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长篇巨著《2666》享誉文坛的拉美作家波拉尼奥本质上是个诗人,或者不如说作者本人其实未尝不希望如聂鲁达般,以诗人的身份留下盛名。所以虽然他创作小说,却在小说里满布下诗人的眼,特别是在这本短篇小说集《地球上最后的夜晚》里,他于无味的叙述中植下绝望的氛围,他把诗歌的形式转化为小说的情绪,用疏离、孤独、无助的人群和破碎、流亡与失败的人生共同搭建成整部作品集的基调。
《地球上最后的夜晚》是国内引进出版的第三部波拉尼奥的中文版作品,但是这些短篇作品的创作却要早于《荒野侦探》《2666》,就像马尔克斯的《枯枝败叶》《没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之于《百年孤独》一样,《地球上最后的夜晚》亦是充满素材与雏形的味道。对于一些文学大家,我们有时会遭遇逆向阅读,显然《2666》对于任何一位读者来说,都会是一场艰苦的阅读之旅,当然,在这种破解与重塑的过程中也充满着阅读乐趣,不过以独立的文本来说,《地球上最后的夜晚》真的要轻盈很多。它们有几乎共同的主题—文学界的流亡与理想的绝望,它们也都有着几乎明晰的故事—半自传味道的经历,于是并不存在阅读的障碍。而它的另一重味道是痕迹性,某些片断与人物完全可以与《荒野侦探》《2666》进行互照,所以这部短篇小说集既是一种邀约,也是一种解构,只有透过文本的表象走进波拉尼奥才能读懂所有隐匿的情感。
其实波拉尼奥自身的经历本就颇具传奇性。他出生于智利,有过政治信仰,闹过革命,遭遇过拘捕,进行过自我放逐;他热爱文学,却又不屑文学界的大师们,“从他的话里,我隐约看到一种幼稚的自负,从那以后我不断地在大部分作家身上都能感到这种毛病(《邀舞卡》)。”他前半生为理想写诗,后半生为生计写小说,正因为他清晰地知道他和他笔下的诗人其实不过是“一个平和又孤独的人面临死亡,一群形象,都是受伤的。”而最终“那些形象像落日一样逐渐淡出,剩下的只有伤痕(《地球上最后的夜晚》)。”所以在这部收录了14篇作品的小说集中,几乎所有的人物都沾染了文学的雾气,落魄与流亡、文人的相轻、文学理想的幻灭成为始终的主题。无论是依然挣扎在文学圈的二流诗人,还是不得不改弦易辙的边缘人物,最终不是消失就是死亡了,许多故事就这样戛然而止,为读者留下无尽的虚无。
我总是在这些故事中读到兜兜转转的人生,而这些人生的属性必然也是属于作者本人的。波拉尼奥是拉美文学大爆炸后的作家,所以他的作品中充斥着大量拉美文学圈的人物,其中也不乏隐喻,可是他的视角却完全不同于马尔克斯、略萨那批作家之于自我及同僚的展示,在波拉尼奥身上总是有一种直达骨髓的孤独与荒凉,是文学的悲观,也是理想的悲情。或许这也正是来自于他纠结一生的诗人的心性—“我不是一个诗人:我知道,要想被人叫做诗人,应当过完全另一种生活!”
新书推荐
《看这儿,照相啦!》
作者:库尔特·冯内古特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这是库尔特·冯内古特未出版的短篇小说集,精选了十四篇短篇小说,秉承冯内古特一贯的幽默,每个故事都是一则寓言,用夸张幽默的手法再现了工厂 、酒吧等地方发生的生活趣事。这些寓言式的故事优美耐读,充分体现了冯尼古特超乎寻常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读者在发现现实生活的不足的同时,也对理想生活充满了憧憬。
《守望灯塔》
作者:珍妮特·温特森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温特森被称为当代最好也是最有争议性的作家,她在殡仪馆、精神病院等地留宿打工,但仍以全A的成绩考进牛津大学英语系,她的处女作《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甫一出版便荣获了惠特布莱德首作奖。在这本书里,温特森用诗一般的语言,童话般讲故事的方式,告诉我们,只要守着心中的灯塔,尽管前路一片黑暗,每个人都可以独自成长。
《间隔年之后》
作者:孙东纯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孙东纯继《迟到的间隔年》之后又推出了一本旅行游记,不过主要讲述了他的“后间隔年”时光—在日本四年的旅居故事。间隔年之后何去何从,是他回归之后首要面对的问题,间隔年中遇见的亲密爱人沙弥香帮助他克服困难、走出迷茫。书中以他环日本太平洋海岸线骑行经历为主线,穿插记录了东东初来日本的种种见闻;努力融入全新环境、迥异文化过程中遭遇的各种事、趣事;与妻子沙弥香的幸福生活点滴等。
《地球上最后的夜晚》是国内引进出版的第三部波拉尼奥的中文版作品,但是这些短篇作品的创作却要早于《荒野侦探》《2666》,就像马尔克斯的《枯枝败叶》《没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之于《百年孤独》一样,《地球上最后的夜晚》亦是充满素材与雏形的味道。对于一些文学大家,我们有时会遭遇逆向阅读,显然《2666》对于任何一位读者来说,都会是一场艰苦的阅读之旅,当然,在这种破解与重塑的过程中也充满着阅读乐趣,不过以独立的文本来说,《地球上最后的夜晚》真的要轻盈很多。它们有几乎共同的主题—文学界的流亡与理想的绝望,它们也都有着几乎明晰的故事—半自传味道的经历,于是并不存在阅读的障碍。而它的另一重味道是痕迹性,某些片断与人物完全可以与《荒野侦探》《2666》进行互照,所以这部短篇小说集既是一种邀约,也是一种解构,只有透过文本的表象走进波拉尼奥才能读懂所有隐匿的情感。
其实波拉尼奥自身的经历本就颇具传奇性。他出生于智利,有过政治信仰,闹过革命,遭遇过拘捕,进行过自我放逐;他热爱文学,却又不屑文学界的大师们,“从他的话里,我隐约看到一种幼稚的自负,从那以后我不断地在大部分作家身上都能感到这种毛病(《邀舞卡》)。”他前半生为理想写诗,后半生为生计写小说,正因为他清晰地知道他和他笔下的诗人其实不过是“一个平和又孤独的人面临死亡,一群形象,都是受伤的。”而最终“那些形象像落日一样逐渐淡出,剩下的只有伤痕(《地球上最后的夜晚》)。”所以在这部收录了14篇作品的小说集中,几乎所有的人物都沾染了文学的雾气,落魄与流亡、文人的相轻、文学理想的幻灭成为始终的主题。无论是依然挣扎在文学圈的二流诗人,还是不得不改弦易辙的边缘人物,最终不是消失就是死亡了,许多故事就这样戛然而止,为读者留下无尽的虚无。
我总是在这些故事中读到兜兜转转的人生,而这些人生的属性必然也是属于作者本人的。波拉尼奥是拉美文学大爆炸后的作家,所以他的作品中充斥着大量拉美文学圈的人物,其中也不乏隐喻,可是他的视角却完全不同于马尔克斯、略萨那批作家之于自我及同僚的展示,在波拉尼奥身上总是有一种直达骨髓的孤独与荒凉,是文学的悲观,也是理想的悲情。或许这也正是来自于他纠结一生的诗人的心性—“我不是一个诗人:我知道,要想被人叫做诗人,应当过完全另一种生活!”
新书推荐
《看这儿,照相啦!》
作者:库尔特·冯内古特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这是库尔特·冯内古特未出版的短篇小说集,精选了十四篇短篇小说,秉承冯内古特一贯的幽默,每个故事都是一则寓言,用夸张幽默的手法再现了工厂 、酒吧等地方发生的生活趣事。这些寓言式的故事优美耐读,充分体现了冯尼古特超乎寻常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读者在发现现实生活的不足的同时,也对理想生活充满了憧憬。
《守望灯塔》
作者:珍妮特·温特森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温特森被称为当代最好也是最有争议性的作家,她在殡仪馆、精神病院等地留宿打工,但仍以全A的成绩考进牛津大学英语系,她的处女作《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甫一出版便荣获了惠特布莱德首作奖。在这本书里,温特森用诗一般的语言,童话般讲故事的方式,告诉我们,只要守着心中的灯塔,尽管前路一片黑暗,每个人都可以独自成长。
《间隔年之后》
作者:孙东纯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孙东纯继《迟到的间隔年》之后又推出了一本旅行游记,不过主要讲述了他的“后间隔年”时光—在日本四年的旅居故事。间隔年之后何去何从,是他回归之后首要面对的问题,间隔年中遇见的亲密爱人沙弥香帮助他克服困难、走出迷茫。书中以他环日本太平洋海岸线骑行经历为主线,穿插记录了东东初来日本的种种见闻;努力融入全新环境、迥异文化过程中遭遇的各种事、趣事;与妻子沙弥香的幸福生活点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