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AKE A NEW SOUND从随身听里的打口磁带,到高保真的音响设备,从鼠标右键单击的MP3下载,到各式各样网络电台的量身定做,后海大鲨鱼、逃跑计划、云游等等乐队以现场演出的方式宣告一个年轻的视听时代已经到来——到现场去听音乐!
很多人并不知道,作为音乐人的张曼玉的处女秀,其实在2012年就完成了。在Vogue 120周年的庆典上,她携乐队首次登台演唱了一首自己创作的《Visionary Heart》。视频中张曼玉气场十足,举手投足仍是人们最熟悉的女神范儿,不过德国战车式的低沉嗓音却吓坏了不少人。毫不意外地是,几个月之后的草莓音乐节上,上万人顶着几分钟后掀翻了舞台的大风,静静地等待着张曼玉的出场,如果把这单单归结于女神魅力,未免有些偏颇,因为从上个世纪90年代迷笛音乐节几千人次的阵仗,到去年草莓音乐节三天超过25万人次的数据表明,一个新的时代——现场时代到来了。
从隔绝到融合,新世纪的合作之声
如果去查资料,就会发现1986年崔健首次登台演唱《一无所有》的“让世界充满爱”百名歌星演唱会,被认为是中国大陆第一次流行音乐演唱会,那天的工人体育馆座无虚席,程琳穿着红格裙,孙国庆留了个朋克头,崔健则在合唱的时候模仿了迈克尔·杰克逊的太空步,所有的细节直到现在还被人津津乐道。不过事实上在前一年,已经有人将工人体育馆掀翻过一次了,那就是来自英国的威猛乐队(Wham!),当时英国和美国流行音乐圈如日中天,不过在中国却鲜为人知,甚至在国内的官方宣传中,他们也被界定为一支摇滚乐队。不过观众还是相当买账,票价被卖到了5元(是当时一张电影票的20-30倍),并且每人限购两张,演出当天,黄牛把票价炒到了25元,这大概就是现场对人类的原始吸引力。
接下来的故事姜昕在自传体小说《长发飞扬的日子》里讲得十分详细,她以一个初入摇滚圈的女孩的视角,记录着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音乐现场和音乐人的生活,登场人物除了她本人之外,还有王菲、张咪、何勇,以及唐朝乐队创始人、已故音乐人张炬,当然,少不了她的旧爱窦唯。而除了那些前尘往事的八卦,你还可以看到年少的她如何悉心打扮去参加一场场的Party,小皮衣,喇叭裤,加上一颗惴惴不安的心,并在她的描述中想象出那简陋的舞台,乐手们老派但质朴的台风,去猜测这一场演出发生在现实中的哪里,是崔健常出没的马克西姆餐厅,还是做梦乐队(窦唯离开黑豹后组建的乐队)首次登台的外交人员大酒店,抑或是著名DJ张有待开的大西俱乐部。与此同时,上海、天津、西安等城市也在陆陆续续地诞生着各式各样的演出场所,有些是正规的俱乐部和酒吧,有些是餐厅或者学校,60后作为那个时代的参与者,把种子深埋在土壤之中了。
90年代现场演出的蓬勃发展看得人满怀欣喜,大大小小的Live House和Live Bar不断地涌现出来,流行歌手的演唱会也场场爆满,然而主流音乐人和地下音乐人的境遇却截然不同。在滚石唱片的黄金时代,不少华语歌手靠演唱会赚得金钵满盆,然而摇滚音乐人却会因为只收到了10块钱的酬劳而无法在演出结束后打车回家,同样的处境也存在于主流乐迷和摇滚乐迷之间。或许就是这样的天壤之别,让那个时候的两种音乐人有些格格不入,直到2004年也没有改变。让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当年台湾乐队五月天和大陆乐队Joyside、未来脚踏车在北京当时最著名的酒吧无名高地演出,最后以双方乐迷的谩骂和愤慨结束。
而最近五年,这种势不两立的关系被彻底地改变了。从音乐产业本身到媒体,再到商业品牌,流行乐与摇滚乐正在进行飞速地融合。
当然,匡威对国内摇滚乐队的大力支持,与它本身的摇滚气质密不可分。在欧美,80%的摇滚音乐人都曾穿着匡威出镜,远有The Beatles、SexPistols、Ramones、Nirvana,近如Avril Lavigne、Greendav都是匡威的拥趸。所以当它选中后海大鲨鱼、Joyside、刺猬等乐队拍摄广告并资助巡演,人们一点儿也不意外。不过像达达与IBM,反光镜与伊利,PK14、简迷离与Dickies,耀乐团与苹果,则似乎更加印证着这些从前看起来很地下的乐队在逐步走向主流的视野,木玛代言了GAP,果味VC则一直NBurberry和Diesel的座上客,逃跑计划也凭其代表作《夜空中最亮的星》被雪佛兰相中。受众买账,品牌自然买账,这个道理谁都明白。当然只有品牌的青睐肯定远远不够,周云蓬、万晓利等民谣歌手一直是媒体类奖项的最爱,从早年问的清醒、麦田守望者,到后来的新裤子、万能青年旅店等乐队,也频繁出现在各大颁奖典礼上。而最近几年的大热选秀节目中,也可以看到摇滚乐队审美的输出,几首老歌如崔健《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万能青年旅店的《十万嬉皮》、GALA的《追梦赤子心》都曾被选中参赛,宋冬野的《董小姐》和阿肆的《我在人民广场吃炸鸡》完全可以算做是靠选秀节目被唱红的,而像逃跑计划和莫西子诗这样直接在节目中成名的人也并不在少数,更有甚者如郝云,则一步直接登上春晚舞台,俘获了无数普通观众的心。
音乐人之间的合作更是如此,新裤子与张蔷,顶楼马戏团与毛阿敏,夜叉乐队最新专辑的首发,更是出人意料地请到了羽泉的陈羽凡担任演出嘉宾,这些此前看起来毫无联系的名字,正持续地聚集到一起。
究其原因也并不复杂,近些年年轻人在接收西方文化的同时,显然对音乐开启了更为开放的态度,The Beatles、Uz、Avril Lavigne这些旋律好听的摇滚乐,改变了他们的一些既定印象,却很难在国内感受现场的氛围。同时国内的乐队也在成长,80后的音乐人没那么多不满,也不再死磕,思维也更加开放,他们的摇滚乐再也不是脏乱差。喜欢听Ramones的人可以看新裤子的现场,喜欢听Yeah Yeah Yeahs的人可以看后海大鲨鱼的现场,喜欢听Coldplay的人可以看逃跑计划的现场。这种国内外的对应与补足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更多人走进现场,更是像滚雪球一样反哺着摇滚音乐人,他们开始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开始登上广告牌,而流行音乐人也在接受着西方音乐的冲击与国内乐迷新需求的影响,开始与摇滚音乐人大量合作。 方法万千,站上舞台即是赢家
北京新声这词儿第一次出现,是在1997年清醒乐队《好极了!?》的宣传文案里,当时的说法是“新北京之声”,毫无疑问,相对于前辈们对金属乐的爱好,清醒乐队的英式风格的确可以称为“新北京之声”。十多年之后,乐队的主唱沈黎晖举办了草莓音乐节一当然这是后话,但在当时他只是先决定发行一张关于北京新声的合辑,以地下婴儿、新裤子、麦田守望者、清醒、超级市场为代表的新乐队开始在这片土壤上发声,除了清醒和麦田守望者的英式,地下婴儿、新裤子的朋克音乐,超级市场的电子乐对国人来说也都是绝对全新的风格。不久之后,著名乐评人颜峻和欧宁编著的《北京新声》一书问世,除了前边提到的乐队,汪峰之前所在的鲍家街43号、子曰、花儿、秋天的虫子等乐队也被收录其中,子曰带来的“京味儿”艺术摇滚,秋天的虫子所代表的哥特与工业摇滚,都让人眼前一亮。从此中国的摇滚乐开始百花齐放,在风格多样化的细分之后,开始在各自的领域中精益求精,尽管大多数演出还仅限于1000人以下的场地,但演出的质量却越来越高。2008年,木玛
很多人并不知道,作为音乐人的张曼玉的处女秀,其实在2012年就完成了。在Vogue 120周年的庆典上,她携乐队首次登台演唱了一首自己创作的《Visionary Heart》。视频中张曼玉气场十足,举手投足仍是人们最熟悉的女神范儿,不过德国战车式的低沉嗓音却吓坏了不少人。毫不意外地是,几个月之后的草莓音乐节上,上万人顶着几分钟后掀翻了舞台的大风,静静地等待着张曼玉的出场,如果把这单单归结于女神魅力,未免有些偏颇,因为从上个世纪90年代迷笛音乐节几千人次的阵仗,到去年草莓音乐节三天超过25万人次的数据表明,一个新的时代——现场时代到来了。
从隔绝到融合,新世纪的合作之声
如果去查资料,就会发现1986年崔健首次登台演唱《一无所有》的“让世界充满爱”百名歌星演唱会,被认为是中国大陆第一次流行音乐演唱会,那天的工人体育馆座无虚席,程琳穿着红格裙,孙国庆留了个朋克头,崔健则在合唱的时候模仿了迈克尔·杰克逊的太空步,所有的细节直到现在还被人津津乐道。不过事实上在前一年,已经有人将工人体育馆掀翻过一次了,那就是来自英国的威猛乐队(Wham!),当时英国和美国流行音乐圈如日中天,不过在中国却鲜为人知,甚至在国内的官方宣传中,他们也被界定为一支摇滚乐队。不过观众还是相当买账,票价被卖到了5元(是当时一张电影票的20-30倍),并且每人限购两张,演出当天,黄牛把票价炒到了25元,这大概就是现场对人类的原始吸引力。
接下来的故事姜昕在自传体小说《长发飞扬的日子》里讲得十分详细,她以一个初入摇滚圈的女孩的视角,记录着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音乐现场和音乐人的生活,登场人物除了她本人之外,还有王菲、张咪、何勇,以及唐朝乐队创始人、已故音乐人张炬,当然,少不了她的旧爱窦唯。而除了那些前尘往事的八卦,你还可以看到年少的她如何悉心打扮去参加一场场的Party,小皮衣,喇叭裤,加上一颗惴惴不安的心,并在她的描述中想象出那简陋的舞台,乐手们老派但质朴的台风,去猜测这一场演出发生在现实中的哪里,是崔健常出没的马克西姆餐厅,还是做梦乐队(窦唯离开黑豹后组建的乐队)首次登台的外交人员大酒店,抑或是著名DJ张有待开的大西俱乐部。与此同时,上海、天津、西安等城市也在陆陆续续地诞生着各式各样的演出场所,有些是正规的俱乐部和酒吧,有些是餐厅或者学校,60后作为那个时代的参与者,把种子深埋在土壤之中了。
90年代现场演出的蓬勃发展看得人满怀欣喜,大大小小的Live House和Live Bar不断地涌现出来,流行歌手的演唱会也场场爆满,然而主流音乐人和地下音乐人的境遇却截然不同。在滚石唱片的黄金时代,不少华语歌手靠演唱会赚得金钵满盆,然而摇滚音乐人却会因为只收到了10块钱的酬劳而无法在演出结束后打车回家,同样的处境也存在于主流乐迷和摇滚乐迷之间。或许就是这样的天壤之别,让那个时候的两种音乐人有些格格不入,直到2004年也没有改变。让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当年台湾乐队五月天和大陆乐队Joyside、未来脚踏车在北京当时最著名的酒吧无名高地演出,最后以双方乐迷的谩骂和愤慨结束。
而最近五年,这种势不两立的关系被彻底地改变了。从音乐产业本身到媒体,再到商业品牌,流行乐与摇滚乐正在进行飞速地融合。
当然,匡威对国内摇滚乐队的大力支持,与它本身的摇滚气质密不可分。在欧美,80%的摇滚音乐人都曾穿着匡威出镜,远有The Beatles、SexPistols、Ramones、Nirvana,近如Avril Lavigne、Greendav都是匡威的拥趸。所以当它选中后海大鲨鱼、Joyside、刺猬等乐队拍摄广告并资助巡演,人们一点儿也不意外。不过像达达与IBM,反光镜与伊利,PK14、简迷离与Dickies,耀乐团与苹果,则似乎更加印证着这些从前看起来很地下的乐队在逐步走向主流的视野,木玛代言了GAP,果味VC则一直NBurberry和Diesel的座上客,逃跑计划也凭其代表作《夜空中最亮的星》被雪佛兰相中。受众买账,品牌自然买账,这个道理谁都明白。当然只有品牌的青睐肯定远远不够,周云蓬、万晓利等民谣歌手一直是媒体类奖项的最爱,从早年问的清醒、麦田守望者,到后来的新裤子、万能青年旅店等乐队,也频繁出现在各大颁奖典礼上。而最近几年的大热选秀节目中,也可以看到摇滚乐队审美的输出,几首老歌如崔健《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万能青年旅店的《十万嬉皮》、GALA的《追梦赤子心》都曾被选中参赛,宋冬野的《董小姐》和阿肆的《我在人民广场吃炸鸡》完全可以算做是靠选秀节目被唱红的,而像逃跑计划和莫西子诗这样直接在节目中成名的人也并不在少数,更有甚者如郝云,则一步直接登上春晚舞台,俘获了无数普通观众的心。
音乐人之间的合作更是如此,新裤子与张蔷,顶楼马戏团与毛阿敏,夜叉乐队最新专辑的首发,更是出人意料地请到了羽泉的陈羽凡担任演出嘉宾,这些此前看起来毫无联系的名字,正持续地聚集到一起。
究其原因也并不复杂,近些年年轻人在接收西方文化的同时,显然对音乐开启了更为开放的态度,The Beatles、Uz、Avril Lavigne这些旋律好听的摇滚乐,改变了他们的一些既定印象,却很难在国内感受现场的氛围。同时国内的乐队也在成长,80后的音乐人没那么多不满,也不再死磕,思维也更加开放,他们的摇滚乐再也不是脏乱差。喜欢听Ramones的人可以看新裤子的现场,喜欢听Yeah Yeah Yeahs的人可以看后海大鲨鱼的现场,喜欢听Coldplay的人可以看逃跑计划的现场。这种国内外的对应与补足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更多人走进现场,更是像滚雪球一样反哺着摇滚音乐人,他们开始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开始登上广告牌,而流行音乐人也在接受着西方音乐的冲击与国内乐迷新需求的影响,开始与摇滚音乐人大量合作。 方法万千,站上舞台即是赢家
北京新声这词儿第一次出现,是在1997年清醒乐队《好极了!?》的宣传文案里,当时的说法是“新北京之声”,毫无疑问,相对于前辈们对金属乐的爱好,清醒乐队的英式风格的确可以称为“新北京之声”。十多年之后,乐队的主唱沈黎晖举办了草莓音乐节一当然这是后话,但在当时他只是先决定发行一张关于北京新声的合辑,以地下婴儿、新裤子、麦田守望者、清醒、超级市场为代表的新乐队开始在这片土壤上发声,除了清醒和麦田守望者的英式,地下婴儿、新裤子的朋克音乐,超级市场的电子乐对国人来说也都是绝对全新的风格。不久之后,著名乐评人颜峻和欧宁编著的《北京新声》一书问世,除了前边提到的乐队,汪峰之前所在的鲍家街43号、子曰、花儿、秋天的虫子等乐队也被收录其中,子曰带来的“京味儿”艺术摇滚,秋天的虫子所代表的哥特与工业摇滚,都让人眼前一亮。从此中国的摇滚乐开始百花齐放,在风格多样化的细分之后,开始在各自的领域中精益求精,尽管大多数演出还仅限于1000人以下的场地,但演出的质量却越来越高。2008年,木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