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计算题的教学,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教学不在教师“教会”,而在于使学生“会学”,而数学日记正好可以增强学生这些方面的理解,运用。本文从笔者的教学过程中积累学生的典型错例,并用数学日记作为媒介采取措施,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计算能力;错例分析
一、我的教学问题与困惑
我教了四年级的数学,从学生的作业和考试发现,几何图形、统计、小数点移动、单位换算,这些内容大部分同学都能基本掌握,但是计算这一块内容错误率非常高,原本常规的计算错误率很高,简便运算这一块内容定律很多,错误率很高,特别是其中的乘法分配律和结合律,更是错得一塌糊涂。每次考试,计算丢分比例非常大。
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计算常常出错,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不是错写、漏写,符号写错就是小数点点错,还有就是最基本的公式用错。实际上这些错误严重干扰着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教师的正常教学,作为老师,不能把学生的错误都一律认为是“粗心惹的祸”,如果能从知识方面以及心理方面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糾正策略,这对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和教师的计算教学将更有帮助。
如何提高四年级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成了摆在我面前迫在眉睫的一大难题。
二、我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而三年级升四年级又是小学教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很多在低段成绩还好的学生,在四年级出现了明显的下滑。究其原因,是因为四年级出现了很多新的运算定律,而很多“数感”差、基础差的学生就会出现不适应,不掌握,计算出错的情况。
我收集了学生作业的计算错误题,发现主要原因为以下三点:
1.进退位错误,不进位、进错位、不借位、不退位。
(7+125)×8 44×25
=8×7+8×125 =44×(20+5)
=56+900 =44×20+44×5
=956 =990+220
=1000
2.公式运用错、混淆,公式不理解。
25×16×125 1500÷(4×15)
=(25×8)×(8×125) =1500÷15×4
=200×1000 =100×4
=200000 =400
3.其他错误。
25×34×40
=25×40×34
=1000×34
=3400
但错误并不可怕,它是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主动思维产生的结果之一,是学生经历了分析、对比、理解、调整等学习方式后对问题的一种反馈。
学生层面,笔者观察到四年级的学生对待自己作业中的错误是如此“随随便便”,不把错误当回事,缺乏“自我反思”意识。
教师层面,“错误”预设不及时、“错误”反馈不及时、“错误”评价不及时。
以上种种原因,使得学生的计算正确率不高,做了错、反复错。
三、我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建立数学日记,及时记录、积累错题
就计算而言,对学生来说是枯燥无味的。利用数学日记能有效增加学生对计算的兴趣。趣味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只有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感知数学的趣味性,才能让学生爱学数学,以免产生对数学的枯燥乏味、苦苦思索、繁难计算、复杂推理的心理。做到数学日记每人一本,前四页留着写基础公式,后面每天记录至少一题,可以是当天的典型例题,也可以是自己做错的题目。
(二)批改数学日记,及时反馈、跟进纠错
每天早上收上来进行批改,时时面批。面批时若学生仍是错误的,第一步询问学生是否看清题目中的数字和符号;第二步让学生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以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第三步进行计算;第四步进行演算,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长此以往可以起到预防错误再次发生的作用。
(三)整理数学日记,梳理错因、自主反思
让学生学会分析反思,是粗心大意,还是公式不理解,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学生学习知识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但学生的能力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在消化理解知识的基础上,经过自己反复总结才形成的。
(四)共享数学日记,分享智慧、共享成果
1.让数学日记“漂流”。
每天中午花15分钟时间,同学们互相分享各自的数学日记。
2.“分享会”。
每周五请几位同学上来讲他记在数学日记上的一些经典题目,大家一起思考、讨论。由主持人控制全场,交流结束后以益智题、抢答题等题型,个人对决、小组比拼等形式,让大家参与进来。
3.“展览会”。
每个月搞一次数学日记的展览会,展览的内容可以包括优秀学生的数学日记,同学们记在小卡片的有趣题目,还可以留有一些与计算题有关的小游戏。
在这一个个的“会”上,学生在生动有趣的互动中其实做了大量的计算练习,既达到了巩固目的,又不会让学生感到计算的乏味。
数学日记作为一种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只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坚持,每一次都能及时、有效的反馈,就一定会对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产生积极而有效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计算能力;错例分析
一、我的教学问题与困惑
我教了四年级的数学,从学生的作业和考试发现,几何图形、统计、小数点移动、单位换算,这些内容大部分同学都能基本掌握,但是计算这一块内容错误率非常高,原本常规的计算错误率很高,简便运算这一块内容定律很多,错误率很高,特别是其中的乘法分配律和结合律,更是错得一塌糊涂。每次考试,计算丢分比例非常大。
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计算常常出错,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不是错写、漏写,符号写错就是小数点点错,还有就是最基本的公式用错。实际上这些错误严重干扰着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教师的正常教学,作为老师,不能把学生的错误都一律认为是“粗心惹的祸”,如果能从知识方面以及心理方面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糾正策略,这对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和教师的计算教学将更有帮助。
如何提高四年级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成了摆在我面前迫在眉睫的一大难题。
二、我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而三年级升四年级又是小学教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很多在低段成绩还好的学生,在四年级出现了明显的下滑。究其原因,是因为四年级出现了很多新的运算定律,而很多“数感”差、基础差的学生就会出现不适应,不掌握,计算出错的情况。
我收集了学生作业的计算错误题,发现主要原因为以下三点:
1.进退位错误,不进位、进错位、不借位、不退位。
(7+125)×8 44×25
=8×7+8×125 =44×(20+5)
=56+900 =44×20+44×5
=956 =990+220
=1000
2.公式运用错、混淆,公式不理解。
25×16×125 1500÷(4×15)
=(25×8)×(8×125) =1500÷15×4
=200×1000 =100×4
=200000 =400
3.其他错误。
25×34×40
=25×40×34
=1000×34
=3400
但错误并不可怕,它是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主动思维产生的结果之一,是学生经历了分析、对比、理解、调整等学习方式后对问题的一种反馈。
学生层面,笔者观察到四年级的学生对待自己作业中的错误是如此“随随便便”,不把错误当回事,缺乏“自我反思”意识。
教师层面,“错误”预设不及时、“错误”反馈不及时、“错误”评价不及时。
以上种种原因,使得学生的计算正确率不高,做了错、反复错。
三、我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建立数学日记,及时记录、积累错题
就计算而言,对学生来说是枯燥无味的。利用数学日记能有效增加学生对计算的兴趣。趣味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只有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感知数学的趣味性,才能让学生爱学数学,以免产生对数学的枯燥乏味、苦苦思索、繁难计算、复杂推理的心理。做到数学日记每人一本,前四页留着写基础公式,后面每天记录至少一题,可以是当天的典型例题,也可以是自己做错的题目。
(二)批改数学日记,及时反馈、跟进纠错
每天早上收上来进行批改,时时面批。面批时若学生仍是错误的,第一步询问学生是否看清题目中的数字和符号;第二步让学生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以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第三步进行计算;第四步进行演算,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长此以往可以起到预防错误再次发生的作用。
(三)整理数学日记,梳理错因、自主反思
让学生学会分析反思,是粗心大意,还是公式不理解,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学生学习知识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但学生的能力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在消化理解知识的基础上,经过自己反复总结才形成的。
(四)共享数学日记,分享智慧、共享成果
1.让数学日记“漂流”。
每天中午花15分钟时间,同学们互相分享各自的数学日记。
2.“分享会”。
每周五请几位同学上来讲他记在数学日记上的一些经典题目,大家一起思考、讨论。由主持人控制全场,交流结束后以益智题、抢答题等题型,个人对决、小组比拼等形式,让大家参与进来。
3.“展览会”。
每个月搞一次数学日记的展览会,展览的内容可以包括优秀学生的数学日记,同学们记在小卡片的有趣题目,还可以留有一些与计算题有关的小游戏。
在这一个个的“会”上,学生在生动有趣的互动中其实做了大量的计算练习,既达到了巩固目的,又不会让学生感到计算的乏味。
数学日记作为一种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只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坚持,每一次都能及时、有效的反馈,就一定会对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产生积极而有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