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类院校以培养社会各个行业紧缺的专业人才为办学目标,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也必须与时俱进的进行教学改革,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实现新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音乐专业 课程整合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0.165
目前国内许多高职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在多数情况下还是直接照搬专业音乐院校或普通高校的课程体系,不仅难以彰显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也很难培养出优秀的音乐专业人才。因此,在这一背景下探究高职音乐专业课程整合和教学改革策略,也成为学校提升音乐专业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2015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尽快实行专业调整和课程设置,通过优化专业结构、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实现教育产业的升级,满足社会对人力资源的新需求。文章结合个人教学经验,分别从突出高等教学职业特性、注重课程设置的实践性以及强调教学形式的灵活性等方面,就高职音乐专业的教学改革策略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转变教育管理理念,突出职业教育特点
(一)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
普通高校的教学重点倾向于理论和学术研究,而高职类院校则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见长。尤其是对于音乐、美术等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来说,面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形势,仅有扎实的音乐基本功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在帮助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更要引导学生提高音乐实践能力。例如,成为一名中小学音乐教师是高职音乐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学生只有提前掌握一定的音乐教学能力,或是实践经验,才能在毕业求职时发挥竞争优势,解决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因此,当前高职音乐专业迫切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抓住教学重点,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
(二)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就业定位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缺乏职业规划,等到临近毕业时出现迷茫、焦虑等现象。这其中固然有学生自身的原因,教师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例如,许多高职学校虽然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是通常由辅导员兼任就业指导教师,缺乏专业性。学生很难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就业定位,也就找不到努力的方向。通过课程整合和教学改革,为学生安排专业的就业辅导教师,根据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制定不同的就业规划和指导。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建议,同时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明确未来的就业方向。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提前让学生了解一些就业信息,或企业的用工需求,这对于高职学生辩证看待自我的优势与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也有积极帮助。
二、整合课程资源,注重实用性
注重实践、讲求实用是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教师在开展课程设计时,也应当基于这一特点出发,以保证课程设计更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当然,教师也需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切实保证教学效果。
(一)音乐基础理论教学
高职音乐的基础性课程主要涉及到乐理、和声、中国音乐史等。音乐基础课程内容的理论性较强,教师在开展这些课程教学时,一方面要保证基础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可以在理论讲解中穿插一些音乐名人的事迹,或是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音乐作品等,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音乐基础理论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声以及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因此需要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二)专业课程的教学
高职音乐专业课程涉及到的科目较多,除了音乐直接相关的声乐、钢琴以及其他常见乐器外,还要求学生能够即兴伴奏或是完成进行合唱指挥等。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在刚刚接触专业课程时,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难题。同时,由于不同学生的音乐基础存在较大差异,也给专业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干扰。例如在开展钢琴教学时,部分学生可能参加过钢琴辅导班,因此基础较好;而多数学生并没有钢琴学习经历。针对这种学生间的差异,教师在专业教学时也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尽可能满足班级内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教学实践
对于临近毕业的学生来说,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提前将音乐理论知识和专业岗位需求结合起来,对未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了解。除此之外,学生参加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其实也是自我检验的过程。通过找出自身在音乐专业方面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强化联系,实现个人综合能力和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时,也要注意做好教学引导工作,利用个人的工作经验,为学生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供讲解,帮助学生从实践活动课程中汲取更多有价值的经验。
三、教学形式灵活多变,强调学生的参与性
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音乐教学的课堂中来,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提问权和发言权,是提高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基础。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避免将音乐课编程枯燥的理论说教课。
(一)课程安排上体现参与性
首先,各学科互相“参与”,形成具有系统性的课程体系。比如,乐理课后接着是视唱练耳,学生把刚学到的乐理知识运用到视唱练耳中去,既提高兴趣又巩固乐理知识,互相促进。又如钢琴课上完后就上即兴伴奏课,声乐课后是合唱与指挥课等。再次,学生参与到“教”中,比如,合唱与指挥,让学生轮流当“指挥”,体验成功与艰辛,而不是教师一味站在讲台上指东画西,各门课学生都可以主动参与而不只被动听讲,教师要牢记学生是主体,千方百计探索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上要有灵活性
传统的声乐、钢琴教学基本上是师生“一对一”地进行,那是音乐学院培养专业演员的模式,而高职专科音乐专业就不必完全如此。声乐教学可采用“大、中、小”三种课型,即大课8—10人,中课4—6人,小课1—3人等。因此,教师无论是在制定课堂教学规划,还是实际开展课程教学,都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转变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只有做到“教无定式”,才能是音乐教学内容受到更多学生的欢迎。
(三)增开人文课程,提高艺术修养
我们的教学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能胜任将来的工作,而教师教书的目的是育人。要育人自己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艺术观,而这一切的取得仅有专业技能远远不够。笔者认为,高职语文、音乐美学、藝术心理学甚至中国文化史等都应开设,以增强专科生的艺术修养,奠定终身享受音乐、学习音乐、传授音乐的良好基础。只有将音乐理论基础、音乐实践能力和音乐艺术素养三者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出全能型的音乐专业人才,这也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的定位,决定了其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必须要与时俱进的进行优化改革,以培养出符合当代社会紧缺的专业应用型人才。针对当前高职音乐专业课程设计和教学工作上存在的突出问题,音乐教师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基于学生的音乐基础,合理设计教学计划,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又要立足于社会,关注当前社会企业对高职音乐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进而以此为基础不断整合课程资源,让学生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求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曹春楠.海南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基础课教学资源共享之我见——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艺术科技,2014,27(1):334-334.
[2]陈晓音,赵江虹.艺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高职音乐专业钢琴基础教学的现状及改革思路[J].美与时代:下,2010(6):63-64.
[3]邹建军.高职音乐欣赏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构想——以交响组曲《天方夜谭》赏析为例[J].音乐大观,2011(1).
【关键词】高职院校 音乐专业 课程整合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0.165
目前国内许多高职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在多数情况下还是直接照搬专业音乐院校或普通高校的课程体系,不仅难以彰显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也很难培养出优秀的音乐专业人才。因此,在这一背景下探究高职音乐专业课程整合和教学改革策略,也成为学校提升音乐专业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2015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尽快实行专业调整和课程设置,通过优化专业结构、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实现教育产业的升级,满足社会对人力资源的新需求。文章结合个人教学经验,分别从突出高等教学职业特性、注重课程设置的实践性以及强调教学形式的灵活性等方面,就高职音乐专业的教学改革策略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转变教育管理理念,突出职业教育特点
(一)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
普通高校的教学重点倾向于理论和学术研究,而高职类院校则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见长。尤其是对于音乐、美术等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来说,面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形势,仅有扎实的音乐基本功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在帮助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更要引导学生提高音乐实践能力。例如,成为一名中小学音乐教师是高职音乐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学生只有提前掌握一定的音乐教学能力,或是实践经验,才能在毕业求职时发挥竞争优势,解决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因此,当前高职音乐专业迫切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抓住教学重点,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
(二)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就业定位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缺乏职业规划,等到临近毕业时出现迷茫、焦虑等现象。这其中固然有学生自身的原因,教师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例如,许多高职学校虽然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是通常由辅导员兼任就业指导教师,缺乏专业性。学生很难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就业定位,也就找不到努力的方向。通过课程整合和教学改革,为学生安排专业的就业辅导教师,根据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制定不同的就业规划和指导。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建议,同时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明确未来的就业方向。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提前让学生了解一些就业信息,或企业的用工需求,这对于高职学生辩证看待自我的优势与不足,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也有积极帮助。
二、整合课程资源,注重实用性
注重实践、讲求实用是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教师在开展课程设计时,也应当基于这一特点出发,以保证课程设计更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当然,教师也需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切实保证教学效果。
(一)音乐基础理论教学
高职音乐的基础性课程主要涉及到乐理、和声、中国音乐史等。音乐基础课程内容的理论性较强,教师在开展这些课程教学时,一方面要保证基础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可以在理论讲解中穿插一些音乐名人的事迹,或是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音乐作品等,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音乐基础理论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声以及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因此需要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二)专业课程的教学
高职音乐专业课程涉及到的科目较多,除了音乐直接相关的声乐、钢琴以及其他常见乐器外,还要求学生能够即兴伴奏或是完成进行合唱指挥等。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在刚刚接触专业课程时,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难题。同时,由于不同学生的音乐基础存在较大差异,也给专业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干扰。例如在开展钢琴教学时,部分学生可能参加过钢琴辅导班,因此基础较好;而多数学生并没有钢琴学习经历。针对这种学生间的差异,教师在专业教学时也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尽可能满足班级内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教学实践
对于临近毕业的学生来说,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提前将音乐理论知识和专业岗位需求结合起来,对未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了解。除此之外,学生参加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其实也是自我检验的过程。通过找出自身在音乐专业方面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强化联系,实现个人综合能力和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时,也要注意做好教学引导工作,利用个人的工作经验,为学生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供讲解,帮助学生从实践活动课程中汲取更多有价值的经验。
三、教学形式灵活多变,强调学生的参与性
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音乐教学的课堂中来,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提问权和发言权,是提高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基础。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避免将音乐课编程枯燥的理论说教课。
(一)课程安排上体现参与性
首先,各学科互相“参与”,形成具有系统性的课程体系。比如,乐理课后接着是视唱练耳,学生把刚学到的乐理知识运用到视唱练耳中去,既提高兴趣又巩固乐理知识,互相促进。又如钢琴课上完后就上即兴伴奏课,声乐课后是合唱与指挥课等。再次,学生参与到“教”中,比如,合唱与指挥,让学生轮流当“指挥”,体验成功与艰辛,而不是教师一味站在讲台上指东画西,各门课学生都可以主动参与而不只被动听讲,教师要牢记学生是主体,千方百计探索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上要有灵活性
传统的声乐、钢琴教学基本上是师生“一对一”地进行,那是音乐学院培养专业演员的模式,而高职专科音乐专业就不必完全如此。声乐教学可采用“大、中、小”三种课型,即大课8—10人,中课4—6人,小课1—3人等。因此,教师无论是在制定课堂教学规划,还是实际开展课程教学,都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转变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只有做到“教无定式”,才能是音乐教学内容受到更多学生的欢迎。
(三)增开人文课程,提高艺术修养
我们的教学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能胜任将来的工作,而教师教书的目的是育人。要育人自己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艺术观,而这一切的取得仅有专业技能远远不够。笔者认为,高职语文、音乐美学、藝术心理学甚至中国文化史等都应开设,以增强专科生的艺术修养,奠定终身享受音乐、学习音乐、传授音乐的良好基础。只有将音乐理论基础、音乐实践能力和音乐艺术素养三者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出全能型的音乐专业人才,这也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的定位,决定了其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必须要与时俱进的进行优化改革,以培养出符合当代社会紧缺的专业应用型人才。针对当前高职音乐专业课程设计和教学工作上存在的突出问题,音乐教师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基于学生的音乐基础,合理设计教学计划,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又要立足于社会,关注当前社会企业对高职音乐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进而以此为基础不断整合课程资源,让学生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求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曹春楠.海南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基础课教学资源共享之我见——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艺术科技,2014,27(1):334-334.
[2]陈晓音,赵江虹.艺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高职音乐专业钢琴基础教学的现状及改革思路[J].美与时代:下,2010(6):63-64.
[3]邹建军.高职音乐欣赏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构想——以交响组曲《天方夜谭》赏析为例[J].音乐大观,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