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人宗白华在《流云小诗》中写道:“啊,诗从何处寻/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在微风里,飘来流水音/在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那么,文从何处寻呢?如何才能让学生从生活体验中享受写作之乐呢?
立足文本,仿写活动锻筋骨
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是学生磨砺语言的主战场,更是锻造其写作筋骨的主阵地。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习作技巧的指导,引导学生转变阅读视角,将“写什么”的阅读思维扭转为“怎么写”的习作思维,这样学生下笔才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三年级是习作学习的起步阶段,教师可以结合单元习作要素,利用课文进行方法指导,帮助学生突破习作难点,消除畏难情绪。如教学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利用多感官观察进行写作的手法,并要求学生体会第四自然段的动词运用,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让学生明白文章是建立在对翠鸟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接下来,教师可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高年级的写作有更高要求。教师在开发单元习作内容时,需要设计与学生密切相关的话题,唤醒学生真切的生命体验,从而把触及内心的感受和鲜活细节书写下来。如教学六年级下册《匆匆》一课时,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写出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感受。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顧生活场景,仿照课文写作体现时间悄然流逝的拟人句,再按照一定顺序将这些句子组织成段,把自己的体验“熔铸成一个优美的、生气灌注的整体”。
课文的仿写活动针对性强,特别是对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仿写既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又能训练他们的写作技巧。所以,教师应积极地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使学生学习写作技巧,培养良好的文风。
亲身体验,多彩活动铸血肉
学校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有计划地开展学校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增长见识,增加生活情趣,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创作素材,让学生在记录中留下生活的印记。
观察事物是写作素材准备的重要基础,但观察一定要仔细、有序。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风云雨雪都各有特色,是丰富的习作源泉。这些景物真实可感、方便观察,学生更容易将其生动描写出来。教学中,教师需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的《桂花雨》一课时,校园里的桂花树正值开放时节。于是,我带领学生近距离观察校园的桂花树,用看、闻、摸的方法观察每朵花的特点、每个小花苞的形态,学生兴致盎然,甚至吟出诗句“枝头桂花竞相开,朵朵清香飘满园”。接着,我带领学生远距离观察桂花的形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去形容它、从哪些角度形容它等。学生写出了这样的句子:密密麻麻的芝麻粒大小的金色和黄色,掩映在绿叶下,在还没发现它的时候就已闻到缕缕香味。学生的亲身观察是架设在生活与心灵之间的一座桥梁。在生活触摸心灵的一瞬间,在心灵呼唤表达的一刹那,写作真实发生着。
走出校园,学生从丰富多彩的家庭生活中获得了多元体验经历:春节时,阖家团聚动手包饺子、搓汤圆,感受节日氛围;清明节,祭拜先祖,文明祭扫,寄托对亲人的无限追思;端午节,在粽子里品味香甜,怀念爱国诗人屈原,传承中国历史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定期开展志愿者活动,为社区孤寡老人送上关怀与问候……
学校还每学年开展一次劳动与实践教育活动。学生卸下课业压力,前往市教育培训中心参与劳动实践教育活动,磨炼意志,培养团体合作精神。国防教育让学生们学习基本的国防知识,增强国防观念,懂得自觉履行国防义务;科技体验活动让学生们动手操作机器人、航模、3D打印等先进科技,增强了动手能力,开阔了视野,激发了无尽的求知欲和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之情;劳动实践活动中,学生体验了缝纫、给植物安个家、种花生等劳动课程,体验了劳动的乐趣,进而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民;心肺复苏、消防演练、地震逃生等安全教育项目的体验,提升了学生的急救应急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摸石头过河、不倒森林、动力圈等益智项目锻炼了学生身体协调能力,学生在游戏中学会互助、学会合作、学会分享……习作在这些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之后展开,作文的语言就不会苍白无力,而是充满了生命的质感,每一篇作文也就不会空话连篇,而是闪耀着思想的光辉,涌动着真挚的情感。
经历即文章。学生在用心观察生活、亲身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收获了丰富的思想情感,发现并揭示了生活、生命的意义,获得了内在的充盈和自我的解放,这些素材也会化成文章创作的丰满血肉。因此,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深入体验生活,对体验式作文教学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意义。
展示成果,成功体验提底气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对学生而言,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对成就感的需求。落实在具体的习作教学中,就需要教师随时掌握学生习作动机,在最恰当的时间给学生最有力的推动,在反馈中给予学生持续的动力,让学生在习作中体会成功的乐趣,变被动习作为主动习作。
从四年级上学期开始,我将全班学生分成九个小组,开展小组接力日记。接力日记不拘形式,不限文体,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心灵书写。大家在日记中写出了自己的耳闻目见、喜怒哀乐,小至花草树木、风云雨雪、人际交往,大至社会新貌、经济变革……这样恣意创作的过程让学生收获满足、体验成功的同时,也拥有了自由表达的空间、自主展示的权利和捕捉灵动的心灵。
为了让学生体验写作的成功感,每周我都会从学生的日常习作和接力日记中选取一些优秀习作,编辑成班级作文小报,并在学期末将这些周报汇集成册,编印成《班级名篇选》。学生习作中的某个段落或者某个句子还可以入选《班级名言佳句》。此外,我鼓励学生阅读报刊上的学生文章,让学生树立目标,大胆投稿,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各类作文比赛,在竞赛中展示作品,收获成功的喜悦。
生活是习作的沃土,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习作根植于亲身体验的这片乐土、享受习作带来的快乐,学生才能主动写作、真心写作,才能妙笔生花,让写作焕发光彩。
(责编 侯心雨)
立足文本,仿写活动锻筋骨
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是学生磨砺语言的主战场,更是锻造其写作筋骨的主阵地。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习作技巧的指导,引导学生转变阅读视角,将“写什么”的阅读思维扭转为“怎么写”的习作思维,这样学生下笔才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三年级是习作学习的起步阶段,教师可以结合单元习作要素,利用课文进行方法指导,帮助学生突破习作难点,消除畏难情绪。如教学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利用多感官观察进行写作的手法,并要求学生体会第四自然段的动词运用,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让学生明白文章是建立在对翠鸟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接下来,教师可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高年级的写作有更高要求。教师在开发单元习作内容时,需要设计与学生密切相关的话题,唤醒学生真切的生命体验,从而把触及内心的感受和鲜活细节书写下来。如教学六年级下册《匆匆》一课时,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写出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感受。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顧生活场景,仿照课文写作体现时间悄然流逝的拟人句,再按照一定顺序将这些句子组织成段,把自己的体验“熔铸成一个优美的、生气灌注的整体”。
课文的仿写活动针对性强,特别是对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仿写既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又能训练他们的写作技巧。所以,教师应积极地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使学生学习写作技巧,培养良好的文风。
亲身体验,多彩活动铸血肉
学校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有计划地开展学校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增长见识,增加生活情趣,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创作素材,让学生在记录中留下生活的印记。
观察事物是写作素材准备的重要基础,但观察一定要仔细、有序。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风云雨雪都各有特色,是丰富的习作源泉。这些景物真实可感、方便观察,学生更容易将其生动描写出来。教学中,教师需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的《桂花雨》一课时,校园里的桂花树正值开放时节。于是,我带领学生近距离观察校园的桂花树,用看、闻、摸的方法观察每朵花的特点、每个小花苞的形态,学生兴致盎然,甚至吟出诗句“枝头桂花竞相开,朵朵清香飘满园”。接着,我带领学生远距离观察桂花的形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去形容它、从哪些角度形容它等。学生写出了这样的句子:密密麻麻的芝麻粒大小的金色和黄色,掩映在绿叶下,在还没发现它的时候就已闻到缕缕香味。学生的亲身观察是架设在生活与心灵之间的一座桥梁。在生活触摸心灵的一瞬间,在心灵呼唤表达的一刹那,写作真实发生着。
走出校园,学生从丰富多彩的家庭生活中获得了多元体验经历:春节时,阖家团聚动手包饺子、搓汤圆,感受节日氛围;清明节,祭拜先祖,文明祭扫,寄托对亲人的无限追思;端午节,在粽子里品味香甜,怀念爱国诗人屈原,传承中国历史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定期开展志愿者活动,为社区孤寡老人送上关怀与问候……
学校还每学年开展一次劳动与实践教育活动。学生卸下课业压力,前往市教育培训中心参与劳动实践教育活动,磨炼意志,培养团体合作精神。国防教育让学生们学习基本的国防知识,增强国防观念,懂得自觉履行国防义务;科技体验活动让学生们动手操作机器人、航模、3D打印等先进科技,增强了动手能力,开阔了视野,激发了无尽的求知欲和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之情;劳动实践活动中,学生体验了缝纫、给植物安个家、种花生等劳动课程,体验了劳动的乐趣,进而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民;心肺复苏、消防演练、地震逃生等安全教育项目的体验,提升了学生的急救应急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摸石头过河、不倒森林、动力圈等益智项目锻炼了学生身体协调能力,学生在游戏中学会互助、学会合作、学会分享……习作在这些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之后展开,作文的语言就不会苍白无力,而是充满了生命的质感,每一篇作文也就不会空话连篇,而是闪耀着思想的光辉,涌动着真挚的情感。
经历即文章。学生在用心观察生活、亲身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收获了丰富的思想情感,发现并揭示了生活、生命的意义,获得了内在的充盈和自我的解放,这些素材也会化成文章创作的丰满血肉。因此,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深入体验生活,对体验式作文教学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意义。
展示成果,成功体验提底气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对学生而言,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对成就感的需求。落实在具体的习作教学中,就需要教师随时掌握学生习作动机,在最恰当的时间给学生最有力的推动,在反馈中给予学生持续的动力,让学生在习作中体会成功的乐趣,变被动习作为主动习作。
从四年级上学期开始,我将全班学生分成九个小组,开展小组接力日记。接力日记不拘形式,不限文体,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心灵书写。大家在日记中写出了自己的耳闻目见、喜怒哀乐,小至花草树木、风云雨雪、人际交往,大至社会新貌、经济变革……这样恣意创作的过程让学生收获满足、体验成功的同时,也拥有了自由表达的空间、自主展示的权利和捕捉灵动的心灵。
为了让学生体验写作的成功感,每周我都会从学生的日常习作和接力日记中选取一些优秀习作,编辑成班级作文小报,并在学期末将这些周报汇集成册,编印成《班级名篇选》。学生习作中的某个段落或者某个句子还可以入选《班级名言佳句》。此外,我鼓励学生阅读报刊上的学生文章,让学生树立目标,大胆投稿,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各类作文比赛,在竞赛中展示作品,收获成功的喜悦。
生活是习作的沃土,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习作根植于亲身体验的这片乐土、享受习作带来的快乐,学生才能主动写作、真心写作,才能妙笔生花,让写作焕发光彩。
(责编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