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以来,政治教材的编写注重趣味性、可读性、实效性和探究性,已使学生从传统的政治教学的枯燥无味中逐渐摆脱出来,但真正要让学生对政治课产生浓厚兴趣,确立政治课程的吸引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却不是朝夕之功可以办到的,而是要经过实践的长期探索。
【关键词】初中政治; 教学; 培养; 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国家进一步强调学校的德育工作,这对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挑战,教师必须树立教育教学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最重要的就是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那么政治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激发兴趣,主动参与,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以其知识和智慧作基础,而且要与学生的积极情绪,特别是创新欲望密切相关。因此,我们教师应做到优化课堂教学气氛,精心设计授课的开头,使学生觉得教师讲课有味、有听头、有意思;精心设计恰到好处耐人寻味的结尾,使学生体验到政治课“言虽尽意无穷”的魅力,对所讲授的知识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思维能力进一步增强,让学生在民主、宽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做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更浓;课虽终,趣犹存”。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这样课堂教学才能活跃起来,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使他们敢于畅所欲言、大胆思考,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从而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例如,在讲授货币这一内容时,针对学生难以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我特意从网上下载了五种商品的图片,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买者和卖者的角色进行循环交换,让他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扩大了的物物交换所面临的困难,并乘机引导学生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思考,从而为理解货币的产生埋下了伏笔,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讨论中学
当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和引导,激发他们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欲望。创新不能只从结果上看,实际上,青少年学生创新精神的可贵不仅在于结果“新”,更在于“创”——获得“新”的过程。创新精神本质上是一种独立探究精神,关键在于使学生在创新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而不是盲从、迷信)、独立探究和独立发现(而不是跟着他人的脚印走)。青少年学生知识和阅历都非常有限,教师要力求让学生树立独立探究的热情,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据此,在教学中应该去尝试:
1.发挥学生间的互补作用。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比如互相讨论。在讲授新知识时,首先拟定出讨论的问题,给出充足的自学时间,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想象,大胆的发表自己对新知识的见解和体会,参与到求知的过程中。再如相互质疑。在深化明理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教学的知识点,收集平时生活中同学之间的行为,互相提问,互相讨论,在讨论中自己得出正确的结果。
2.创设情境,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求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看看、听听、说说、辩辨、演演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引导讨论,全身投入,营造学生创新的氛围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老师除了要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外,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远比培养学生的“学答”意识与应试能力重要得多、有意义得多,这也正是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要着力解决的问题。讨论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通过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创造讨论的氛圍,给学生讨论的机会,留给学生讨论的空间。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培养其独立思维的能力,使其全力投入课堂,从而激发学生对政治课学习的兴趣,打破“满堂灌”的沉闷教学格局,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比如,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时,我提出这样的议题让学生讨论:“我们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购买商品受哪些因素影响?怎样看待这些因素的影响?你认为怎样消费才科学?”学生在议论过程中畅所欲言、精神放松、兴趣盎然,既理解了课文,又提高了思想认识。如果教师一直是“满堂灌”,学生一定会困倦,收不到好的效果。
创新不是一味的“标新立异”,而是发现,是超越,这种发现或超越在本质上应该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这才是创新的价值所在。对学生而言,“先进性”必须成为学习活动追求的目标,其具体表现可以是学习方法的科学高效,可以是对学习内容理解的独到深刻,可以是解决问题方法的简便新颖,可以是知识运用于实践获得某种发现等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敢持己见,大胆的标新立异,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批判性,以此来支持他们独特的人格,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要有了创新精神,“高智商”才能转化为“高成就”,天才少年才能真正展示天才,不断迸射出创新的火花。
(作者单位:贵州省平塘县第二中学)
【关键词】初中政治; 教学; 培养; 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国家进一步强调学校的德育工作,这对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挑战,教师必须树立教育教学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最重要的就是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那么政治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激发兴趣,主动参与,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以其知识和智慧作基础,而且要与学生的积极情绪,特别是创新欲望密切相关。因此,我们教师应做到优化课堂教学气氛,精心设计授课的开头,使学生觉得教师讲课有味、有听头、有意思;精心设计恰到好处耐人寻味的结尾,使学生体验到政治课“言虽尽意无穷”的魅力,对所讲授的知识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思维能力进一步增强,让学生在民主、宽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做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更浓;课虽终,趣犹存”。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这样课堂教学才能活跃起来,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使他们敢于畅所欲言、大胆思考,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从而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例如,在讲授货币这一内容时,针对学生难以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我特意从网上下载了五种商品的图片,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买者和卖者的角色进行循环交换,让他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扩大了的物物交换所面临的困难,并乘机引导学生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思考,从而为理解货币的产生埋下了伏笔,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讨论中学
当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和引导,激发他们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欲望。创新不能只从结果上看,实际上,青少年学生创新精神的可贵不仅在于结果“新”,更在于“创”——获得“新”的过程。创新精神本质上是一种独立探究精神,关键在于使学生在创新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而不是盲从、迷信)、独立探究和独立发现(而不是跟着他人的脚印走)。青少年学生知识和阅历都非常有限,教师要力求让学生树立独立探究的热情,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据此,在教学中应该去尝试:
1.发挥学生间的互补作用。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比如互相讨论。在讲授新知识时,首先拟定出讨论的问题,给出充足的自学时间,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想象,大胆的发表自己对新知识的见解和体会,参与到求知的过程中。再如相互质疑。在深化明理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教学的知识点,收集平时生活中同学之间的行为,互相提问,互相讨论,在讨论中自己得出正确的结果。
2.创设情境,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求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看看、听听、说说、辩辨、演演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引导讨论,全身投入,营造学生创新的氛围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老师除了要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外,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远比培养学生的“学答”意识与应试能力重要得多、有意义得多,这也正是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要着力解决的问题。讨论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通过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创造讨论的氛圍,给学生讨论的机会,留给学生讨论的空间。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培养其独立思维的能力,使其全力投入课堂,从而激发学生对政治课学习的兴趣,打破“满堂灌”的沉闷教学格局,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比如,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时,我提出这样的议题让学生讨论:“我们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购买商品受哪些因素影响?怎样看待这些因素的影响?你认为怎样消费才科学?”学生在议论过程中畅所欲言、精神放松、兴趣盎然,既理解了课文,又提高了思想认识。如果教师一直是“满堂灌”,学生一定会困倦,收不到好的效果。
创新不是一味的“标新立异”,而是发现,是超越,这种发现或超越在本质上应该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这才是创新的价值所在。对学生而言,“先进性”必须成为学习活动追求的目标,其具体表现可以是学习方法的科学高效,可以是对学习内容理解的独到深刻,可以是解决问题方法的简便新颖,可以是知识运用于实践获得某种发现等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敢持己见,大胆的标新立异,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批判性,以此来支持他们独特的人格,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要有了创新精神,“高智商”才能转化为“高成就”,天才少年才能真正展示天才,不断迸射出创新的火花。
(作者单位:贵州省平塘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