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书市的“灰色地带”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ky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那些写书、印书、做书、发行书的人都在抱怨图书生意越来越难赚钱的时候,买书的老百姓却都觉得现在的书价实在是太高了。
  2006的上海书展,开展首日便吸引2万书迷,销售额突破300万,单价42万元的丛书《续修四库全书》悄然成交。但是,大多数读者都还是冲着“打折”二字才冒着酷暑拥向书市的。
  人们疑惑:中国的书为什么越来越贵?书的定价到底有没有谱?
  
  原价218元的精品书30元甩卖
  
  记者在书展上采访了不少购书人,他们觉得现在的书太贵了。上海书展的最大诱惑是:花10元门票可以买到上万种8折图书,而且每天还有许多种以“废纸价甩卖”。
  扛着一套《话说中国》的章建晨说,这套书原价1100元,去年书市8折热卖,他还是觉得贵,今年降到720元才咬牙买下,不过还是觉得不便宜。
  记者发现,书展上有一套装帧精美的儿童读物《了了看世界》,原价218元,销售人员吆喝着30元甩卖。一位带孩子买书的家长正在付钱,她说:“现在书价高得吓人,动辄上百元,降价后却这么便宜,看来定价很‘黑’!”
  书价上涨是不争的事实,记者家里1982年中华书局版的10卷本《史记》不到20元,而现在市场上的彩图《史记》要价上千元。
  图书到底是怎么定价的,有什么依据呢?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张宏告诉记者,1993年后,经国务院批准,大部分图书的定价放开。但中国目前图书定价基本是“按纸论价”,传统按印张定价,现在1个印张在2元左右,其实把所有的书都按印张定价并不科学,严肃的学术书怎么能和畅销书一样按纸卖呢?现在越来越多的书已经尝试按市场定价。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指出,中国图书定价应更体现市场机制,学术类、非小说类的书应该贵一点,其服务读者群虽然比较窄,但很固定。这样一本书往往是学者几年的心血,如果按照和教辅书一样的定价方法卖,可能会导致中国高端图书、专业图书的生存困境。他认为,大众类的读物尤其是教材教辅书不该定价过高。
  于海说,书价的不合理在于定价机制,该贵的书不贵,不该贵的书却出奇的贵。加上有些不法书商混水摸鱼、虚高定价,将本已脆弱的书市搅浑,更加使读者觉得书贵得没谱。
  
  谁“吃”了书业的利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朱杰人说:“做出版之前,我是读者,我也觉得书贵;干了出版,我才真的体会到,中国的书不是太贵,而是太便宜。”
  当代世界出版社发行部主任李国振给记者拆解了这根图书行业的利润链,一般来说,印刷成本应控制在25%~30%,稿费或者版税占8%~15%左右,出版社管理成本占6%,总的出书成本在40%上下,出版社给一般批发商的出货折扣为6折左右,大批发商的利润在5%~10%,零售门市的利润空间在25%~30%。
  广东联合图书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叶芳分析,首先,中国的这条书业利润链看上去零售利润最高,但是小零售店辐射面有限,经营困难,规模大了,房租、水电、管理成本都要相应增高,投入大、风险也大,而且市面上没有几家不打折的书店,打折竞争不仅挤压了书店的利润,也给读者造成书价虚高的印象。其次,批发商风险最小,但竞争激烈、利润有限,有时受两头挤压。然后是出版社,看似有近20%的利润空间,但风险也很大,书一旦滞销全部无条件退给出版社,而且还要承担书商、书店的诚信风险,鉴于目前平均17%的退书率,出版社能保住6%~8%的利润就不错了。至于印刷厂就更是惨淡经营了。
  “中国的正规书业不是暴利行业,而是薄利、甚至微利行业。”九久读书人高级编辑彭伦说,“读者觉得书贵是观念问题,中国一本书的价格只相当于买一个汉堡、抽一包烟或者坐一次出租车,正常的书价不是贵,而是便宜。”
  书的利润链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上海大雅文化总裁王仁定说,图书行业逐利一般遵循5000册的分水岭,印数5000册以下的书甭想赚钱。
  
  国营、民营争利
  
  一位在图书出版业摸爬滚打十余年的资深人士语出惊人:全国目前560多家出版社,如果按规定对库存、资产、债务进行清查,至少1/3早就该倒闭,但是现在许多出版社靠买卖书号维持生存,甚至还活得挺滋润,民营书商的大举介入,使许多出版社空壳化的问题昭然若揭。
  中国民营书业早已不满足发行流通领域的 “蛋糕”,而将触角伸向了上游出版领域。越来越多的民营工作室以各种形式与国营出版社合作,操作出一本本漂亮的畅销书,从各个环节与国营书业进行正面交锋。
  张宏分析,民营图书工作室首先有人才优势,骨干是从事出版行业多年的精英,题材选择和创意能力都具有优势。其次有机制优势,民营书业机制灵活,条条框框少,分配机制合理,操作手段更加灵活。第三,市场反应灵活,民营书业自负盈亏,所以市场风险意识敏锐,对市场的预判嗅觉好,在市场上炒作的能力也更突出。第四,成本控制好。民营书业的命脉就是控制成本,一般民营工作室的图书,印刷、排版加上稿费成本不会超过30%,而国营出版社往往40%也打不住,这其中固然有部分不规范操作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民营书商轻装上阵,不像国营出版社负担沉重。
  朱杰人说,民营流通渠道得到的图书折扣明显比新华书店更加优惠,久而久之,出版社的出货折扣被民营书商越压越低,进而影响到出版业的合理利润。
  由于书业门槛低,尤其上游几乎无需成本即可进入,造成大批“淘金者”拥入,引起一定的市场混乱。而且现在书店往往为了达到销售目标不惜打折恶性竞争,造成批发商、零售商为了生存只能拼命占用上游出版社资源。
  
  书业暴利来自灰色地带
  
  在上海某机关工作的赖江,在街头书展上买了一套北京出版社的《世界通史》,原价220元的书打3折,买到手仅66元。后来他在新华书店看到出版社、装帧都别无二致的《世界通史》,原价68元,这才知道上了盗版书的当。
  其实,现在这种1折2折甩卖巨著的情况屡见不鲜。业内人士透露,除了正规出版社的积压书以外,这种超高价、超低折的精装书,行话叫大书,无非是先虚高定价,再“挥泪”甩卖,往往都是些地下书商做出来的书,很多干脆是彻头彻尾的盗版书。这种书的出现,对图书市场危害极大。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书业人士坦言,中国正规书业从编写、印刷、出版、销售各环节利润都有限,而中国图书市场这块大蛋糕中的真正高额利润被两种途径吞噬—盗版和发行流通过程中的腐败。
  盗版书的成本低,几乎只需要印刷、装订,利润空间大。而且现在盗版呈现假冒不伪劣的特点,选纸、印刷质量可以乱真,对正版书的冲击可以说是灾难性的。
  此外,流通领域的权力介入、垄断发行成为近年来书业腐败的一个特点。业内人士坦言,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有效地制止,中国书业就没有前途可言。
  书业有关人士指出,除了盗版和销售垄断、发行腐败外,中国书业在各个环节都存在不规范甚至违法现象。譬如上游的出版机构、图书工作室制造伪书是近年出现的丑行,新闻出版总署两次清查出的68种伪书不过是冰山一角。而产业链中游的发行批发单位,尤其是一些民营书商,存在的不规范问题也很多,偷逃税款、现金回扣,甚至在正版生意掩护下从事盗版买卖。身处下游的中小零售店往往靠偷逃税款保证营业利润,当经营出问题时常常关门躲债,一逃了之。
其他文献
在物质生活充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关注精神生活,而音乐对于人们精神文化素养的提高则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素养的提升作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本文则主要
八月的草原秋高气爽、繁花似锦、绿草如茵。正当全国各族人民喜庆北京2008奥运会举办成功之时,我国最早使用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的画报、惟一使用蒙、汉两种文字出版的期刊《内
南怀瑾先生曾说过这样的话,“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大度,从容,我以为这是一种人生的“禅”的境界,需要潜心修行。寻找禅意
今天下午又在学校的多功能厅接受了两个半小时的高考监考培训,从安检到指纹到面检,高考的监考力度是越来越大,对监考老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我能够理解,但是我却不知道为什么,怎么都轻松不起来!  考务培训完了以后,我和乙、丙监考老师一起去布置考场。因为我们的考场本就是高三年级的教室,所以教室已经被清理得干干净净。所有的张贴材料都没有了,所有的班级标语和目标也没有了,所有的班级奖状也不见了,只有那30张摆
当前,互联网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作为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和新的生产、生活工具,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信息流通和共享,提高了社会
品牌影响力在苹果公司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展示,在每一次新品发布前,媒体不遗余力的宣传预热,果粉的蠢蠢欲动,各行企业也睁大双眼等待这场盛典。但荷兰电信公司KPN没有坐着傻等,
法国作家泰雷曼·德侯曾经说,在不为出售只想保留的情况下,偷书不算罪行。任何书都有可能被偷,但是有些书每天都会被偷。尽管统计数据并不完全,而且还有很多知情者保 The Fr
利用经济投入产出表所提供的经济数据以及物质流分析所提供的社会代谢数据,建立了物质投入价值产出(PIMO)模型对生态经济系统的代谢进行量化分析。该模型基于一系列经济部门
《中国编辑研究》年刊从1996年创办以来,到2005年,已经经历了十个年头,每年一本,已出版十本,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多方读者对年刊给予肯定的评价,年刊已成为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研
第20页的图9显示了僵尸CCM中所描述的世界范围内个别地方的僵尸感染率,或者由MSRT每1000次执行所清理的僵尸相关恶意软件的计算机的数量。为了深入地观察在过去的这些年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