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夜雨

来源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r0op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师一课,一个小时左右中浓缩的可能是一生的积淀。若能用心体会积累,语文学习与考试将不再是难点。若你有特别喜爱或难懂的课文,尽管对我们吐露,名师的心血结晶将让你洞悉课文的奥妙。
  雨一下,天地间似乎就有了某种情意,氤氲着、触动着敏感的心。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想象一个人儿独对花落无依、燕去难留时,雨滴恰在此时降临,那滴滴答答、淅淅沥沥的微语轻诉哀伤;漫空的眼泪滋润着你的孤独,那意味也够让人销魂的。这雨还一直低徊至夜,将黑夜渲染得越加凄迷。敲打你的无眠,于是她又带来所有深藏心底的事儿,任凭藏得多深,都在柔肠中百转着。
  天地多大。唯余心灵与雨声的和鸣共舞。
  千百年来,这潺潺的雨,揭过李后主在异国的帘幕,也打过无数易碎的梨花,闭上多少沧桑的院门。那“梧桐叶,三更雨”“一叶叶,一声声”,让温飞卿不禁怨道,你怎“不道离情正苦”呢?柳郎“梦觉透窗风一线”,听着“空阶夜雨频滴”,念已久客天涯、负尽盟约,多少对心上人的心里话,何时才能“低帏昵枕,轻轻细说与”?这雨也让“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的徐再思在“一点芭蕉一点愁”的夜里,“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优,都到心头”;这雨更让蒋竹山从少年郎的歌楼上。听到壮年人的客舟中,听到白鬓者的僧庐下……
  且听,在千百年来所有雨夜诗曲中,有一个声音分外深婉缠绵: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心语来自晚唐李商隐的《夜雨寄北》。那夜秋雨下不停,满溢一口池塘、一颗心,却不知能否慰藉远在天边那人的痴情。人儿相离多远?只知道,写回信的人淹蹇在南方蜀地巴山的重围中,他心意所寄的那人,在不可企及的“北”。人儿相离多久?只知道,久得让那人写过一封封信来“问归期”。然而,我能回复的是“未有期”,没有确定的日子啊,欲重逢再会,只能等待。
  等待,等待,只要你一句话肯定,有情人可以等上一辈子、半辈子、数十年、数年、一年、数月、一月、半月……可无期的等意味着,你永远不知道这段煎熬何时了结,每次抬头纵目眺望南方的山屏水嶂,都只能是漫无边际的迷茫。它让人一边自我安慰:既然未有期,谁说他不能很快回来呢?它又让人一边在心底绝望:无期,会否注定无果?犹疑难定,反复煎熬,倍加折磨,独自品尝这离别的苦。古人交通不便,舟车徒步,无不艰险;古人通信不畅,往往天上一轮明月,便是地上人目光与心意的唯一联结点。——古人的离别,是真正的离别。
  身在巴山的这位被等的游子,当他提笔在笺上写下“未有期”三字时,心中可有多愧歉、无奈呵?他无法给出一个男人所该给出的承诺。可他既然无法给心上人慰藉,难道还要带去更多痛苦吗?不可,不可……他或许也想起,有人说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相思可托付多情明月,隨君千里万里。可是当他去寻找明朗的月光时,迎接他的,是潇潇的秋雨。
  这雨似乎来得不是时候,今夜还不够凄迷意味吗?这雨又似乎来得正是时候,只因雨的凄冷,和我此时心境,是那么契合。满腔的相思愁绪,化作漫天相思的雨,淋漓尽致;那是有情的上苍听闻归之无期后,洒下的多情眼泪。当游子把充斥天地的雨视为心灵的外化时,每一滴雨,都缠绵珍贵,它不能在飘洒中迷离消散,可否把它们蓄积起来?那么你听、你看,屋外的那口池塘,恰好就成了一口储蓄相思的心窝……雨一直下,池被涨满,情深无底。
  一切景语皆情语,“夜雨”与“秋池”,在诗人笔下,是富于象征性的。天地间的点点滴滴,都会来给自己的心灵表现助力,此时无须太直白,也不可太浅露,只在那些情景相契的地方点上一点,是为含蓄蕴藉。秋雨似霖,秋池向涸,秋霖涨满涸池。又要多漫长的时间?不是一二个时辰,乃至不是半夜可至,许是一整夜吧……原来这一整夜的时间,游子都在雨声中倚窗聆听,心想着如何让心上人理解我的处境、触摸我的心扉;手中的笔,只字难下,墨汁在潮湿的空气中酝酿,终于酿出了“巴山夜雨”,酿出一口池塘,还酿出一个“涨”字——寥寥几笔,在暗示中,道尽时长与情深。诗人在他的《无题》中又说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生命虽如蚕如烛股渺小短暂,思念却如丝如蜡泪般绵长;蚕死丝尽,蜡尽泪干,时间是一辈子。那么无论此时你我的空间相距多远、等待尚须多久,当你揭开这封信笺,看到这夜雨秋池,当能品尝我所要给你的希望。
  心中重逢的希望有多美?所有的期盼,凝聚为一个温馨画面:“共剪西窗烛”,五个字包含着两个人、一个动作、一地、一物。蜡烛又出现了,似乎它在燃烧中发光的特质特能表现在煎熬中痴情的内涵,让诗人情有独钟。后来北宋的晏几道有词日:“今宵剩把银钮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再用银烛照重逢。《夜雨寄北》此句不似《无题》让烛燃尽生命之泪来宣誓情的至死方休,但也跟时间有关系:“剪烛”是由于蜡烛长时间燃烧后,烛身缩短、烛芯盘结而使烛火昏暗,故需剪短烛芯使其恢复明亮。——这个动作意味着蜡烛燃烧的时间之长,联系末句的“话”可知,是在强调想和对方共话的时间之久,想和对方倾诉的太多太多。而一个“共”字,又体现了二人之情投意合、亲密无间,非俗世中诸多貌合神离的配对可比拟。这么亲密的行为,将在“西窗”下进行,“西窗”当是游子心痛神驰的所在——曾经西窗下的耳鬓厮磨,现今是你西窗下的翘首独盼,只望他日西窗再相厮守。虚写了想象中他日二人共度的唯美场景,实反衬今夜二人天各一方的孤凄,慰藉了心酸而浪漫的梦想。
  假如美梦可以成真,跨过万千山山水水、度过无数漫漫黑夜,西窗下的银烛终于为你我点燃,那时我想跟你说什么呢?那时蜡烛燃了一截又一截,烛芯剪去一节又一节,我反反复复、絮絮叨叨着的,竟然只是“巴山夜雨时”。
  不说这么漫长的时光里,我为什么回不去;不说我经历了什么;不解释别的原因;甚至不问你是如何度过……所有人之常惰要说起的,我就不多说了,而我想说的是:给你写回信的那晚,我沉浸在怎样的巴山夜雨中,那夜的雨淋漓,蓄积着我多少深情。半尺素笺,难以尽诉;二十八字,非是薄情;此夜心情,会时再叙。或许唯有如此,才能让你展开信笺时能感知到,今夜的我心里全是你。
  今夜我的灵魂从眼前穿梭向未来的重逢之时,又从未来穿越回当下的回信之夜。我把当下变成未来的过去进行回首,告诉你重逢后我想倾诉的长话,就是此夜的寂寞,只因我想让自己相信:所有等待都是值得的。煎熬会换来一个美好的结果。我与你“身无彩凤双飞翼”,这巴山夜雨,更将诗函墨迹浸渍得朦胧悱恻;此中真意,故不足为外人道也,心如有灵犀,当可一点而通。一句“心有灵犀一点通”,其实道出了李商隐对读者的希求,以至于在他的大部分诗篇中,连点明意旨的题目都没有,是为“无题”,此般扑朔迷离的艺术风格,在《夜雨寄北》扣也可见一斑。这又源于他对情感的捕捉,已抵达最细腻深沉、幽微难言处。
  由此通向那千百年来的雨曲,终于听出,雨声本不苦,苦的是听雨者心之离殇。人间最美的,是心上有人,有情能使离别的人儿心魂相依;而世间最残酷的,仍是心上有人,唯有那心上人,能够让你在远山雨幕中。饱尝离别的黯然。这人儿给自己温暖,这人儿又陷自己于孤独;这人儿给自己的是幸福,还是痛苦?爱恨交织成天地间的汩网,听那声音。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其他文献
“失”,《说文解字》说是“从手,乙声”,自然是形声字。而也有的把它看作指事字,说是在“手”上加一捺这个指事符号,表示手未抓牢而丢落。此说极有道理。而《说文解字》也解释为“纵也”,即放手、脱手而不能控制,倒是支持了这一说法。  不管怎样,“失”的基本意义就是丢掉,失去;而未掌握住、过错也不过是从这个意义简便引申而来罢了。  可是,我们人哪,作为万物的灵长,到底不愿意丢或错失。“失”所带来的是一种怎样
期刊
《河童之夏》  导演:原惠一  编剧:原惠一/木暮正夫  主演:富泽风斗/横川贵大/田中直树/西田尚美/松元环季/  上映日期:2007-07-28  在日本,有一种传说中的妖怪叫河童。它生活在河川间,有着鸟的喙、青蛙的四肢、猴子的身体及乌龟的壳,如同多种动物的综合体,也可以说是一个四不像。传说其弱点为头顶的碟,只要诱骗河童弯下身子,让它头顶碟子里装的水流尽,它就会精力尽失。  就是这样一个四不像
期刊
面对失去,是去弥补,是再度出发去追寻,还是逃避?  小说《追风筝的人》是美国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第一部小说。很多人从《追风筝的人》里记住了这句话“为你,千千万万遍”,并看到了阿米尔为救赎的努力。  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对于阿富汗的印象只有宗教冲突和塔利班,但就是在这么个陌生的国度里,有一个关于失去、弥补、救赎的故事。  故事大概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的背景是1979年之前,苏联还未入侵美丽的阿富
期刊
千人一面最是无趣,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一个话题,千种声音,一切有趣想法和鲜明观点都可以在这个互动平台上恣意发声。观点激荡、错落纷杂之态,即我们智慧萌芽之时。  疼痛,是人拥有的感知之一,是对身体与心理状况的一种感受。疼痛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疼痛的体验却伴随着人的言说而发生着不同的改变,并被社会改造着。  从医学上来讲,疼痛作为主观感受,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包括
期刊
完美的交響乐,如同细细编织的锦缎,离不开互动与配合,倾听与挥洒。学生写作与名师点评的穿插是创造和鉴赏的结合,最和谐的交响乐由此缓缓流淌而出。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首全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歌谣,便是以河流开头的。其实不只是一首歌,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甚至是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都与河流息息相关。关于河流,有太多的故事,太多的诗歌,太多的意象,太多的畅想。
期刊
片名:《小森林 夏秋篇/冬春篇》  导演:森淳一  编剧:五十岚大介/森淳一  主演:桥本爱/三浦贵大/松冈茉优/温水洋一/桐岛加恋  类型:剧情  语言:日语  上映日期:2014-08-30/2015-02-14  片长:111分钟/120分钟  “小森是位于东北地区某个村庄中的小村落,这里没有商铺,只是购买必需品的话可以去公务所所在的村中心。那里有农协开的小超市还有几家商铺。去程基本都是下坡
期刊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是南宋杰出诗人杨万里的《舟过安仁》,每当读到这首诗,我的脑海就会浮现出一幅画面,在一叶小舟上,有两个格外童稚的小渔童。这首浅白如话的诗所描绘的生态美景就是我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安仁。  6岁前我一直生活在安仁的外婆家,之后我随父母到省城定居,一晃已离开外婆家十余载,一直以来,在我的童年记忆中,外婆家乡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流经
期刊
2011年上学期,因为热爱话剧,我从长沙休学跑到北京去学习表演。一个偶然的机会,承蒙中学同学的介绍,得以到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本科班旁听学习。  记不得是3月的哪一天下午。我只身前往这所国内戏剧的最高学府。去过的人大概也知道,这是国内最袖珍的大学。导演系老师约见我简谈了几句。同意我旁听的申请,办完手续后他介绍了现在的教学进展,并告诉我会被分到09级导演系其中的一个小组。  我跟着他到了一个排练楼,楼
期刊
古人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要相知,即使多远的距离都会不断拉近。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时代的来临,现在几乎人手一部精致漂亮的手机。我们做到了“天涯若比邻”,却也开始“比邻若天涯”。开始忽略身边陪伴着我们的、曾经最为亲近的人。我们的眼睛总是望向远方的他乡,却忘记了故乡。我们低下头来,为了分享朋友圈而生活,身边时刻运转着的生活本身,却一直被我们忘却。仔细想想,我们拥有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期刊
现代社会,手机,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形象代言人,它无所不能,通信、娱乐样样精通,不少人用手机记录下自己一瞬间的欢喜,但却忘记在心中留下,多少回忆要从手机中拾起,心早已不再,心去哪儿了呢?  对机械的依赖,使人们更少用心留意身边美好的事物,曾有人说,最懒的人,能发明更好的东西,懒人们想着自己如何才能少做一些事,因此,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出世。人们忘乎所以地喜悦科技带来的好处,却没有留意自己的变化。在公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