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使用情境教学,不但能够让学生更快、更好地学到语文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状态以及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进行良好的情境创设,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进去。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著名作家、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也就是说在阅读文章时,只有“入境”,才能体悟到作者的真情实感。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可以利用好情境教学,一方面能够通过情境的创设让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不再是枯燥无味地听教师讲解,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表现;另一方面也能让学通过创设的情境更好地抓住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文化素养的目的,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一、利用音乐,让学生更好地沉浸在文章的情感中
音乐和语文并非毫无关联的两门学科,音乐是通过音符来表达自身的情感,而语文则是通过文字。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欣赏能力,并且本身具有追求美好的冲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利用音乐来创设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作者的感情之中。
例如,在学习《雷电颂》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那种狂风呼啸、电闪雷鸣的景象,于是让他们在阅读课文之后,闭上眼睛,仔细聆听并欣赏了小约翰·施特劳斯的《电闪雷鸣波尔卡》一曲。当音乐声刚刚响起时,学生还有些不明所以,但是很快,随着不间断重复的二拍子波尔卡节奏,以“定音鼓震音奏法”使学生仿佛感到天空中雷声响起,那快速的、不间断的节拍,又仿佛成了屈原的咆哮,即使风雷交加,也休想摧毁他的意志,即使手中的剑已被夺走,但是他心中的剑早已挥出……音乐已经结束,学生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息,我趁着这个机会问道:“音乐已经结束,想必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幅画面,谁能将它分享给大家呢?”一个学生说:“我仿佛置身于夏夜海岸上,天空雷声滚滚,眼前波涛澎湃。”另一个学生说:“我仿佛听到了屈原在风雷之中的咆哮以及不曾弯曲的脊梁。”听到这些回答,我知道这次情境教学已经成功了,接下来在朗读课文时,每个学生饱含的情感就是最好的证明。
二、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好的文章同样是一门艺术。在初中语文教材选文中,很多都是通过描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表达情感的,因此帮助学生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也是情境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在学习《台阶》一课时,作者在描写父亲经过大半辈子的辛劳后,终于可以享受“你们家的台阶高”的问候了,人却已经老了时,并没有说父亲双鬓已经花白,也没有说要父亲已经佝偻,而只是写了父亲挑水时闪了腰这件事,通过与前文中“父亲从山上背着三百来斤的石板健步如飞”进行对比,终于知道这人是怎么了。这时我向学生提问:“你们现在还小,父亲也还没有老,可是和记忆中的父亲总有些不同,是哪里不一样了呢?”学生们沉默不语,仿佛陷入了童年的回忆。很快有学生站起来说:“我印象里的父亲总是在笑,小时候抱起我时父亲在笑,我刚上学是背上第一个书包父亲也在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亲脸上的笑容变少了,下班越来越晚和我待在一起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学生们更安静了,于是我向学生建议道:“你们今天放学回家跟自己的父亲讲一句话,至于说什么你们自己决定,然后写一篇作文,作文字数不限,文体不限,但是一定要有真情实感。”没有学生因为这篇作文而感到烦恼,都是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通过讲课文与生活相互联系来创设情境,能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对情感的把握更加真切。
三、利用圖片或多媒体视频,创设更加真实的情境
很多时候,由于初中学生本身年龄较小,客观上存在着生活经验、阅历不足等问题,在进行文章阅读时很难通过想象来进入到作者所处的情境中去,因此也很难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时就需要教师经过充分的准备后,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学生没有见过、没有经历过的以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展示在学生眼前,为学生创建更加真实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例如,在学习高尔基的《海燕》一文时,很多学生不仅不知道海燕,更没有见过海,因此很难联想到暴风雨中波涛翻腾的景象,也就不能深刻地体会到“海燕”那种矫健、勇猛的战斗雄姿以及乐观无畏的精神。因此,我首先让学生通过图片对海燕有了初步了解,然后播放了一段海燕与风浪搏斗的视频,引得学生一阵赞叹,对课文想要表现的情感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通过对文章背景的了解,学生对于那种敢于向沙皇黑暗统治发起反抗的精神,以及相信革命并将胜利的信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我有理由相信这对他们今后的生活也会有重要的影响,在面临困难时也会有着绝不低头的精神。
四、结语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法就是通过合理的情境创设,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因此,想要合理利用情境教学,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文章的内容以及学生的现状,以更加丰富的教学方式进行情境的创设,达到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莹辉.胸中有境,始觉亲——浅谈初中语文课情境教学[J]. 中国校外教育,2014(S2).
[2]肖丽萍.以境引情 情境交融——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践行情境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3(4).
(编辑:张晓婧)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著名作家、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也就是说在阅读文章时,只有“入境”,才能体悟到作者的真情实感。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可以利用好情境教学,一方面能够通过情境的创设让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不再是枯燥无味地听教师讲解,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表现;另一方面也能让学通过创设的情境更好地抓住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文化素养的目的,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一、利用音乐,让学生更好地沉浸在文章的情感中
音乐和语文并非毫无关联的两门学科,音乐是通过音符来表达自身的情感,而语文则是通过文字。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欣赏能力,并且本身具有追求美好的冲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利用音乐来创设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作者的感情之中。
例如,在学习《雷电颂》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那种狂风呼啸、电闪雷鸣的景象,于是让他们在阅读课文之后,闭上眼睛,仔细聆听并欣赏了小约翰·施特劳斯的《电闪雷鸣波尔卡》一曲。当音乐声刚刚响起时,学生还有些不明所以,但是很快,随着不间断重复的二拍子波尔卡节奏,以“定音鼓震音奏法”使学生仿佛感到天空中雷声响起,那快速的、不间断的节拍,又仿佛成了屈原的咆哮,即使风雷交加,也休想摧毁他的意志,即使手中的剑已被夺走,但是他心中的剑早已挥出……音乐已经结束,学生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息,我趁着这个机会问道:“音乐已经结束,想必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幅画面,谁能将它分享给大家呢?”一个学生说:“我仿佛置身于夏夜海岸上,天空雷声滚滚,眼前波涛澎湃。”另一个学生说:“我仿佛听到了屈原在风雷之中的咆哮以及不曾弯曲的脊梁。”听到这些回答,我知道这次情境教学已经成功了,接下来在朗读课文时,每个学生饱含的情感就是最好的证明。
二、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好的文章同样是一门艺术。在初中语文教材选文中,很多都是通过描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表达情感的,因此帮助学生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也是情境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在学习《台阶》一课时,作者在描写父亲经过大半辈子的辛劳后,终于可以享受“你们家的台阶高”的问候了,人却已经老了时,并没有说父亲双鬓已经花白,也没有说要父亲已经佝偻,而只是写了父亲挑水时闪了腰这件事,通过与前文中“父亲从山上背着三百来斤的石板健步如飞”进行对比,终于知道这人是怎么了。这时我向学生提问:“你们现在还小,父亲也还没有老,可是和记忆中的父亲总有些不同,是哪里不一样了呢?”学生们沉默不语,仿佛陷入了童年的回忆。很快有学生站起来说:“我印象里的父亲总是在笑,小时候抱起我时父亲在笑,我刚上学是背上第一个书包父亲也在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亲脸上的笑容变少了,下班越来越晚和我待在一起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学生们更安静了,于是我向学生建议道:“你们今天放学回家跟自己的父亲讲一句话,至于说什么你们自己决定,然后写一篇作文,作文字数不限,文体不限,但是一定要有真情实感。”没有学生因为这篇作文而感到烦恼,都是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通过讲课文与生活相互联系来创设情境,能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对情感的把握更加真切。
三、利用圖片或多媒体视频,创设更加真实的情境
很多时候,由于初中学生本身年龄较小,客观上存在着生活经验、阅历不足等问题,在进行文章阅读时很难通过想象来进入到作者所处的情境中去,因此也很难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时就需要教师经过充分的准备后,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学生没有见过、没有经历过的以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展示在学生眼前,为学生创建更加真实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例如,在学习高尔基的《海燕》一文时,很多学生不仅不知道海燕,更没有见过海,因此很难联想到暴风雨中波涛翻腾的景象,也就不能深刻地体会到“海燕”那种矫健、勇猛的战斗雄姿以及乐观无畏的精神。因此,我首先让学生通过图片对海燕有了初步了解,然后播放了一段海燕与风浪搏斗的视频,引得学生一阵赞叹,对课文想要表现的情感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通过对文章背景的了解,学生对于那种敢于向沙皇黑暗统治发起反抗的精神,以及相信革命并将胜利的信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我有理由相信这对他们今后的生活也会有重要的影响,在面临困难时也会有着绝不低头的精神。
四、结语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法就是通过合理的情境创设,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因此,想要合理利用情境教学,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文章的内容以及学生的现状,以更加丰富的教学方式进行情境的创设,达到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莹辉.胸中有境,始觉亲——浅谈初中语文课情境教学[J]. 中国校外教育,2014(S2).
[2]肖丽萍.以境引情 情境交融——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践行情境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3(4).
(编辑:张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