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面对5•12地震,党和国家的回答是“不抛弃,不放弃”;面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胡总书记的回答是“北京奥运会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面对经济危机,温总理的回答是“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无数的回答指明了方向,声张了正义,增进了友谊,团结了力量。请以“回答”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自拟题目,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要鲜明。
审题指导
从字面上讲,回答就是对问题、呼唤、呼吁或号召的答复;对意见、争论或反对意见的答辩。在具体的情景中,回答的内涵又各不相同:有时候,回答是一种表态;有时候,回答是一种承诺;有时候,回答是一种支持;有时候,回答是一种选择……回答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一个眼神,一次点头,一个微笑,一句话回复……因此这道题目开合度很大,可以多角度写作。
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材料的导向,材料中叙述的是面对重大问题的挑战与考验,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回答,他们的回答表明了他们在处理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的原则、理念和立场。生活中,我们要回答的问题很多,虽然不一定是面对“地震、奥运、经济危机”,但对我们个人而言,同样不可忽视,也不可逃避。比如面对祖国的挑选,我们怎么回答。因此,这道题目,我们不能就回答泛泛而谈回答的现象、方式、技巧和作用等。
这道试题,看似开放程度很大,可以自由发挥,但是命题人的意图也很明显,就是通过考查我们对人生中面临的具体问题的回答,来甄别我们的是非观念、思想境界、人格魅力。因此,文章应从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等方面去立意。
话题作文的审题,不可只着眼于话题的开放度,应把握话题的内涵,特别是有材料的话题作文,我们要结合材料的导向,把握命题者的意图。从命题意图出发,选材要有思想性、启发性,立意深远,作文才能获得高分。
写作提示
如何才能写好这个作文?我们先来分析这个作文话题。回答,它应包含着这么几层内容:(1)谁回答谁?(2)回答什么?(3)怎么回答?(4)回答的内容是什么?这几个方面,是每一篇作文都必须写清楚的内容。
弄清了应该写什么,现在的问题是怎么写了。怎么写,我们完全可以从写作的角度、构思、文体、写法上作一些大胆地尝试。
谁回答谁?一般的学生可能想到的是,学生回答老师,子女回答家长,晚辈回答长辈,下属回答领导……我们完全可以换种思维,换个角度,写老师回答学生,家长回答子女,长辈回答晚辈,领导回答下属等。这是人对人的回答,除此,还有人对物的回答,物对人的回答,甚至是物对物的回答。切换一个角度,就能平中见新,平中见新奇。
回答什么?我们很容易想到回答老师的提问,回答父母的质疑,回答长辈的期盼,回答领导的垂询,回答自然的启示……反过来,便别开生面,妙趣横生。我们的老师、父母、领导、长辈,也不是完人,他们要求我们做到的事,并不是每一件他们自己都做到了,做好了,他们也会疏漏、过激,甚至犯错。我们的反问,或许能促成他们的自省。他们回答的不仅仅是他们需要直面的问题,而且是他们需要直面的现实与人生。从这些角度,去挖掘出为人处世、言传身教、正确认识自己等方面的立意,也富有新意。
怎么回答?回答的方式很多。同学们自然最先想到的是,当面的直接的语言答复。其实还有些特殊的回答。一般说来,教师、父母、长辈、领导对学生、子女、晚辈、下属的回答,特别是当他们理亏时,都不会当面回答。他们可能选用书信、日记、电话、博客留言等方式回答。这样,我们可以写成书信体、日记体、道歉书、留言条、电话记录……其中,物对人的回答、物对物的回答,也就可以写成寓言、童话等。有了文体上的大胆尝试,一些相关的手法,便可灵活运用,如镜头组接、片段剪辑、拟人手法的运用等。
回答内容是什么?是语言?是行动?是语言,更要是行动。只有将语言化为行动,才是真正的回答,也才能说明认识提高,思想进步了。所以,文章描写不能停留在语言上的承诺,更要对人物的心理、行动进行描写。行动是最好的证明。于是,文章基本上形成了这样一种格局:问题+回答+行动。在具体布局上可以倒叙、插叙或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
其实,无论怎么回答,都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因此,文章要在内容的充实,观点的深刻,语言的文采上见真性。
同学佳作
风自花里过来香
万州龙宝中学 曾仕丽
又是一个晴天,阳光灿烂。万物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花儿含羞绽放,冬眠的小动物也纷纷爬出来享受这日光浴。微风轻轻地拂过,杨柳树摇曳着妩媚的身姿,别有韵味。看着眼前的这一切,我有了疑问。
我问阳光:“你为什么要照耀大地?”
阳光回答:“我要让万物苏醒过来。”
我问鸟儿:“你为什么要鸣叫?”
鸟儿回答:“我要为大自然增加动听的音乐。”
我问花儿:“你为什么要绽放?”
花儿回答:“我要为大自然添上美丽的色彩。”
……
它们都是为别人而奉献自己,所以它们才变得更美丽起来,生命也更有了意义。
现在,我要问自己:“你来到世上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奉献自己吗?”
我的回答是:“我不仅要奉献自己,还要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我要为家人献出一份爱,为朋友伸出一只手,为需要帮助的人点上一盏灯,为祖国开一朵花……”
风自花里过来香。微风拂过的时候,花香满园。我就要做一缕微风。炎热的时候,带去清凉。花儿绽放时,把芬芳传播四方。我愿意带走污染,带走毒气,带走所有的尘埃,还天空明朗,还大地一片清爽,轻轻的,悄悄的,不为人知。
我不愿意做雪花,纷纷扬扬,那太招摇;不愿做腊梅,傲然挺立,那太受人瞩目;我也不愿做彩虹,绚丽多彩,被人无辜赞扬。因为,我所做的微不足道;因为,我所有的也是别人的馈赠。因为有别人“吹风”,所以我们才芬芳。如果我是萤火虫,别人就是星星;如果我是星星,别人就是月亮;如果我是月亮,别人就是太阳。
风自花里过来香,是我欣赏的、追求的境界。在我的心中,它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独特、那样的完美……就像少女一样,长发飘逸,温柔,甜美,文静;又像画师,在天地间地行走,留住美丽的风景;它又像流水,默默地朝着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漫长人生,有人为独立特行而活,有人为了蝇头小利而活,有人为了沽名钓誉而活……人生百态,世界纷繁,人人都有答案,不求同一,但求无愧。
如果有人问我的人生追求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风自花里过来香。
文章巧设情景,触景生情,由发问自然物,引入对人生的意义的回答,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立意深远。作者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又认为人人都应该奉献,默默地,不图名,不为利,因为“风自花里过来香”。这样的立意,融合在富有诗情画意的题目中,令人耳目一新。文章巧妙地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描述意境,营造氛围,使说理生动。句式整散结合,长短结合,既灵活,又匀称,丰富了文章的意蕴。文章语言犀利,闪烁着作者智慧的光芒,表达成熟、老道,值得借鉴。
作家走笔
回 答
文/庞进
朋友,你好!也许是受你信中情绪的感染,在回这封信之前,我也“泥塑”一般,在书桌前坐了好久。“生命”,的确是一个难以回避又耐人寻味的严肃命题。同你一样,我也常常陷入这个命题所形成的“漩涡”之中,也曾为诸如“生命的实质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要活着?”“怎样的活着才算活着?”等疑问而困惑不已。
恩格斯曾有过一个著名的定义,认为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几十年的生物科学成就将这个定义大大地发展了一步,认为生命是核酸和蛋白质的复合体系的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方式本质上就在于核酸和蛋白质的化学成分不断地自我更新。我在《创造论》一书中,曾对“创造”做了一番考察:创造是创造物不断地进入创造过程,不断地释放和发挥创造效能,从而不断地生成新的创造物的活动。核酸和蛋白质的化学成分不断地自我更新,也就是这些化学成分不断地进入创造过程,不断地释放和发挥创造效能,从而不断地生成新的创造物。所以,我们似乎有理由认为:生命的实质是创造,生命在于创造,生命就是创造。
生命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都证明这个想法是不错的。地球上的生命从无到有,大约花了十几亿年的时间。早先分散在地球表面的仅仅是宇宙大爆炸后所形成的一些基本元素,这些基本元素不断地进入创造过程,生成简单的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又不断地进入创造过程生成有机物小分子;这些有机物小分子由简单而复杂,经过漫长的创造过程,形成以蛋白质和核酸为主要成分的多分子体系;这些多分子体系继续创造,直至原始生命诞生。由原始生命发展到人,大概又经历了长达二十多亿年的风雨岁月。到了六十多万年前,才“人猿相揖别”,完成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这个转变是一个伟大的创造,这个创造使地球上屹立起一个最高级的生命体,一个无与伦比的能够进行智慧创造的创造物。智慧是高度发达的大脑神经系统的创造效能的释放和发挥,人之外的其它动物,都不具备这样的神经系统,因而都不可能产生智慧。智慧非人类莫属,是人类的骄傲,人类的专利。
讨论到这里,我们似乎可以回答“人为什么要活着?”“怎样的活着才算活着?”的问题了。人为了创造,智慧的创造而活着,不断地投入智慧的创造的活着才算真正的人的活着,否则,就是非人的动物式的“活着”。
智慧有大有小,有高有低。一般人日常生活中的创造,是小智慧、低智慧的创造,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等的创造,是大智慧、高智慧的创造。
人作为智慧的创造物来到世上,无非两种价值取向:追求卓越与甘于平凡。追求卓越与人的创造本质相一致,甘于平凡与人的创造本质相背离。因此,内心深处,没有人甘愿平平庸庸,碌碌一生,而不想出人头地,出类拔萃。问题在于,追求卓越的创造欲念常常被来自外部的和自身的创造抑制所封锁、所扼杀,谁能够冲破这种封锁与扼杀,使追求卓越的心愿得以外化和实现,谁就可能进入高智慧创造者的行列。否则,谁就将以终生庸碌而恨憾九泉。在创造学眼里,碌碌无为的生命,无异于行尸走肉——不追求卓越,活着还有什么意义?甘愿平庸等于甘愿沉沦,甘愿倒退,甚至比甘愿堕落还可憎可悲——堕落还有负价值,能刺激健全法制的创造,能引起社会疗救的注意;而平庸,则常常使你无计可施。大面积的平庸,意味着很难治愈的大面积的精神阳痿。这样的“阳痿”之于全社会,岂不悲夫!
扯远了,就此煞住。
愿我们的智慧与我们的追求同在。
愿智慧的创造与我们的生命同在。
高智慧的创造将使您的生命辉煌!
这是作者对朋友关于“生命的实质是什么”的回答,是书信体散文。在作者的回信中,谈到的朋友的困惑,其实我们也曾有过。这样的构思,以点代面,以小见大,通过回答朋友的问题,来探讨生命的实质。作者认为生命的实质是创造,因为创造,人便区别于动物,人活着才有意义。只有个体生命不断创造,社会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发展。作者以自己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和考察,用理性思考,知识启发,激情诱导,旁征博引,深入浅出,肯定鲜明地回答了朋友。这样的回答,无疑会成为朋友前进道路上的灯盏。
(作者:方绍鱼,重庆万州龙宝中学)
面对5•12地震,党和国家的回答是“不抛弃,不放弃”;面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胡总书记的回答是“北京奥运会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面对经济危机,温总理的回答是“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无数的回答指明了方向,声张了正义,增进了友谊,团结了力量。请以“回答”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自拟题目,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要鲜明。
审题指导
从字面上讲,回答就是对问题、呼唤、呼吁或号召的答复;对意见、争论或反对意见的答辩。在具体的情景中,回答的内涵又各不相同:有时候,回答是一种表态;有时候,回答是一种承诺;有时候,回答是一种支持;有时候,回答是一种选择……回答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一个眼神,一次点头,一个微笑,一句话回复……因此这道题目开合度很大,可以多角度写作。
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材料的导向,材料中叙述的是面对重大问题的挑战与考验,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回答,他们的回答表明了他们在处理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的原则、理念和立场。生活中,我们要回答的问题很多,虽然不一定是面对“地震、奥运、经济危机”,但对我们个人而言,同样不可忽视,也不可逃避。比如面对祖国的挑选,我们怎么回答。因此,这道题目,我们不能就回答泛泛而谈回答的现象、方式、技巧和作用等。
这道试题,看似开放程度很大,可以自由发挥,但是命题人的意图也很明显,就是通过考查我们对人生中面临的具体问题的回答,来甄别我们的是非观念、思想境界、人格魅力。因此,文章应从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等方面去立意。
话题作文的审题,不可只着眼于话题的开放度,应把握话题的内涵,特别是有材料的话题作文,我们要结合材料的导向,把握命题者的意图。从命题意图出发,选材要有思想性、启发性,立意深远,作文才能获得高分。
写作提示
如何才能写好这个作文?我们先来分析这个作文话题。回答,它应包含着这么几层内容:(1)谁回答谁?(2)回答什么?(3)怎么回答?(4)回答的内容是什么?这几个方面,是每一篇作文都必须写清楚的内容。
弄清了应该写什么,现在的问题是怎么写了。怎么写,我们完全可以从写作的角度、构思、文体、写法上作一些大胆地尝试。
谁回答谁?一般的学生可能想到的是,学生回答老师,子女回答家长,晚辈回答长辈,下属回答领导……我们完全可以换种思维,换个角度,写老师回答学生,家长回答子女,长辈回答晚辈,领导回答下属等。这是人对人的回答,除此,还有人对物的回答,物对人的回答,甚至是物对物的回答。切换一个角度,就能平中见新,平中见新奇。
回答什么?我们很容易想到回答老师的提问,回答父母的质疑,回答长辈的期盼,回答领导的垂询,回答自然的启示……反过来,便别开生面,妙趣横生。我们的老师、父母、领导、长辈,也不是完人,他们要求我们做到的事,并不是每一件他们自己都做到了,做好了,他们也会疏漏、过激,甚至犯错。我们的反问,或许能促成他们的自省。他们回答的不仅仅是他们需要直面的问题,而且是他们需要直面的现实与人生。从这些角度,去挖掘出为人处世、言传身教、正确认识自己等方面的立意,也富有新意。
怎么回答?回答的方式很多。同学们自然最先想到的是,当面的直接的语言答复。其实还有些特殊的回答。一般说来,教师、父母、长辈、领导对学生、子女、晚辈、下属的回答,特别是当他们理亏时,都不会当面回答。他们可能选用书信、日记、电话、博客留言等方式回答。这样,我们可以写成书信体、日记体、道歉书、留言条、电话记录……其中,物对人的回答、物对物的回答,也就可以写成寓言、童话等。有了文体上的大胆尝试,一些相关的手法,便可灵活运用,如镜头组接、片段剪辑、拟人手法的运用等。
回答内容是什么?是语言?是行动?是语言,更要是行动。只有将语言化为行动,才是真正的回答,也才能说明认识提高,思想进步了。所以,文章描写不能停留在语言上的承诺,更要对人物的心理、行动进行描写。行动是最好的证明。于是,文章基本上形成了这样一种格局:问题+回答+行动。在具体布局上可以倒叙、插叙或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
其实,无论怎么回答,都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因此,文章要在内容的充实,观点的深刻,语言的文采上见真性。
同学佳作
风自花里过来香
万州龙宝中学 曾仕丽
又是一个晴天,阳光灿烂。万物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花儿含羞绽放,冬眠的小动物也纷纷爬出来享受这日光浴。微风轻轻地拂过,杨柳树摇曳着妩媚的身姿,别有韵味。看着眼前的这一切,我有了疑问。
我问阳光:“你为什么要照耀大地?”
阳光回答:“我要让万物苏醒过来。”
我问鸟儿:“你为什么要鸣叫?”
鸟儿回答:“我要为大自然增加动听的音乐。”
我问花儿:“你为什么要绽放?”
花儿回答:“我要为大自然添上美丽的色彩。”
……
它们都是为别人而奉献自己,所以它们才变得更美丽起来,生命也更有了意义。
现在,我要问自己:“你来到世上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奉献自己吗?”
我的回答是:“我不仅要奉献自己,还要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我要为家人献出一份爱,为朋友伸出一只手,为需要帮助的人点上一盏灯,为祖国开一朵花……”
风自花里过来香。微风拂过的时候,花香满园。我就要做一缕微风。炎热的时候,带去清凉。花儿绽放时,把芬芳传播四方。我愿意带走污染,带走毒气,带走所有的尘埃,还天空明朗,还大地一片清爽,轻轻的,悄悄的,不为人知。
我不愿意做雪花,纷纷扬扬,那太招摇;不愿做腊梅,傲然挺立,那太受人瞩目;我也不愿做彩虹,绚丽多彩,被人无辜赞扬。因为,我所做的微不足道;因为,我所有的也是别人的馈赠。因为有别人“吹风”,所以我们才芬芳。如果我是萤火虫,别人就是星星;如果我是星星,别人就是月亮;如果我是月亮,别人就是太阳。
风自花里过来香,是我欣赏的、追求的境界。在我的心中,它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独特、那样的完美……就像少女一样,长发飘逸,温柔,甜美,文静;又像画师,在天地间地行走,留住美丽的风景;它又像流水,默默地朝着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漫长人生,有人为独立特行而活,有人为了蝇头小利而活,有人为了沽名钓誉而活……人生百态,世界纷繁,人人都有答案,不求同一,但求无愧。
如果有人问我的人生追求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风自花里过来香。
文章巧设情景,触景生情,由发问自然物,引入对人生的意义的回答,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立意深远。作者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又认为人人都应该奉献,默默地,不图名,不为利,因为“风自花里过来香”。这样的立意,融合在富有诗情画意的题目中,令人耳目一新。文章巧妙地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描述意境,营造氛围,使说理生动。句式整散结合,长短结合,既灵活,又匀称,丰富了文章的意蕴。文章语言犀利,闪烁着作者智慧的光芒,表达成熟、老道,值得借鉴。
作家走笔
回 答
文/庞进
朋友,你好!也许是受你信中情绪的感染,在回这封信之前,我也“泥塑”一般,在书桌前坐了好久。“生命”,的确是一个难以回避又耐人寻味的严肃命题。同你一样,我也常常陷入这个命题所形成的“漩涡”之中,也曾为诸如“生命的实质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要活着?”“怎样的活着才算活着?”等疑问而困惑不已。
恩格斯曾有过一个著名的定义,认为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几十年的生物科学成就将这个定义大大地发展了一步,认为生命是核酸和蛋白质的复合体系的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方式本质上就在于核酸和蛋白质的化学成分不断地自我更新。我在《创造论》一书中,曾对“创造”做了一番考察:创造是创造物不断地进入创造过程,不断地释放和发挥创造效能,从而不断地生成新的创造物的活动。核酸和蛋白质的化学成分不断地自我更新,也就是这些化学成分不断地进入创造过程,不断地释放和发挥创造效能,从而不断地生成新的创造物。所以,我们似乎有理由认为:生命的实质是创造,生命在于创造,生命就是创造。
生命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都证明这个想法是不错的。地球上的生命从无到有,大约花了十几亿年的时间。早先分散在地球表面的仅仅是宇宙大爆炸后所形成的一些基本元素,这些基本元素不断地进入创造过程,生成简单的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又不断地进入创造过程生成有机物小分子;这些有机物小分子由简单而复杂,经过漫长的创造过程,形成以蛋白质和核酸为主要成分的多分子体系;这些多分子体系继续创造,直至原始生命诞生。由原始生命发展到人,大概又经历了长达二十多亿年的风雨岁月。到了六十多万年前,才“人猿相揖别”,完成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这个转变是一个伟大的创造,这个创造使地球上屹立起一个最高级的生命体,一个无与伦比的能够进行智慧创造的创造物。智慧是高度发达的大脑神经系统的创造效能的释放和发挥,人之外的其它动物,都不具备这样的神经系统,因而都不可能产生智慧。智慧非人类莫属,是人类的骄傲,人类的专利。
讨论到这里,我们似乎可以回答“人为什么要活着?”“怎样的活着才算活着?”的问题了。人为了创造,智慧的创造而活着,不断地投入智慧的创造的活着才算真正的人的活着,否则,就是非人的动物式的“活着”。
智慧有大有小,有高有低。一般人日常生活中的创造,是小智慧、低智慧的创造,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等的创造,是大智慧、高智慧的创造。
人作为智慧的创造物来到世上,无非两种价值取向:追求卓越与甘于平凡。追求卓越与人的创造本质相一致,甘于平凡与人的创造本质相背离。因此,内心深处,没有人甘愿平平庸庸,碌碌一生,而不想出人头地,出类拔萃。问题在于,追求卓越的创造欲念常常被来自外部的和自身的创造抑制所封锁、所扼杀,谁能够冲破这种封锁与扼杀,使追求卓越的心愿得以外化和实现,谁就可能进入高智慧创造者的行列。否则,谁就将以终生庸碌而恨憾九泉。在创造学眼里,碌碌无为的生命,无异于行尸走肉——不追求卓越,活着还有什么意义?甘愿平庸等于甘愿沉沦,甘愿倒退,甚至比甘愿堕落还可憎可悲——堕落还有负价值,能刺激健全法制的创造,能引起社会疗救的注意;而平庸,则常常使你无计可施。大面积的平庸,意味着很难治愈的大面积的精神阳痿。这样的“阳痿”之于全社会,岂不悲夫!
扯远了,就此煞住。
愿我们的智慧与我们的追求同在。
愿智慧的创造与我们的生命同在。
高智慧的创造将使您的生命辉煌!
这是作者对朋友关于“生命的实质是什么”的回答,是书信体散文。在作者的回信中,谈到的朋友的困惑,其实我们也曾有过。这样的构思,以点代面,以小见大,通过回答朋友的问题,来探讨生命的实质。作者认为生命的实质是创造,因为创造,人便区别于动物,人活着才有意义。只有个体生命不断创造,社会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发展。作者以自己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和考察,用理性思考,知识启发,激情诱导,旁征博引,深入浅出,肯定鲜明地回答了朋友。这样的回答,无疑会成为朋友前进道路上的灯盏。
(作者:方绍鱼,重庆万州龙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