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中观察生活,动手做一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关键词 数学教学;兴趣;操作;感悟
中图分类号 G623.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9646(2009)01—0093—0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中观察生活,动手做一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我在数学教学中准确、深刻地理解教材、掌握教材,创设学习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去获取更多的信息来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获得成功体验,并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生活材料又是数学,数学并非枯燥的科学,而是具有丰富情趣及内蕴的课程。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一年级的学生初次跨入小学,他们对学校、教师充满了好奇心。兴趣是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积极思考问题,勇于探索的巨大内驱力。我为了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导课时精心地创设生活情境,使他们置身于数学生活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尽快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做到事半功倍。小学数学的内容大多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这一点,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体会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他们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比如在教学“青蛙吃害虫”时,可先播放动画图片,让学生猜一猜青蛙能做什么,是谁的好朋友?接着在多媒体屏幕上让大青蛙吃56只害虫,小青蛙吃30只害虫。这个导入的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做了最好的铺垫。通过生动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也感到要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处处要用到数学知识。
2 动手操作。感悟知识
数学知识比较灵活,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引导他们动手摆一摆、拼一拼、数一数、分一分、画一画、摸一摸,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在操作实践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状态中去。
比如在教学“有趣的图形”时,为了让学生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可以启发学生说说教室中哪些物体属于什么图形,让学生对要学的图形有所感知,然后让学生用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充分认识各种图形之间的联系,再进一步利用各种图形组成各种美丽的图案,可拼成2008年的运动员、圣诞树、小鱼、房子……这样,发展了学生的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3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一年级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联系生活实际,把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课堂中来,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如在教学“买文具”中,请学生当售货员,老师拿一张5元的人民币去买一支钢笔。售货员没有零钱找给老师,由此创设一个需要兑换人民币的情境,然后让售货员自己去想办法。经过交流后,5元能换5张1元,2元能换2张1元,5角能换5张1角,售货员就能把钱找还给老师。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突出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认识人民币,解决了实际问题,从而也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
总之,教师的教学方法多样化是课程改革中一个关键问题。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关键词 数学教学;兴趣;操作;感悟
中图分类号 G623.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9646(2009)01—0093—0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中观察生活,动手做一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我在数学教学中准确、深刻地理解教材、掌握教材,创设学习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去获取更多的信息来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获得成功体验,并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生活材料又是数学,数学并非枯燥的科学,而是具有丰富情趣及内蕴的课程。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一年级的学生初次跨入小学,他们对学校、教师充满了好奇心。兴趣是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积极思考问题,勇于探索的巨大内驱力。我为了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导课时精心地创设生活情境,使他们置身于数学生活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尽快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做到事半功倍。小学数学的内容大多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这一点,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体会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他们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比如在教学“青蛙吃害虫”时,可先播放动画图片,让学生猜一猜青蛙能做什么,是谁的好朋友?接着在多媒体屏幕上让大青蛙吃56只害虫,小青蛙吃30只害虫。这个导入的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做了最好的铺垫。通过生动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也感到要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处处要用到数学知识。
2 动手操作。感悟知识
数学知识比较灵活,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引导他们动手摆一摆、拼一拼、数一数、分一分、画一画、摸一摸,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在操作实践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状态中去。
比如在教学“有趣的图形”时,为了让学生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可以启发学生说说教室中哪些物体属于什么图形,让学生对要学的图形有所感知,然后让学生用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充分认识各种图形之间的联系,再进一步利用各种图形组成各种美丽的图案,可拼成2008年的运动员、圣诞树、小鱼、房子……这样,发展了学生的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3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一年级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联系生活实际,把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课堂中来,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如在教学“买文具”中,请学生当售货员,老师拿一张5元的人民币去买一支钢笔。售货员没有零钱找给老师,由此创设一个需要兑换人民币的情境,然后让售货员自己去想办法。经过交流后,5元能换5张1元,2元能换2张1元,5角能换5张1角,售货员就能把钱找还给老师。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突出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认识人民币,解决了实际问题,从而也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
总之,教师的教学方法多样化是课程改革中一个关键问题。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