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升到初中后,由于学习习惯跟不上、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内容有增加等原因,很多学生反映数学内容难以理解和掌握,数学成绩下降比较明显。笔者从事初中数学教学二十多年,笔者认为,想要学好初中数学,除了平时的努力认真之外,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也是一个关键。下面笔者就初中生如何学好初中数学、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看法。
一、要养成良好的数学日常学习习惯
(1)课前要认真预习。预习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听懂老师讲课。通过预习,新课内容掌握度要达到百分之八十左右,暂时不理解的内容要做好标记,然后带着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去听老师讲课,来解答这类的问题,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提高听课的整体效率。具体的预习方法是:将课本上的题目做完,画出知识点,每节课预习的整个过程大约需要15-20分钟,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将配套的练习册做完。
(2)让数学课“学与练”相结合。数学课不同于其他科目,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课堂上,光听是没多大用的。当老师让同学去黑板上演算时,自己也要在草稿纸上跟着练习,如果遇到不懂的难题,一定要及时提出来,不能不懂装懂,不求甚解,蒙混过关,否则考试遇到类似的题目就可能不会做。听老师讲课时一定要全神贯注,要注意老师讲课的每一个细节问题。
(3)课后要及时复习。每天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后,要对老师当天讲授的内容进行梳理。
二、要多做练习,而且要持之以恒
要想学好数学,必须多做练习。但有的同学通过多做练习能够把数学学好,有的同学做了很多练习仍旧学不好,究其因,是“多做练习”是否得法的问题。我们所说的“多做练习”,不是搞“题海战术”。后者只做不思,不能起到巩固概念,拓宽思路的作用,而且有“副作用”:把已学过的知识搅得一塌糊涂,理不出头绪,浪费时间又收获不大,我们所說的“多做练习”,是要同学们在做了一道新颖的题目之后,多想一想:它究竟用到了哪些知识,是否可以多解,其结论是否还可以加强、推广,等等,还要真正掌握方法,切实做到以下三点,才能使“多做练习”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一是必须熟悉各种基本题型并掌握其解法。课本上的每一道练习题,都是针对一个知识点出的,是最基本的题目,必须熟练掌握。课外的习题,也有许多基本题型,其运用方法较多,针对性也强,应该能够迅速做出。许多综合题只是若干个基本题的有机结合,基本题掌握了,不愁解不了它们。二是在解题过程中有意识地注重题目所体现的出的思维方法,以形成正确的思维定势。数学是思维的世界,有着众多思维的技巧,所以每道题在命题、解题过程中,都会反映出一定的思维方法,如果我们有意识地注重这些思维方法,时间长了头脑中便形成了对每一类题型的“通用”解法,即正确的思维定势,这时在解这一类的题目时就易如反掌了。同时,掌握了更多的思维方法,为做综合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三是多做综合题。综合题,由于用到的知识点较多,颇受命题人青睐。做综合题也是检验自己学习成效的有力工具,通过做综合题,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所在,弥补不足,使自己的数学水平不断提高。“多做练习”要长期坚持,每天都要做几道题,时间长了才会有明显的效果和较大的收获。
三、要懂得考试的意义所在
(1)对考试成功的标志要有明确的认识,初中生身经无数次的考试,有成功也有失败,有考试顺利之时,也有马失前蹄之日。那么什么是考试成功的标志呢?有人说是分数,有人说是名次,还有人讲只有超过某人才算……其实分数也有绝对值和相对值,绝对值是拿你自己的分数与及格线、满分线等比较的结果。相对值是将你自己的分数放在个人、班级、年级、全市等参照系中衡量其相对位置的结果。正是由于选择的参照系不同,有的同学越比信心越足,越比干劲越大,越比越乐观。而有的同学则越比越没信心,越比对自己越怀疑,越比热情越低。考试成功的标志有两条:一是,只要将自己的水平正常发挥出来了,就是一次成功的考试。二是,不要横向与其他同学比,要纵向自己与自己比。
(2)确定考试目标。有资料显示,每年中考考砸的考生约占25%。因此考试前确定目标时,虽然你心中有了上述两条考试成功的标志,但是对于第一条,你千万不要以为我可以100%的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这才叫正常发挥,更不要幻想超常发挥。而应该按三层递进模式实施你的目标。三层递进模式就是:第一是要保证不考砸。第二要确保正常发挥。正常发挥就是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出80%,发挥出80%已经很不简单了,发挥出80%无疑是没考砸。第三要向更高标准迈进,就是在保证已发挥出80%以后,再向发挥100%努力,再向超常发挥进发。虽然看似简单的三层,但依次顺序是:不砸→80%→100%→超常。你若考试一上来,就想100%发挥,超常发挥,就可能出现全盘皆输的惨局。所以面对考试要有一个好的心态。除此之外,要学好数学,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同学们还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解题技巧。
首先是因式分解法。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是恒等变形的基础,它作为数学的一个有力工具、一种数学方法在代数、几何、三角等的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有许多,除中学课本上介绍的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外,还有如利用拆项添项、求根分解、换元、待定系数等等。
其次是配方法。通过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项配成一个或几个多项式正整数次幂的和形式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叫配方法。配方法用的最多的是配成完全平方式,它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的方法,它的应用十分非常广泛,在因式分解、化简根式、解方程、证明等式和不等式、求函数的极值和解析式等方面都经常用到它。
三是构造法。在解题时,我们常常会采用这样的方法,通过对条件和结论的分析,构造辅助元素,它可以是一个图形、一个方程(组)、一个等式、一个函数、一个等价命题等,架起一座连接条件和结论的桥梁,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解题的数学方法,我们称为构造法。运用构造法解题,可以使代数、三角、几何等各种数学知识互相渗透,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四是换元法。换元法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应用十分广泛的解题方法。通常把未知数或变数称为元,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代替原式的一个部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它简化,使问题易于解决。
五是待定系数法。在解数学问题时,若先判断所求的结果具有某种确定的形式,其中含有某些待定的系数,而后根据题设条件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等式,最后解出这些待定系数的值或找到这些待定系数间的某种关系,从而解答数学问题,这种解题方法称为待定系数法。它是中学数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第六是判别式法与韦达定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b、c属于R,a≠0)根的判别,△=b2-4ac,不仅用来判定根的性质,而且作为一种解题方法,在代数式变形,解方程(组),解不等式,研究函數乃至几何、三角运算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韦达定理除了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另一根;已知两个数的和与积,求这两个数等简单应用外,还可以求根的对称函数,计论二次方程根的符号,解对称方程组,以及解一些有关二次曲线的问题等,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然后是反证法。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法,它是先提出一个与命题的结论相反的假设,然后,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正确的推理,导致矛盾,从而否定相反的假设,达到肯定原命题正确的一种方法。反证法可以分为归谬反证法(结论的反面只有一种)与穷举反证法(结论的反面不只一种)。用反证法证明一个命题的步骤,大体上分为:(1)反设,(2)归谬,(3)结论。反设是反证法的基础,为了正确地作出反设,掌握一些常用的互为否定的表述形式是有必要的,例如:是/不是,存在/不存在,平行于/不平行于,垂直于/不垂直于,等于/不等于,大(小)于/不大(小)于,都是/不都是,至少有一个/一个也没有,至少有n个/至多有(n一1)个,至多有一个/至少有两个,唯一/至少有两个……归谬是反证法的关键,导出矛盾的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必须从反设出发,否则推导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推理必须严谨。导出的矛盾有如下几种类型:与已知条件矛盾,与已知的公理、定义、定理、公式矛盾,与反设矛盾,自相矛盾。
最后是变换法。几何变换法在数学问题的研究中,常常运用变换法,把复杂性问题转化为简单性的问题而得到解决。所谓变换是一个集合的任一元素到同一集合的元素的一个一一映射。中学数学中所涉及的变换主要是初等变换。有一些看来很难甚至于无法下手的习题,可以借助几何变换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另一方面,也可将变换的观点渗透到中学数学教学中。将图形从相等静止条件下的研究和运动中的研究结合起来,有利于对图形本质的认识。几何变换包括:(1)平移,(2)旋转,(3)对称。
一、要养成良好的数学日常学习习惯
(1)课前要认真预习。预习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听懂老师讲课。通过预习,新课内容掌握度要达到百分之八十左右,暂时不理解的内容要做好标记,然后带着预习中不明白的问题去听老师讲课,来解答这类的问题,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提高听课的整体效率。具体的预习方法是:将课本上的题目做完,画出知识点,每节课预习的整个过程大约需要15-20分钟,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将配套的练习册做完。
(2)让数学课“学与练”相结合。数学课不同于其他科目,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课堂上,光听是没多大用的。当老师让同学去黑板上演算时,自己也要在草稿纸上跟着练习,如果遇到不懂的难题,一定要及时提出来,不能不懂装懂,不求甚解,蒙混过关,否则考试遇到类似的题目就可能不会做。听老师讲课时一定要全神贯注,要注意老师讲课的每一个细节问题。
(3)课后要及时复习。每天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后,要对老师当天讲授的内容进行梳理。
二、要多做练习,而且要持之以恒
要想学好数学,必须多做练习。但有的同学通过多做练习能够把数学学好,有的同学做了很多练习仍旧学不好,究其因,是“多做练习”是否得法的问题。我们所说的“多做练习”,不是搞“题海战术”。后者只做不思,不能起到巩固概念,拓宽思路的作用,而且有“副作用”:把已学过的知识搅得一塌糊涂,理不出头绪,浪费时间又收获不大,我们所說的“多做练习”,是要同学们在做了一道新颖的题目之后,多想一想:它究竟用到了哪些知识,是否可以多解,其结论是否还可以加强、推广,等等,还要真正掌握方法,切实做到以下三点,才能使“多做练习”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一是必须熟悉各种基本题型并掌握其解法。课本上的每一道练习题,都是针对一个知识点出的,是最基本的题目,必须熟练掌握。课外的习题,也有许多基本题型,其运用方法较多,针对性也强,应该能够迅速做出。许多综合题只是若干个基本题的有机结合,基本题掌握了,不愁解不了它们。二是在解题过程中有意识地注重题目所体现的出的思维方法,以形成正确的思维定势。数学是思维的世界,有着众多思维的技巧,所以每道题在命题、解题过程中,都会反映出一定的思维方法,如果我们有意识地注重这些思维方法,时间长了头脑中便形成了对每一类题型的“通用”解法,即正确的思维定势,这时在解这一类的题目时就易如反掌了。同时,掌握了更多的思维方法,为做综合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三是多做综合题。综合题,由于用到的知识点较多,颇受命题人青睐。做综合题也是检验自己学习成效的有力工具,通过做综合题,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所在,弥补不足,使自己的数学水平不断提高。“多做练习”要长期坚持,每天都要做几道题,时间长了才会有明显的效果和较大的收获。
三、要懂得考试的意义所在
(1)对考试成功的标志要有明确的认识,初中生身经无数次的考试,有成功也有失败,有考试顺利之时,也有马失前蹄之日。那么什么是考试成功的标志呢?有人说是分数,有人说是名次,还有人讲只有超过某人才算……其实分数也有绝对值和相对值,绝对值是拿你自己的分数与及格线、满分线等比较的结果。相对值是将你自己的分数放在个人、班级、年级、全市等参照系中衡量其相对位置的结果。正是由于选择的参照系不同,有的同学越比信心越足,越比干劲越大,越比越乐观。而有的同学则越比越没信心,越比对自己越怀疑,越比热情越低。考试成功的标志有两条:一是,只要将自己的水平正常发挥出来了,就是一次成功的考试。二是,不要横向与其他同学比,要纵向自己与自己比。
(2)确定考试目标。有资料显示,每年中考考砸的考生约占25%。因此考试前确定目标时,虽然你心中有了上述两条考试成功的标志,但是对于第一条,你千万不要以为我可以100%的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这才叫正常发挥,更不要幻想超常发挥。而应该按三层递进模式实施你的目标。三层递进模式就是:第一是要保证不考砸。第二要确保正常发挥。正常发挥就是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出80%,发挥出80%已经很不简单了,发挥出80%无疑是没考砸。第三要向更高标准迈进,就是在保证已发挥出80%以后,再向发挥100%努力,再向超常发挥进发。虽然看似简单的三层,但依次顺序是:不砸→80%→100%→超常。你若考试一上来,就想100%发挥,超常发挥,就可能出现全盘皆输的惨局。所以面对考试要有一个好的心态。除此之外,要学好数学,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同学们还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解题技巧。
首先是因式分解法。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是恒等变形的基础,它作为数学的一个有力工具、一种数学方法在代数、几何、三角等的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有许多,除中学课本上介绍的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外,还有如利用拆项添项、求根分解、换元、待定系数等等。
其次是配方法。通过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项配成一个或几个多项式正整数次幂的和形式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叫配方法。配方法用的最多的是配成完全平方式,它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的方法,它的应用十分非常广泛,在因式分解、化简根式、解方程、证明等式和不等式、求函数的极值和解析式等方面都经常用到它。
三是构造法。在解题时,我们常常会采用这样的方法,通过对条件和结论的分析,构造辅助元素,它可以是一个图形、一个方程(组)、一个等式、一个函数、一个等价命题等,架起一座连接条件和结论的桥梁,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解题的数学方法,我们称为构造法。运用构造法解题,可以使代数、三角、几何等各种数学知识互相渗透,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四是换元法。换元法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应用十分广泛的解题方法。通常把未知数或变数称为元,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代替原式的一个部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它简化,使问题易于解决。
五是待定系数法。在解数学问题时,若先判断所求的结果具有某种确定的形式,其中含有某些待定的系数,而后根据题设条件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等式,最后解出这些待定系数的值或找到这些待定系数间的某种关系,从而解答数学问题,这种解题方法称为待定系数法。它是中学数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第六是判别式法与韦达定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b、c属于R,a≠0)根的判别,△=b2-4ac,不仅用来判定根的性质,而且作为一种解题方法,在代数式变形,解方程(组),解不等式,研究函數乃至几何、三角运算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韦达定理除了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另一根;已知两个数的和与积,求这两个数等简单应用外,还可以求根的对称函数,计论二次方程根的符号,解对称方程组,以及解一些有关二次曲线的问题等,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然后是反证法。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法,它是先提出一个与命题的结论相反的假设,然后,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正确的推理,导致矛盾,从而否定相反的假设,达到肯定原命题正确的一种方法。反证法可以分为归谬反证法(结论的反面只有一种)与穷举反证法(结论的反面不只一种)。用反证法证明一个命题的步骤,大体上分为:(1)反设,(2)归谬,(3)结论。反设是反证法的基础,为了正确地作出反设,掌握一些常用的互为否定的表述形式是有必要的,例如:是/不是,存在/不存在,平行于/不平行于,垂直于/不垂直于,等于/不等于,大(小)于/不大(小)于,都是/不都是,至少有一个/一个也没有,至少有n个/至多有(n一1)个,至多有一个/至少有两个,唯一/至少有两个……归谬是反证法的关键,导出矛盾的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必须从反设出发,否则推导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推理必须严谨。导出的矛盾有如下几种类型:与已知条件矛盾,与已知的公理、定义、定理、公式矛盾,与反设矛盾,自相矛盾。
最后是变换法。几何变换法在数学问题的研究中,常常运用变换法,把复杂性问题转化为简单性的问题而得到解决。所谓变换是一个集合的任一元素到同一集合的元素的一个一一映射。中学数学中所涉及的变换主要是初等变换。有一些看来很难甚至于无法下手的习题,可以借助几何变换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另一方面,也可将变换的观点渗透到中学数学教学中。将图形从相等静止条件下的研究和运动中的研究结合起来,有利于对图形本质的认识。几何变换包括:(1)平移,(2)旋转,(3)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