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东兴,几乎无人不边贸。”总人口还不到15万的东兴市,就有10000多人从事互市贸易。当然,这还没算上到东兴来做生意的外地老板们。
东兴市上岛咖啡的包厢里,灯光昏暗,越南女商人阿莲和她的女儿沉默地坐着,同行的还有她们在华的贸易商阿龙。
阿莲现在在越南芒街市从事边境的海鲜批发生意。女儿14岁,在越南太平市上学。最近,阿莲有一批海鲜货物出了问题,他们认为是北投(北部湾投资有限公司)垄断了边贸码头的生意,导致他们的海产品一直未能按时装车发货。“海关也帮着他们(北投),每次都给他们先装车。”阿龙抱怨着,这个瘦小的中国男人有些坐立不安,目光不断在《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和阿莲母女之间游移。
繁荣
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北投)成立于2007年,是自治区政府出资的国有独资公司。在边贸码头,北投的运输车辆来来往往,光着上身、削瘦的越南劳工们把一袋袋木薯淀粉从货船上扛到停靠在岸边的小型卡车里,码好。接着,中国司机把货运到仓库,这些来自异国的货物将陆续运输到各个城市。
“我们的货每次运到码头,海关都让我们等着,码头上都是北投的车,我们都进不去。”阿龙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说。他们之间的贸易流程大概是这样的:阿莲先将货物在越南装好,用轮船运到边贸码头,然后由阿龙在码头这边接货。过去的几年里,他们的这种合作方式是成功的,依靠越南与中国海产品的差价,利润十分可观。
随着北投公司产业化运营一步步推进,对阿莲、阿龙这样的散户来说,生意越来越难做。毕竟,运营有序的大公司有能力也有意识精密计算货物到达时间并提前报关,那么相对的,海关就无法像以前一样及时为这些散户装车了。
东兴口岸与越南芒街仅有一条北仑河相隔,中越友谊大桥又将两道国门相连。从边检大门进出的中越边民头顶肩扛着各种物品行色匆匆,进出的货车往来如织。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兴成为我国与东南亚及美、英、法等国的重要通商口岸,因商贾云集,市场繁荣,曾有“小香港”之称。后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创建进程的加快,东兴成为中越边境贸易旅游最“热”的城市。据统计,东兴口岸每年出入境经商、旅游人数达1200万人次以上,是我国出入境人员最多的陆地边境口岸之一。
中越交往有这么一个说法:士兵不越过边界,贸易越过边界。双边贸易正常化以来,中越贸易额已由1991年的不足80亿美元,增长至2005年的1303.7亿美元。“在东兴,几乎无人不边贸”——10000多边民从事互市贸易,而这个城市的总人口不过15万。
根据现行的互市贸易政策,中越边民每天有8000元的免税商品可以买卖。从下单、结算、提货,到向海关申报,整个流程只需两个小时,人少的话还会更快。
胡姐正是互市贸易政策的受益者之一。她和另一名亲戚一起,在东兴红木市场里经营着一家红木饰品店。中越混血的她普通话说得十分流利,丈夫是广东人,现在在深圳做生意。那些红木制品都来自东南亚的各个国家:越南的黄花梨、缅甸的红酸枝、印尼的小叶紫檀等。胡姐说,来买大件红木家具的多为山东、福建和浙江人,买了直接空运发回去,有些是私人使用,有些是出售。购买小件饰品(如红木手串等)的则多为广东、湖南等地的商人。
更多的时候,外地老板来这里寻求商机。在东兴,街道两旁随处可见最多的建筑,除了红木家具店,就是酒店。开车的师傅说,旺季时,从广东、福建、河南、山东来的老板们,一连几个月住在酒店,为生意的事情奔波。甚至本地人都喜欢住酒店,因为“便宜、不用收拾,也方便做生意”。但受最近中越冲突事件以及产品供应影响,7月正处在交易的淡季,许多酒店和宾馆无人问津。不少酒店打出了超低价房的广告。
生态
在越南街,来自福建的一对夫妻正在给销往广东的4箱牛角制品贴上胶条。店门口堆放着锯下来的整根粗大的水牛角,门上贴着“现场制作,免费刻字”的字样。他们来东兴3年,仍然操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为什么要学白话和越南话?那么难听哦。”50多岁的徐叔的语气里有种外地人的优越感。他指着墙上挂的梅花鹿头,“那是越南的,”又指着玻璃柜里摆放的牛角雕塑,“那是牦牛角。”不过,徐叔并不提及牦牛角的货源地。货架上还摆着盘羊的头骨,这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着大而弯曲的角,摸起来很粗糙。
东兴的万众国际批发市场里,随处可见越南人的身影。有头戴斗笠的越南女子,聚在市场门口,吆喝着越南特产水果毛荔枝和山竹;有的在市场里租了自己的店铺,每天持边民证从芒街过来,经营小吃零食、老虎油或香水。
36岁的马姐家住芒街,每天早上9点来到自己的香水店,等到晚上6点游客渐渐散去后,再回越南去。店里随处可见的是香奈儿、迪奥和法国娇兰等国际名牌,一瓶50毫升的香奈儿5号,在砍价之后只卖40元人民币。“我们这个绝对是正品,不信你可以扫它的条形码。”马姐拿起香水,露出底部让《中国经济信息》记者看。作为曾经的法国殖民地,这个盛产香料的热带国家被掠夺了大量的香料。但同时,法国人也把香水的制造工艺和技术带到了越南。马姐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在河内有专门教普通话的学校,我们上的是夜校,学了之后才过来做生意的。”马姐边招呼着客人,边回头对记者说。
大街上,卖香烟的越南女孩三五成群,看到游客就围上前去。这些十来岁的年轻女孩的背袋里有各式各样的香烟牌子,基本上5到10块人民币一盒。“买一条吧,这是我们最好的烟。自己抽好,送人也好。”有的游客耐不住恳求的目光,买上几盒,周围的女孩们呼啦一下全都围了上来。“叔叔再帮我们买点吧。”然而,对于自己的生活,也许是语言不通,也许是不愿提及,她们的回答只有沉默。
东兴市上岛咖啡的包厢里,灯光昏暗,越南女商人阿莲和她的女儿沉默地坐着,同行的还有她们在华的贸易商阿龙。
阿莲现在在越南芒街市从事边境的海鲜批发生意。女儿14岁,在越南太平市上学。最近,阿莲有一批海鲜货物出了问题,他们认为是北投(北部湾投资有限公司)垄断了边贸码头的生意,导致他们的海产品一直未能按时装车发货。“海关也帮着他们(北投),每次都给他们先装车。”阿龙抱怨着,这个瘦小的中国男人有些坐立不安,目光不断在《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和阿莲母女之间游移。
繁荣
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北投)成立于2007年,是自治区政府出资的国有独资公司。在边贸码头,北投的运输车辆来来往往,光着上身、削瘦的越南劳工们把一袋袋木薯淀粉从货船上扛到停靠在岸边的小型卡车里,码好。接着,中国司机把货运到仓库,这些来自异国的货物将陆续运输到各个城市。
“我们的货每次运到码头,海关都让我们等着,码头上都是北投的车,我们都进不去。”阿龙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说。他们之间的贸易流程大概是这样的:阿莲先将货物在越南装好,用轮船运到边贸码头,然后由阿龙在码头这边接货。过去的几年里,他们的这种合作方式是成功的,依靠越南与中国海产品的差价,利润十分可观。
随着北投公司产业化运营一步步推进,对阿莲、阿龙这样的散户来说,生意越来越难做。毕竟,运营有序的大公司有能力也有意识精密计算货物到达时间并提前报关,那么相对的,海关就无法像以前一样及时为这些散户装车了。
东兴口岸与越南芒街仅有一条北仑河相隔,中越友谊大桥又将两道国门相连。从边检大门进出的中越边民头顶肩扛着各种物品行色匆匆,进出的货车往来如织。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兴成为我国与东南亚及美、英、法等国的重要通商口岸,因商贾云集,市场繁荣,曾有“小香港”之称。后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创建进程的加快,东兴成为中越边境贸易旅游最“热”的城市。据统计,东兴口岸每年出入境经商、旅游人数达1200万人次以上,是我国出入境人员最多的陆地边境口岸之一。
中越交往有这么一个说法:士兵不越过边界,贸易越过边界。双边贸易正常化以来,中越贸易额已由1991年的不足80亿美元,增长至2005年的1303.7亿美元。“在东兴,几乎无人不边贸”——10000多边民从事互市贸易,而这个城市的总人口不过15万。
根据现行的互市贸易政策,中越边民每天有8000元的免税商品可以买卖。从下单、结算、提货,到向海关申报,整个流程只需两个小时,人少的话还会更快。
胡姐正是互市贸易政策的受益者之一。她和另一名亲戚一起,在东兴红木市场里经营着一家红木饰品店。中越混血的她普通话说得十分流利,丈夫是广东人,现在在深圳做生意。那些红木制品都来自东南亚的各个国家:越南的黄花梨、缅甸的红酸枝、印尼的小叶紫檀等。胡姐说,来买大件红木家具的多为山东、福建和浙江人,买了直接空运发回去,有些是私人使用,有些是出售。购买小件饰品(如红木手串等)的则多为广东、湖南等地的商人。
更多的时候,外地老板来这里寻求商机。在东兴,街道两旁随处可见最多的建筑,除了红木家具店,就是酒店。开车的师傅说,旺季时,从广东、福建、河南、山东来的老板们,一连几个月住在酒店,为生意的事情奔波。甚至本地人都喜欢住酒店,因为“便宜、不用收拾,也方便做生意”。但受最近中越冲突事件以及产品供应影响,7月正处在交易的淡季,许多酒店和宾馆无人问津。不少酒店打出了超低价房的广告。
生态
在越南街,来自福建的一对夫妻正在给销往广东的4箱牛角制品贴上胶条。店门口堆放着锯下来的整根粗大的水牛角,门上贴着“现场制作,免费刻字”的字样。他们来东兴3年,仍然操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为什么要学白话和越南话?那么难听哦。”50多岁的徐叔的语气里有种外地人的优越感。他指着墙上挂的梅花鹿头,“那是越南的,”又指着玻璃柜里摆放的牛角雕塑,“那是牦牛角。”不过,徐叔并不提及牦牛角的货源地。货架上还摆着盘羊的头骨,这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着大而弯曲的角,摸起来很粗糙。
东兴的万众国际批发市场里,随处可见越南人的身影。有头戴斗笠的越南女子,聚在市场门口,吆喝着越南特产水果毛荔枝和山竹;有的在市场里租了自己的店铺,每天持边民证从芒街过来,经营小吃零食、老虎油或香水。
36岁的马姐家住芒街,每天早上9点来到自己的香水店,等到晚上6点游客渐渐散去后,再回越南去。店里随处可见的是香奈儿、迪奥和法国娇兰等国际名牌,一瓶50毫升的香奈儿5号,在砍价之后只卖40元人民币。“我们这个绝对是正品,不信你可以扫它的条形码。”马姐拿起香水,露出底部让《中国经济信息》记者看。作为曾经的法国殖民地,这个盛产香料的热带国家被掠夺了大量的香料。但同时,法国人也把香水的制造工艺和技术带到了越南。马姐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在河内有专门教普通话的学校,我们上的是夜校,学了之后才过来做生意的。”马姐边招呼着客人,边回头对记者说。
大街上,卖香烟的越南女孩三五成群,看到游客就围上前去。这些十来岁的年轻女孩的背袋里有各式各样的香烟牌子,基本上5到10块人民币一盒。“买一条吧,这是我们最好的烟。自己抽好,送人也好。”有的游客耐不住恳求的目光,买上几盒,周围的女孩们呼啦一下全都围了上来。“叔叔再帮我们买点吧。”然而,对于自己的生活,也许是语言不通,也许是不愿提及,她们的回答只有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