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犯罪实行行为研究

来源 :当代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gineer7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在中国刑法理论中,过失与故意都属于犯罪构成要件的主观方面,是一个行为能够被认定为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而在德、日刑法理论体系中,不同的学说会将故意与过失放在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有责性中来研究,同样的,他们会在各自的理论体系中研究过失犯罪的构造。由于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与德日犯罪构成理论差异较大,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没有一个清晰的逻辑体系,这导致所有的犯罪构成要素都是耦合在一起的,很难说明哪一个要素对犯罪的构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我国的研究现状来看,我国认定过失犯罪主要就是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过失,亦即有无预见危害结果的可能性;二、客观上是否发生了相应的危害后果。两者齐备就构成犯罪。这样一来,使得我国的过失犯罪的认定过于简单化,以至于理论上一直将过失犯罪等同于结果犯,以结果的发生与否来认定犯罪圈的范围,显然是缩小了处罚范围。
  从过失犯理论的发展过程来看,对过失犯的研究始终不会脱离对结果预见义务的考察。旧过失论重视结果预见义务,从危害结果的出现,回溯的推定行为人是否有结果的注意义务。“过失、故意不影响客观的法益侵害性,故不是违法性阶段的问题,而是两种不同的责任形式。所以,旧过失论与结果无价值具有亲和性。”①由此看来,旧过失论仅仅将过失作为主观的责任要素,而非客观的违法要素,也不是构成要件要素。因此只要行为人主观上存在过失并引起危害结果的发生时,即可追究其刑事责任,而不必考虑行为人的行为特征。②
  二、 实行行为理论对过失犯罪实行行为认定的影响
  否定过失犯罪有实行行为的学者一个重要的观点认为:过失犯有行为而无实行行为。③该学者认为,应该严格区分行为和实行行为,过失犯是一种结果犯,犯罪结果是过失犯的本质属性,在犯罪结果发生之前,不可能论及过失犯的实行行为,也谈不上预备或者未遂,因此过失犯有行为而无实行行为。④认为过失犯是纯粹的结果犯,从结果反推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是旧过失论的观点。旧过失论站在结果无价值的立场上,仅仅将行为人的结果预见义务作为考察的中心,忽视了行为人在预见结果发生之后的结果回避义务,如果说过失犯仅是处罚发生了危害结果,行为人有预见的义务而没有履行该义务,那么就很难说明,为什么行为人在有预见义务的情况下却没有履行结果回避义务,因此也就不能说明过失犯处罚的到底是没有履行结果预见义务还是结果回避义务。而且,将实行行为从犯罪发展的阶段中剥离出来,孤立的说明犯罪的各个阶段相互独立,进而认为过失犯没有未遂或者预备是片面的。有词可以看出,问题的本质在于对实行行为的存在范围认识不一。有必要对实行行为存在范围做进一步的探讨。
  三、 过失犯罪实行行为界定的可能性
  在承认了过失犯有实行行为之后,明确过失犯的实行行为的界限是当务之急,正确界定过失犯的实行行为,不仅要回答否定论者对与过失犯实行行为的起始点的质疑,而且要回答他们关于过失犯的注意义务与不作为犯罪中的作为义务的关系。
  过失犯的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是,实行行为性、法益侵害的结果,以及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过失犯的实行行为性比故意犯罪的实行行为性要弱,这是因为刑法往往并没有严格规定过失犯的实行行为。⑤由于过失犯的实行行为性并不严格,所以当一个人的行为分为几个阶段,造成了结果时,如何认定过失犯的实行行为就存在争议。例如:交通肇事案件中,行为人违反了交通规则,造成严重后果,这里,行为人有两个行为,一个是违反交通规则的驾车行为,另一个是造成严重后果的肇事行为,那么,到底哪一个行为是过失的实行行为呢?这里,理论上有不同的学说。一、过失并存说,该说认为,和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所有不注意行为都是过失行为。这种学说的缺陷在于将所有的不注意行为均作为过失犯是实行行为,扩大了过失犯的实行行为的范围;二、接近过失单独说。该说认为,只有最接近结果的、最终的一个行为是过失犯的实行行为。支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所谓过失行为是具有发生结果的不被允许的实质危险的行为,与故意犯的场合一样,在行为具有发生危害结果的危险这一意义上两者是共通的。三、过失阶段说,该说与接近过失单独说相似,但是它承认具有例外,即即使不是与结果最接近的行为也有可能成为过失犯的实行行为。⑥旧过失论由于不注重过失犯的“行为”侧面,只注重行为人的预见义务,因此,只要行为人没有履行预见义务的行为都有可能成为实行行为,但是,坚持旧过失论者并不当然就承认过失并存说,在修正的旧过失论者那里,由于重视“实质上不被允许的危险”,因而他们更倾向于接近过失单独说。新过失论认为,行为人履行了预见义务,但是没有履行结果的回避义务同样会成立过失犯,新过失论者是将结果回避义务的行为作为实行行为来把握的,这样,只要是没有履行结果回避义务的行为也都会被认为是过失犯的实行行为。因此,无论旧过失论还是新过失论都会持有相同的阶段过失的观点。
  笔者认为,在阶段过失的场合判断过失犯的实行行为应该通过以下步骤:第一,从危害结果推导行为;第二,确定与危害结果具有最密切联系的行为;第三,排除行为人不能够履行结果回避义务的行为。简而言之,作为过失犯的实行行为属性我“危险”就是控制不能的危险。⑦
  四、 结语
  否定过失犯有实行行为论者的理由如:实行行为的时点无法确定、过失犯的注意义务与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的区分都能够在理论上加以厘清,所以,应当承认过失犯有实行行为。研究过失犯的实行行为的必要性在于,将过失犯从单纯的判断主观上是否具备不注意的态度,转向注重行为人行为这一客观现象上来,从而正确确定过失犯的处罚范围。从我国对故意与过失概念的界定上来看,我国的过失概念注重的是行为人主观心理状态,而对于过失的客观方面则置于比较次要的地位。实行行为有形式的方面,即实行行为必须符合规范意义上对于实行行为的类型化界定,而且还有实质意义上的规定,即实行行为必须有实质意义上的法益侵害性。而这种法益侵害性必须是达到现实的紧迫的程度,否则不能将预备行为和实行行为区分开来。因此,在认定过失犯罪的实行行为时仍然需要把“现实的紧迫危险”放在首位,在众多可能引起危害结果的行为中,只有对结果的出现具有现实的紧迫危险的行为才能够认定为实行行为。
  注释:
  ①张明楷:《刑法原理》,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一版,252页。
  ②赵俊甫:《过失实行行为研究》,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年第6期,第20页。
  ③周铭川:《论过失犯的行为构造》,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8年11月号。
  ④同注4。
  ⑤张明楷:《德、日刑法中的过失》。
  ⑥杨延军:《论阶段过失的实行行为》,载《政治与法律》,2010年第11期,第112页。
  ⑦同注13,第116页。
其他文献
摘 要:生育是人类种族繁衍的本能需求,生育权是自然人与生俱来的一项基本人权。自然人均平等享有生育权,法律对自然人的生育权应予以普遍的确认和保护。在中国,早在1947年,我国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就发表了他的名著《生育制度》,然而,时至今日学界对生育权问题的认识仍存在很大分歧,这些生育权理论研究中的基本问题都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新问题。同时随着法治进程的不断深入,因生育权而引起的纠纷而诉诸法律的现象也日益
期刊
摘 要:行政诉讼检察监督作为检察机关依法享有的基本职能之一,在限制公权力,保障人权,实现司法公正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中由于立法规定过于原则、案源稀少、监督阻力大等原因,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的发展一直步履维艰,停滞不前,未发挥其应有效能。本文拟从行政诉讼监督的现实意义入手,通过分析其面临的立法及实践困境,从而对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的完善提出一点构想。  关键词: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困境;完善  检察机
期刊
摘 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实现社会和谐,是履行检察职能的应有之义。检察机关应立足检察权,正确认识检察机关的工作机制问题,从社会管理创新的需求出发创新检察工作机制,破解检察工作发展中的难点问题。  关键词:检察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机制  一、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时代背景  风险社
期刊
刑诉法的修改给反贪侦查造成很大影响:一方面侦查难度加大;另一方面侦查与反侦查信息不对称。具体表现在:一是以获取犯罪嫌疑人口供的目标难以实现;二是侦查工作对抗程度加大。嫌疑人可能会凭借新规定与侦查人员玩“ 12小时”对抗游戏,等律师“营救”;三是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与辩解和证人证言等言词证据随时可能发生变化。证人避证、逃证将增多,人难找、证难取、赃难追的问题将更加突出;串供串证或里应外合的事情将随时发生
期刊
一、检察参与机制在现行减刑程序中的缺失评析  (一)书面审理模式剥夺了检察机关的程序参与权, 丧失了司法之交涉性  在刑事诉讼中, 依现行立法之规定, 法院对执行机关的减刑建议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但并未对审理方式作出明确规定, 实践中均是合议庭根据执行机关所报送的相关材料进行书面审理。从效率层面而言, 书面审理固然可以节省司法成本, 提高诉讼效率, 然而却造成了两个方面的弊端: 一方面, 这
期刊
检察人才是检察机关的重要资源,是检察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核心。我院充分认识抓好基层院青年检察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实施“人才强检”战略,为检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我院现有检察专项编制61人,实有58人,其中25周岁以下4人,30周岁以下17人,35周岁以下23人,40周岁以下27人,45周岁以下35人所占比例60%。针对青年干警占全院人数的比重
期刊
涉检信访是信访的一种,检察机关正确处理此类案件,对化解社会矛盾、提高检察机关司法公信力、服务社会稳定发展的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层检察机关是涉检信访的主要来源,要实现科学发展,就要提高妥善处置涉检信访对稳控维稳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健全机制,多管齐下,形成“一把手亲自抓、源头预防、用心接访、多元息诉”格局,努力将问题解决在初始和基层,以达到息案结事了、诉罢访率,维护社会和谐
期刊
我国刑事诉讼法在1996年的大修改中,把“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作为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写入了刑事诉讼法典。但是,对诉讼的各个环节如何进行监督,监督职能与诉讼职能的关系如何,却显得原则和粗糙。这次刑诉法的修改,进一步总结和巩固司法改革的成果,针对诉讼中法律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司法改革的要求,运用了大量的条款规定了法律监督的具体内容,使我国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从抽象步入具体,把诉讼中权力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比较美国和德国辩诉交易的方式和产生的原因,分析辩诉交易的合理性,以期对我国构建相关制度得出借鉴。  关键词:辩诉交易;协商性司法;合理性  一、世界典型国家的辩诉交易  (一)美国的辩诉交易制度  在美国,辩诉交易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罪行方面的交易,即是检察官以减少控罪数量或是降格起诉书中所载的罪行,用来换取被告人作有罪答辩;二是量刑方面的交易,检察官为了换取被告人的认罪答辩,向法
期刊
摘 要:刑事诉讼法此次修订,对于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人保护制度有了很大的完善。但是,其中依然存在一些缺陷。就保护主体而言,在新刑诉法中没有做出规定究竟应由哪一个机关接受申请,哪一个机关具体实施,公、检、法三机关具体职责如何,如何避免三机关互相推诿的现象出现?而且,现在公、检、法三机关既无专门的机构又无专门的人员和经费来执行保护证人的任务,我们很难期望三机关会迅速、有效地开展证人保护工作。同样,在新刑
期刊