流日来临时,纳西的一切都濒临崩溃,饿殍遍野,王室不是王室,贵族不是贵族,但凡有一口饭可以吃,谁还在乎那满屋金碧辉煌?现在贵族们痛恨金砖玉墙,因为那些东西已经换不来生存。派出去的探路使,要么饿死在半路上,要么就随便在外边耗两天,以便回来能够以“功绩”赢得半口米粮。
整整三百一十天后,满山跑出来的畜生已经熟稔与人厮杀互食,现在人和动物的血液已经成了纳西的水源。这天有一位身着奇异服装的人来到了纳西国的绿洲。他白发苍苍,却依然步伐坚定,他身上沉重的包裹仿佛装尽了人间的奇珍异宝,他的身后有一只已经累死的骆驼,在推开城门后,他满眼惊恐地看着迫不及待奔向他啃食的人民。
血液随着土地流到曾经的纳西河,蜿蜒出一片极致颓唐瑰丽,在这野兽的世界中,一道鲜红的血流混入了所有凝入土地的干血,散发出一股令人作呕的恶臭。
风吹起散落在地的包裹,包裹一层一层的翻开,第一层是柔软顺滑的精致绸缎,第二层是几张蒸汽机的设计图纸,第三层是些不起眼的散银和一些干粮,最后一层,是一只羽毛笔和一摞厚厚的书本。
风声越来越大,开始嗡嗡作响,散银和干粮都被吹得无影无踪,风急切地翻开书本的第一页
——泰勒斯·勒因
我终于到达了文明世界。那里经济繁盛,人民安康……
哦,该死的,暴风雪来了,我看的不太清了。
终篇
泰勒斯·费根正坐在电脑旁钻研他的论文,他的小儿子急急忙忙闯进来,这令他有点不悦。
“弗朗,如果你的多动症还不能消失的话,我们就不能把你送进学校了。”费根没好气地威胁道。“哦,爸爸,对不起。我只是听祖母讲了曾祖母的故事,有些疑问。”一头棕色短卷发的六岁小男孩无辜地望向费根。
“好吧。”费根停下还在键盘上活跃着的手,转过头来看着小小的弗朗。“你有什么疑问,弗朗先生?”
弗朗抓腮,害羞笑道:“泰勒斯·费根先生,有关我们家的传说是真的吗?”费根认真思考了下回答说:“我想你宁愿它是假的。因为这个故事的结局委实不怎么好。”弗朗摇头晃脑一会道:“爸爸,为什么当年勒因曾祖父要回去啊?他既然已经有了家,为什么还要回到吃人的地方?”
费根按了按头,严肃道:“弗朗,这是一个男子汉的使命。他既然有能力去引领他的亲人们走近文明,他义不容辞。但是时间有些晚了。”弗朗摸摸头,笑道:“嘿,我知道了。可是纳因河为什么会断流呢?”
费根没有说话,拍拍儿子的肩膀道:“这个问题,你可以自己找到的。弗朗先生,我的工作时间到了。”
小男孩行了一个笔直有力的海军礼:“是。泰勒斯·费根先生!”然后欢欢笑笑跑开了。
当泰勒斯·费根的双手重回到黑色的键盘上时,他的思绪却突然飘走。
也许纳西人民永远都不知道,曾祖父那份笔记里,曾经有过有一张纳西全方位的地图,在沙漠的四周,都曾是他们遥不可及的近代文明。
只是没有一个人曾真正迈出过那片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