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整合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ong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都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它们相互独立又相互促进和渗透,本文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整合策略,以更好地达到高校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文化 整合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
  1.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
  1.2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分支,指知识密集、人才集中的高等学府特有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具体来说就是指在高校校园区域内,由学校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活动中共同营造的活跃校园气氛、陶冶情操、寓教于乐地展现时代精神和风貌的文化氛围[3]。在当代大学校园中,高校校园文化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主旋律,是高校教学活动的主体和客体在长期教学实践过程中孕育形成并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遵循的人生信念和行为准则的客观反映,是由高校的主客体共同创造和享有的文化氛围。同时,它又是一种管理文化、教育文化和群体文化[4]。《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校园文化建设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两者之间的关系
  2.1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在我国高校发展过程中,校园文化建设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以独特的方式作用于师生,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校园文化是适合高校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的产物,它以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和文化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和教育中提高文化修养,陶冶情操、增加兴趣爱好。它与大学生追求全面发展的要求和不断提高的思想文化水平相适应,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校园文化具体开展形式有:微信平台、校园广播、文体活动、知识竞赛、社团讲座、先进人物的宣传等,通过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进一步扩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对于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抒发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2.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向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的根本任务就是人才培养,立德树人是对人才培养规格标准要求的具体化。高校是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立德”是基础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起着根本性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德育工作占有重要位置,而这恰恰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保证。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决定了校园文化发展方向必须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向标。校园文化建设要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相一致,全方位围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为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服务。
  2.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建设是统一不可分割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两者是统一密不可分的,两者相互依存。一是它们的指导思想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二是二者有着共同目标: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抒发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将大学生培育成为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三是它们共同作用于校园的主体,共同支撑着高校教育的躯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处处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包含的目标与内容;体现着理想信念、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和素质教育内容。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建设整合的具体途径
  3.1利用微博、QQ、微信等现代网络技术促进思想教育和文化建设整合,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当前,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信息化和网络化已经成为当前生活的主题网络平台走进大学生生活,对其观念意识都产生较大影响。各高校应构建网络平台与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微博、微信等对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多宣传一些有益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加强网络对高校学生的正面、良性引导。构建素质教育素材库,定期推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人物事迹、素质教育知识和理念,让学生定期学习、总结、反思和自省,把握网上阵地的正确导向。各高校应积极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师生经常性沟通,建立真正的大学生网络化自我管理模式,提升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性。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倡导文明上网,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让网络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和了解社会的工具,在网络环境中更快、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
  3.2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在高校中开展能紧密联系学生思想状况、学习、生活实际的积极健康的文体活动,增强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文体活动中要体现思想意识形态的一元性和活动内容的多元化结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积淀传承和创新发展的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结合,先进性和广泛性的结合,增强校园文化活动对高校大学生的感召力和吸引力。进一步加强高校校园文明建设,开展平安校园建设,治理校园及周边环境,创建一个文明、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3.3创建宜人校园环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
  马克思指出:“人创作环境,同样环境也创作人。”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最为直接的体现,优美的育人环境和良好的文化氛围是一所学校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主要条件。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要求校园中的种种学习、生活、娱乐设施和人工或自然环境蕴涵着全校师生共同认可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体现着特定的大学精神,处处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创建宜人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4]。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更是体现学校生存与发展价值所在,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重视宜人的校园环境建设,高校应以建设“一流的硬件,和谐的环境,厚重的文化底蕴”为目标,环境育人和文化熏陶并举,努力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将校园中的每一座建筑、每一处景点都打造成为一种思想的传递,一种文化的表达。优美的校园环境总能以“无声胜有声”的育人效果,熏陶感染着师生,丰富净化着师生的灵魂,建设一个和谐优雅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建设同时肩负着培养优秀人才的时代使命,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才,当今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形势要求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合起来,只能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高校教书育人的功能。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
  [2]王迎迎.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关系的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02):259-260.
  [3]许庆华.高校校园文化的解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前沿,2004(9).
  [4]温博.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D].太原理工大学,2012:30-31.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以桔梗为实验材料,建立快速繁殖体系,以添加了不同浓度激素配比的MS培养基作为基础培养基,观察各培养基中外植体的生长情况,从而选出最适的激素配比。为在中学开展生物学组织培养选修课程提供依据。  关键词: 桔梗 组织培养 中学生物
会议
如何才能当好一名地方报纸的时事编辑?笔者以为,必须具备以下四方面素质: 一、很强的政治敏感性 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党教育群众、宣传群众、鼓舞群众、团结群众,为完成
摘 要: 教学是不断学习探索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假设—类比推理—实验论证—再质疑—再实验论证,学生培养学习兴趣,获得学习方法,培养科研能力。  关键词: 类比推理 染色体 基因  学生学习孟德尔杂交实验后明确定律的实质是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学习减数分裂明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
摘 要: 我国8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均显示,全国公民基本科学素质比发达国家显著偏低。要实现新课标提出的“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任重道远。生物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勇于担当“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重任,在生物学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有效的手段、途径和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关键词: 生物学教学 科学素养 教学方法  据媒体报道,我国第8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到
摘 要: 教学方法在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地位至关重要,积分机制激励大面积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它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让课堂成为一种竞赛游戏,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乐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积分 激励 生物课堂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要求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经历和物力投入,尽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构建“高效课堂”。要实现课堂的高效性,需要教师在课前做足充分的准备、课堂精心组织开展课堂环节
摘 要: 目的:探讨案例与情景教学法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三年制护理专业2014级学生244名,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人,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124人,采用案例教学与情境教学方法;对两组学生的病例分析成绩、基础知识成绩和教学效果评价进行比较,并调查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病例分析成绩、基础知识成绩和教学效果评价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初中生物是一门注重实验教学的学科。生物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初中生物教学实验,改善实验教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